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体验式教学在本科实习护生人文关怀及护患沟通能力培养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在德阳市人民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轮转的全日制本科护理专业实习生80人,将2018年12月—2019年2月的40名本科实习护生作为对照组,采用传统带教模式进行临床教学;2019年3月—5月的40名本科实习护生作为试验组,采用体验式教学进行临床教学.比较两组护生的人文关怀能力、护患沟通能力、教学满意度、患者对护生的满意度以及理论知识考核成绩.结果:试验组的人文关怀能力、护患沟通能力、教学满意度、患者对护生的满意度以及理论知识及操作技能(人文得分)考核成绩均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体验式教学法顺应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提升了护生的人文关怀能力与沟通能力,提升了临床教学质量与教学满意度从而提高了护生优质护理服务能力,丰富了临床带教形式,有利于促进医教协同发展,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基础护理学实验教学设计中融入关怀教育对培养护生人文关怀能力的效果.方法:将120名护理本科生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60名.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实验教学方法,实验组在技能操作训练基础上,将人文关怀教育融入教学各环节.教学结束后对两组护生教学效果进行评价.结果:实验组护生关怀意识和关怀能力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护生对实验教学持肯定态度.结论:融入文关怀教育于护理实践教学中有助于护生关怀意识和关怀能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究护生在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临床护理实习中接受人文关怀结合全程一对一教学带教的应用价值。方法:随机数字表法将本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2020年6月至2022年6月进入实习的70名护生设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各35名。试验组给予人文关怀结合全程一对一教学,对照组给予常规教学。比较两组考核成绩及人文关怀能力。结果:试验组综合考核成绩均比对照组高(P<0.05),试验组奉献、理解、尊重、沟通、技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实习护生进行人文关怀结合全程一对一教学可有效改善其考核成绩,明显提高其人文关怀能力。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本科护生人文关怀能力现状,分析其相关影响因素,为护理人文关怀教育提供依据。方法:采用人文关怀能力评价量表对3个年级480名本科护生进行便利整群抽样问卷调查。结果:护生人文关怀能力评分为180.31±23.60,护生年龄越小得分越高(P0.01);人文关怀能力自我评价较高者评分高于自我评价较低者(P0.01)。结论:部分本科护生的人文关怀能力仍需提高,学校应加强对护生的人文关怀引导和教育。  相似文献   

