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Hangman骨折的稳定性评价及疗效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复杂类型Hangman骨折的治疗方法选择,并分析其疗效。方法本组23例,男15例,女8例;年龄19~54岁,平均36岁。根据是否有合并损伤分为两组:A组(单纯Hangman骨折)11例;B组(复杂类型Hangman骨折)12例,其中合并Jefferson骨折和C1,2不稳4例,合并C6,7骨折脱位6例。Hangman骨折按Levine—Edwards分类法,A组:I型4例,Ⅱ型3例,ⅡA型3例,Ⅲ型1例;B组:I型3例,Ⅱ型7例,ⅡA型1例,Ⅲ型1例。A组I、Ⅱ型采用保守治疗,ⅡA、Ⅲ型手术治疗;B组中,合并Jefferson骨折和C1,2不稳4例,采用后路颈枕融合(从枕骨到C2),合并C6,7骨折脱位6例患者的手术方法为前路C6,7内固定融合、头颈胸石膏固定。结果23例患者均获得6个月~3年(平均为12个月)的随访。X线片提示所有患者均获得了骨性融合。A组、B组保守治疗的患者未出现C2、3不稳。手术治疗患者无内固定并发症(内置物松动、折弯、折断等)。无术后神经功能加重的患者。结论对Hangman骨折合并C1骨折,若稳定性较好,可采用颈围或Halo-Vest支架固定;若同时伴C2,3间成角>11°,固定融合范围应扩大到枕骨或行C1~3内固定融合。Hangman骨折合并下颈椎骨折脱位,若Hangman骨折为I、Ⅱ、ⅡA型,则可仅行下颈椎手术,对Hangman骨折采用保守治疗。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合并髁部骨折的胫骨干复杂(C2、C3型)骨折的外固定支架手术治疗方法及临床效果评价。方法 对1999年1月-2004年1月通过手术治疗的累及胫骨近、远端骨折的42例胫骨干粉碎性骨折患者的治疗结果进行分析。按AO/ASIF原则分类,胫骨干骨折均为C2型(多段骨折)、C3型(不规则)骨折;累及踝关节19例,累及膝关节23例;手术采用简单内固定加外固定架固定及单纯外固定架固定。结果 42例患者全部获随访,功能满意35例(83%),可6例(14%),不满意1例(2%)。结论 通过外固定支架的方法可使合并髁部骨折的胫骨干复杂(C2、C3型)骨折最大限度地恢复胫骨与腓骨骨的相对长度、胫骨管状结构重建、关节面的平整、膝-踝关节面的平行对称关系,术后配合合理的康复锻炼,能使膝、踝关节功能达到最大的恢复。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双钢板内固定结合同种异体骨植骨治疗Ⅲ型Pilon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7年1月—2012年2月,我科采用双钢板内固定结合同种异体骨植骨治疗Rüedi-AllgowerⅢ型Pilon骨折22例,其中合并腓骨骨折8例,合并脏器损伤2例,合并其他骨折4例。结果本组22例,随访12~35(18.7±4.3)个月。所有患者切口均一期愈合,无感染发生,骨折愈合时间4~8(5±1.8)个月,按照Mazur踝关节功能评分标准:优14例,良6例,可2例,优良率90.9%。结论选择好手术时机,正确处理软组织损伤,双钢板内固定结合同种异体骨植骨治疗Ⅲ型pilon骨折能达到准确复位,牢固固定,早期行功能锻炼的目的,为治疗Ⅲ型Pilon骨折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探讨骨折复位内固定治疗踝关节骨折后的功能和预后。方法踝关节骨折98例。按Danis-WeberAo分型及Lauge—Hansen分型。单踝骨折23例,双踝骨折51例,三踝骨折16例,腓骨骨折8例,合并下胫腓联合分离28例。98例均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结果疗效按齐斌等提出的标准:优良85例,可10例,差3例。优良率86.7%。结论踝关节骨折的解剖复位及维持踝关节稳定韧带损伤的修复是恢复踝关节稳定及防止发生创伤性关节炎的必然要求,采用手术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踝关节骨折可保证踝关节骨折得到解剖复位,获得更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5.
