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disease,AD)脑电地形图(BEAM)的动态演变规律,以寻找判断痴呆严重程度的客观指标。方法对35例来自宣武医院门诊和病房的轻中度AD患者平均间隔2年后进行随访。阿尔茨海默病的诊断参考DSM-IV-R标准。使用CFM-8型海神便携式脑电检测仪进行数据采集和分析。结果随访时BEAM全部记录点θ和δ功率显著增高(P<0.01);α1频带在额部功率减低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在其余位点亦减低,但未达到显著性差异;α2、β1和β2频带在全部位点功率均减低,但都未达到显著性差异。结论脑电地形图的动态演变规律可为判断痴呆严重程度提供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2.
脑血管性痴呆与脑梗死脑电地形图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脑血管性痴呆与脑梗死的脑电地形图之间的差别。方法:对115例患(其中脑血管性痴呆组62例,脑梗塞组53例)。脑电图及脑电地形图仪检测。结果:脑血管性痴呆和脑梗死脑电地形图功率值比较,θ频段功率值明显增高,经统计学处理有非常显性差异;α2、α3频段功率值显降低,经统计学处理有显性差异。结论:患有脑梗死的患应进行脑电地形图监测。  相似文献   

3.
脑电图、脑电地形图在老年期痴呆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索脑电图、脑电地形图对老年期痴呆诊断和鉴别诊断的价值。方法:对65例阿尔茨海默病和18例血管性痴呆患者的脑电图、脑电地形图进行对比分析。结果:AD组患者痴呆程度较VD组严重,EEG、BEAM异常与痴呆严重度有关,BEAM检查阳性率随痴呆严重度评分降低而升高,而EEG检查阳性率则欠规律性。结论:EEG、BEAM检查可作为AD和VD的鉴别参考,对掌握病情进展和判断预后有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心算时正常老年人(NE)和阿尔茨海默病(AD)病人的脑电地形图(BEAM)变化特点.方法观察NE和AD病人在安静和心算状态下的BEAM功率值.结果(1)安静状态下,AD病人组θ、8频带功率增高,α、β频带功率降低.(2)心算状态下NE组几乎全部记录点α1、θ功率降低,右额侧、右后颞、右枕β2功率增高.AD病人组心算状态下与安静状态相比各频带功率值未见明显变化..结论与正常脑老化不同,安静状态下AD表现为严重的脑电波基本节律慢化及慢波功率增强,心算状态下出现广泛的皮层反应性降低,反映了AD广泛的大脑皮层功能损害.  相似文献   

5.
对60例癫痫发作停止3年以上的病人进行前瞻性安定-脑电地形图敏感试验。结果发现在停药或减量后的随访中复发的20例病人注射安定后,脑电地形图上β功率增加的量平均为10.10%,未复发的40例病人β功率增加的量则为17.12%,两者之间有显著差异(P<0.05).未复发组与40例正常对照组间脑电地形图β功率的改变则没有显著差异(P>0.05).为此,我们认为安定-脑电地形图敏感试验在判别癫痫病人的预后中是有价值的.  相似文献   

6.
对60例癫痫发作停止3年以上的病人进行前瞻性安定-脑电地形敏感试验。结果发现在停药或减量后的随访是复发的20例病人注射安定后,脑电地形图上β功率增加的量平均为10.10%,未复发的40例病人β功率增加的量则为17.12%,两者之间有显著差异(P<0.05)。未复发组与40例正常对照组间脑电地形图β功率的改变则没有显著差异(P>0.05)。为此,我们认为安-脑电地形图敏感试验在判别癫痫病人的预后中是  相似文献   

7.
目的 比较老年痴呆(Alzheimer's disease,AD)与老年抑郁症患脑电图(EEG)、脑电地形图(BEAM)变化特点。方法 针对AD(n=51),老年抑郁症(n=53)患和健康老人(n=35)进行EEG、BEAM检查比较。结果 AD组EEG、BEAM改变,特别是慢波、慢波相对功率谱(饼形图)变化均明显于老年抑郁症组和健康老人组,统计处理呈显差异(P<0.001),老年抑郁症与健康老人组间EEG、BEAM比较无明显差异。结论 EEG、BEAM检查有助于AD与老年抑郁症早期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8.
