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镜头一:张先生推开家门,喜形于色,脸上泛着灿烂的光。“准是喝酒了。”妻子善解人意,“平时不爱喝酒的人,今儿这是怎么啦?一定有什么喜事?”“喜事,喜事,天大的喜事。”张先生斯斯文文的样子找不到了,一把揽过妻子在怀中,“你猜是什么喜事?我告诉你,我的论文获得一等奖!好,好……”妻子笑得更是灿烂:“我说你行,你看,让我说着了不是?我老公的水平,我最了解。”闻言,张先生更加兴奋,又  相似文献   

2.
秋思 《大众健康》2004,(6):46-46
我的外祖父活了102岁。原先我一直不明白,那时候家里穷,外祖父肯定吃不起补品,他是靠什么得以长寿的呢?现在想起来,外祖父的长寿应该与豆腐有关。他做了一辈子豆腐,吆喝着卖了一辈子豆腐,也吃了一辈子豆腐。豆腐就是外祖父的补品:  相似文献   

3.
黄十公将近七十岁了,还下田干活,大家都说他的儿孙们不争气,这么大的年龄还要干活,没有老来福。谁知,黄十公对大家说,一天不干活,自己的身体就闷得慌。他是怕自己因此而得病,才天天下地干活的。  相似文献   

4.
浙江省嘉兴市发生一起凶杀案。凶手是浙江某大学应届毕业生周某,而他杀人的原因很简单:他是乙肝“小三阳”携带者,当负责录用的招考干部告诉他,按照有关规定“小三阳”不能录取时,周某不理解,并感到不公平,进而极度愤怒,一气之下举刀向2位干部刺去,造成一死一伤的流血事件。据了解,周某在大学平时表现不错,曾是副班长和宣传委员,得过奖学  相似文献   

5.
晓程"三贵"     
也乜 《大众健康》2004,(10):62-63
见到他之前,有关他的事情已经屡见报端。从常俗的心态,百思不解。当人们在拼命打理私囊财物,只恨聚敛的速度太慢的时候,他怎的就舍弃已经营建起来的温馨小巢,落得一家人办公室里下脚度日?当人们瞄准大城市,为了一纸户口身份,不惜挖空心思,甚至旁门左道的时候,他却是携妻带子,背弃北京,举家出塞?与唯唯诺诺,戚戚我我的知  相似文献   

6.
夫妻性生活产生矛盾,大多是因为双方对彼此生理,心理特点了解得不够深。很多妻子往往因为丈夫在性生活中的一些“怪癖”与其闹矛盾。其实,男人就像孩子一样,喜欢被别人宠爱,特别是在性生活上。如果你能像他肚子里的蛔虫,了解他的“性趣”,还能时常给他来点推陈出新,出其不意的小花样,他肯定会更加爱你。那么,该如何面对丈夫在性生活中的一些“怪癖”呢?看看以下的个例吧。  相似文献   

7.
黄根柱 《家庭医学》2006,(11):49-49
李东垣,名果,字明云,生于公元1180年,卒于公元1261年。他是金元时期真定(今河北正定)人,因世居东垣地区,故晚年自号东垣老人。他医术高明,是金元四大家之一。他总结了一套养生方法,其中《远欲》之说,巧妙的运用比喻方法,述说养生之道,对于世人很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
某单位的青年工人小王因剧烈腹痛被医院诊断为急性阑尾炎。医生让他马上做手术.小王这人生来胆小.一听做手术早就吓坏了。他从朋友那听说中医能治阑尾炎,喝点中药就可以,不用手术。谁知白天喝了中药,到了晚上肚子反倒疼得更厉害了.甚至直不起腰.而且还发起高烧来。  相似文献   

9.
王先生日前给编辑部打来电话,说他最近的信箱里,隔三岔五地收到一此小报,里面刊载的都是一些介绍“能增强男人性能力”的“秘方”“神药”以及性用品,说效果奇佳,还有名有姓地列出了不少使用见证者的赞美之词。他非常困惑地想了解,这些广告中介绍的是不是真的?到底要不要信呢?  相似文献   

10.
"不要"     
陬人 《家庭育儿》2006,(9):17-17
儿子刚满20个月,已经会叫“爸爸”、“妈妈”了,除此之外呢,儿子还会说一个字——“要”,带他到超市里去买东西,他总会指着里面琳琅满目的商品不住地冲我嘀咕“要要要”,带他到朋友家里去做客聊天,看到朋友家里的小饰物小玩具小摆设等,他会不动声响地拿起来玩,如果从他手里夺走,他又会在那里嘟噜“要要要”,即便是在花园或者路边散步,看到人家陌生人手里拿着的东西,儿子也会“要要要”,所有这些倘若有一项不能满足他“要”的要求,他就会大哭大闹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