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2.
福建省HIV-1流行毒株序列测定与亚型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使用PCR技术对 19份福建省HIV - 1阳性感染者或病人的外周血淋巴细胞 (PBMCs)进行扩增 ,获得HIV - 1膜蛋白 (env)基因的部分核酸片段 ,并对其V3及邻区~ 30 0个核酸序列进行测定及分析。结果表明 ,19份样品中 11份为E亚型 ,5份为B亚型 ,1份为A亚型 ,1份为C亚型。上述资料表明 ,到目前为止流行于福建省的HIV - 1毒株的特点为以E、B亚型为主 ,多种亚型并存。两者型内以及与国际标准亚型序列的基因离散率均比较大。与其他省份的比较表明我省的毒株的传入与其他省份没有相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陕西省HIV-1毒株的流行情况和亚型特征.方法用套式聚合酶链式反应(Nested-PCR)对6份采集于陕西省经确认为HIV-1感染者或艾滋病病人外周血淋巴细胞(PBMC)提取核酸,从6份样品中获得了HIV-1膜蛋白(ENV)基因的核酸片段进行扩增,并测定和分析了C2-V3及其邻区共312个核苷酸序列.结果 6份血样中,2份为HIV-1A亚型毒株感染(SHX7、SHX8);4份为HIV-1B'亚型(泰国B'亚型)毒株感染(SHX1、SHX5、SHX6、SHX9).SHX1、SHX5、SHX6、SHX9彼此间基因离散率为5.62%,SHX7与来自卢旺达的U08794之间的基因离散率仅为2.41%.结论陕西省目前存在HIV-1 A、B'两种亚型的毒株,HIV-1 B'亚型由邻近地区传入,HIV-1 A亚型为与非洲人接触传入. 相似文献
4.
河南省HIV流行毒株env膜蛋白基因C2-V3区序列特征和亚型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 了解河南省内艾滋病病毒Ⅰ型(HIV-1)流行株的亚型及序列变异特征。方法 用套式聚合酶链反应(nested-PCR),对河南省内28份HIV-1感染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前病毒脱氧核糖核酸(DNA)的膜蛋白基因进行扩增,并对C2-V3及其邻区350~450个核苷酸序列进行测定和分析。结果 28份样品间的基因离散率为5.72%,与流行于云南省的(泰国B)毒株基因距离为5.80%,与欧美B亚型基因距离为18.05%,而与其它A、C、D、F、G、H、J、O等亚型的基因距离均在24%以上。系统树分析显示,28份样本与泰国B亚型聚在一起而远离其它国际亚型。对于其V3环四肽序列的分析表明,具有泰国B亚型基因型GPGQ的8例,占28.57%;具有欧美B亚型基因型GPGR的13例,占46.4%。结论 河南省流行的HIV株属B‘亚型,其毒株来自与泰国接壤的云南省,在河南省流行的时间约在6~10年,其V3环顶端四肽序列特征以GPGR为主。 相似文献
5.
应用巢式-PCR方法,对深圳检出的2份HIV-1感染者的外周血单核细胞样本进行扩增,获得HIV-1膜蛋白(env)基因核酸片段,并对其C_2-V_3区及邻区350~450个核苷酸序列进行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这2份血样为HIV-1B亚型毒株感染(sz-B),彼此间的基因离散率为10.2%;与A-E国际参考亚型序列比较,sz-B与A及C-E参考亚型共享序列间的基因离散率均大于22%,而与欧美B亚型(Boon)间的基因离散率仅为7.5%;与国内部分地区流行的B亚型代表株比较其基因离散率为11%~12%.提示HIV-1B亚型在深圳的流行时间约为10年,主要经性途径由境外传入,且经性传播途径在人群中流行.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甘肃省流行的艾滋病病毒(HIV)开展分子流行病学调查.方法用套式聚合酶链反应对23份甘肃省HIV-1感染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中前病毒脱氧核糖核酸(DNA)的膜蛋白基因进行扩增,并对C2-V3及其邻区300个核苷酸序列进行测定和分析.结果甘肃省流行的HIV-1分属B'亚型(6例)、C亚型(1例)、CRF-BC亚型(16例).其中CRF-BC亚型(70%)为主要流行毒株.结论甘肃省HIV-1流行亚型以重组毒株CRF-BC为主,在吸毒人群中广为流行;加强对高危人群监控,是遏制艾滋病在甘肃省蔓延的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7.