老年性痴呆病与正常老年人脑电图、脑电地形图对照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对老年性痴呆与正常老年人的脑电图(EEG)、脑电地形图(BEAM)进行分析,探讨老年性痴呆患的大脑功能损害程度其机制和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应用EEG、BEAM对老年性痴呆与正常老年人进行检查并进行比较研究。结果:26例AD患EEG异常21例(80.8%)弥漫性异常19例,BEAM异常24例(92.41%)弥漫性异常21例。正常老年人的EEG异常4例(22.23%)弥漫性异常3例、BEAM异常7例(38.9%)弥漫性异常5例。发现AD患EEG、BEAM的异常率明显高于正常老年人的(P<0.005)。结论:EEG、BEAM检查可作为评价脑功能的一项客观的参考指标之一。特别在AD患中能及时反映脑功能损害程度,对掌握病情进展和判断预后起着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了解 Alzheimer病 (AD)脑 CT测量与脑电地形图 (BEAM)测量左右两侧的对称性。方法 对 43例 AD病患者与 41名正常老人 (NC)行脑 CT摄片与 BEAM检查,并加以统计分析。结果 两组 CT摄片两侧比较无显著差异; NC组 BEAM检查,右侧前额区的β、δ功能显著增高。 AD组 BEAM右侧前、中颞区θ、δ功率明显增高,右额区θ功率明显增高。结论 根据 BEAM检测, AD患者与正常老人是有不同的一侧化特征。  相似文献   

10.
阿尔茨海默病与血管性痴呆的临床及相关检查特点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背景:阿尔茨海默病和血管性痴呆是老年期痴呆的两个主要类型,两者的发病机制不同,治疗与预后也不相同。阿尔茨海默病到目前为止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而血管性痴呆则可以通过积极有效的治疗达到改善患者生活质量的目的。目的:对比阿尔茨海默病和血管性痴呆临床特点、脑电地形图和脑诱发电位的差异:设计:以阿尔茨海默病和血管性痴呆患者为观察对象的回顾性分析。单位:哈尔滨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神经内科。对象:选择1996—12/2000—12哈尔滨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神经内科住院或出院后复诊患者,病史提供均为本人或与患者共同生活的亲属。共有9例阿尔菠海默病、14例血管性痴呆患者入选。入选患者均符合美国国立神经疾病和传播性疾病及卒中研究所、阿尔茨海默病和相关疾病协会和第四版精神疾病诊断和统计手册关于阿尔茨海默病与血管性痴呆的诊断标准,根据上述标准均诊断为轻、中度痴呆。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阿尔菠海默病和血管性痴呆患者采用以下分析指标:①临床特点;a.疾病进展过程。b.认知功能:远、近记忆力、计算力、理解力、抽象思维能力、定时及定向力等。c.情感反应:抑郁、焦虑、恐惧、欣快、强哭、强笑等。d.人格变化:淡漠、主动性减退。②脑电地形图:选择最能证明问题的异常段信号进行采样,计算得到1~30Hz总功率的θ,δ,α和β4个频带功率值。⑧脑诱发电位:选择测定事件相关电位P300一靶N1,P2,N2,P3潜伏期和靶P2,P3波幅。采用计量资料两组比较采用t检验,率的比较采用X^2检验。主要观察指标:①阿尔茨海默病与血管性痴呆患者疾病发展过程、认知功能和非认知功能比较。②阿尔菠海默病和血管性痴呆患者脑电地形图特点比较。③阿尔茨海默病和血管性痴呆患者脑诱发电位特点比较。结果:共有9例阿尔茨海默病和14例血管性痴呆患者.15例正常老年人的资料均纳入结果分析。①阿尔茨海默病与血管性痴呆患者疾病发展过程、认知功能和非认知功能比较:阿尔茨海默病起病缓慢,血管性痴呆多数发病较急;阿尔茨海默病患者认知功能全面减退,包括记忆力减退和计算能力减退,抽象思维能力下降,定时及定向能力障碍;血管性痴呆患者认知功能以部分减退且呈间歇性阶梯状加重为特点,以记忆力减退和计算力减退为主要特征,但其他认知功能障碍不如阿尔茨海默病多见。阿尔茨海默病组患者的情感障碍以抑郁为多见:人格变化以主动性减退为多见;血管性痴呆组患者情感障碍以强哭、强笑多见,同一患者很少有2种以七情感障碍。