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清miR-17-5 p、miR-27 b-3 p水平及其对中重度颅内外动脉狭窄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2019年1月—2020年6月收治的缺血性脑卒中136例,根据颅内外动脉是否狭窄将其分为狭窄组(95例)和对照组(41例)两组,根据颅内外动脉狭窄程度将狭窄组分为轻度狭窄组(28例)、中度狭窄组...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高尿酸血症与缺血性脑卒中颈部动脉宽块之间的关系,为缺血性脑卒中的治疗提供参考方向。方法选取深圳市第六人民医院2005年1月至2008年12月缺血性脑卒中伴血尿酸升高的60例患者为研究组,并选取同期单纯缺血性脑卒中的140例患者为对照组,观察两组患者颈部动脉斑块与狭窄的情况。结果研究组颈部动脉斑块及狭窄Ⅲ级、Ⅳ级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血尿酸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随着颈部动脉斑块及狭窄程度的增加,患者血尿酸水平也不断升高(P〈0.05)。内中膜厚度大于或等于1.0mm患者的血尿酸水平明显高于内中膜厚度小于110mm的患者(t=11.414,P〈0.05)。结论缺血性脑卒中颈部动脉斑块、狭窄及颈动脉内中膜厚度与高尿酸血症直接有着密切的联系,并且在某种程度上血尿酸的水平能够反映出颈部动脉斑块及狭窄程度。  相似文献   

3.
脑血管病的介入治疗及术前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脑血管病病死率已上升到疾病死因的第三位,脑卒中或中风(Stroke)发病率达150~200/10万,其中80%为缺血性中风(脑血栓、脑栓塞等)。现代医学已证实约1/3的脑中风是由颅内外脑动脉狭窄、栓子脱落所致。国外2个大样本的临床研究表明,颈动脉狭窄同侧发生缺血性脑卒中事件的机率约为90%~95%,且易发生进行性卒中[1],除颅外颈动脉狭窄所致中风外,8%~10%缺血性中风是由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导致。在亚洲、非洲及西班牙裔的人群,这个比例更高[2]。国内大组病例研究发现,171例脑动脉狭窄的中风患者中颅内动脉狭窄的发生率(80.7%)明显高于颅外动脉(56…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胱抑素C(CysC)水平与脑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的相关性。方法:对286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进行DSA和血清CysC检测。根据CysC水平分为升高组(CysC>1.09 mg/L)197例和正常组(CysC≤1.09 mg/L)89例。比较2组患者的脑动脉狭窄程度、脑动脉病变情况。根据动脉狭窄程度分为无狭窄组、轻度狭窄组、中度狭窄组、重度狭窄及闭塞组,比较各组CysC水平。Logistic回归分析CysC与脑动脉狭窄程度的相关性。结果:升高组脑动脉中度狭窄、重度狭窄和闭塞、脑动脉多支血管病变、血管弥漫性病变的发生率均明显高于正常组(P<0.05)。不同脑动脉狭窄程度组患者的CysC水平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8.729,P<0.001)。CysC水平与脑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呈正相关(β=2.654,P=0.027,OR=18.742,95%CI=1.435~47.896)。结论:CysC水平升高与脑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相关,是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脑动脉狭窄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山西长治地区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颈部血管狭窄的诊断及介入治疗情况。 方法对山西长治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2008年1月至2013年12月所有住院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先采用非创伤性检查筛查出颈部血管狭窄患者,征得患者同意后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确诊颈部血管狭窄符合介入治疗指征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根据患者最终是否接受介入治疗分为介入治疗组及非介入治疗组(对照组)。