目的 了解出入境人群艾滋病病毒Ⅰ型(HIV-1)感染者毒株基因亚型分布及流行特征.方法 收集2001年以来上海口岸HIV抗体检测确认阳性的血样标本,提取前病毒DNA,使用套式聚合酶链反应进行体外扩增,获得包膜蛋白区基因(env)的核酸片段,测定其序列和进行亚型分析.结果 获得20例标本的亚型分析结果,共检出8个亚型,包括B亚型7例,CRF02-AG 3例,C亚型3例,CRF01-AE 2例,A亚型2例,B、CRF07-BC和CRF08-BC亚型各1例.上海口岸HIV-1毒株亚型分布于11个国家和地区,主要流行B亚型.结论 上海口岸流行的HIV-1毒株复杂多样,出入境人员是我国HIV毒株输入的主要渠道,流行毒株以性接触传播为主. 相似文献
8.
9.
陕西省HIV—1流行株膜蛋白基因C2—V3区序列特征和亚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陕西省HIV-1毒株的流行情况和亚型特征。方法 用套式聚合酶链反应(Nested-PCR)对6份采集于陕西省经确认为HIV-1感染者或艾滋病病人外周血淋巴细胞(PBMC)提取核酸,从6份样品中获得了HIV-1膜蛋白(ENV)基因的核酸片段进行扩增,并测定和分析了C2-V3及其邻区共312个核苷酸序列。结果 6份血样,2份中HIV-1A亚型毒株感染(SHX7、SHX8);4份为HIV-1B’亚型(泰国B’亚型)毒株感染(SHX1、SHX5、SHX6、SHX9)。SHX1、SHX5、SHX6、SHX9彼此问基因离散率为5.62%,SHX7与来自卢旺达的U08794之间的基因离散率仅为2.41%。结论 陕西省目前存在HIV-1A、B’两种亚型的毒株,HIV-1 B’亚型由邻近地区传入,HIV-1A亚型为非常人接触传入。 相似文献
10.
广西凭祥市和宾阳县HIV-1流行毒株gag基因的序列测定和亚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广西壮族自治区凭祥市和宾阳县吸毒人群中流行的艾滋病病毒1型(HIV-1)毒株的亚型及各种亚型的分布特点。方法对HIV-1阳性的10例吸毒人员和1例受血者进行流行病学调查,采集外周静脉抗凝血,提取前病毒DNA进行体外扩增,并对获得的gag区基因的核酸片段进行测序和分析。结果宾阳县的6份样品为CRF08-BC重组株,凭祥市的4份样品均为CRF01-AF重组株,一份输血引起的样品为B’亚型。结论在凭祥市和宾阳县吸毒人群中流行的是不同的HIV-1重组株,而且在同一地区的亚型之间进化比较接近。以上资料表明,CRF08-BC和CRF01-AE在这两地区的静脉吸毒者中成为主要的流行株。 相似文献
11.
广东省女性吸毒者中流行的HIV-1基因序列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广东省女性吸毒者中艾滋病病毒1型(HIV1)亚型的流行规律及其与国际参考株的同源性。方法应用套式聚合酶链反应对20例广东省感染了HIV1的女性吸毒者淋巴细胞富集液的核酸样品进行扩增,并使用ABI377型测序仪对扩增产物测序后,对其env基因C~V段的核酸序列进行比较分析。结果20份血样中,9份为07BC重组亚型,与国际标准株CN97C54A最近,基因离散率为233%±1318,组内离散率为3307%±1483;6份为AE重组亚型,与国际标准株01AETH90CM240最近,基因离散率为8607%±0917,组内离散率为6934%±4560;4份为08BC重组亚型,与国际标准株97CNGX9F最近,基因离散为2708%±1593,组内离散率为3655%±1197;1份为C亚型,与国际标准株95IN21068最近,基因距离为568%。结论广东省女性吸毒者中既存在主要在广东省、广西壮族自治区吸毒人群中流行的08BC重组亚型,又存在主要在西北地区吸毒人群中流行的07BC重组亚型,也存在主要在性途径感染人群中流行的AE重组亚型,提示在女性吸毒者中流行的亚型趋于复杂,女性吸毒者作为HIV从吸毒人群流向一般人群的桥梁作用正在显现,应尽快采取有效措施,防止HIV的进一步蔓延。 相似文献
12.
深圳地区HIV-1流行毒株的env基因序列测定和亚型分析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目的了解深圳地区HIV-1各亚型毒株的流行情况和传播方式。方法用套式-聚合酶链反应(nested-PCR)对5份在深圳市发现的HIV-1感染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的HIV-1膜蛋白基因进行扩增,并对C2-V3及其邻区350-450个核苷酸序列进行测定和分析。结果5份样品中存在B和E两种亚型的HIV-1毒株序列,其中B亚型2份,彼此间的基因离散率为10.2%;E亚型3份,彼此间的基因离散率为2.7%。B亚型株与欧美B亚型毒株序列十分接近,E亚型株与泰国E亚型共享序列非常相似。结论深圳地区HIV-1B亚型为经性途径由境外传入,HIV-1E亚型经血途径在静脉吸毒者及部分献血员中传播 相似文献
13.
14.
