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探讨中医推拿联合体外冲击波治疗肩关节周围炎的效果,总结护理经验。方法:将168例肩关节周围炎患者按照就诊先后顺序,采用单双号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84例,对照组进行体外冲击波治疗,观察组采用中医推拿联合体外冲击波治疗。结果:观察组治疗20 d后综合评分为(91.4±6.3)分,高于对照组的(76.8±8.4)分;观察组I级评分67例(79.8%)、II级13例(15.5%)、Ⅲ级4例(4.8%),对照组I级评分38例(45.2%)、II级评分20例(23.8%)、Ⅲ级评分13例(15.5%)、IV级评分9例(10.7%)、V级评分4例(4.8%);观察组治愈率为79.8%,对照组治愈率为45.2%。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推拿联合体外冲击波治疗可更好的改善肩关节活动范围,提升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及缓解疼痛。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比分析体外冲击波与普通物理因子疗法治疗跟痛症的临床效果。方法抽取患有跟痛症的患者72例,依据治疗工作中疗法差异分为两组。甲组35例以普通物理因子技术治疗,乙组37例以体外冲击波技术治疗,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结果甲组35例总有效率74.29%(26/35),乙组37例为94.59%(35/37)(P0.05);甲组VAS(5.23±1.47)分,乙组(3.36±1.08)分(P0.05)。结论体外冲击波技术治疗跟痛症疗效显著,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比分析体外冲击波治疗顽固性屈指肌腱狭窄性腱鞘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9年7月收治的60例顽固性屈指肌腱狭窄性腱鞘炎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观察组应用体外冲击波治疗;对照组应用外用消炎止痛膏剂治疗。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疼痛情况,并评价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3.33%、53.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治疗后VAS评分(3.03±1.05)分,对照组治疗后VAS评分(4.48±1.28)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体外冲击波治疗顽固性屈指肌腱狭窄性腱鞘炎的临床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非皮质类固醇联合氟米龙滴眼液治疗季节性过敏性结膜炎(SAC)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法,选择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简阳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40例SAC患者(共254眼)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平行分组法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n=70,126眼)采用非皮质类固醇治疗方案(0. 1%盐酸奥洛他定滴眼液),观察组(n=70,128眼)在对照组治疗方案基础上加用0. 1%氟米龙滴眼液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3 d、7 d后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的症状评分、体征评分、总评分,眼压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3 d后的临床总有效率(81. 3%)高于对照组(54. 0%),观察组患者治疗7 d的临床总有效率(96. 9%)高于对照组(81. 7%),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治疗前的症状评分、体征评分、总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8. 34±1. 89)分vs.(8. 22±1. 83)分,(7. 36±1. 35)分vs.(7. 29±1. 27)分,(16. 24±2. 53)分vs.(15. 98±2. 65)分,P 0. 05],但治疗7 d后的症状评分、体征评分、总评分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2. 04±0. 75)分vs.(4. 32±0. 69)分,(1. 96±0. 63)分vs.(4. 29±0. 77)分,(4. 26±0. 89)分vs.(8. 11±0. 77)分,P 0. 05];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治疗后的眼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6. 22±1. 62) mm Hg vs.(15. 93±1. 53) mm Hg,P 0. 05];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在治疗期间均未见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非皮质类固醇治疗基础上联合应用氟米龙滴眼液治疗SAC的临床效果优于单纯非皮质类固醇给药治疗,起效时间更短,疗效更显著,且不良反应未显著增加,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崔莹  吴春雪  杨龙  贾春梅  闫寒  李勇  李春学 《临床荟萃》2012,27(4):298-300,303
目的 观察丙氨酰谷氨酰胺(Ala-Gln)对急性肺损伤(ALI)患者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110例ALI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50例)和Ala-Gln组(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Ala-Gln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Ala-Gln,疗程7天,分别观察两组间治疗前后血清谷氨酰胺(Gln)、热休克蛋白70(HSP70)水平、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ACHEⅡ)及机械通气时间的差异.结果 Ala-Gln组治疗后血清HSP70、Gln水平明显增高,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SP70 (1.99±0.66) μg/L vs (1.34±0.68) μg/L( P<0.01);Gln (386.15±68.60)μg/L vs (304.72±73.70) μg/L(P<0.01).