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B超预测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常彤 《现代医药卫生》2010,26(16):2438-2439
目的:探讨B超预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B型超声诊断仪探测肝门静脉和脾静脉管径.结果:肝硬化出血组肝门静脉管径和脾静脉管径分别为(1.68±0.23)cm和(1.24±0.18)cm,均大于肝硬化非出血组的(1.32±0.21)cm和(1.02±0.22)cm,两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均<0.05);肝门静脉管径和脾静脉管径与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率均呈显著性正相关关系(P<0.001).肝门静脉管径≥1.6 cm、脾静脉管径≥1.1 cm,可作为预测出血危险的参考指标.结论:B型超声显像测定肝门静脉和脾静脉可作为预测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危险性的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何学敏 《中国医药》2012,7(6):722-723
目的 探讨肝硬化引发食管静脉曲张出血的有效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6月至2010年6月肝硬化引发食管静脉曲张出血患者102例的临床资料.分别使用3种不同的治疗方案.Ⅰ组44例,行食管静脉曲张套扎术,术后联合应用生长抑素(250μg/h)和普萘洛尔(30~60 mg/d,3次/d)治疗.Ⅱ组38例,行食管静脉曲张套扎术,术后未使用生长抑素及普萘洛尔.Ⅲ组20例,未行食管静脉曲张套扎术,予生长抑素(250 μg/h)治疗.比较3组患者72 h止血率,3个月内、1年内上消化道出血再发率及再出血患者Child-Pugh分级.结果 72 h止血率:Ⅰ组、Ⅱ组明显高于Ⅲ组[95.4% (42/44),92.1% (35/38)比65.0% (13/20),均P<0.05],Ⅰ、Ⅱ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个月内上消化道再出血率:Ⅰ组、Ⅱ组明显低于Ⅲ组[6.8%(3/44)、18.4% (7/38)比45.0% (9/20),均P<0.05];Ⅰ组与Ⅱ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年内上消化道出血再发率:Ⅰ组、Ⅱ组、Ⅲ组分别为[11.4%(5/44)、36.8%(14/38)和65.0%(13/20),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Child-Push分级C级患者1年内再出血率与A级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61.9%(14/21)比13.8% (4/29),P<0.05];C级与B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61.9%(14/21)比26.9%(14/52),P<0.05].结论 食管曲张静脉套扎术联合生长抑素、普萘洛尔治疗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出血有明显的疗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肝硬化并发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508例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并与同期住院的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未出血的184例患者资料进行比较,分析肝硬化消化道出血的危险因素。结果出血组凝血酶原时间、纤维蛋白原、国际标准化比率(INR)及门脉直径分别为(21.53±4.4)s、(1.12±0.57)g/L、1.67±0.60和(1.51±0.38)cm,和未出血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还显示出血组患者食管静脉曲张的Grade分级、曲张的范围、肝功能Child分级大于未出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食管静脉曲张的程度高、肝功能分级差、凝血酶原时间、纤维蛋白原及INR异常是肝硬化消化道出血的高危因素。  相似文献   

4.
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90例食管静脉曲张出血和108例不合并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两组患者在Dagradi分级,门、脾静脉宽度,外周血小板、白细胞、血红蛋白计数的差异有显著意义。结论 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危险因素为Dagradi分级Ⅳ以上,门、脾静脉宽度增宽,外周血小板、白细胞、血红蛋白计数减少。  相似文献   

5.
张华  范江涛  易虹 《中国基层医药》2010,17(16):2240-2241
目的 比较内镜下食管曲张静脉套扎术、硬化剂注射疗法及硬化剂注射加普奈洛尔口服等三种方法治疗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的疗效. 方法 100例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患者按入院单双号随机分为三组:A组32例、B组33例、C组35例,A组采用内镜下食管曲张静脉套扎术,B组采用内镜下食管曲张静脉硬化术,C组采用内镜下食管曲张静脉硬化术加普奈洛尔口服,观察三组出血控制、临床疗效及再出血发生情况. 结果 C组在出血控制、食管曲张静脉消失等方面与A组、B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随访3~18个月,C组再出血、静脉曲张复发等方面明显低于A组和B组(均P<0.05). 结论 内镜下食管曲张静脉硬化剂注射加普奈洛尔口服治疗食管静脉曲张疗效好,且可较好防治再出血和静脉曲张复发.  相似文献   