目的 利用脱氧核糖核酸(DNA)序列分析浙江省境内艾滋病病毒1型(HIV-1)流行毒株的亚型,为艾滋病预防控制工作提供参考。方法 采取14份浙江省HIV-1抗体阳性者的全血,提取前病毒DNA作为扩增模板,设计引物对enz,基因的C2-V3区进行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并测定其序列。所得序列用Wisconsin公司的GCG软件包进行分析,确定亚型。结果 14份标本中有9份扩增阳性并得到相应序列,扩增率为64.3%。经过离散率计算和系统树分析后证实:4份标本为E亚型的A/1三流行重组模式,3份标本为B亚型,1份标本为C亚型的B/C流行重组模式,1份标本为G亚型。结论 目前浙江省境内有多种亚型的HIV-1毒株存在,流行形势严峻。迫切需要深入调查研究,并在高危人群中开展行为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15.
HIV-1感染恒河猴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的生物学特性和C2-V3区基因序列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艾滋病病毒1型(HIV-1)感染恒河猴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MBCs),并在其中传代的可能性。方法用HIV-1感染原代猴PBMCs,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方法测定培养0、2、3、7天时上清液中的HIV-1P24抗原,以观察HIV-1在猴细胞中的复制情况,比较HIV-1分别在人和猴细胞感染的复制动力学。同时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方法扩增HIV-1的enV基因,并对其C2-V3区进行序列分析。结果HIV-1毒株SF33、89.6、ⅢB感染猴PBMCs后的第3天,P24抗原达到最高,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P24抗原逐渐降低。将SF33、ⅢB、89.6、YNl9四个毒株分别感染猴PBMCs并盲传3代后,P24抗原测定结果均为阴性。提取盲传各代细胞脱氧核糖核酸(DNA)进行PCR扩增,结果显示,SF33、ⅢB、YN19、89.6感染猴细胞的第一代和89.6感染猴细胞的第二代,均可以检测到HIV-1前病毒核酸。比较原毒株enV基因C2-V3区的序列发现,传代后的基因序列SF33有5个碱基改变外,其它HIV-1只有0~2个核苷酸改变。与SF33感染猴PBMCs的表现相反,其感染人PBMCs时。HIV-1的复制一直维持在较高的水平。结论应用3个实验株、1个临床分离株HIV-1,虽都能够感染恒河猴外周淋巴细胞,但均难以继代,提示能否用恒河猴作为HIV-1研究的动物模型,尚待进一步的体内外研究。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中国I型艾滋病病毒(HIV-1)感染婴儿基因亚型的分布情况,以及env区V3环氨基酸序列特征。方法利用巢式聚合酶链反应(nPCR)扩增HIV-1前病毒脱氧核糖核酸(DNA)env区和pol区的基因序列,使用ChromasPro、MEGA 4.0、BioEdit软件进行HIV-1基因分型以及env区V3环氨基酸序列的特征分析。结果对65名HIV-1感染婴儿的100份干血斑样本(DBS)分别进行HIV-1 env区和pol区扩增,最终扩增成功的样本为63份和84份;其中45名感染婴儿的59份DBS两基因区均扩增成功。依据两基因区域均扩增成功的45名感染婴儿样本进行基因分型,结果为:CRF_BC亚型占73.3%(33/45,包括CRF_07-BC 21份,CRF_BC-08 11份),CRF01-AE亚型占20.0%(9/45),B′亚型占4.4%(2/45),G亚型占2.2%(1/45)。对env区扩增成功的63份样本的V3环顶端四肽特征序列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存在5种类型,分别为GPGQ、GPGR、GPGS、GLGR和GQGR,以GPGQ为主。53份样本可能使用CCR5作为辅助受体,3份样本可能使用CXCR4作为辅助受体,7份样本不能做出预测。结论婴儿感染的HIV-1亚型呈现多样性分布;HIV-1V3环顶端氨基酸序列以GPGQ为主;大部分婴儿样本可能使用CCR5作为辅助受体。 相似文献
17.
重庆市HIV-1流行毒株的基因序列测定和亚型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对重庆市流行的艾滋病(AIDS)病毒1型(HIV-1)进行分子流行病学调查,为艾滋病预防控制策略的制定提供依据.方法用套式聚合酶链反应(nested-PCR)对31份重庆市HIV-1抗体阳性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前病毒DNA的膜蛋白基因的C2-V3区,及其邻区300个核苷酸序列进行测定和分析.结果31份标本中有21份扩增阳性并得到相应序列,扩增率为67.6%.经过基因离散率计算和系统树分析后证实:1份标本为CRF01-AE流行重组毒株,20份标本为HIV-1 BC重组毒株.结论目前重庆市HIV-1 BC重组病毒为优势流行株,为有效控制HIV流行,需要重点在吸毒人群中开展行为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