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Gln (386.15±68.60) μg/L vs (303.74±78.08) μg/L( P<0.01);HSP70 (1.99±0.66) μg/L vs(1.35±0.48)μg/L(P<0.01).Ala-Gln组治疗前后Gln浓度比与HSP70浓度比呈明显正相关(r=0.809,P<0.01),对照组治疗前后血清Gln、HSP70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对照组治疗前后Gln浓度比与HSP70浓度比无明显相关性(r=0.147,P>0.05).Ala-Gln组机械通气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162.20±96.33)小时vs (235.00±107.90)小时(P<0.05).治疗后APACHEⅡ评分的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8.40±2.17)分vs (11.10±2.42)分(P<0.05).结论 Ala-Gln治疗可显著提高ALI患者血清Gln、HSP70水平、缩短机械通气时间,改善APACHEⅡ评分,提示Ala-Gln对ALI患者具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提高患者体内Gln、HSP70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尤瑞克林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2月至2015年3月急性脑梗死患者70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依达拉奉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尤瑞克林联合依达拉奉治疗。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有效率为88.57%(31/35),高于对照组患者的68.57%(24/3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ADL评分及NIHSS评分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ADL评分及NIHSS评分分别为(64.23±5.57)分、(9.35±2.15)分,优于对照组患者的(51.21±5.46)分、(16.52±3.2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1.43%(4/35),低于对照组患者的28.57%(10/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尤瑞克林联合依达拉奉在急性脑梗死患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体外冲击波对脑卒中后肱二头肌痉挛的治疗效果。方法12 例脑卒中后肱二头肌痉挛患者分成对照组(n=6)和治疗组(n=6)。治疗组予单次体外冲击波治疗,对照组予安慰性治疗。两组患者在治疗前、治疗后即刻采用改良Ashworth 量表(MAS)、上肢肩肘部分Fugl-Meyer 评分(FMA)进行评定,表面肌电图测定肘伸展最大等长收缩时肱二头肌、肱三头肌的积分肌电值及协同收缩率。结果治疗组治疗后MAS、FMA评分,肱二头肌积分肌电值及协同收缩率均较治疗前改善(P<0.05),并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体外冲击波可以即刻缓解脑卒中后肱二头肌痉挛,降低肘伸展时肱二头肌的协同激活水平及协同收缩率,改善上肢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体外冲击波穴位冲击疗法治疗偏瘫肩痛(HSP)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符合标准的54例HSP患者,随机分为3组,每组各1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治疗,观察A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体外冲击波痛点治疗,观察B组在观察A组基础上加用体外冲击波穴位治疗。比较3组治疗前、治疗后和随访时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上肢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U-FMA),肩关节屈曲、外展和外旋无痛被动关节活动度(PROM)。结果:治疗后和随访时,3组的VAS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U-FMA评分和屈曲、外展和外旋无痛PROM均较前治疗增高(P<0.05)。治疗后,观察A组和观察B组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A组的屈曲无痛PROM和观察B组的屈曲、外展无痛PROM高于对照组(P<0.05)。随访时,观察A组和观察B组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且观察B组的VAS评分低于观察A组(P<0.05);观察A组和观察B组的U-FMA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A组和观察B组的屈曲、外展无痛PROM高于对照组(P&l...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体外冲击波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临床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随机选择2013年1月至2014年5月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100例分成观察组(体外冲击波治疗+常规治疗,n=50)和对照组(常规治疗,n=50)。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腰椎功能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以及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结果观察组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90.0%比6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JOA评分和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两组患者JOA评分和VAS评分均有显著改善(P0.05),但观察组两种评分差异更为显著(P0.05)。结论体外冲击波能够明显提高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疗效,是腰椎间盘突出症保守治疗的一种好方法,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糖皮质激素对类风湿关节炎炎性因子改变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8月至2015年8月门诊及住院就诊的80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依据抽签法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观察组基于对照组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治疗后炎性因子、RF、ESR、晨僵、关节肿胀数及关节压痛数、DA S评分及VA S评分变化、治疗有效率与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炎性因子TNF-α低于对照组[(31.23±8.74)vs.(36.46±9.12)pg/m L],IL-6低于对照组[(2.62±0.31)vs.(3.67±0.36)pg/L],CRP低于对照组[(15.26±1.03)vs.