5.
吕爱红  吴志敏  李海洪 《实用全科医学》2011,(10):1639-1639,1642
目的探讨人文关怀在创伤急救实训课中的效果。方法选择2010级护理专科生共90人为教学对象,随机分成两组,一组40人,另一组50人,以模型人充当患者的传统教学模式为对照组,让护生互相充当患者,进行角色互换,采用真人实训,以人文关怀为核心的教学模式为实验组,课程结束后,比较两组的操作技能考核成绩。随机调查实验组护生对人文关怀为核心的教学模式的效果最后比较两组教学效果。结果实验组操作技能考核成绩达标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实验组78.0%~86.0%的护生能充分认可这种以人文关怀为核心的实验教学模式。结论在创伤急救实训课中贯穿人文关怀教育,不但顺应了护理学科发展的方向,体现了注重实践、突出急救护理、提高素质和加强人文的时代角色。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人本位整体护理在助产护理教学中的应用和效果。方法:采取随机抽样的方法,将山西医科大学汾阳学院2012级助产班65名学生,随机分为对照组(n=30)和试验组(n=35),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教学实习方法,试验组采用人本位整体护理的教学实习方法,结束后发放问卷进行调查。结果:试验组护生关怀能力自评量表总分为(204.63±6.42)分、护生关怀行为自评量表总分为(107.42±8.57)分、患者人文关怀满意度总分为(81.38±10.20)分,均高于对照组的(186.43±12.47)、(101.78±10.58)、(76.48±7.52)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人本位整体护理教学应用于助产护理教学中,可以提高护生的人文关怀理念,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竞赛活动在《护理学基础》实验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将2005级320名本科护生分为实验组及对照组,实验组采用竞赛教学法进行《护理学基础》实验课的教学,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方法,对两组护生进行阶段性操作考核,并对实验组护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实验组护生的操作考核成绩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1),实验组护生对在实验课教学中引入竞赛活动的教学效果评价良好。结论把竞赛活动引入《护理学基础》实验教学,可有效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的综合能力。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PDCA循环法在静脉输液操作教学中的应用及效果。方法:分别将2007级、2008级本科护生设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试验组采用在静脉输液操作教学中应用PDCA循环法,比较两组教学效果。结果:试验组操作技能考核成绩达标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应用PDCA循环法在静脉输液操作教学中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叙事教育主导的多元发展教学模式对高职护生人文关怀能力的培养效果。方法:采取目的抽样法,将2019级护理班46名作为对照组,2020级护理班48名作为观察组,对照组采取传统教学方法,观察组采用叙事教育主导的多元发展教学模式开展教学。对两组学生人文关怀意识及人文关怀能力进行评价,并对观察组的教学效果进行调查。结果:教学实施后观察组学生人文关怀意识、人文关怀能力总分及认知、勇气维度得分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护理专业教学中应用叙事教育主导的多元发展教学模式,不仅能加强高职护生的人文关怀能力,还能促进护生多元智能的发展,对职业教育质量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快乐教学在《护理学基础》实验教学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2007级211名本科护生随机分为快乐教学组110名及传统教学组101名,快乐教学组采用快乐教学方法,传统教学组采用传统教学方法,课程结束后两组进行操作考核,对快乐教学组护生进行教学质量问卷调查并评价。结果:快乐教学组护生操作考核成绩高于传统教学组(P<0.05),护生总体教学效果满意达96.36%,100%护生认为将快乐教学引入实验教学中是必要的。结论:快乐教学可以增进师生交流与互动,形成稳定的学习兴趣;调动护生自主学习积极性,培养护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提高护生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在基础护理学理论教学中融入叙事教育教学法对护生人文关怀品质的影响。方法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选取长治医学院2013级护理本科生150名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在教学中按常规教学,实验组采用关怀叙事教学模式,为期1年。教学干预结束后根据护士人文关怀品质调查问卷表和护生平均理论成绩评价两组教学效果。结果教学干预后实验组护生人文关怀品质总分及4个维度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实验组和对照组护生平均理论成绩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教师在护理专业课程理论教学中使用叙事教育教学法,有利于培养护生的人文关怀品质。  相似文献   

12.
信息动态     
目的 探讨在《护理心理学》实训教学中融入人文关怀教育的效果.方法 整群抽取广西卫生职业技术学院2013级护理专业学生(护生)237人,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118人采用传统教学模式进行《护理心理学》的实训教学,实验组119人采用融入人文关怀教育的教学模式.采用关爱能力评价表(CAI)、自编教学效果评价表及操作考核方式对两组教学效果进行比较.结果 教学后,对照组CAI勇气维度得分高于教学前(P<0.05),实验组CAI各维度得分及总分高于教学前且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教学效果的有效率及操作考核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护理心理学》实训教学中,传统教学模式与融入人文关怀教育的教学模式均可提高护生人文关怀能力,但融入人文关怀教育的教学模式对提高护生人文关怀能力及心理护理技术水平等优于传统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正常分娩教学中强化人文关怀的方法及效果。方法将我校助产专业2006级学生设为对照组(117人)。2007级学生设为实验组(182人),对照组采用以讲授为主的传统教学模式,实验组采用以人文关怀为核心的教学模式,比较2组教学效果。结果实验组正常分娩操作技能考核成绩达标率高于对照组(P〈0.01)。实验组68.1%-90.7%的学生充分认可以人文关怀为核心的教学模式。结论在正常分娩教学中强化人文关怀不但顺应护理学发展的方向,充分体现人文关怀的真正价值,而且可以提高教学碰果。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本科护生人文关怀品质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开展人文关怀教育提供参考依据。方法运用人文关怀品质量表对我院341名本科护生进行调查。结果我院本科护生人文关怀品质测评量表总分为(112.08±16.65)分,总体得分率为77%。年龄、与老师和父母的关系以及对护理专业的态度对护生人文关怀品质有显著影响(P<0.05),其中与老师的关系以及对护理专业的态度为主要影响因素(P<0.05)。结论我院本科护生人文关怀品质处于中等水平,护理教育者可根据其影响因素开展人文关怀教育,提高护生整体人文关怀水平。  相似文献   