手术治疗踝关节骨折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61,自引:1,他引:60  
目的 探讨踝关节骨折手术治疗及术后康复的效果。方法 本组120例踝关节骨折,男68例,女52例;年龄18~72岁,平均26.8岁。受伤肢体左侧55例,右侧65例,其中单纯内踝骨折8例,单纯外踝骨折21例,双踝骨折58例,三踝骨折33例。按Danis—Weber分类,A型8例,B型78例,C型34例。对内踝骨折复位采用全螺纹松质骨螺钉及张力带固定;外踝骨折行纯钛金属板螺钉内固定;对于后踝骨折,大于关节面1/4时,从前方置入4.5mm加压螺钉固定。手术的标准是肉眼下解剖复位。术后进行规范的功能锻炼,且不使用石膏外固定。结果 随访6~12个月,113例(94.2%)达到完全正常行走,7例(5.8%)行走时仍有小腿酸胀和踝部不适感。患者满意116例,满意率高达96.7%。结论 完好的复位、稳定的内固定及积极的术后康复可使大多数踝关节骨折患者恢复踝关节的正常功能。  相似文献   

6.
1998年以来我们采用切开直视下复位 ,植骨 ,通用胫骨远端解剖形钢板治疗严重 pilon骨折 12例 ,效果满意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本组 12例 ,男 8例 ,女 4例 ,年龄 19~ 49岁 ,致伤原因 :坠落伤 9例 ,车祸伤 5例。其中 4例为开放性骨折 ,依据Ovadia和Beals分型[1] :Ⅲ型 3例 ,Ⅳ型 6例 ,Ⅴ型 3例。 4例开放性骨折在伤口皮肤愈合后行手术治疗。1 2 手术方法 手术均采用硬膜外麻醉。合并腓骨骨折时首先复位固定腓骨骨折。重建腓骨 ,有助于复位胫骨远端骨折。手术分四步进行 :(1)腓骨重建 ,采用 1/3管状钢板…  相似文献   

7.
手术治疗踝关节骨折脱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踝关节骨折脱位手术治疗方法和效果。及对可能影响手术疗效的原因。方法:全部病例均行手术治疗。按Dan is-W eber分类,A型16例,B型97例,C型49例。随访6-36个月。结果:Baird-Jack-son评分系统进行评定,本组病例优112例,良31例,可12例,差7例,优良率88.3%。结论:踝关节骨折应尽早手术,解剖复位内固定,才能保证踝关节功能恢复。重建稳定的踝穴解剖结构,是保持踝关节的稳定及踝部骨折功能恢复,防止发生创伤性关节炎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胫骨远端干骺端骨折应用有限切开复位结合前外侧L形锁定加压接骨板(locking compression plate,LCP)内固定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1年6月~2013年1月共收治15例胫骨远端干骺端骨折患者。骨折按照国际内固定研究协会(AO/ASIF)分型:43A2型3例,43A3型10例,43B1型2例,均合并腓骨下端骨折;胫骨远端干骺端骨折线距踝关节面1.6~4.5cm,平均2.8cm;闭合性骨折8例,开放性骨折7例(GustiloⅠ型2例,Ⅱ型3例,ⅢA型2例)。GustiloⅢA型2例急诊行清创、腓骨内固定及外固定支架固定,余患者术前行跟骨骨牵引。运用有限切开复位结合前外侧L形LCP内固定治疗,术中酌情植骨,术后早期功能锻炼。结果所有患者术后获12~18个月(平均16个月)随访,术后2例切口表皮坏死,经换药处理后愈合,余切口均一期愈合。骨折于术后16~24周(平均20周)获骨性愈合。末次随访时根据美国骨科协会足踝外科分会(American Orthopedic Foot Ankle Society,AOFAS)评分标准:评分为73~95分,平均89.5分,其中优10例,良3例,可2例,优良率86.7%。随访期间无感染、骨不连及内固定松动断裂等并发症发生。结论采用有限切开复位结合前外侧L形LCP内固定治疗胫骨远端干骺端骨折,术中利用微创置板技术,并酌情植骨,术后早期功能锻炼,可获得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旋后外旋型Ⅲ、Ⅳ度踝关节骨折采用经腓骨入路与后外侧入路治疗的临床疗效及并发症。方法回顾性分析笔者医院2006年6月~2012年6月收治56例旋后外旋型Ⅲ、Ⅳ度踝关节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19例经腓骨入路显露,37例经后外侧入路,骨折均行钢板螺钉固定。比较及分析两组手术参数、术后踝关节功能及并发症。结果所有患者术后获平均22个月(12~48个月)随访,骨折均获骨性愈合。两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骨折平均愈合时间:经腓骨入路组为(7.6±1.2)周,后外侧入路组为(6.3±0.7)周,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美国足踝外科关节协会(AOFAS)踝与后足功能评分:经腓骨入路组平均为(81.4±6.5)分,优6例,良10例,可3例,优良率为84.2%;后外侧入路组平均为(92.6±7.3)分,优22例,良13例,可2例,优良率为94.6%。经腓骨入路组3例行走时踝关节有疼痛感。两组术后疗效及并发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比经腓骨入路,选择后外侧入路治疗旋后外旋型Ⅲ、Ⅳ度踝关节骨折术后康复周期短,临床疗效更佳,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手术入路。  相似文献   

10.
