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梁敏玲 《中国医药指南》2004,2(12):1026-1027
要提高门诊护理质量,不仅要求护士具有熟练的操作技术,还必须要加强与病人的沟通和交流,使其感受到关怀,因其感受的关怀越深对护理的满意度就越高.故在护理中不仅要用语言与病人进行沟通,更需要运用倾听、表情、眼神、姿势、仪表和动作等非语言性行为进行沟通,从而了解更多有关病人健康状况、心理感受等方面的信息,更好地满足病人的需要.  相似文献   

2.
沟通在护患关系中的重要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传统的以疾病为中心的护理的模式已不适应护理事业的发展。护理工作已经由机械的执行医嘱促进疾病恢复,转变为根据患者的需要,采取各种护理方法,满足患者身体、心理,精神及社会等方面的需求。因此,良好的护患关系在护理中起到重要的作用。护患关系是指护理过程中护士与患者之间产生和发展的一种工作性、专业性、帮助性的人际关系。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也是减少医患纠纷的重要环节。这就需要护士为患者创造和谐、安全的修养环境,通过护士亲切自然的语言,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沟通氛围,经过护士娴熟的技术操作,取得患者的信任而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使患者积极配合护理活动。而在这一系列的促进护患关系的活动中,沟通始终贯穿其中,成为发送和接受信息的主要手段,起着重要的作用。沟通的方式有两种:语言形式的沟通和非语言性的沟通。语言形式的沟通,即用语言传递信息。如:护士在与患者初次接触时,首先要自我介绍,以消除患者的恐惧和陌生,使护患交谈自如轻松,从而了解患者入院的病因,最痛苦的病情,以及最需要的帮助和慰籍等。非语言性的沟通:通过环境、面部表情、身体姿势,眼神和手势等帮助表达思想,目标和用意。美国心理学家艾伯特.梅拉比安曾经提出一个公式:信...  相似文献   

3.
目的浅谈各种非语言性沟通技巧在气管插管病人中的使用。方法对ICU251例气管插管清醒病人,使用手势语言、头势语言、文字语言、卡片语言、目光、表情、体触和玩具呼叫器这多种沟通方式进行沟通。结果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合理选择沟通方法,对患者配合治疗的程度有一定的影响。结论良好的非语言性沟通在气管插管患者中的使用,能够提高护理质量,改善治疗,促进护患关系。  相似文献   

4.
非语言性沟通是指 :以体态语言 (非语言行为 )为交流方式 ,即通过人的目光、表情、动作、空间距离等进行人与人之间的沟通。随着整体护理的开展 ,护理程序广泛应用于临床护患间的沟通显得越来越重要。在临床上 ,这种非语言性沟通的运用 ,受护士自身素质的影响 ,在形式上没有语言性沟通易于评价 ,未引起广大护理人员的重视 ,因此 ,造成护患间有效沟通难以实现。笔者作为一个模式病房的护士长 ,在临床工作实践中深体会到 ,重视及恰当应用非语言性沟通 ,对于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具有重要意义。1 非语言性沟通的意义在人际交往过程中 ,非语言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护士将非语言性信息应用于聋哑老人的护理中,解决聋哑老人的身心问题。方法对23例住院聋哑老人,给予适当的体态性语言进行护理。结果23例住院聋哑老人均处于最佳的心理状态配合治疗和护理,减轻护士在操作中的心理压力,医患效果满意。结论非语言性信息是护患沟通的桥梁,是心理护理的基础,不仅可以提高护理质量,也可以增强病人治病的信心。  相似文献   

6.
本研究分析非语言沟通在骨科护理中的应用。1非语言沟通在护理工作中的重要性由于非语言沟通具有较强的表现力和吸引力,可跨越语言不同的障碍。所以,非语言沟通往往比语言性信息更富有感染力[1]。实际上,在日常交流中,人们所采用的沟通方式大约有60%~70%是非语言沟通方式。美国心里学家艾伯特·梅拉比安认为,语言表达在沟通中起方向性和规定性作用,非语  相似文献   

