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分支球囊保护技术在分叉病变PCI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100例被明确诊断为分叉病变无重要器官病变可耐受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观察组在PCI术中采用分支球囊保护技术,对照组在PCI术中不采用分支球囊保护技术。观察手术一般情况、术中并发症、住院及随访期间心血管不良事件。结果观察组PCI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放射线量、手术靶血管支架植入数量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术中分支受累情况及随访期间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分支球囊保护技术是一种操作简单、方便,能提高分叉病变PCI成功率的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操作技术,在冠状动脉分叉病变尤其是真性分叉病变治疗中可以合理采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分叉病变放置指引钢丝对边支开口受压保护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冠状动脉分叉病变52例,分为治疗组34例,对照组18例。治疗组采用边支血管放置指引钢丝保护边支血管开口,防止受压,对照组采用球囊扩张边支血管开口,复查冠脉造影观察边支血管开口狭窄改变及远端血流情况,随访疗效和主要心脏事件发生率。结果: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PC I)术后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较对照组开口狭窄减轻不明显,治疗组术前、术后T IM I 血流无明显差别,随访18±6个月,Q 波及非Q波心肌梗死及心绞痛发生率并不高于对照组。结论:冠脉分叉病变主支放置支架时放置指引钢丝对边支血管开口处保护、防止边支受压是一种简单和有效的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 通过定量血流分数(quantitative flow ratio,QFR)比较主动拘禁球囊技术(active jailed balloon technique,A-JBT)和被动拘禁球囊技术(conventional jailed balloon technique,C-JBT)对非左主干冠脉真性分叉病变(coronary bifurcation lesion,CBL)的血运重建效果。方法 连续纳入2019年5月至2020年5月于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心内科经冠脉造影明确为CBL,并在介入治疗中采用拘禁球囊技术的255例患者,分为主动拘禁球囊组(n=171)和被动拘禁球囊组(n=84)。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特点、介入治疗特点及手术即刻效果,并利用QFR对主支及分支进行功能学评价。结果 255例患者的261个病变中,前降支-对角支病变204个(78.2%),Medina 1.1.1型232个(88.9%)。两组患者术前主支血管及分支血管的病变分型、病变部位及狭窄程度相似。相较于被动拘禁球囊组,主动拘禁球囊组分支血管急性闭塞发生率明显低(0.6% vs 10.7%,P<0.001),分支血管心肌梗死溶栓试验(thrombolysis in myocardial infarction,TIMI)血流3级占比更高(96.0% vs 78.6%,P<0.001),分支血管QFR改善更显著[0.90(0.84,0.95) vs 0.83(0.68,0.91),P<0.001]。结论 在非左主干冠脉真性分叉病变介入治疗中,主动拘禁球囊技术较被动拘禁球囊技术可更有效降低分支闭塞发生率,同时明显改善分支血管功能性血供。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采用药物涂层球囊(DCB)的拘禁球囊技术(JBT)在冠状动脉分叉病变PCI中保护边支的安全性、即刻疗效和远期疗效。方法将60例冠状动脉分叉病变患者分为DCB组(29例)与普通球囊(CB)组(31例)。DCB组采用DCB在JBT条件下处理边支,CB组采用CB在JBT条件下处理边支。对比2组手术的安全性、即刻疗效和远期疗效。结果 2组患者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 0.05)。术后9个月,DCB组边支的血管最小管径大于CB组[(1.987±0.206) cm vs.(1.840±0.186)cm,P <0.05],DCB组边支的晚期管腔丢失小于CB组[(0.003±0.074)cm vs.(0.062±0.064)cm,P <0.05],DCB组LVEF恢复情况优于CB组[(56.07±4.527)%vs.(52.61±3.65)%,P <0.05]。结论与CB比较,DCB在JBT条件下对处理冠状动脉分叉病变中边支介入治疗安全有效,能保护边支血管,提高患者心脏收缩功能,远期疗效更优。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血管内超声(IVUS)指导下分支拘禁球囊术保护联合单支架跨越技术治疗冠状动脉分叉病变的临床疗效及随访结果。方法选取2016年9月~2018年2月在我院心内科住院行冠状动脉造影显示非左主干真性分叉病变患者30例,在IVUS指导下行分支拘禁球囊术保护及主支单支架横跨支架置入术,12月内完成随访,观察主要心血管事件(MACE),并完成IVUS复查。结果术后一年内,2例发作心绞痛,加强药物治疗后症状缓解。