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探究丹参多酚酸盐辅助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疗效及对血清CRP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8月~2016年8月我院收治的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共94例,应用投掷硬币的方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7例,对照组进行常规内科治疗,包括抗凝、抗血小板、扩张冠状动脉等.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丹参多酚酸盐.比较两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观察组心绞痛发作频率(每周)、持续时间(每次)改善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68.0%)少于观察组(95.7%)(P<0.05);观察组血脂、CRP水平变化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不稳定性心绞痛在内科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丹参多酚酸盐辅助治疗,效果明显,显著减少心绞痛发作的时间、次数,改善心肌缺血的情况,降低血清CRP水平,延缓病情发展,治愈率提高,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静脉滴注丹参多酚酸盐治疗高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不稳定型心绞痛高龄患者共64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静脉滴注丹参多酚酸盐400mg,每日1次,共14d。观察两组患者症状改善情况、硝酸酯类用量变化、心电图ST-T改变及治疗前后血小板聚集率、高敏C反应蛋白、D-二聚体变化。结果治疗组心绞痛症状改善25例(78%),心电图改善22例(69%),对照组分别为16例(50%)、13例(4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血小板聚集功能、高敏C反应蛋白、D-二聚体明显降低。结论丹参多酚酸盐能明显能改善心绞痛症状及心电图ST—T改变,对血小板聚集功能等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3.
张新  米小龙 《中国基层医药》2011,18(9):1243-1244
目前认为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是一项冠心病独立的危险因子,hs-CRP水平的升高与心血管危险性呈正相关.中药丹参被用于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缺血性中风等疾病,疗效确切.以丹参乙酸镁为主要成分的丹参多酚酸盐是丹参中最重要的有效活性部位,在抗氧化、抗凝血、细胞保护、扩张血管、抗衰老方面有明显作用.本研究通过对冠心病患者应用注射用丹参多酚酸盐治疗后的hs-CRP指标的变化进行分析,旨在观察丹参多酚酸盐注射液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疗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丹参多酚酸盐对急性脑梗死患者C反应蛋白(CRP)水平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研究,收集就诊于沧州市人民医院的急性脑梗死患者30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150例)和对照组(150例)均接受常规脑梗死治疗14 d,治疗组还辅以丹参多酚酸盐注射液治疗14 d,观察两组间CRP水平的差异。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年龄和性别间无统计学差异(65.0±5.7岁VS 64.2±6.1岁,P>0.05;男性:52%VS 49%,P>0.05),两组间基线神经功能缺损程度(NIHSS)(14±3分VS 15±3分,P>0.05)及CRP水平(7.9±2.3 VS 7.6±3.1,P>0.05)无差异。随访观察14 d后,治疗组CRP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4.1±2.1 VS 6.1±1.8,P<0.05),但两组间NIHSS评分无差异(12±2分VS 14±3分,P>0.05)。结论丹参多酚酸盐能够降低急性脑梗死患者CRP水平,提示丹参多酚酸盐能够减轻急性脑梗死炎性反应。  相似文献   

5.
丹参多酚酸盐注射液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丹参多酚酸盐注射液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其对一氧化氮(NO)的影响。方法将42例UAP患者(经冠脉造影证实)随机分为干预组22例和对照组2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干预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丹参多酚酸盐注射液(100mg/d),疗程均为14d。观察2组治疗前后症状、心电图的改善情况;测定治疗前后血清中NO的水平。结果干预组总有效率86.4%高于对照组的6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血清NO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且干预组(128.29±10.62)μmol/L高于对照组的(78.67±7.25)μmol/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丹参多酚酸盐注射液能明显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缺血心电图,提高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血清中NO的水平。  相似文献   

6.