(17.38±1.10)mg/L],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RF低于对照组[(15.34±1.21)vs.(20.25±1.24)U/m L],ESR低于对照组[(24.36±1.57)vs.(28.95±1.60)mm/h],晨僵少于对照组[(16.73±1.28)vs.(18.97±1.34)],关节肿胀数低于对照组[(47.28±0.40)vs.(6.73±0.45)],关节压痛数低于对照组[(6.18±0.52)vs.(9.36±1.05)min],比较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DAS28低于对照组[(1.93±0.20)vs.(2.18±0.26)分],VA S低于对照组[(2.23±0.25)vs.(3.07±0.12)分],比较差异明显(P0.05);治疗有效率95.00%高于对照组80.00%(P0.05),观察组总不良反应率25.00%高于对照组20.00%,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类风湿关节炎运用糖皮质激素治疗安全性高,可有效降低炎性因子水平,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促进身心恢复。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肌内效贴结合肩部强化训练对脑卒中后偏瘫痉挛期患者肩痛的影响。方法:70例脑卒中后偏瘫痉挛期肩痛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加肩部强化训练,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辅以肌内效贴治疗。治疗前、治疗4周后分别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定患侧肩痛,Fugl-Meyer运动评分量表中上肢部分(FMA)评定上肢运动功能和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定日常生活活动(ADL)能力。结果:治疗4周后,2组患者VAS评分较治疗前显著降低(均P0.01),且观察组更低于对照组(P0.01);2组患者FMA和MBI均显著高于治疗前(均P0.01),且观察组更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肌内效贴结合肩部强化训练能有效减轻脑卒中偏瘫痉挛期患者的肩痛,提高上肢运动功能和ADL能力。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镜像治疗对脑卒中偏瘫后患者上肢功能恢复的影响及相关治疗的可能机制.方法 选择83例脑卒中后偏瘫患者随机分为镜像治疗组42例(采用镜像治疗)和对照组41例(采用常规康复治疗),治疗前及经4周治疗后,采用Wolf运动功能试验(WMFT)、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法(FMA)对患者上肢运动功能进行测评,用视觉模拟评分(VAS)、改良Asworth痉挛量表对患者上肢疼痛、痉挛程度进行评定,用Barthel指数(BI)测评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结果 经过4周的治疗后,两组患者组内比较,WMFT、FMA、VAS、BI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提高(P<0.05);两组间WMFT(60.17 ±4.82 VS 47.31 ±4.57)分、FMA(58.77 ±3.79 VS 46.32 ±3.84)分比较,镜像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但VAS(1.47 ±0.23 VS 1.53 ±0.25)分、BI(79.75±7.94 VS 75.25±7.55)分评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后及治疗后组间Asworth痉挛改善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镜像疗法对脑卒中偏瘫后患者上肢运动功能的恢复具有一定疗效,但对改善ADL及患肢痉挛程度,减轻患者上肢疼痛作用不明显.  相似文献   

13.
陈勇  彭轩  汤智伟  陆敏 《中国康复》2014,29(3):192-194
目的:观察关节松动术结合体外冲击波治疗肩周炎的疗效。方法:70例肩周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2组均采用关节松动术治疗,观察组加用体外冲击波治疗。治疗前后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定疼痛,并评定肩关节疼痛与功能障碍指数(SPADI)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1及2个疗程后,2组患者VAS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且同时段观察组评分更低于对照组(均 P<0.05)。治疗2个疗程后,2组SPADI亚量表及总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且观察组更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94.3%、77.1%,P<0.05)。结论:关节松动术结合体外冲击波治疗肩周炎疗效显著,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多巴丝肼联合 dl-3-正丁基苯酞胶囊对脑卒中患者患侧肢体功能的影响。方法将9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康复组、治疗组及对照组,每组30例。前两组患者均给予运动疗法,治疗组患者加用口服多巴丝肼及 dl-3-正丁基苯酞胶囊治疗,对照组仅给予安慰剂口服治疗。分别于治疗前、治疗8周时采用成人偏瘫运动功能评分(FMA)和运动功能评估量表(MAS)对患者下肢功能进行评定。结果治疗前3组患者下肢 FMA[康复组(22.6±3.6)分,治疗组(23.1±2.5)分,对照组(20.3±2.9)分]和 MAS 评分[分别为(1.6±0.6)、(2.1±0.5)、(1.7±0.9)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F =1.64,P >0.05;F =1.66,P >0.05);治疗8周后,康复组和治疗组患者下肢 FMA[(60.6±3.5)分、(75.7±4.5)分]及 MAS[(14.6±1.1)分、(17.7±4.5)分]评分均较治疗前改善(t 值分别为1.738、1.732,1.716、1.732,P 均<0.05),治疗组较康复组改善( P 均<0.05),且两组均优于对照组[(31.0&amp;nbsp;±3.6)、(5.5±1.1)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均<0.05)。结论多巴丝肼联合 dl-3-正丁基苯酞胶囊可进一步改善脑卒中患者患侧肢体功能。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太极拳“云手”运动想象疗法对脑卒中偏瘫患者手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择2012年10月-2013年3月在上海市某三甲医院康复科住院的符合入选标准的32例脑卒中偏瘫患者,运用交叉对照设计方法随机分为A组(16例)和B组(16例)。第1-3周A组进行常规康复训练和太极拳“云手”运动想象疗法相结合的训练、B组仅进行常规康复训练。第4-5周A、B两组均不进行正规的运动想象疗法及常规康复训练,称为洗脱期。第6-8周A组仅进行常规康复训练、B组进行常规康复训练结合太极拳“云手”运动想象疗法的训练。实验前和实验后第3,5,8周时均用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FMA)、改良的Barthel指数(MBI)和偏瘫上肢功能测试(香港版)(FTHUE-HK)对两组患者上肢以及手的精细功能进行评定。