6.
陆蓉  施裕新  顾美芳 《江苏医药》2006,32(11):1007-1008,I0001
目的探讨16排螺旋CT血管成像(MSCTA)在显示肝硬化门静脉系统及侧支循环血管方面的应用价值。方法52例肝硬化患者及30例肝脏正常者行腹部增强扫描,然后行门静脉血管成像检查。分别测量门静脉系统短径,并对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MSCTA显示肝硬化组食管下段静脉曲张21例次,胃底静脉曲张18例次,胃左静脉曲张23例次,胃短、胃后静脉曲张16例次,附脐静脉开放伴腹壁浅静脉曲张7例次,胃-肾/脾-肾分流5例次,奇静脉及半奇静脉扩张7例次,腹膜后静脉曲张4例次。肝脏正常组脾静脉、门静脉、肠系膜上静脉直径均明显小于肝硬化组(P〈0.05)。结论16排螺旋CT肝脏血管成像在显示肝硬化门脉系统形态变化及门脉高压侧支循环方面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联合普萘洛尔和奥美拉唑维持治疗对预防食管胃静脉曲张破裂再出血的疗效。方法:85例肝硬化门脉高压患者随机分为2组:Ⅰ组42例:普萘洛尔,Ⅱ组43例:联合普萘洛尔和奥美拉唑。维持治疗6个月并随访1年。观察治疗后2组患者食管胃静脉曲张程度、出血的复发率及胃黏膜的改善情况。结果:Ⅰ组和Ⅱ组食管胃静脉曲张加重程度无显著性变化(P〉0.05);2组再出血的复发率分别为35.0%和15.0%,Ⅱ组显著低于Ⅰ组(P〈0.05);内镜下胃黏膜恢复总有效率Ⅱ组为92.5%,Ⅰ组为60.0%,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普萘洛尔联合奥美拉唑维持治疗可有效预防食管胃静脉曲张破裂再出血。  相似文献   

8.
肝硬化并发重度食管静脉曲张的临床预测与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回顾性研究肝硬化重度食管静脉曲张的临床预测方法与评估。方法 收集2002年1月~2004年12月收住我院的肝硬化31例,重度食管静脉曲张者20例(64.5%),无静脉曲张者11例(35.5%),入院时行胃镜直视和腹部超声检查,并除外已行内镜下曲张静脉硬化剂或皮圈结扎治疗者。记录外周血小板计数、B超下脾脏长径及门静脉宽度、胆红素、白蛋白和凝血酶原时间等各项检查结果,并按Child-Pugh分级法对患者进行评分,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外周血血小板数值和脾脏长径与食管重度静脉曲张之间有显著相关性(P分别为0.042和0.024),血清总胆红素值、白蛋白、凝血酶原时问、Child-Pugh值及超声下门脉宽度与食管静脉曲张程度之间则无显著相关性(P值分别为0.141、0.952、0.095、0.088和0.124);与无静脉曲张患者相比较,血小板计数〈60000个/mm^3判断食管重度静脉曲张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60%和为80%,脾脏长径〉150mm判断重度静脉曲张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65%和92.9%。结论 血小板计数和脾脏长径作为非侵入性方法可用于预测肝硬化患者有无重度食管静脉曲张。  相似文献   

9.
王存平  陈霰 《河北医药》2005,27(10):731-732
目的 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门静脉系统血流动力学变化,探索它们与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关系。方法 对63例肝硬化患者门静脉系统血流进行多普勒血流检测,测量指标包括血管内径、血流速度,计算血流量。所有患者均同时或先后行胃镜及上消化道造影检查。结果 脾静脉血流量〉门静脉血流量(Qsv>Qpv)组的脾静脉血流量,脾静脉直径,胃左静脉血流量,脾厚均大于Qpv>Qsv组测值,而门静脉直径及血流量均小于Qpv>Qsv组的。两组患者胃左静脉直径均较正常人增宽。经胃镜及上消化道造影检查证实,Qsv>Qpv组患者食管静脉曲张发生率高于Qpv>Qsv组。结论 脾静脉、门静脉血流量的大小与食管静脉曲张及其破裂出血有密切联系,一旦多普勒超声检测出现Qsv>Qpv,则预示肝硬化患者有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倾向。  相似文献   