②阿尔茨海默病和血管性痴呆患者脑电地形图特点比较:7例阿尔茨海默病患者脑电地形图表现为全头部θ频带功率增高,增高程度与痴呆的程度(简易智能状态检查评分)一致,同时α频带和β频带功率下降,后期δ功率增高;血管性痴呆组患者脑电地形图表现为病变部位δ和θ频带功率增高,增高程度与痴呆程度不相一致。③阿尔茨海默病和血管性痴呆患者脑诱发电位特点比较:两组患者脑诱发电位均表现为各波分化差,P300波幅降低,潜伏期明显延迟。阿尔茨海默病患者异常程度更为明显,而血管性痴呆患者则相对少见。结论:①阿尔茨海默病的认知功能为全方面减退,血管性痴呆以记忆力和计算力减退为主;阿尔茨海默病的非认知功能亦较多受累而血管性痴呆则受累较少。②阿尔茨海默病和血管性痴呆患者脑电地形图变化前者为全头部、后者为病变部位θ频带功能增高,前者改变与痴呆严重程度一致,后者则不一致。⑧阿尔茨海默病和血管性痴呆患者脑诱发电位改变相似,但前者受累比后者多。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脑血管性痴呆与脑梗死的脑电地形图之间的差别。方法对115例患者(其中脑血管性痴呆组62例,脑梗塞组53例)。脑电图及脑电地形图仪检测。结果脑血管性痴呆和脑梗死脑电地形图功率值比较,θ频段功率值明显增高,经统计学处理有非常显著性差异;α2、α3频段功率值显著降低,经统计学处理有显著性差异。结论患有脑梗死的患者应进行脑电地形图监测。  相似文献   

12.
背景阿尔茨海默病和血管性痴呆是老年期痴呆的两个主要类型,两者的发病机制不同,治疗与预后也不相同.阿尔茨海默病到目前为止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而血管性痴呆则可以通过积极有效的治疗达到改善患者生活质量的目的.目的对比阿尔茨海默病和血管性痴呆临床特点、脑电地形图和脑诱发电位的差异.设计以阿尔茨海默病和血管性痴呆患者为观察对象的回顾性分析.单位哈尔滨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神经内科.对象选择1996-12/2000-12哈尔滨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神经内科住院或出院后复诊患者,病史提供均为本人或与患者共同生活的亲属.共有9例阿尔茨海默病、14例血管性痴呆患者入选.入选患者均符合美国国立神经疾病和传播性疾病及卒中研究所、阿尔茨海默病和相关疾病协会和第四版精神疾病诊断和统计手册关于阿尔茨海默病与血管性痴呆的诊断标准,根据上述标准均诊断为轻、中度痴呆.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阿尔茨海默病和血管性痴呆患者采用以下分析指标①临床特点a.疾病进展过程.b.认知功能远、近记忆力、计算力、理解力、抽象思维能力、定时及定向力等.c.情感反应抑郁、焦虑、恐惧、欣快、强哭、强笑等.d.人格变化淡漠、主动性减退.②脑电地形图选择最能证明问题的异常段信号进行采样,计算得到1~30 Hz总功率的θ,δ,α和β4个频带功率值.③脑诱发电位选择测定事件相关电位P300-靶N1,P2,N2,P3潜伏期和靶P2,P3波幅.采用计量资料两组比较采用t检验,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主要观察指标①阿尔茨海默病与血管性痴呆患者疾病发展过程、认知功能和非认知功能比较.②阿尔茨海默病和血管性痴呆患者脑电地形图特点比较.③阿尔茨海默病和血管性痴呆患者脑诱发电位特点比较.结果共有9例阿尔茨海默病和14例血管性痴呆患者,15例正常老年人的资料均纳入结果分析.①阿尔茨海默病与血管性痴呆患者疾病发展过程、认知功能和非认知功能比较阿尔茨海默病起病缓慢,血管性痴呆多数发病较急;阿尔茨海默病患者认知功能全面减退,包括记忆力减退和计算能力减退,抽象思维能力下降,定时及定向能力障碍;血管性痴呆患者认知功能以部分减退且呈间歇性阶梯状加重为特点,以记忆力减退和计算力减退为主要特征,但其他认知功能障碍不如阿尔茨海默病多见.阿尔茨海默病组患者的情感障碍以抑郁为多见;人格变化以主动性减退为多见;血管性痴呆组患者情感障碍以强哭、强笑多见,同一患者很少有2种以上情感障碍.②阿尔茨海默病和血管性痴呆患者脑电地形图特点比较7例阿尔茨海默病患者脑电地形图表现为全头部θ频带功率增高,增高程度与痴呆的程度(简易智能状态检查评分)一致,同时α频带和β频带功率下降,后期δ功率增高;血管性痴呆组患者脑电地形图表现为病变部位δ和θ频带功率增高,增高程度与痴呆程度不相一致.③阿尔茨海默病和血管性痴呆患者脑诱发电位特点比较两组患者脑诱发电位均表现为各波分化差,P300波幅降低,潜伏期明显延迟.阿尔茨海默病患者异常程度更为明显,而血管性痴呆患者则相对少见.结论①阿尔茨海默病的认知功能为全方面减退,血管性痴呆以记忆力和计算力减退为主;阿尔茨海默病的非认知功能亦较多受累而血管性痴呆则受累较少.(②阿尔茨海默病和血管性痴呆患者脑电地形图变化前者为全头部、后者为病变部位θ频带功能增高,前者改变与痴呆严重程度一致,后者则不一致.③阿尔茨海默病和血管性痴呆患者脑诱发电位改变相似,但前者受累比后者多.  相似文献   