胸腰段骨折后路椎弓根固定节段长度选择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胸腰段骨折短节段或长节段固定的选择. 方法自2005年1月-2008年12月,随访胸腰段骨折后路椎弓根固定术患者134例,骨折按照AO分型:A型70例,B型37例,C型27例.将各型骨折分为短节段固定组(伤椎上、下各1个椎体)和长节段固定组(伤椎上、下各2个椎体),比较各组在邻近椎体上下终板夹角矫正与丢失、伤椎椎体上下终板夹角矫正与丢失、C型骨折椎体移位的矫正与丢失. 结果 A型骨折全部为短节段固定,邻近椎体上下终板夹角术前平均21.3°,术后平均8.5°,术后2年平均11.1°.短节段组(26例)和长节段组(11例)B型骨折后凸角度矫正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短节段组伤椎椎体夹角丢失3.64°,长节段组丢失1.09.(P<0.05).短节段组(7例)和长节段组(20例)C型骨折后凸角度矫正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短节段组和长节段组矫正角度丢失分别为3.6°和0.8°(P<0.05).椎体移位矫正方面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A型和B1型骨折多选择短节段固定,而B2、B3及C型骨折多行长节段固定.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闭合复位经皮空心螺钉内固定(MINI)与传统切开复位内固定(ORIF)治疗踝关节骨折的疗效.方法 对2004年3月~2009年8月收治的98例非粉碎性内外踝双骨折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内固定方法不同分为MINI组和ORIF组,MINI组53例,男性42例,女性11例;年龄23~59岁,平均37.5岁;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应用负压封闭引流(VSD)技术序贯背阔肌皮瓣游离移植治疗胫腓骨严重开放性骨折骨外露的临床效果。方法 2002年2月~2012年6月,应用VSD技术序贯背阔肌皮瓣游离移植修复19例GustiloⅢB和ⅢC型胫腓骨骨折骨外露患者,男性13例,女性6例;年龄17~68岁,平均37.3岁。其中GustiloⅢB型11例,GustiloⅢC型8例,骨外露创面面积16cm×13cm~25cm×17cm。所有患者入院后先行清创,VSD覆盖创面,抗感染治疗,待创面清洁无感染后行背阔肌皮瓣游离移植修复骨外露。结果术后随访12~36个月,平均22个月。本组19例移植肌皮瓣均成活,2例出现皮瓣尖端坏死,1周后行坏死组织清除并植皮修复,其余小腿创面均Ⅰ期愈合,术后无感染及血管危象发生。19例中13例骨折于术后8~21个月达到骨性愈合;4例胫骨缺损者于术后3个月行取自体髂骨植骨并更换为钢板内固定,9~14个月骨折愈合;2例胫骨骨折术后3~6个月X线摄片示骨折局部骨质吸收,骨折端萎缩,无骨痂生长,于术后6个月时行取髂骨植骨并钢板内固定,分别于10、13个月达骨性愈合。5例因皮瓣臃肿,影响日常生活,后期给予皮瓣修整术后明显改善;5例吻合神经的皮瓣感觉功能有不同程度恢复。膝关节功能活动基本正常,6例踝关节功能部分受限,主要表现为背曲受限,与胫前肌群损伤有关。结论应用VSD技术序贯背阔肌肌皮瓣游离移植治疗GustiloⅢB和ⅢC型胫骨骨折骨外露,能获得良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Lauge-Hansen旋前外展III度踝骨折(PA-Ⅲ度踝骨折)特点和下胫腓联合(ITFS)复位质量。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4月—2016年10月天津医院足踝外科入院诊断为PA-Ⅲ踝骨折患者52例,男性44例,女性8例;年龄15~74岁,平均37.7岁;右踝18例,左踝34例。由1名主治医师阅读伤后踝X线片并作出诊断,主任医师联合三维CT观察踝骨折特点修正诊断,对比分析误诊组和确诊组内踝骨折、Tillaux结节骨折及下胫腓联合分离、外踝骨折部位、类型、主要骨折线方向和主要骨折块位置。术后X线及CT确定ITFS复位质量,间隙与胫距间隙差值>2mm确定为复位不良。结果52例患者根据伤后X线检查确诊为PA-Ⅲ度踝骨折,三维CT分析踝骨折特点后证实21例误诊,误诊率40.38%。两组在内踝骨折、外踝骨折、Tillaux结节骨折及下胫腓联合分离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外踝骨折类型、主要骨折线方向、主要骨折块位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外踝骨折平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确诊组患者中术后ITFS复位不良7例(22.6%)。结论单纯依靠X线片诊断PA-Ⅲ度踝骨折误诊率较高,CT三维重建观察外踝骨折类型、主要骨折线方向和骨折块位置可辅助确诊。PA-Ⅲ度踝骨折术后ITFS复位不良发生率较高。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快速诊断规则(Ottawa ankle rules,OAR)在诊断青年踝关节扭伤合并骨折中的准确性,并评估其对隐匿性骨折的临床实用价值。方法选择2010年6月~2014年12月就诊的足踝扭伤患者93例,其中男性78例,女性15例;年龄19~26岁,平均23.4岁。所有患者首先采用OAR检查,均接受足踝X线检查,结果阴性症状较重者行CT检测。结果 93例患者中OAR阳性者38例,影像学结果显示36例患者伴有骨折(X线确诊34例,CT确诊2例),4例OAR阴性而疼痛持续,X线确诊伴有骨折。总体敏感性、特异性、阳性诊断率和阴性诊断率分别为85.7%、100.0%、89.5%、92.7%。结论 OAR规则在急性踝关节损伤相关的骨折诊断中敏感性和特异性均较高,且可能检测X线不可见的隐匿性骨折。  相似文献   

15.