分别于出院后3、6个月,1、2年进行随访,了解疾病复发情况,采用改良RanKin量表进行评分(MRS)以评估患者生存质量,并比较两组患者差异。 结果共筛查出可疑颈部血管狭窄患者72例,DSA造影显示:颅外颈内动脉狭窄31例,椎动脉狭窄14例,锁骨下动脉狭窄13例;颅内颈内动脉系统狭窄10例,颅内椎基底动脉系统狭窄17例;其中多发狭窄25例。36例颅外颈部血管狭窄符合介入治疗适应证,其中16例接受介入治疗(治疗组),20例未接受介入治疗(对照组)。在所有接受介入治疗的患者中,接受颅外颈部血管支架置入术者15例,接受球囊扩张术者1例,介入治疗成功率100%,无严重并发症及死亡病例。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患者复发次数明显减少(χ2=8.23,P=0.004),生存状态更好(χ2=8.22,P=0.004)。 结论山西长治地区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脑动脉狭窄前循环脑梗死的血管病变,以颈内动脉起始部狭窄为主;后循环脑梗死的颅外血管病变,以椎动脉起始部位狭窄为主,其次是锁骨下动脉起始部狭窄致锁骨下动脉盗血,另外后循环脑梗死的血管病变中颅内椎动脉狭窄也不少见。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血尿酸(SUA)、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胱抑素C(CysC)与青年脑卒中患者颅内动脉狭窄的关系。方法 2015年1月至2021年1月我院收治的青年脑卒中患者121例,其中无狭窄32例,中轻度狭窄31例,中度狭窄36例,重度狭窄22例。对比不同人群中SUA、MCP-1及CysC水平,分析影响颅内动脉狭窄相关因素及三者与颅内动脉狭窄的关系。结果 有狭窄组SUA、MCP-1及CysC水平明显高于无狭窄组(P<0.05);不同程度颅内动脉狭窄者SUA、MCP-1及CysC水平比较,轻度组<中度组<重度组(P<0.05);有狭窄组糖尿病、高血脂占比及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表达水平高于无狭窄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于无狭窄组(P<0.05);糖尿病、高血脂、TC、HDL-C、LDL-C、SUA、MCP-1及CysC为颅内动脉狭窄发生的影响因素(P<0.05);SUA、MCP-1及CysC与颅内动脉狭窄长度均为正相关(P<0.05)。结论 SUA、MCP-1、CysC表达水平可反映颅内动脉狭窄程度,SUA、MCP-1、CysC表达水平与动脉狭窄之间为正相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尿酸(UA)、C反应蛋白(CRP)及低密度脂蛋白受体相关蛋白6(LRP6)在缺血性脑卒中的表达及与颅内动脉粥样硬化狭窄的关系.方法 收集2019年9月至2020年12月我院收治的缺血性脑卒中且伴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患者99例为研究组,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62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UA、CRP及LRP6水平及颅内动脉粥...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介入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本院2012年1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60例,经检查均存在脑供血动脉狭窄,给予介入治疗,观察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60例患者均成功行介入手术,手术成功率为100.00%。术后,血管狭窄程度<20%48例(80.00%),20%≤血管狭窄程度<40%12例(20.00%)。3例患者发生不良反应,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00%。患者颈总动脉、颈内动脉、椎动脉的Vs、Vd均明显低于治疗前,差异显著(P<0.05)。结论临床采用介入方式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可明显改善脑血管病变情况,且不良反应少,安全有效,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9.