13.
贾渭泉  周秀丽  刘焱  贾桂梅 《中国临床康复》2006,10(33):104-106,i0005
目的:探讨不同插值计算方法对构建平均平方根值脑电地形图的影响。 方法:检查于1993—01/1998-12在解放军总医院和中华疼痛医学会第二临床中心门诊完成。使用美国Neurosean Inc公司基于通用计算机系统的脑电采集系统,连续记录脑电信号,24名20~29岁正常受试者。受试者在安静清醒条件下记录,使用10/20%系统放置电极,单极记录(A1+A2)28通道脑电图。连续记录100~240s的脑电,取1s为一个时间段进行FFT变换,采样率256Hz,频率分辨率1Hz。用眼动伪迹矫正程序去除伪迹。使用脑电波幅频谱,根据线性插值计算方法,选择不同的邻近电极点(1,2,3,4)进行脑电地形图电位的插值计算。脑电地形图用平均平方根功率(波幅频谱)表示。 结果:①不同的插值方法明显影响脑电地形图的电位分布。增加插值参考点,脑电地形图的精确性增加。②各个频带最大的功率主要位于中线部位的Fz,Cz,Pz,PO1,PO2,O2。最低功率位于双颞叶T3,T4。各个频段最高功率值为12.55&;#177;8.80(α2),8.94&;#177;5.17(α1),7.49&;#177;3.11(δ),7.47&;#177;2.02(θ),3.25&;#177;1.32(β1),1.51&;#177;0.38(β2)。③δ(2~4Hz),θ(5~7Hz),α1(8~9Hz),α2(10-13Hz),β1(14-20Hz),β2(21-32Hz)频带所有28通道平均平方根功率值均在20μV以下。 结论:4点插值计算方法的脑电地形图最精确,使用不同的插值方法计算脑电地形图是必要的。中线电极是计算脑电地形图不可缺少的电极部位。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Alzheimer病(AD)、老年期精神分裂症(SS)、健康老年人(NC)的脑电图(EEG)、脑电地形图(BEAM)变化特点,为,临床诊断提供帮助、方法对58例Alzheimer病患者、60例老年期精神分裂症患者、50例健康老年人进行脑电图、脑电地形图检查,并对比、分析:结果AD组EEG异常率明显高于老年期精神分裂症及健康老年人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0.68,P〈0.05);AD组主要部位BEAM的改变与SS组、NC组间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分别=12.70、11.79、13.65、11.16、12.55、12.78、11.18、11.47,P均〈0.05):结论EEG、BEAM检查对Alzheimer病、老年期精神分裂症的早期鉴别诊断及评价老年人健康状况具有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补肾填精方防治铝致阿尔茨海默病(AD)的分子机制。方法:用长期腹腔注射AlCl3复制大鼠动物模型,用RT-PCR检测端脑皮质beta-淀粉样前体蛋白mRNA异构体-APP695mRNA水平,用Y电迷宫仪检测大鼠的学习记忆功能。结果:模型组大鼠端脑皮质APP695mRNA的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5),学习记忆能力明显降低(P<0.05)。中药干预后,端脑皮质APP695mRNA表达较模型组明显降低(P<0.01),学习记忆能力明显提高(P<0.05)。结论:端脑皮质APP695mRNA表达水平升高与学习记忆能力减低明显相关,通过抑制端脑皮质APP695mRNA的过程表达是补肾填精方防治AD模型大鼠学习记忆能力损害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6.