7.
护患关系是指护士与病人之间的相互关系[1].随着整体护理和社区卫生保健工作的全面开展,护患关系的重要性日益突出.而良好护患关系的建立,是护理人员在临床护理实践中,应用适当的沟通技巧去建立和发展的,因此人际交流和沟通技巧已是护理人员所必备的条件和技能.沟通技巧是多方面的,但最主要的是语言沟通技巧和非语言沟通技巧.语言,是人们表达自己思想意识的基本方法.但是,语言并不一定能够坦率地表达出每个人的内心世界.在人际交流中,由于非语言沟通具有较强的表现力和吸引力,有时可跨越语言不通的障碍,所以往往比语言性信息更富有感染力[2].因此,护理人员有必要掌握一些非语言沟通技巧并在临床工作中适当运用,以增加护患间沟通的有效性,从而提高整体护理的水平.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非语言性沟通及适应行为训练在短暂性语言交流障碍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方法 对228例扁桃体摘除术和16例气管切开进行沟通需求调查及术前适应行为训练。结论 应用自制图片、卡片、自编手势等非语言沟通方式,改善了交流效果,满足了患者的心身需求。  相似文献   

9.
王金秀  李淑芳 《现代医药卫生》2009,25(24):3789-3790
沟通是人与人之间交换知识、意见、思想、观点、感情的过程,是人类最基本的活动之一。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护理工作也不断的扩大,现代医学对疾病的治疗不仅需要药物、手术等手段,同时也需要对患者进行生理、心理、社会、精神、文化的统一整体.开展护理工作。从评估患者人院时的整体情况,制定护理计划,组织实施到评价效果,都需要与患者进行沟通、交流,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通过语言和非语言性交流技巧,  相似文献   

10.
眼科患者的心理沟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整体护理工作的不断深入开展 ,人们越来越意识到心理护理工作的重要性 ,要做好这项工作 ,护患之间的有效沟通是必不可少的环节。在临床上为什么有的护患关系和谐而有的却总是发生冲突呢 ?这就有一个沟通的技巧问题。所谓沟通就是人与人之间的信息传递和交流过程。大致可分为语言性沟通和非语言性沟通。1 语言性沟通1 1 首先护士要在语言表情及动作上表现出对患者的友善和同情 ,态度诚恳而温和。例如对那些角膜炎、泪囊炎、斜视、白内障等患者刚入院时应以平和亲切的询问病情 ,并详细介绍病区环境及同病室的患者 ,平时工作中多深入病房…  相似文献   

11.
非语言交流在重症监护病房的应用和护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为由于语言沟通障碍而意识清楚的患者提供非语言交流,满足其生理、心理需求。方法通过了解患者的心理,运用体态语、空间、抚摸及手写板、图片等方式进行非语言交流。结果非语言交流满足了患者的需求,减少了患者各种精神心理障碍的发生,使患者的满意度达到94.73%,从而提高了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和抢救成功率。结论用非语言交流方式作为载体进行无声信息传递,可改善护患关系,提高护理质量,稳定患者情绪,减轻心理负担,促进康复。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有针对性地对实习护士进行护患沟通能力培养的效果.方法 提高护士素质,掌握沟通技巧方式,用真情创造和谐,满足患者的心理需要.结果 与患者进行有效沟通交流,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从而为患者提供科学的、系统的护理.结论 良好的沟通促使学生勤学理论知识、苦练基本功、掌握沟通技巧、拓宽护理领域,早日成为高素质的护理人才.  相似文献   