1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为非靶血管病变,并完成血运重建。2例因心力衰竭发作需住院治疗。IVUS复查主支和边支两组血管管腔丢失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分支拘禁球囊术保护联合主支单支架越跨技术治疗冠状动脉分叉病变是安全有效的,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支架+药物球囊术式在冠脉真性分叉病变中的即刻治疗效果和远期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2021年1月—2022年12月茂名市电白区人民医院收治的60例冠状动脉分叉病变患者,按照抽签法分为两组,每组30例。对照组接受支架+普通球囊术治疗,研究组接受支架+药物球囊术治疗。对比两组在术后即刻和远期的主支及边支TIMI血流分级,主支及边支病变,边支闭塞、严重狭窄加重发生情况以及血清炎症因子指标。结果 两组远期边支TIMI血流3级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边支闭塞、狭窄加重的发生率分别为0和3.3%,低于对照组的13.3%和20.0%,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6个月心脏超声射血分数、胸痛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研究组hs-CRP、Lp-PLA2低于对照组,hs-cTnl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真性冠脉分叉病变患者中,支架+药物球囊术式治疗的治疗效果较支架+普通球囊术更为显著,能够有效地改善患者主支及边支TIMI血流分级,改善炎症水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球囊支架对吻术(BSKT)治疗老年冠心病冠状动脉分叉病变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江西省人民医院就诊的80例冠状动脉分叉病变的老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比分析患者术前和术后主支、分支血管的直径及狭窄程度,并对所有患者进行随访6个月,记录患者发生的心绞痛、心肌梗死等心脏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术后边支血管开口最小直径、边支血管血管狭窄程度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1.87±0.49)比(0.69±0.50),(65.30±19.8)比(26.1±15.3),P<0.01],术中无夹层,术后所有边支血流为TIMI 3级,无围术期急性心肌梗死、恶性心律失常等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应用BSKT技术治疗老年冠状动脉分叉病变是安全而有效的,血运重建效果良好,远期疗效有待进一步随访。更多还原  相似文献   

8.
目的系统评价双支架术与即兴支架术治疗冠状动脉真性分叉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Cochrane图书馆、Clinicaltrials.gov、中国知网和万方数据库,同时查阅心血管相关网站。检索时间为2000年1月至2018年1月,收集已公布随访数据的相关随机对照试验。根据Cochrane系统评价手册5.3评价文献质量并提取资料,运用RevMan 5.3软件进行荟萃分析。结果最终纳入11项研究,共包含2731例冠状动脉真性分叉病变患者(双支架术组1369例,即兴支架术组1362例)。相比于即兴支架术组,双支架术组显著降低了靶病变血运重建(RR=0.57,95%CI0.42~0.78,P=0.0003;I2=11%,P=0.34)及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RR=0.71,95%CI0.58~0.86,P=0.0007;I2=43%,P=0.07)的风险。而两组患者发生死亡(RR=0.95,95%CI0.51~1.79,P=0.88;I2=43%,P=0.07)、心肌梗死(RR=0.94,95%CI0.70~1.28,P=0.32;I2=14%,P=0.70)及支架内血栓形成(RR=0.81,95%CI0.42~1.56,P=0.53;I2=0%,P=0.62)的风险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相比于即兴支架术,双支架术治疗冠状动脉真性分叉病变显著降低了靶病变血运重建率。但仍需更长随访时间及更多高质量、大样本的随机对照研究进一步验证。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拘禁球囊技术(JBT)在冠状动脉分叉病变介入治疗中的有效性。方法 通过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中国知网、万方等数据库收集使用JBT治疗冠状动脉分叉病变的相关研究文献。应用meta分析对所收集的文献进行综合定量评价,以使用JBT作为JBT组,并取传统边支保护技术(拘禁导丝或边支球囊对吻)的作为对照组,运用REVMAN5.3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共纳入文献9篇,累计病例JBT组380例,对照组366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JBT组缩短了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手术时间(WMD=-20.41, 95%CI=-24.00~-16.82, P<0.05); JBT组减少了边支闭塞、夹层或慢血流等并发症的发生率(RR=0.40, 95%CI=0.24~0.66,P<0.05),未能降低再发心肌梗死、靶血管重建,严重心力衰竭等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RR=0.58, 95%CI=0.31~1.07,P=0.08)。