10.
白云  吴肃  周胜云 《河北医药》2010,32(18):2527-2528
目的探讨肝硬化门脉高压性胃病(PHG)的临床相关因素。方法对120例肝硬化患者常规进行胃镜检查,并对不同肝功能水平患者门脉高压性胃病发生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测量肝硬化患者的门静脉、脾静脉内径。结果 120例肝硬化患者中,PHG组随着肝功能分级级别增加,PHG发病率呈上升趋势,与无PHG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随着食管静脉曲张严重程度上升,PHG发病率亦有上升,与无PHG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HG组与无PHG组的门静脉内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的脾静脉内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门脉高压的严重程度和肝功能损害是PHG发生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肝硬化门静脉血流动力学改变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测量120例肝硬化患者门静脉、脾静脉内径、血流速度、血流量,其中64例进行电子胃镜检查,并对上述血流动力学指标与肝功能Child—Pugh分级、食管静脉曲张程度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肝硬化Child-PtIsh分级越差,门静脉及脾静脉内径、血流量值越大,而血流速度则越慢(P〈0.05)。食管静脉曲张重度组门静脉及脾静脉内径、血流量均较轻中度组显著升高,而血流速度则较轻中度组显著下降(P〈0.05)。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测定肝硬化门脉血流对判断肝功能及食管静脉曲张程度有重要意义,有助于指导随访观察,为临床诊治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2.
苏培燕 《中国医药》2012,7(9):1115-1116
目的 探讨二维超声和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对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的临床诊断意义.方法 将202例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患者按照肝脏穿刺活检组织学将其分为4期,分别为S0(28例),S1(57例),S2(65例)和S3(52例)期.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仪对患者门静脉血流动力学指标进行分析.结果 肝纤维化S1~S3期患者门静脉、脾静脉以肠系膜上静脉内径(Dpv、Dsv、Dsmv)均明显大于S0期[分别为(1.48±0.19)、(1.52±0.25)、(1.98±0.26) cm比(1.05±0.22) cm,(1.17±0.25)、(1.38 ±0.31)、(1.62±0.34)cm比(0.81±0.24)cm,( 1.28±0.25)、(1.65±0.61)、(1.87±0.57)cm比(0.99 ±0.21 )cm];门静脉和肠系膜上静脉血流速度(Vsmv、Vsv)明显低于S0期[(18±5)、(14±4)、(12±4) cm/s比(25±5)cm/s,(20±6)、(17±7)、(14±7)cm/s比(32±7) cm/s];门静脉和脾静脉血流量(Qpv、Qsv)明显高于S0期[ (747±1801)、(951±152)、(1010±143)ml/min比(667±167) ml/min,( 648±229)、(758±201)、( 856±214) ml/min比(265±135)ml/min],而肠系膜上静脉血流量(Qsmv)明显低于S0期[(625±132)、(599±112)、(535±150)ml/min比(755±102) ml/min];以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并随着患者肝纤维化程度的加重变化加剧.结论 彩色多普勒超声对乙型肝炎肝纤维化诊断具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3.
邹勇  淦勤 《中国当代医药》2013,(36):159-159,161
目的探讨肝硬化合并胃底食管静脉曲张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3年1月本院收治的肝硬化合并胃底食管静脉曲张出血100例患者与肝硬化合并胃底食管静脉曲张未出血10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诱发并发症的危险因素。结果两组患者的凝血酶原时间、门静脉主干内径、食管静脉曲张程度、红色征等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肝硬化合并胃底食管静脉曲张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危险因素主要涉及凝血酶原时间、门静脉主干内径、食管静脉曲张程度、红色征等。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首发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或腹水临床特征。方法将90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随机分为出血组40例和腹水组50例。2组均予实验室检查,包括血液分析:血红蛋白、血小板总数;电解质:血钾、血钠;肝功能试验:白蛋白;血糖;肾功能:尿素氮、肌酐;凝血功能: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原时间活动度(PTA)、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腹部B型超声测量门、脾静脉宽度。结果出血组血红蛋白水平低于腹水组,血糖及钠离子水平高于腹水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血小板总数、血钾、白蛋白、血尿素氮、肌酐、PT、PTA、APTT和门、脾静脉宽度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首发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者多见高血糖和低血红蛋白,首发腹水者更多见低血钠。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患者胃黏膜是否有内皮素-1(ET-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缺氧诱导因子-1(HIF-1)在门脉高压性胃病(PHG)血流动力学调节中的意义。方法分别采取PHG、PHT无PHG、正常对照患者胃黏膜标本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分别检测ET-1、VEGF和HIF-1在胃黏膜中的表达。同时测定3组患者的门静脉血流量(portal venous flow,PVF)和脾静脉血流量(spleen venous flow,SVF)。结果 PHG积分与食管静脉曲张程度无相关性(HC=4.782,P〉0.05)。PHG组PVF和SVF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PHG组胃黏膜中ET-1、VEGF、HIF-1的阳性面积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ET-1、VEGF、HIF-与PHG积分呈正相关(H分别为10.592、10.614、9.852,P〈0.05)。PHG组患者HIF-1阳性表达和VEGF的阳性表达之呈直线相关(Pearson相关数为0.842,P〈0.01)。结论 ET-1、VEGF和HIF-1与PHG的发生发展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不同方法治疗房间隔缺损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的效果。方法根据具体治疗方式,将61例房间隔缺损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患者分为3组,即经胸非体外循环房间隔缺损封堵术组(封堵组,21例)、体外循环辅助下活瓣补片修补术组(活瓣组,20例)、保守药物治疗组(药物组,20例)。封堵组采用开胸封堵器闭合缺损,活瓣组应用体外循环右向左单向活瓣补片修补,药物组应用单纯药物治疗的方法,通过6min步行试验检测随访效果。结果治疗后第6个月3组间6min步行距离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封堵组(333±18)m,活瓣组(331±21)m,药物组(337±20)m](P〉0.05);第12个月封堵组与药物组间6min步行距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58±20)m比(333±21)m,P〈0.05];第18个月复查封堵组6min步行距离为(376.4-21)m,活瓣组为(360±19)m,药物组为(330±19)m,封堵组与药物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余组间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24个月复查封堵组6min步行距离为(381±17)m,活瓣组为(365±20)m,药物组为(333±19)rn,3组间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30个月复查封堵组6min步行距离为(390±20)m,活瓣组为(380±21)m,药物组为(330±18)m,封堵组与药物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活瓣组与药物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36个月复查封堵组6min步行距离为(415±18)m,活瓣组为(400±19)m,药物组为(329±18)m,封堵组和活瓣组与药物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对于房间隔缺损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的患者,应用房间隔缺损封堵技术或活瓣修补技术效果优于传统药物治疗。在合并肺动脉高压患者的随访中,6min步行试验是一种切实可行而且简便实用的检查方法,可以直接反映患者的病情状况。  相似文献   