13.
护患关系是护士与患者交往过程中形成的人际关系.良好的护患关系不但为护理人员创造了愉快、舒畅的工作氛围,也是提高护理质量的重要体现,并对患者的康复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1 良好的沟通技巧 1.1 重视语言性沟通护理实践中取得患者信任的主要方式是交谈,即语言性沟通.根据沟通的目的,语言要体现对患者的尊重,且注意简单、通俗.语速适中、吐词清楚、语气轻柔可使患者感到被尊重而易于接受交谈,谈话内容要有针对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患者围手术期心理护理的方法,提高手术室护士的心理水平,减轻手术患者的焦虑、恐惧程度,积极配合手术治疗疾病。方法通过对312例患者术前、术中、术后的语言性及非语言性沟通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对手术患者进行心理护理。结果312例患者中,16例患者情绪及镇痛反应不好,有142例患者自理能力增强,154例患者紧张恐惧症状缓解,患者术后排气就自主下床活动,精神状态良好,情绪稳定。患者的住院天数由7~8d缩短至5~6d,心理护理效果明显。结论手术室护士对手术患者进行程序化的心理护理后能有效地减轻患者紧张、恐惧心理、使患者身心处于接受手术治疗的最佳状态。  相似文献   

15.
蛛网膜下腔出血的心理护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变.护理工作从单纯对患者生活和疾病的护理扩展为全面照顾和满足护理对象的生理-心理-社会方面的需要。通过以良好的人际关系为基础,运用心理学的方法,通过语言和非语言的沟通.改变护理对象的不良心理状态和行为,促进康复或保持健康。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改进非语言性沟通技巧对提高ICU护理工作满意度的作用。方法:从本院于2014年3月~2017年4月接收的众多建立人工气道ICU患者中随机选择70例作为研究对象,并根据护理方案的不同将其分别分为两组(一般组与特殊组)进行区别护理。采用传统非语言性沟通方式对一般组患者进行护理,对特殊组患者则通过改进非语言性沟通技巧进行护理(在前者基础上添加手捏发声物品或自制沟通图),而后比较两组患者对ICU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果:两组患者经区别性护理后在ICU护理工作满意度情况的相关数据中存在统计学差异(特殊组优于一般组,P0.05)。其中,两组患者的ICU护理总满意度分别为97.14%(特殊组)和74.92%(鉴别组)。结论:在对传统非语言性沟通技巧进行改进后应用至ICU护理工作中,可在提高沟通效率的同时建立良好护患关系,显著提高其对医护工作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非语言性沟通在儿科护理工作中的作用。方法选择我院2009年11月到2010年12月的住院儿科患儿100例,随机分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采用语言为主的沟通方式,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非语言沟通,患儿出院后由其父母填写护理满意度调查表。结果观察组患儿家属对护理技术和服务态度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恰当的非语言性沟通方式能够促进和谐的护患关系的形成,有利于儿科护理工作的进行。  相似文献   

18.
浅谈护士如何与患者进行有效沟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丹 《中国实用医药》2009,4(35):252-253
沟通分为语言性和非语言性沟通。在临床工作中,护士恰当的、合理的、有效的与患者进行沟通,有利于了解患者的心理活动、对疾病的认识程度,有利于观察病情、找出存在的问题,为治疗和护理提供动态信息,制定准确的治疗和护理方案,有利于向患者及家属讲解疾病的相关知识,治疗方案,取得他们的积极配合,以利于患者的康复。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非语言性沟通在儿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儿科2012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126例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64例)和对照组(62例)。对照组患儿使用语言为主的沟通方式进行护理,观察组患儿在此基础上加用非语言性沟通方式进行护理。比较两组患儿及家属对护理技术的满意度及服务态度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儿及家属对护理技术的满意度及服务态度的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在儿科护理中,恰当、有效的非语言性沟通可显著改善护理人员同患儿的关系,促使患儿有效的配合治疗,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非语言性支持对冠心病患者焦虑、抑郁的影响。方法将有不同程度焦虑、抑郁反应的160例冠心病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干预组,对照组(n=80例)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组(n=80例)在此基础上强调非语言性沟通,进行心理干预。护理干预前及干预后三周对两组冠心病患者用SAS、SDS评分量表测评情绪状况,比较心理干预前后两组冠心病患者负性情绪指标的差异及护理干预效果。结果两组冠心病患者干预前SAS、SDS评分无显著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干预后干预组SAS、SD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干预组焦虑、抑郁程度比对照组减轻,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非语言性支持能明显缓解冠心病患者焦虑和抑郁症状,对冠心病的治疗及改善疾病预后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