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自1962年Lown报告心脏同步直流电复律以来,电复律已作为心房颤动(房颤)的主要治疗方法之一。但直流电能量较高,一般用到100~300J,对心脏产生一定的损害。为了尽量减少对心脏的损伤,我们于1990  相似文献   

2.
因为经胸部电复律仅有小量能量释放通过心脏,实际上是一个低效程序。作者创造了一种稳固的食管电极系统,并用此电极系统对房性心律失常进行直流电休克取得初步经验。食管电极系统由4个电极组成,在 PVC 管上装有铜丝线圈样金质电极板,其 PVC管内径为5~9mm。作者使用此食管电极系统从口腔至该系统尖部放置35~40cm,已成功地对5例患者进行了6次电复律,其中4例为心房纤颤,1例为反  相似文献   

3.
患者男 ,5 1岁。因突发胸痛 5个月 ,反复发作意识不清 15天入院。心电图示陈旧性前壁心肌梗死、阵发室性心动过速。临床诊断为冠心病、陈旧性心肌梗死、室性心动过速 (VT)、室颤 (VF)、心功能 2级。入院后 ,采用心律平、利多卡因、胺碘酮治疗均不能有效控制 VT,故采用置入埋藏式自动复律除颤器治疗。用 2 %利多卡因局麻 ,在左锁骨下 2 cm处做一 10 cm长横行切口 ,切开皮下组织 ,钝性分离至胸大肌深筋膜 ,造一囊袋。穿刺左锁骨下静脉 ,置入撕脱鞘及 ICD电极于右室心尖部 ,测起搏阈值 0 .5 V,心肌阻抗 5 2 0 Ω,R波振幅 12 m V,连接电极…  相似文献   

4.
应用自制的经食管球囊电极导管对心房扑动 (房扑 )进行经食管电转复。  临床资料 例 1 患者男性 ,41岁。反复心悸 2年 ,每次发作几分钟至 2 h,1999年 7月 6日早餐后又发作心悸 2 h仍不缓解 ,来本院就诊 ,心电图诊断为房扑 ,查体未发现异常。采用经食管球囊电极导管低能量 (3 J)直流电转复 ,成功地转为窦性心律。  例 2 患者男性 ,30岁。反复心悸 1年余 ,既往甲状腺功能亢进及阵发性房扑及心房颤动病史 ,本次心悸发作 5 h,心电图诊断为不纯性房扑 ,查体无阳性发现 ,甲状腺功能检查 ,T3、T4稍高。曾经应用毛花甙丙 (西地兰 ) 0 .4mg…  相似文献   

5.
6.
患者男性,64岁。因心慌、胸闷、大汗11h入院。17年前曾患急性心肌梗死。查体:血压120/90mmHg,心率193次/分,律齐,心音低钝,未闻及心脏杂音。心脏彩超示陈旧性前间壁心肌梗死,左室收缩功能减低(EF20%),左心室增大。查心电图(图略):心室率193次/分,律齐,QRs波群宽大畸形,V1导联呈R型,P波不清。心电图诊断:室性心动过速。临床诊断:陈旧性心肌梗死,室性心动过速,心力衰竭Ⅲ度。入院后给予胺碘酮0.3稀释后静推,0.6入液静滴,室性心动过速未纠正。给予同步直流电复律(200J),成功转复为窦性心律。  相似文献   

7.
<正> 作者曾对3例患者应用经食管低能量同步直流电治疗心房颤动(简称房颤)4次,均获成功。例1 男性49岁,诊断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心功能Ⅱ级。因持续房颤3月收入院行上法复律成功,术后随访3月仍为窦性心律。例2 男性54岁,诊断冠心病,心功能Ⅱ级。持续房颤8个月,入院后行上法40J复律未成功,改用80J后恢复窦性心律。术后口服异搏定40mg,一天三次,4天后房颤复发再次以本法复律,40J复律仍不成功,改用80J后转为窦性心律。术后口服双异丙吡胺0.2g,一天三次,一周后减为0.1g,一天三次,维持3周窦性心律出院。  相似文献   

