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一期后路病灶清除、椎体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腰骶段脊柱结核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6例腰骶段脊柱结核患者采取一期后路病灶清除、椎体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男5例,女11例,年龄20~56岁,平均38岁。病变累及L4/5者7例,L5/S1者9例。手术前、后检查红细胞沉降率,X线片上测量腰骶角、椎间隙高度评估结核活动、植骨融合和畸形矫正情况。术前腰骶角平均18.6°;椎间隙高度平均7.9mm。结果手术时间平均180min,术中出血平均475ml。术中无主要血管、神经损伤及严重并发症发生。本组优14例,良2例,优良率为100%,16例植骨全部确定融合。术后腰骶角平均27.1°;末次随访平均25.9°。术后椎间隙高度平均10.6mm,与术前比较平均撑开高度2.7mm,末次随访时平均10.4mm,丢失小于1.0mm。术前与术后及末次随访结果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平均30个月,无结核病变复发、内固定松动、断裂及明显矫正度丢失等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对腰骶段脊柱结核的患者采取一期后路病灶清除、椎体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手术是一较为有效、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胸腰椎结核一期前后方融合、后路内固定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28例胸腰椎结核患者采用一期前路或侧前方入路病灶清除、植骨,后路椎弓根螺钉固定。结果:平均手术时间为190min,出血量为800~1500ml,植骨融合时间为3~16个月。术后均无神经症状加重,术后切口一期愈合,术后12~18个月停用抗结核药物无复发。结论:采用一期前后方融合后路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结核,能有效地清除病灶,重建脊柱稳定性,促进植骨融合并能为截瘫恢复创造良好条件。  相似文献   

3.
罗鹏  方忠  李光辉  熊伟  李锋  李红刚 《安徽医药》2011,15(8):993-995
目的总结经腰骶椎前路一期病灶清除植骨U型钛板内固定治疗腰骶段结核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5年1月~2009年9月,采用经腰骶椎前路一期病灶清除植骨U型钛板内固定治疗腰骶段结核21例,其中男12例,女9例。19例有不同程度腰骶部持续疼痛,11例伴下肢放射痛,8例单侧下肢肌力、感觉减退,2例伴鞍区麻木。术前使用四联抗结核2~4周,待结核中毒症状改善或血沉呈下降后行手术治疗。结果 21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1~38个月,平均20个月。12例男性患者均无勃起功能障碍、逆行射精等症状。下肢放射性疼痛、鞍区麻木症状消失。2例轻度腰骶部疼痛,对症处理后疼痛缓解。术后6个月均获骨性融合,手术治愈率90.4%。结论腰骶段椎体前方入路一期病灶清除植骨U型钛板内固定治疗腰骶段结核,可重建脊柱稳定性,获得良好的骨性融合。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脊柱结核的术式选择和临床疗效。方法我科收治11例胸腰椎结核行一期后路病灶清除椎管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术前术后分别行ASIA分级评估评分,术后行植骨融合评估,内固定矫正畸形评估,结核活跃指标评估等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患者ASIA评分改善度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合理选择病例行此术式是脊柱结核治疗的一种重要有效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分析后路手术治疗脊柱胸腰段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42例脊柱胸腰段骨折患者为观察对象,并随机将其分为治疗组(21例)和对照组(21例),对采用不同方法进行治疗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对比。结果对采用不同方法治疗前患者的Cobb角及VAS评分进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及组间对比, Cobb角及VAS评分差异性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后路手术在治疗脊柱胸腰段骨折疾病临床上具有显著效果,促使患者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前后路内固定手术治疗胸腰段脊柱结核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和分析。方法选择100例于2012年1月~2013年8月间在本院进行胸腰段脊柱结核治疗的患者资料进行研究和分析,根据植入内固定的入路方式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两组,每组各有50例患者,对照组包括对照1组和对照2组两组,治疗组包括治疗1组和治疗2组两组,对照组和治疗组中1组患者为结核累及单个椎体组,2组患者为结核累及多个椎体组,每组各有25例患者,对对照组患者进行前路内固定手术治疗,对治疗组患者进行后路内固定手术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观察和比较。结果对照2组的矫形率明显低于治疗2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1组的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治疗1组患者,手术时间明显短于治疗2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结核累及单个椎体组患者行前路内固定手术治疗效果显著,对结核累及多个椎体组患者行后路内固定手术治疗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分析胸腰段脊柱结核合并截瘫患者的外科治疗方法和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2年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42例胸腰段脊柱结核合并截瘫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患者治疗期间采用的不同临床治疗方法,将42例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21例,采用哈氏棒治疗,观察组患者21例,采用脊柱钢板治疗。比较两组患者Cobb角的恢复情况、VAS评分情况、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等临床指标和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存在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脊柱钢板是治疗胸腰段脊柱结核合并截瘫的有效方式,临床效果显著,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8.
9.
目的:探讨AF椎弓根螺钉系统治疗胸腰椎骨折的机理及临床意义。方法:对60例胸腰段骨折病人运用AF系统复位固定。结果:60例全部解剖复位,脊柱生理弯曲恢复,平均随访20个月,后方植骨融合满意,26例截瘫症状迅速恢复。结论:AF系统具有三维空间矫正力。结论简单植入方便,因其予制了复位角度,使复位更加准确、有效,使畸形得到充分矫正。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对脊柱结核(胸腰段)患者进行手术治疗的理想化方案。方法对本院2007年10月~2011年10月收治的100例脊柱结核(胸腰段)患者中65例信息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65例患者采取病灶清除并植骨融合的内固定术进行治疗。在A组中30例患者于一期前路行病灶清除并植骨融合后再予以钉棒矫形的内固定术;在B组中35例患者于一期后路行钉棒矫形后再予以内固定术,之后行前路病灶的清除并植骨融合术。两组又分成累及单个椎体组(即A1组与B1组)和累及多个椎体组(即A2组与B2组)。再对A1组与B1组,以及A2组与B2组其手术时间与术中的出血量及其矫形率进行对比。结果其中,A1组的手术时间与术中的出血量显著低于B1组(P〈0.05);而B2组的矫形率与稳定性均优于A2组(P〈0.05)。结论脊柱结核(胸腰段)累及单个椎体时,于一期前路行病灶清除并植骨融合,之后行钉棒矫形的内固定术治疗,为理想化方案;而累及多个椎体,特别脊柱后凸的角度偏大时,于一期后路行钉棒矫形后再予以内固定术,之后行前路病灶的清除并植骨融合术则为理想化方案。  相似文献   