结果 A、B两组患者治疗前FMA、MBI和FTHUE-HK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每阶段结束后A、B两组的以上各项评分较实验前均有改善(P<0.01);B组FMA评分在8周末时为(50.31±7.69)分,明显高于A组(42.50±10.09)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6, P<0.05);A组MBI评分在3周末为(24.69±2.87)分,明显高于B组(20.63±3.10)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85,P<0.01);B组FTHUE-HK评分在5周末和8周末时均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为-2.14,-4.40;P<0.05)。结论在常规训练的基础上,随干预时间的延长,太极拳“云手”运动想象疗法有助于脑卒中偏瘫患者手功能的恢复,提高康复训练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针灸疗法加运动治疗偏瘫患者的临床疗效,为提高偏瘫患者的治疗效果提供中医方法学的参考。方法本研究纳入本院2012年3月至2013年3月治疗的中风后偏瘫患者共11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5例,两组患者在入院后给予降低颅内压、神经营养、改善血流循环的药物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给予针灸加运动治疗。疗效评价结果包括基本恢复、显著进步、进步、稍进步、无变化、恶化(含死亡)。结果治疗组基本恢复8例,显著进步15例,进步18例,稍进步5例,无变化6例,恶化3例,治疗组的疗效等级显著较高。治疗后治疗组运动功能评分(FM A )上肢为(41.5±7.2)分,FM A下肢为(28.9±7.9)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的Barthel指数为(72.9±10.2)分,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4.8±11.7)分。结论在传统治疗的基础上进行针灸治疗以及运动治疗,有助于减轻偏瘫患者脑细胞的病死率,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间歇性气压治疗联合热冷水交替浸浴治疗脑卒中肩手综合征Ⅰ期的临床疗效。方法:将脑卒中肩手综合征Ⅰ期患者7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6例,2组患者均进行神经内科常规治疗及运动康复训练,观察组加用间歇性气压治疗联合热冷水交替浸浴治疗。治疗前后进行疼痛评定(VAs)、手部肿胀测量、运动功能评定(FMA)、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指数(BI)评定。结果:治疗4周后,2组VAS评分及手部肿胀体积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0.01),且观察组更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2组FMA及BI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0.01),且观察组更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间歇性气压治疗联合热冷水交替浸浴可明显减轻肩手疼痛、肿胀,提高上肢运动功能,改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是治疗脑卒中肩手综合征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8.
胡永林 《中国康复》2013,28(1):17-19
目的:观察应用下肢康复机器人对早期偏瘫患者进行步行训练对于改善患者步行能力的有效性。方法:脑卒中偏瘫患者4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3例。2组均给予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加用下肢康复机器人进行步行训练。训练前后采用功能性步行量表(FAC)、患肢运动功能(FMA)及平衡量表(BBS)评定。结果:治疗8周后,2组独立步行率及BBS、FMA下肢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1,0.05),且观察组更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偏瘫患者早期运用下肢康复机器人进行步行训练能够较好地提高患者的步行能力。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集体干预在指导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功能锻炼中的效果。方法将2011年4—12月68例符合入组标准的患者按照随机、对照的原则分成两组,每组各34例。研究组进行集体干预指导功能锻炼护理,对照组进行个体干预指导功能锻炼护理,应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analoguescales,VAS)、腰部活动度(1umbarmotionangle,LMA)、日本骨科学会改良下腰痛功能评价表(M-JOA score)进行护理前后疗效评价。结果在研究过程中研究组脱落2例,对照组脱落4例。治疗4周后,研究组VAS评分为(I.80±1.75)分,对照组为(3.03±1.36)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060,P=0.003);研究组LMA为(197.19±30.45)°,对照组为(173.33±39.7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664,P=0.010);研究组M—JOA评分为(22.31±4.76)分,对照组为(20.03±4.45)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946,P=0.016);研究组有效率为93.8%,对照组为73.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771,P=0.032)。结论集体干预功能锻炼护理方案能够有效缓解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症状。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神经松动术联合康复训练对脑卒中恢复期偏瘫患者下肢功能的影响。方法:将脑卒中恢复期偏瘫患者49例分为观察组25例和对照组24例。2组均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同时加用神经松动术治疗。治疗前后分别采用综合痉挛量表(CSS)评定踝关节痉挛,Fugl—Meyer运动评分量表(FMA)中下肢部分评定下肢运动功能,Berg平衡量表(BBS)评定平衡功能和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定日常生活活动(ADL)能力。结果:治疗4周后,2组患者患侧CSS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均P〈0.01),且观察组更低于对照组(均P〈0.01);2组患者FMA、BBS及ADL能力均较治疗前显著提高(均P〈0.01),且观察组更高于对照组(P〈0.05,0.01)。结论:神经松动术联合康复训练能有效降低脑卒中恢复期偏瘫患者的踝关节痉挛,提高下肢运动功能、平衡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