8.
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是临床上最常见的心律失常。房颤时的房室节律性收缩顺序丧失,最终导致心脏扩大和功能减退,更重要的是容易形成血栓,导致脑卒中或体循环栓塞。有研究表明[1]即使非瓣膜性心脏病慢性房颤脑卒中的发生率也较高。探索房颤的最佳治疗方法一直是重要的临床问题。近年来,随着电生理的发展,非器质性心脏病的房颤,特别是局灶性机制所致的房颤已能成功地进行射频消融治疗[2]。但这一工作所面临的一个具体问题是如果患者在术中出现持续房颤选择何种方法复律。本文对经导管心内低能量复律房颤的临床应用作一综述。1 经导管心内低能量复律1.1 复律原理经导管心内低能量复律房颤的原理同体外直流电复律,即用高于心内电活动能量的脉冲电流通过心脏。由于电能强大而足以使其大部心房(约75%以上)同时除极,然后由最高自律性的起搏点(通常为窦房结)控制心脏电活动,而达到复律目的。1.2 仪器构成主要由电极导管和体外心房除颤器组成。电极导管头部总面积为2.8 cm2,体外心房除颤器经导联线与电极导管相连,R波检测器检测到其前的RR间期为500~1000 ms时,即可发放与R波同步的双相(3 ms+3 ms)起始电压为20~40 V的截断电流。该除颤器可同时自动记录所放电能及电压系统阻力及最后一次放电前的RR间期。  相似文献   

9.
临床上心房扑动较心房纤颤明显少见,且心房扑动多发于器质性心脏病患者。本文报道1例急性胰腺炎并心房扑动患者,其经药物治疗无效,症状加重,给予同步直流电击复律治疗转复窦性心律。  相似文献   

10.
心房颤动 (简称房颤 )是临床上最常见的心律失常。房颤时的房室节律性收缩顺序丧失 ,最终导致心脏扩大和功能减退 ,更重要的是容易形成血栓 ,导致脑卒中或体循环栓塞。有研究表明[1] 即使非瓣膜性心脏病慢性房颤脑卒中的发生率也较高。探索房颤的最佳治疗方法一直是重要的临床问题。近年来 ,随着电生理的发展 ,非器质性心脏病的房颤 ,特别是局灶性机制所致的房颤已能成功地进行射频消融治疗[2 ] 。但这一工作所面临的一个具体问题是如果患者在术中出现持续房颤选择何种方法复律。本文对经导管心内低能量复律房颤的临床应用作一综述。1 经导…  相似文献   

11.
患者,男,63岁.因心前区不适3 d、加重2 h于1997年8月7日入院.心电图示窦性心律,急性广泛前壁心肌梗死.经镇静、止痛、静脉溶栓、扩冠、营养心肌等治疗病情逐渐好转.  相似文献   

12.
食管内低电能复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开发经食管心脏调搏术在治疗上的新用途,笔者用自制的调搏复律两用电极导管做低电能心房颤动复律获得成功。材料与方法食管心脏调搏复律两用电极导管(放电有效长度7cm)置于食管内心房水平,与上海医用电子仪器厂生产的 OC-Ⅱ型去颤器的一个除颤电极相连,去颤器的另一电极置于近心端嵌入4个7mm 长的银质环形电极,间距为2.5、2、3.5  相似文献   

13.
我们采用亚速起搏方法治疗室上性心动过速 (SVT)患者2 8例 ,疗效较好 ,现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 :本组男 17例、女 11例 ,年龄 13~ 6 3岁 ,病程 1~ 16年 ,SVT发作持续时间 0 .5~ 2 4小时 ,平均 6 .5小时 ,发作频率 15 0~ 2 0 0次 /min。原发病为冠心病 3例 ,心肌炎 2例 ,房室结双径路 17例 ,预激综合征 6例。患者均有反复发作的心动过速史 ,STV发作后均试用刺激迷走神经的方法无效而试用亚速起搏治疗。仪器为吴县 CF- 4型心脏程控刺激仪。方法 :患者平卧后 ,将电极导管经鼻腔轻送至食管 ,见食管心电图出现双相高深 P波为最佳刺激位…  相似文献   