结论 与传统边支保护技术比较,JBT可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边支闭塞、夹层或慢血流等并发症的发生率,未减少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药物涂层球囊(DCB)治疗糖尿病患者与非糖尿病患者冠状动脉小血管病变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7年6月河南省焦作市人民医院41例冠状动脉小血管病变患者,根据有无糖尿病分为糖尿病组(19例)和非糖尿病组(22例),分别应用DCB对冠状动脉小血管病变行扩张成形术,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术中即刻效果和6个月复查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及随访结果。结果两组患者使用的DCB直径、长度、释放压力、持续释放时间相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分别为0.8、0.32、0.45、0.22)。两组患者术前最小管腔直径(MLD)、术后MLD和6个月随访MLD、晚期管腔丢失(LLL)、管腔直径净增长(NLG)、再狭窄率相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分别为0.23、0.77、0.97、0.58、0.33、0.53)。两组患者主要心血管事件(MACE)及靶病变血运重建(TLR)发生率相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糖尿病不影响冠状动脉小血管病变应用DCB的疗效,不增加其再狭窄率、TLR发生率,且不增加MACE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药物涂层球囊(DCB)治疗糖尿病患者与非糖尿病患者冠状动脉小血管病变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7年6月河南省焦作市人民医院41例冠状动脉小血管病变患者,根据有无糖尿病分为糖尿病组(19例)和非糖尿病组(22例),分别应用DCB对冠状动脉小血管病变行扩张成形术,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术中即刻效果和6个月复查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及随访结果。结果两组患者使用的DCB直径、长度、释放压力、持续释放时间相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分别为0.8、0.32、0.45、0.22)。两组患者术前最小管腔直径(MLD)、术后MLD和6个月随访MLD、晚期管腔丢失(LLL)、管腔直径净增长(NLG)、再狭窄率相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分别为0.23、0.77、0.97、0.58、0.33、0.53)。两组患者主要心血管事件(MACE)及靶病变血运重建(TLR)发生率相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糖尿病不影响冠状动脉小血管病变应用DCB的疗效,不增加其再狭窄率、TLR发生率,且不增加MACE发生。  相似文献   

12.
药物洗脱支架在临床的广泛应用,显著降低了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术后的再狭窄率[1].介入治疗成为冠心病治疗的重要手段,但冠状动脉分叉病变的介入治疗始终是冠心病介入治疗的难题,随着介入技术的不断进步,冠状动脉分叉病变分支支架植入的即刻成功率也明显提高[2],但分支血管开口的再狭窄率仍然较高,考虑主要原因为分支开口未得到支架及药物的完全覆盖[3].经典的Crush技术能够保证有效的覆盖分支开口,但是由于最终球囊对吻成功率低,故支架内再狭窄及支架内血栓事件发生率仍较高[4],改良的Y型支架植入技术能够保证分支开口得到有效的覆盖,降低了分支支架内再狭窄率,本研究旨在通过与经典Crush技术比较来评价改良Y型支架植入技术的安全性及有效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穴位注射联合球囊扩张术对真性球麻痹患者的康复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8年6月三门峡市中心医院收治的40例真性球麻痹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研究对象均分为两组。观察组20例采用穴位注射联合球囊扩张术治疗,对照组20例采用球囊扩张术治疗,辅以普通针刺、局部神经肌肉电刺激、经口进食吞咽训练、口颜面运动训练等常规康复治疗措施。对比两组临床疗效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NIHSS评分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NIH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穴位注射针药并用可促进患者受损神经恢复,球囊扩张术可促进患者环咽肌肌张力恢复,穴位注射联合球囊扩张术可有效改善真性球麻痹患者吞咽功能,促进患者恢复。  相似文献   

14.
15.