17.
王淑兰  邹艳萍 《中国药业》2014,(16):102-103
目的 观察复方汉防己颗粒治疗肝硬化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机理。方法 选择确诊的肝硬化患者32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1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肝硬化治疗,观察组给予患者服用复方汉防己颗粒,疗程均为1个月。观察临床疗效,检测患者治疗前后白蛋白含量、总胆红素含量、门静脉内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含量。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86.2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9.38%(P〈0.05)。治疗后观察组白蛋白含量(32±5)g/L,明显高于对照组的(29±4)g/L;观察组总胆红素含量为(20.3±11.7)μmol/L,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3.2±10.5)μmol/L;观察组门静脉内径为(1.1±0.3)cm,明显短于对照组的(1.3±0.2)cm;观察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含量为(0.83±0.23)μmol/L,显著低于对照组的(0.93±0.22)μmol/L(P〈0.05)。结论 与常用的保肝治疗方法相比,复方汉防己颗粒治疗肝硬化具有较高的治疗有效率,症状改善明显,用药方式简单,价格适宜。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盐酸戊乙奎醚(长托宁)和阿托品用于食管癌根治术前药对呼吸循环功能的影响。方法40例ASAI-Ⅱ级全麻下行食管癌根治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P组(盐酸戊乙奎醚组)和A组(阿托品组),每组20例,每组患者术前分别静脉滴注盐酸戊乙奎醚0.02mg/kg和阿托品0.01mg/kg,观察双肺通气后15min(T1)、单肺通气后60min(T2)、再次双肺通气30min(T3)血压、心率和动脉血气的影响。结果12时,两组动脉氧分压(PaO2)均显著降低(P〈0.05),P组PaO2显著高于A组(P〈0.05),T3时A组PaO2显著低于P组(P〈0.05)。T3时P组平均动脉压(MAP)显著低于A组(P〈0.05),T2和T3时A组心率显著高于P组(P〈0.05)。结论盐酸戊乙奎醚可以改善患者呼吸功能,血流动力学稳定,作用时间长,比阿托品更适合食管癌根治手术。  相似文献   

19.
张慧 《现代医药卫生》2009,(10):1445-1447
目的:探讨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评分系统对晚期肝病患者的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的评估价值。方法:本组病例包括128例肝硬化失代偿期的住院病人,根据有无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病史分为已出血组(n=58)和未出血组(n=70),于0个月时测定相关指标.计算MELD值,同时分别随访3个月和6个月的再出血情况。结果:出血组的INR、血清肌酐、总胆红素以及得出的MEID值显著高于未出血组(P〈0.01)。在随访的3个月和6个月,出血组发生出血的比例明显高于未出血组,分别为27.6%vs14.3%,39.7%vs20%。出血组和未出血组随着MELD评分等级的升高,新发生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的人数比例增加,尤以高MELD评分组(≥25分)出血率最高。结论:MELD评分系统对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有一定的评估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