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回顾分析224例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的射频消融结果,3例消融未成功,占1.3%。其中1例消融房室结造成Ⅲ度房室阻滞后仍有心动过速发作,提示房室结双径路下部共同通道的存在。消融不成功的原因可能为慢径不是一组纤维,且在解剖上快、慢径极为邻近,易同时受损。提示在遇到消融极为困难的病例,应酌情放弃消融,考虑更恰当的治疗方式,以避免因刻意追求消融成功而导致永久性房室阻滞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选择性消融慢径术后的晚期完全性房室阻滞。方法 对1125例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患者,采用下位法射频消融房室结慢径。结果 9(0.8%)例患者分别在术后第2、3和17天发生完全性房室阻滞,其中8例在消融术中有一过性完全性房室阻滞。平均随访2年.8倒的完全性房室阻滞持续存在,1例为间歇性;均无心动过速发作。结论慢径消融过程中一过性完全性房室阻滞可作为术后发生晚期完全性房室阻滞的先兆,术后应严密监测心电图。凝固性坏死灶外周损伤区的炎症反应是导致晚期完全性房室阻滞的可能机制。  相似文献   

3.
预激综合征合并完全性房室阻滞的诊断及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报道5例预激综合征合并完全性房室阻滞患者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进行心内电生理检查和射频消融旁路。结果 电生理检查未诱发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心房刺激时体表心电图的预激程度无变化。消融阻断旁路前传后,均示完全性房室阻滞。4例患者在消融术后植入永久性起搏器.随访中无心房颤动发作。1例患者放弃对旁路的消融治疗。结论 预激综合征合并完全性房室阻滞是射频消融的适应证。消融前对房室传导功能的评定十分重要。成功消融旁路后应植入永久性起搏器。  相似文献   

4.
心房颤动 (房颤 )是房室旁路参与的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 (AVRT )及阵发性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 (AVNRT )患者常见的并发症 ,国外报道发生率为 19%~ 44% ,并因其对显性预激患者具有潜在的导致恶性室性心律失常、血栓栓塞及猝死的危险而倍受重视。射频消融治疗已成为目前治疗AVRT和AVNRT的一线治疗。本研究的目的是总结AVRT和AVNRT患者射频消融治疗前后房颤的发生情况 ,从而分析成功的射频消融慢径及房室旁路对房颤的预防作用。资料和方法对象为 1994年 1月~ 1999年 12月在我院导管室接受射频消融治疗成功的 90例AVRT和AVNRT…  相似文献   

5.
快速心律失常射频导管消融时完全性房室阻滞的预防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快速心律失常射频导管消融时完全性房室阻滞的预防马长生(中日友好医院心内科北京100029)胡大一(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红十字朝阳医院心脏中心)经导管射频消融(RFCA)治疗快速心律失常已达较高的成功率,控制并发症已成为RFCA质量提高的关键所在。永久...  相似文献   

6.
目的慢径消融或后间隔旁路消融延迟出现的房室阻滞并发症少见。本文报告4例射频消融后出现的房室阻滞及其预后。方法519例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行下位法消融慢径,98例行右后间隔旁路消融,共有4例延迟(>24h)出现房室阻滞。结果慢径消融组的3例患者分别于术后2、3d出现二度Ⅰ型房室阻滞并于术后2、4、9d消失。后间隔旁路消融组有1例患者于术后2d出现二度Ⅰ型房室阻滞,并于术后13d消失。射频消融放电15~31(25.6±8.7)次,能量20~50(29.0±19.2)W。放电过程中无快速的交界区心动过速或者>1个无逆传的连续交界区心律。4例患者在射频消融前后房室结前向和逆向传导功能均正常。结论慢径和后间隔旁路消融延迟出现的房室阻滞非常少见,通常在1~2周内恢复。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术前合并房室阻滞的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进行射频消融(RFCA)治疗的方法与结果。方法回顾分析本院近2年来术前存在房室阻滞的AVNRT患者行RFCA治疗的情况及随访结果。结果13例患者[男8例,年龄(64±14)岁]中4例曾行RFCA治疗,8例为原发性PR间期延长,1例曾行房间隔修补术,其中诊断慢快型AVNRT 10例,快慢型和慢慢型各1例,未诱发心动过速1例。未诱发者未行消融,其余所有患者消融均成功,随访5~24个月期间未见心动过速复发及房室阻滞加重。结论在合并房室阻滞的AVNRT患者进行消融时应根据心内电生理检查情况决定消融策略。  相似文献   

8.
报道5例射频消融后出现的房室阻滞及其临床转归和电生理特点。1219例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行下位法消融慢径,208例右后间隔旁道参与的心动过速行右后间隔消融,共有5例出现延迟后(>24h)的房室阻滞。慢径消融组的患者3例分别于术后第2,3,5天出现Ⅱ度Ⅰ型房室阻滞,并于术后第4,9和14天消失。后间隔旁道消融的2例患者于第2天出现Ⅱ度Ⅰ型房室阻滞,并分别于第11,13天消失。射频消融放电20.6±8.7(11~31)次,能量30±17.2(20~50)W。放电过程中无快速的交界区心动过速或者>1个无逆传的连续交界区心律。5例在射频消融前后房室结前向和逆向传导功能均正常。结论:慢径和后间隔旁道消融均可出现延迟性房室阻滞,通常能在1~2周内恢复。  相似文献   

9.
房室旁道间歇性逆传阻滞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惠杰  蒋文平 《心电学杂志》2000,19(3):131-133
为探讨房室旁道间歇性逆传阻滞的发生机制及临床意义,对房室旁道患者射频导管消融术中作腔内电生理检查,观察房室顺传和室房逆传功能及途径。结果显示261例中有7例(4例为隐匿性预激综合征)为旁道逆向(或双向)传导阻滞(2.7%)。尽管旁道间歇性逆传阻滞是一种少见现象,但由于旁道传导阻滞,无法对旁道进行定位及射频导管消融,因此了解旁道有无间歇性逆传阻滞,对射频导管消融治疗有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0.
与射频消融相关的三度房室阻滞(AVB)通常由于房室结双径路、间隔部旁路、特发性左心室性心动过速(室速)、房室结区域的房性心动过速(房速)等部位消融导致房室结或希氏束损伤所致,单纯由于导管机械压迫而非消融所致房室阻滞甚为罕见。本文报告1例儿童频发右心室流出道室性早搏(室早)伴室速射频消融时因大头导管管体压迫房室交界区域致迟发的一过性三度AVB。[第一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