目的系统评价冠状动脉分叉病变即兴支架术后常规球囊对吻扩张(kissing balloon inflation,KBI)与不进行KBI(non-KBI)的临床疗效。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Cochrane图书馆、Clinicaltrials.gov、中国知网和万方数据库,同时查阅心血管相关网站。检索时间为2000年1月至2017年11月,收集已公布随访数据的相关随机对照试验。根据Cochrane系统评价手册5.3评价文献质量并提取资料,运用RevMan 5.3软件进行荟萃分析。结果本研究最终纳入7项研究,共包含1488例患者(KBI组741例,non-KBI组747例)。KBI组与non-KBI组在长期临床随访中发生靶病变血运重建(RR1.22,95%CI 0.82~1.81,P=0.32)、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RR1.21,95%CI0.57~1.68,P=0.25)、心原性死亡(RR2.18,95%CI 0.77~6.22,P=0.14)、心肌梗死(RR1.01,95%CI 0.54~1.90,P=0.97)及支架内血栓(RR1.19,95%CI0.36~3.86,P=0.78)的风险均无显著差异。结论本研究结果显示冠状动脉分叉病变即兴支架术后常规进行KBI未能改善患者的临床预后。但仍需更多高质量、大样本的随机对照研究进一步去验证合适时机下运用优化KBI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6.
17.
目的 比较药物涂层球囊(drug coated balloon,DCB)与药物洗脱支架(drug eluting stent,DES)治疗冠状动脉小血管合并钙化病变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本研究为前瞻性、单中心、随机对照研究,入选2018年1月至2019年10月河南省焦作市人民医院108例患者,剔除DCB手术失败患者(6...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药物涂层球囊介入治疗对冠状动脉原位病变患者术后MACE事件发生的影响。方法 选择于2021年2月至2022年6月就诊且需进行介入治疗的冠状动脉原位病变的85例患者,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40例观察组患者接受药物涂层球囊介入治疗,45例对照组患者接受药物洗脱支架介入治疗。分别在术前及术后不同时间检测管腔直径。比较两组手术即刻成功率、术中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两组患者术前、术后即刻、术后6个月最小管腔直径(MLD)和管腔狭窄程度;评估两组术后6个月时晚期管腔丢失(LLL);观察两组术后6个月内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和靶血管病变处再狭窄情况。结果 观察组即刻手术成功率为95.00%,对照组即刻手术成功率为97.78%,两组即刻手术成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中并发症发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MLD术后即刻与术后6个月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管腔狭窄程度术后即刻均高于对照组(P<0.05),而术后6个月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管腔再狭窄小于对照组,累计MACE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药物涂层球囊介入治疗即刻成功率较高,明显改善动脉血管狭窄情况,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时球囊辅助通过(balloon-assisted tracking,BAT)技术辅助指引导管通过桡动脉径路痉挛血管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6月至2016年9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心内科经桡动脉径路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患者资料,筛选出桡动脉和(或)肱动脉痉挛患者69例。其中,应用BAT技术处理痉挛24例(BAT组),常规方法处理痉挛45例(常规组)。比较两种方法指引导管通过痉挛段血管的成功率及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BAT组24例指引导管均顺利通过痉挛或夹层段血管,成功率达100%;而常规组仅14例(31.1%)顺利通过(P=0.000)。BAT组指引导管在5min、5~15min、15min通过者分别为20例(83.3%)、3例(12.5%)、1例(4.2%);常规组指引导管在5min、5~15min、15min通过者分别为2例(14.3%)、6例(42.9%)、6例(42.9%)。BAT组和常规组患者前臂血肿发生率分别为8.3%、20%,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经桡动脉径路进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遇到血管痉挛时,采用BAT技术可高效、安全地引导指引导管通过痉挛或夹层段血管,优于常规处理技术。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估血管内超声(IVUS)指导单支架术式处理左主干分叉病变患者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选择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焦作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46例冠状动脉造影确诊为左主干末端真性分叉病变患者作为观察对象,经血管内超声评估对做回旋支斑块负荷≤56%或开口管腔面积≥3. 7 mm2的患者采取单支架术式处理,观察患者治疗后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结果 IVUS检查提示,术前回旋支开口负性重构指数为(0. 9±0. 2),其中89例发生负性重构。术后左主干、前降支开口的最小管腔直径、管腔面积、斑块负荷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术后回旋支开口除最小管腔直径与术前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 05),管腔面积、斑块负荷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外弹力膜偏心指数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血管内超声指导下的单支架术式处理左主干分叉病变患者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