秦正良  刘高飞  陈心岭 《临床荟萃》2008,23(22):1612-1614
目的分析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脑动脉狭窄的分布特征。方法收集我院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156例,所有患者均行颈动脉彩色超声、经颅多普勒超声(TCD)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狭窄程度按北美症状性颈动脉狭窄试验法(NASCET)测量标准分为5个等级。结果①颅内动脉狭窄61例,颅外动脉狭窄40例,颅内外动脉均见狭窄25例;②126例动脉狭窄患者中,单支狭窄76例(60.3%),多支狭窄50例(39.7%);③动脉狭窄的常见部位依次为:大脑中动脉>颈内动脉颅外段>大脑前动脉>椎动脉起始段>颈内动脉虹吸段>大脑后动脉>椎动脉远端及基底动脉;④DSA示狭窄程度:126例患者189条狭窄血管中,重度狭窄或闭塞52条(27.5%);⑤82/91例(90.1%)脑卒中病灶与血管狭窄的部位相对应。结论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以颅内血管狭窄为多见,大脑中动脉主干狭窄的发生率最高,其次是颈内动脉颅外段。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10(MMP-10)水平与大脑中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程度的关系。方法对92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行全脑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根据DSA结果将患者分为大脑中动脉无狭窄组(24例)、轻度狭窄组(20例)、中度狭窄组(27例)和重度狭窄组(21例),检测各组血清MMP-10水平。计量资料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两两比较采用最小显著性差异(LSD)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大脑中动脉狭窄预测因素。结果无狭窄组及轻、中、重度狭窄组血清MMP-10水平分别为(4.46±0.95)μg/L、(5.32±1.29)μg/L、(6.54±1.26)μg/L、(7.36±1.89)μg/L;与无狭窄组比较,大脑中动脉轻、中、重度狭窄组血清MMP-10水平显著增高(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MMP-10水平增高预测颅内动脉狭窄的比值比(OR)为1.275。结论 MMP-10在大脑中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血清胱抑素-C(Cys-C)、β淀粉样蛋白1-42(Aβl-42)及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在老年缺血性脑卒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2017年10月至2021年10月我院收治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02例作为研究组,同期纳入在本院体检的正常人83例作为对照组。比较研究组与对照组、有无认知功能障碍脑卒中患者及不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患者血清Cys-C、Aβl-42、IGF-1水平;绘制ROC曲线分析上述因子诊断缺血性脑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的价值。结果 研究组Cys-C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Aβl-42及IGF-1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障碍组Cys-C水平明显高于无障碍组,Aβl-42及IGF-1水平低于无障碍组(P<0.05);不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脑卒中患者血清Cys-C水平比较:轻度组<中度组<重度组,Aβl-42及IGF-1水平比较:轻度组>中度组>重度组(P<0.05);ROC曲线结果显示,Cys-C、Aβl-42及IGF-1三者联合检测缺血性脑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的曲线下面积(AUC)、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0.919、0.852、0.899,均明显高于各项单一检测(P<0.05)。结论 Cys-C、Aβl-42及IGF-1水平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存在异常表达,可能成为诊断缺血性脑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评估患者病情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有明确高血压病史的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脑动脉狭窄的分布特点,探讨H型高血压(同型半胱氨酸升高的高血压)与脑动脉狭窄的相关性。方法收集131例有明确高血压病史患者,经全脑血管造影检查的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是否伴有血浆同型半胱氨酸升高将患者分为H型高血压组和单纯高血压组。记录不同部位脑血管狭窄的数目,用Logistic回归分析判定H型高血压及各危险因素与脑动脉狭窄是否具有相关性。结果 (1)131例高血压患者,H型高血压患者94例(71.76%),81例(81/94,86.17%)存在血管狭窄;单纯高血压病患者37例(28.24%),25例(25/37,67.57%)存在血管狭窄,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两组患者颅内血管狭窄的发生率略高于颅外病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将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各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得到年龄、吸烟、高血压、H型高血压、三酰甘油P值均小于0.05,OR值分别为1.043,1.312,1.159,3.413,1.850。结论 (1)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H型高血压的比例明显大于单纯高血压。(2)H型高血压患者脑动脉狭窄的发生率高于单纯高血压患者。(3)颅内外血管狭窄的发生率无明显区别。(4)年龄、吸烟、高血压、H型高血压、三酰甘油均为脑动脉狭窄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老年缺血性脑卒中合并颈动脉狭窄患者血清炎症因子水平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 2020年 3 月-2021 年 3 月长沙市第三医院收治的 2068例老年缺血性脑卒中且伴有颈动脉狭窄的患者为观察组,再根据观察组患者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分为轻度狭窄组(348 例)、中度狭窄组(986 例)和重度狭窄组(...  相似文献   

14.
张倩  迟铭惠  王萍 《护理研究》2014,(26):3302-3303
<正>颅内外脑供血动脉狭窄或闭塞是缺血性脑卒中最常见的原因之一,而引起脑血管狭窄的主要原因是脑动脉粥样硬化[1]。目前临床上以药物治疗为主,有较高的致死率和致残率。对于血流动力学性低灌注的颅内外大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或闭塞,颅内外动脉低流量搭桥术(extracranial-intracranial bypass,EC-IC bypass)是有效的外科治疗手段之一[2]。我科2011年6月—2012年12月采用颅内外血管搭桥术对16例单  相似文献   

15.