初探生活自理能力训练对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的康复作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生活自理能力训练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 disease,AD)患的康复作用。方法:前瞻性地对30例AD患进行生活自理能力训练。采用自身对照法在训练前后评定长谷川痴呆量表(HDS)、Hachinski缺血指数量表(HIS)、 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结果:训练前后HDS得分无显性差异(P>0.05),ADL降份极其显(P<0.01)。结论:训练无改善痴呆作用,但能显提高AD患ADL能力。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老年痴呆(Alzheimer'sdisease,AD)与老年抑郁症患者脑电图(EEG)、脑电地形图(BEAM)变化特点。方法针对AD(n=51),老年抑郁症(n=53)患者和健康老人(n=35)进行EEG、BEAM检查比较。结果AD组EEG、BEAM改变,特别是慢波、慢波相对功率谱(饼形图)变化均明显于老年抑郁症组和健康老人组,统计处理呈显著差异(P<0.001),老年抑郁症与健康老人组间EEG、BEAM比较无明显差异。结论EEG、BEAM检查有助于AD与老年抑郁症早期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8.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脑电地形图改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通过患者脑地形图改变的特点探讨高血压对大脑的影响。方法:使用国产BIE-ND7脑电地形图仪对600例血压异常的患者进行脑地形图(BEAM)检查,其结果与200例正常健康人(对照组)的脑地形图结果进行比较。结果:各种高血压患者,BEAM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变,主要表现为病理性δ、θ波的出现和功率增高及α1,α2功率降低和α1、α2出现的位置异常(前移,泛化),其中轻度高血压(高血压Ⅰ级)、单纯收缩期高血压主要表现为α1,α2前移、泛化,随着高血压的时间延长和病情加重,不无例外的出现异常δ和θ波,Ⅱ、Ⅲ级高血压同时出现α功率降低(甚至消失),说明高血压使大脑血流供应障碍,继而造成大脑功能紊乱和损害。结论:脑地形图能比较灵敏的反映高血压患者脑功能的变化情况和大脑受损害的程度,从而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和依据。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老年性痴呆与正常老年人的脑电图(EEG)、脑电地形图(BEAM)进行分析,探讨老年性痴呆患者的大脑功能损害程度其机制和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应用EEG、BEAM对老年性痴呆与正常老年人进行检查并进行比较研究。结果26例AD患者EEG异常21例(80.8%)弥漫性异常19例,BEAM异常24例(92.41%)弥漫性异常21例。正常老年人的EEG异常4例(22.23%)弥漫性异常3例、BEAM异常7例(38.9%)弥漫性异常5例。发现AD患者EEG、BEAM的异常率明显高于正常老年人的(P<0.005)。结论EEG、BEAM检查可作为评价脑功能的一项客观的参考指标之一。特别在AD患者中能及时反映脑功能损害程度,对掌握病情进展和判断预后起着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20.
脑脊液Tau蛋白测定在老年性痴呆诊断中的意义   总被引:5,自引:4,他引:5  
诸兴明  王军 《中国临床康复》2002,6(13):1909-1910
目的 探讨阿尔茨海默病(AD)患脑脊液Tau蛋白含量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了18例AD、16例多发性梗死性痴呆(MID)、19例其他神经系统疾病患脑脊液中Tau蛋白含量。结果 脑脊液中Tau蛋白含量,3组间差异有非常显意义(P<0.01);AD组与MID组间及AD组与对照组间差异均有非常显意义(分别为P<0.01和P<0.01);MID组和对照组间差异无显意义(P>0.05)。AD组患脑脊液中Tau蛋白含量随年龄有增高趋势,但统计学检验与年龄无相关关系(P>0.05)。轻、中、重度痴呆患间的差异无显性(P>0.05)。结论 脑脊液Tau蛋白的升高有助于AD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