王栋范 《海峡药学》2014,(6):104-105
目的分析丹参多酚酸盐对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及其对患者血浆中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将2009年4月至2012年4月于我院治疗的152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分为对照组(n=76)和观察组(n=76),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常规治疗加用丹参多酚酸盐注射液,对比两组临床效果、血清炎症细胞因子水平。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前血清IL-1、sICAM-1含量无差异,治疗后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丹参多酚酸盐具有降低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清炎症因子水平的作用,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丹参多酚酸盐对心绞痛患者的临床疗效,为心绞痛患者的治疗效率和生活质量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月诊治的心绞痛患者78例,将其随机平均分成治疗组(n=39)和对照组(n=39);对照组患者给予葛根素0.4 g加入5%葡萄糖液250 mL中,治疗组患者予丹参多酚酸盐200 mg加入5%葡萄糖液250 mL中,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总有效率及治疗前后tPA,PAI,SICAM-1和CRP水平值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2.31%,治疗后tPA值为2.96 U/mL,PAI值为7.93 U/mL,SICAM-1值为172.41 ng/L,CRP值为5.47 mg/L,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丹参多酚酸盐能改善纤溶活性可提高患者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不稳定性心绞痛(UAP)患者血清骨保护素(OPG)、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随机选取行冠状动脉造影(CAG)检查UAP患者102例作为UAP组,另设稳定性心绞痛(SAP)组34例和正常冠脉组31例。UAP组根据CAG结果分为单支、双支、三支病变组。检测血清OPG、hs-CRP浓度,分析其在各组中水平变化。结果 UAP组、SAP组血清OPG、hs-CRP水平均高于正常冠脉组,UAP组高于SAP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UAP组中三支、双支病变组血清OPG水平均高于单支病变组,三支病变组高于双支病变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hs-CRP水平3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OPG、hs-CRP均与UAP密切相关,但OPG对预测UAP冠脉严重程度有更好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丹参多酚酸盐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09年5月至2012年5月在本院治疗的60例冠心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30例运用西医常规的治疗方法(对照组),另30例在西医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丹参多酚酸盐的药物治疗(观察组)。比较两组治疗后心绞痛缓解总有效率和心电图改善总有效率。结果观察组的心绞痛缓解总有效率为90.00%(27/30例),对照组心绞痛缓解总有效率为66.67%(20/30例)。观察组心电图改善总有效率为83.33%(25/30例),对照组心电图改善总有效率为63.33%(19/30)。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5)。结论丹参多酚酸盐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疗效、心电图疗效,疗效确切,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旨在探讨注射用丹参多酚酸盐对于老年稳定性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164例老年稳定性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82例,对照组应用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观察组予以注射用丹参多酚酸盐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3.9%,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6.8%(P<0.05);治疗后两组的心绞痛发作次数及持续时间均显著降低,但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注射用丹参多酚酸盐用于治疗老年稳定性心绞痛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少,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冠心丹参滴丸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本中心2O1O 年2月-2O12年2月诊治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8O 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4O 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冠心丹参滴丸。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治疗组心电图改善的总有效率为82.5%高于对照组的6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O. O5)。治疗后治疗组临床症状改善的总有效率为9O. O%高于对照组的7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O. O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O. O5)。结论冠心丹参滴丸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效果显著,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血清C反应蛋白(CRP)定量测定对不稳定性心绞痛(UAP)患者的预后判断价值. 方法:对60例UAP患者进行血清CRP测定,根据CRP水平将60例UAP患者分为A、B两组,同时观察两组患者住院期间的心脏事件发生率.结果:A组28例(46.7%),CRP<3 mg*L-1;B组32例(53.3%),CRP≥3 mg*L-1.30 d内B组心脏事件(急性心肌梗死、心脏性猝死及顽固性心绞痛)的发生率明显高于A组(50.0%比10.7%,P<0.01).结论:血清CRP水平与UAP患者心脏事件的发生显著相关,可以认为:CRP对判断UAP患者预后有较好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评价马来酸桂哌齐特注射液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 方法检索并选取国内公开发表的有关马来酸桂哌齐特注射液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随机对照试验文献,采用Jadad 评分法进行质量评价,运用Meta 分析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7项研究经Meta分析结果 显示,马来酸桂哌齐特注射液治疗组在减少心绞痛发作次数、改善缺血性心电图方面均优于对照组. 结论 Meta分析结果 显示马来酸桂哌齐特注射液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有一定疗效,尚需要设计严格、大样本的随机对照试验加以证实.