15.
人性化带教模式在骨科护理带教中的效果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人性化带教模式在骨科护理临床带教中的效果。方法:将40名在我院骨西科实习的护生随机分为试验组70人和对照组20人,对照组采取传统带教模式,试验组采取人性化带教模式。对带教老师进行培训和选拔,根据骨科护理及护生特点实行人文关怀,制定培养计划并进行实施,出科前进行考核、评估。结果:试验组护生理论考试、操作技能考核成绩以及患者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性化带教模式将人文关怀及人道主义精神融入临床教学中,调动了护生的积极性、主动性,不仅增强了护生的专业技能,而且培养了护生良好的职业道德,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护生专业思想与人文关怀能力的潜在关系,为提高护生人文关怀能力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修订的人文关怀能力调查量表、自编专业思想调查问卷,对安徽省2所医学院校二至四年级护理本科800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有效问卷调查共754人,专业思想越稳定、专业兴趣越浓厚、对人文课程越重视的本科护生,其人文关怀能力评分越好(P0.01)。结论:护生专业思想与人文关怀能力具有一定潜在关系。  相似文献   

17.
目的调查本科男护生人文关怀能力现况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2019年10月至2020年1月,采用随机抽样法抽取山东省某高校本科男护生135人,利用人文关怀能力量表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本科男护生人文关怀能力量表得分为(177.51±22.33)分,低于国内常模的(191.04±19.49)分,处于中等水平,其中认知维度得分为(74.33±14.39)分,勇气维度得分为(50.66±12.92)分,耐心维度得分为(52.53±7.81)分,耐心维度得分率最低。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本科男护生人文关怀能力的影响因素主要为选择护理专业的原因、学校人文科学教育情况、人文关怀相关理论了解情况、感知学校的人文关怀氛围、感知见习或实习医院的人文关怀氛围、感知老师和同学的关心、感知学校的学习提升等。结论本科男护生人文关怀能力提升空间较大。护理教育者应重视本科男护生的人文关怀教育,因人制宜,因材施教,培养具有人文关怀能力、满足临床护理需求的护理专业人才。  相似文献   

18.
目的在诊断学教学中,把换位思考的理念渗透到护理专业学生的诊断学实验教学中,以加强护生的责任心培养,提高护生与患者的沟通能力,转变服务理念,增强服务意识,避免护患纠纷,从而提高诊断学的教学效果。方法以2012级护理本科学生261人作为实验组,在实验教学中融入换位思考与护患沟通能力培养,在学期末制订相关指标进行考核,并在实习期间对其进行护理服务满意情况调查。将2011级护理本科学生311人作为对照组,对照组未强调融入换位思考理念及护患沟通能力的培养。将两组的考核及调查结果进行对比。结果无论是期末考核成绩还是自我评价和对护生护理服务的满意度,实验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诊断学实验教学中融入换位思考与护患沟通能力培养,有利于激发护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加强护生责任心的培养,减少医疗纠纷;加强护生的医德培养,推动医学发展与社会进步。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PDCA循环结合分阶段目标带教对培养护生胜任力的效果。方法:将2012~2013年的78名本科护生设为对照组,根据实习计划采用传统"一对一"带教;2013~2014年的86名本科护生设为观察组,采用PDCA循环结合分阶段目标带教,12个月后比较两组护生理论考核、操作考核以及胜任力的差异。结果:研究完成时,对照组完成资料收集57名,观察组完成资料收集64名。观察组的理论和操作考核成绩,胜任力各维度得分及总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DCA循环结合阶段目标带教模式可以有效提高护生学习成效、临床护理教学质量以及护生胜任力。  相似文献   

20.
采用关怀能力评价量表、同龄群体关怀互动量表、组织关怀氛围量表,对福州178名本科实习护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本科实习护生的人文关怀能力仍处于较低水平,同龄群体关怀氛围、是否班干部是影响护生人文关怀能力的因素。建议继续深化人文关怀教学改革,联合临床实习基地,共同打造良好的关怀氛围,促进本科实习护生人文关怀能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