14.
患者男性,18岁,因“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入院,在行腔内电生理检查和导管射频消融术中,发生心房颤动。用10J能量,心内同步直流电复律诱发心室颤动,立即拔出体内电极,以200J能量体外同步电击,恢复窦性心律。继续射频消融术成功,无并发症。提示心房颤动心内直流电复律有可能诱发心室颤动。  相似文献   

15.
<正>患者,男性,86岁,主因反复咳嗽、咳痰、喘息40年,加重7d于2016年12月3日15:17入我院呼吸内科,既往有冠心病、陈旧性心肌梗死、持续性房颤病史。入院后查肌钙蛋白Ⅰ0.200ug/L、B型尿钠酸884pg/mL。床旁超声示左室壁运动幅度减弱、欠协调,双房增大,二尖瓣、三尖瓣中-重度关闭不全,主动脉瓣钙化伴轻度关闭不全,中度肺动脉高压,左室收缩功  相似文献   

16.
室速/室颤的治疗临床上主要有植入式心脏复律除颤器(ICD)、药物治疗以及射频消融术等方式。虽然ICD植入术是目前首选治疗方案,但是还是存在弊端。药物治疗往往效果不理想,而且有较多的不良反应作用。随着人们对室颤发生机制认识的不断加深以及技术的发展,射频消融越来越多受到重视。  相似文献   

17.
本文首次尝试并证实,经食管低能量心脏电击复律治疗威胁生命的快速室性心律失常是可行并有效的。材料及方法健康成年贵州小型猪和杂种狗各7只,体重分别为13.0±3.14kg 和13.9±5.4kg。腹腔注射戌巴比妥钠麻醉后,行气管插管作机械通气。经口插入9F 6极食管电极导管。该导管远端3只电极,每极表面积0.94cm~2,电极之间相距3cm;近端3只电极,每极表面积0.28cm~2,电极之间相距1.2cm;两组电极之间相距1.5cm。将最远端两电极连至脉冲发生器(贵州产 CT-1型)作  相似文献   

18.
经胸体外直流电复律治疗心房颤动的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虽然心房颤动的治疗已取得很大的进展,经胸体外直流电复律仍然是临床上常用的治疗心房颤动的方法,它高效、安全,近年来,为使其效率进一步提高,现就采取的一些改进措施进行综述。包括:(1)电极板的位置、数量:多数研究证实前-后位置复律优于前-前(侧)位置,表现在复律的成功率高、用电量低上;还可应用X线透视以优化电极板的位置,使其尽可能包绕心房肌,以此来提高复律成功率;另外,同时应用2台体外除颤器的更高能量的电复律对那些标准能量复律无作用的心房颤动患者有效,并且同样安全。(2)输出波形为双相波形时对心房颤动的转复具有比单相波形更高的效率,要求的电量更低,且同样对心肌无损害。(3)首次放电量较高,如≥150 J时复律的成功率高。(4)除了抗心律失常药物,近几年新出现的一些药物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以及他汀类药物也可影响心房颤动体外电复律的效果。  相似文献   

19.
患者男性,52岁。因发作性胸闷伴心跳慢2月而入院。心电图亦陈旧性下壁心肌梗塞,左侧壁心肌缺血,Q—T间期正常。为明确窦房结功能而作经食管心房调搏。插管时患者情绪紧张,心率达88次/min。导管深度32cm,P波正负双相,以正相为主,QRS呈Qr型,T波倒置(具附图1第3行)。起搏阈值15V,刺激电压18V。用分级递增刺激法起搏心房,每级连续刺激30s。当起搏频率140/min时,起搏终止后出现长达  相似文献   

20.
直流电复律已广泛用于治疗室性心动过速(VT)、心室颤动(VF)和心房颤动(AF).最近已采用埋藏式去颤器并适用于院外的恶性室性心律失常患者.然而一次电击可能不足以终止VT和VF,即使在电击成功后亦可发生严重的心律失常.因此,必须了解VT和VF患者在自动直流电击后可能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