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注射用奥扎格雷钠和川芎嗪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UA)的疗效。方法将97例UA患者随机分为奥扎格雷钠治疗组(治疗1组)37例,川芎嗪治疗组(治疗2组)31例,对照组29例,3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治疗1组加用奥扎格雷钠80 mg,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500 mL中,静脉滴注,qd。治疗2组每天加用川芎嗪100 mg,溶于5%葡萄糖注射液500 mL中,静脉滴注,qd。各组均治疗2周。2周后进行临床及实验室指标观察并进行比较。结果治疗1组和治疗2组的基本治愈率、显效率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1组和治疗2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奥扎格雷钠和川芎嗪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具有显著的抗心肌缺血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阿托伐他汀强化降脂治疗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脂、炎性因子及心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2年3月-2016年7月收治的不稳定型心绞痛96例,按治疗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8例.2组均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口服阿托伐他汀40 mg,对照组口服阿托伐他汀20 mg.观察2组治疗前后血脂、炎性因子及心功能变化水平.结果 治疗后2组超敏C反应蛋白、白介素-6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观察组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均较治疗前及对照组下降,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较治疗前及对照组升高(P<0.05);2组治疗后左心室舒张末期直径、左心室射血分数较治疗前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阿托伐他汀强化降脂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临床效果显著,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胺碘酮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并发阵发性心房纤颤的疗效及对P波离散度和C反应蛋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0—2013年我院收治的不稳定型心绞痛并发阵发性心房纤颤患者90例,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抗血小板聚集、扩张冠状动脉等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服胺碘酮,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15d。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前、治疗15d后P波离散度及C反应蛋白。结果治疗组患者有效率(77.8%)高于对照组(4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P波离散度、C反应蛋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组治疗15d后P波离散度与C反应蛋白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P波离散度与C反应蛋白呈正相关(r=0.62,P〈0.001)。结论胺碘酮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并发阵发性心房纤颤患者疗效显著,能有效降低P波离散度及C反应蛋白。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研究氯吡格雷联合常规治疗急性心绞痛的治疗效果,为该病症的临床治疗和理论研究提供有效依据。方法选择2011年1月-2012年3月在本院心血管内科治疗的急性心绞痛患者138例,按照随机原则分成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急性心绞痛治疗方法,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案基础上予以患者氯吡格雷治疗,8周后分析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结束后,两组患者生存率均为100.00%;治疗组总有效率84.06%(58/69),对照组总有效率63.77%(44/69);治疗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心绞痛复发率、心力衰竭发生率、非致死性心肌梗死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常规急性心绞痛治疗方法中应用氯吡格雷临床效果良好,疗效明显,安全性佳。  相似文献   

18.
不稳定性心绞痛应用他汀类药物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喜玲  张宏伟 《天津医药》2003,31(7):443-445
目的 :探讨洛伐他汀对不稳定性心绞痛 (UA)患者的血脂、心脏缺血事件发生情况的影响。方法 :将UA患者72例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6例 ,观察用药前后总胆固醇 (TC)、甘油三酯 (TG)、心脏缺血事件发生频率。结果 :治疗组用药后血TC和TG明显下降 ,t分别5.32和5.23(P<0.01) ,治疗组的心脏缺血事件发生率也较对照组明显下降 ( χ2=4.93 ,P<0.05)。结论 :UA患者早期长期应用他汀类药物可明显降低心脏缺血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血栓通注射液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3月—2014年5月收治的冠心病心绞痛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4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血栓通注射液静脉滴注,比较两组患者心电图及心绞痛疗效。结果治疗组心电图总有效率(95.0%)高于对照组(7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组心绞痛总有效率(92.5%)高于对照组(7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血栓通注射液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曲美他嗪对冠状动脉介入术后心绞痛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13年2—12月收治的冠状动脉介入术后心绞痛患者9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方法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曲美他嗪治疗,比较两种方法对心绞痛的影响。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两组患者心率、舒张压以及收缩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心绞痛持续时间、发作频率均下降,且观察组下降幅度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曲美他嗪联合常规方法治疗冠状动脉介入术后心绞痛患者,可有效改善心绞痛发作情况,不会影响心率、血压情况,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