正随着我国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动脉粥样硬化性脑动脉狭窄成为引起缺血性脑卒中的主要原因,且发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1]。自1967年世界上首例脑血管搭桥术开展以来,颅内外血管搭桥术技术不断成熟,新的术式不断涌现。后循环搭桥术能够增加基底动脉血流量,但大脑后动脉解剖位置较深造成该手术难度大[2],因此对术后护理质量要求也较高。本科于2015年7月收治1例颞浅动脉-大脑后动脉搭桥病人,通过积极手术及精心护理,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  相似文献   

16.
《现代诊断与治疗》2020,(8):1262-1263
目的分析彩超测定颈动脉内中膜(IMT)、斑块及颈动脉狭窄对缺血性脑卒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6月~2019年6月收治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62例,依据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诊断结果,将患者分为轻度组和重度组各81例。两组患者均给予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比较两组患者的IMT、斑块及颈动脉狭窄情况。结果重度组颈内动脉、颈外动脉、颈总动脉的IMT厚度均高于轻度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组斑块数量共有243块,轻度组的斑块数量共有176块,而两组颈内动脉起始部、颈总动脉、颈总动脉分叉处斑块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组狭窄程度明显高于轻度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彩超可以检测出缺血性脑卒中患者IMT、斑块位置、颈动脉狭窄程度,反映病情的严重程度,评估具有客观性,可作为临床治疗方案制定参考。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应用血管回声跟踪技术探讨脑梗死患者双侧颈动脉弹性相关参数与脑动脉狭窄程度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脑梗死患者92例,行CT脑血管造影检查明确脑动脉狭窄情况,根据脑动脉狭窄程度分为两组:轻度狭窄组和中重度狭窄组.采用血管回声跟踪技术测定双侧颈动脉弹性相关参数:僵硬度(β)、弹性模量(Ep)和顺应性(AC).结果 ①缺血性脑卒中组与健康人群β、Ep和AC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脑动脉轻度狭窄组与中重度狭窄组β和Ep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C有下降趋势.结论 脑梗死患者颈动脉弹性明显低于正常人,脑梗死患者颈动脉β越高,脑动脉中重度狭窄的可能性越大.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256层螺旋CT血管造影(CTA)和经颅多普勒超声(TCD)对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颅内动脉狭窄诊断上的应用价值,分析颅内动脉狭窄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于我院神经内科收治的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132例,其中狭窄组85例,正常组47例,均行CTA和TCD检查,分析TCD和CTA对缺血性脑血管病颅内动脉狭窄诊断的一致性,并分析血管狭窄形成的危险因素。结果 (1)TCD与CTA对于颅内动脉血管狭窄检查存在良好的一致性(Kappa0.5),特别是对于重度狭窄患者的诊断一致性最高(Kappa=0.838)。(2)血中低密度脂蛋白水平、糖尿病史、吸烟史为影响颅内血管狭窄的危险因素。结论 TCD对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颅内动脉狭窄的诊断与CTA有很好的一致性,为临床筛查颅内动脉狭窄提供可靠的影像学依据。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分析缺血性脑卒中(CIS)患者血压变异性(BPV)与颈动脉狭窄程度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选取2017年5月至2020年8月国药同煤总医院收治的CIS患者201例为研究对象,作为脑卒中组;另选择同期入院的健康体检者8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2组BPV参数,将脑卒中患者按颈动脉狭窄程度分为无狭窄组(n=89)、轻度狭...  相似文献   

20.
脑动脉狭窄是引起缺血性脑卒中重要原因.近年来,随着神经放射血管内介入治疗技术的发展,脑动脉狭窄支架成形术已成为治疗脑动脉狭窄和预防脑卒中的有效措施,恢复正常脑血流和防止缺血性脑卒中的病情进一步恶化是脑动脉狭窄支架成形术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