有限切开、撬拨复位、QWIX空心钉内固定治疗后踝骨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有限切开、撬拨复位、QWIX空心钉内固定治疗后踝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14例后踝骨折患者,男3例,女11例;年龄23~69岁,平均43.6岁.其中交通伤5例,坠落伤4例,行走扭伤3例,滑旱冰扭伤2例.按Weber和Danis踝关节骨折分型方法:A3型2例,B3型7例,C3型5例,进行有限切开撬拨复位QWIX空心钉内固定,并按术后制定的详细的早期功能锻炼和负重时间表,指导患者进行严格规则的功能锻炼,同时定期随访,对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进行评定.结果 所有患者均获随访,时间6~18个月,平均9.5个月.1例发生腓肠神经损伤,半年恢复正常.12例3个月后步态正常,踝关节活动度接近正常;6个月终末随访时,12例踝关节功能背屈均>20°,跖屈均>40°,与对侧正常踝关节功能大致相同;术后9个月,14例均达到了正常运动功能.临床疗效按Baird-Jackson评分标准:优12例,良1例,可1例,优良率93%.结论 有限切开撬拨复位空心钉治疗后踝骨折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多钢板夹持内固定治疗胫骨Pilon骨折的疗效。 方法 分析我院收治87例胫骨Pilon骨折患者资料,Ruedi-Allower分型:Ⅰ型11例,Ⅱ型51例,Ⅲ型25例,除Ⅰ型11例及Ⅲ型3例皮肤挫伤严重者,其余73例均采用手术多钢板夹持内固定治疗。 结果 随访时间6~16个月,平均7.66个月。骨折愈合时间12~19周,平均14周。术后踝关节Mazur评分标准:优51例,良17例,可5例,优良率为93%。伤口均未感染,踝关节功能好,无骨折延迟愈合、不愈合等并发症发生。 结论 多钢板治疗胫骨Pilon骨折符合AO内固定原则,因钢板薄、可塑性强,且螺丝钉细对骨折端的血运影响和骨质破坏较少,具有操作简单、创伤小、内固定可靠、可早期功能练习踝关节、术后并发症较少等优点,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负重X线侧位片"距骨中心胫骨中轴距"L值对于评估踝关节骨折复位的临床价值。方法笔者以2011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45例踝关节骨折患者为样本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有无复位后关节疼痛、活动受限等并发症将患者分为A组(27例)和B组(18例),对比A、B组负重X线侧位片L值有无统计学差异;对于需要进行重建手术的B组,通过手术干预,减小L值,对比手术前后的疗效。结果 A、B组患者L值分别为(1.26±1.4)mm、(2.43±2.0)mm,两者对比有统计学意义(t=2.312,P0.05);B组18例踝关节骨折畸形愈合患者完成手术重建,随访时间(17.1±7.3)个月。所有患者骨折均愈合良好,术前美国足踝外科学会(AOFAS)踝与后足评分为(43.1±15.9)分,末次随访为(83.3±11.8)分,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614,P0.05)。结论负重X线侧位片"距骨中心胫骨中轴距"L值可以作为评估踝关节复位的精确诊断标准,具有临床实用和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踝关节骨折手术治疗的意义。方法对61例踝关节骨折患者采用手术治疗。结果所有患者经6个月~3年(平均1.5年)随访,优33例,良22例,一般5例,差1例。优良率90.2%,疗效满意。结论手术治疗踝关节骨折能有效地恢复踝关节功能,术中准确的解剖复位和坚强的内固定是手术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