11.
前后路联合手术治疗胸腰椎结核的护理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脊柱结核是全身结核疾病的一部分,其发病率是骨结核的60%[1],手术治疗是脊柱结核治疗的主要手段。笔者所在科自2002-01~2007-12采用后路器械固定、前路彻底病灶清除植骨的方法治疗胸、腰椎结核32例。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32例。  相似文献   

12.
李森荣  谢曦 《海峡药学》2016,(7):172-174
目的:研究芥葶二丑汤联合多枚分网异形钛网技术对腰骶段脊柱结核合并骨质疏松的疗效。方法选择2014年10月至2015年10月我院接诊的80例腰骶段脊柱结核合并骨质疏松患者进行研究。按照随机数表法,随机均分为两组。对照组应用多枚分网异形钛网技术对患者进行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应用芥葶二丑汤进行治疗。手术前后,观察两组患者的腰骶角、椎间隙高度及 ASIA 分级状况。结果术后3个月,两组患者的腰骶角及椎间隙高度均明显升高,但术后治疗组患者的腰骶角及椎间隙高度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的ASIA分级均明显改善,且治疗组改善状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芥葶二丑汤联合多枚分网异形钛网技术对腰骶段脊柱结核合并骨质疏松,疗效显著,值得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脊柱胸腰段骨折患者应用后路手术内固定治疗取得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我院2017年1月~2018年9月收入的104例脊柱胸腰段骨折患者分为采取前路手术内固定治疗的对照组及采取后路手术内固定治疗的观察组,各52例,对比两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围手术期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术前前缘高度、Cobb角、疼痛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术后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与对照组相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后路手术内固定治疗脊柱胸腰段骨折取得的临床效果理想,值得加以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4.
杨军 《中国医药指南》2013,(16):132-133
目的探讨后路内固定病灶清除植骨融合术一期手术治疗胸腰椎结核的方法和疗效。方法 28例患者均采用后路内固定病灶清除植骨融合术治疗,观察和记录手术情况,术后引流及并发症情况。患者术后均随访2年以上,比较治疗前和治疗2年后的ASIA神经功能分级情况和Cobb角纠正情况。结果治疗后患者神经功能有明显恢复。治疗后无A、B级患者,治疗后E级患者上升至10例,较治疗前数目明显增多,B、C、E级患者比例治疗前后数据经统计学比较具有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患者Cobb角均值明显低于治疗前,数据经统计学比较具有极显著差异(P<0.01)。结论后路内固定病灶清除植骨融合术一期手术治疗胸腰椎结核具有较好临床疗效,术中应注意术野开阔、碎骨血块清除干净、植骨块加压以提高融合效果。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脊柱胸腰段骨折患者采用后路内固定融合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2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脊柱胸腰段骨折患者92例,随机分为两组,各46例。对照组给予前路手术内固定治疗,观察组给予后路内固定融合术治疗,对比两组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两组术后1年的椎前缘高度、椎后缘高度、后凸Cobb角以及椎管的占位率均优于术前,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脊柱胸腰段骨折患者采用后路内固定融合术治疗可明显提高疗效,减少手术出血量,加快术后愈合时间,具有较高安全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后路病灶清除植骨钉棒内固定结合置管化疗在胸腰段脊柱结核治疗中的应用及临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07年7月-2012年3月收治的20例胸腰段脊柱结核患者的治疗经过。结果术后无一例复发,无死亡病例,平均治疗时间12个月。根据改良PROLO功能评分,术后疗效优良率95%。VAS评分显示,术前平均7.9分,术后平均2.6分,术后比术前有显著降低。结论后路病灶清除植骨钉棒内固定结合置管化疗是治疗胸腰段脊柱结核,防止复发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7.
脊柱结核患者常见截瘫,可出现明显角状后凸畸形,本文采用病灶清除的同时,行椎体间立柱工嵌入植骨重建脊柱稳定性,但植骨融合,需时较长,若术时选用Harrington(哈氏)棒撑开内固定即可重建脊柱的稳定,从而纠正脊柱角状后突和侧弯畸形。为便于病灶清除和顺利上哈上棒,我们改用“L”形肋骨模突切除切口为“ζ”形棘突旁弓背形切口。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总结10年来158例胸腰段脊柱损伤手术治疗情况。方法 回顾随访1992年以来采用Harrington、Luque、Dick、RF、AF及Zplate六种复位内固定器械治疗T_(11)~L_2脊柱损伤情况。结果 142例经平均6年4个月随访可见Harrington、Luque、Dick三组压缩椎体恢复率低于其它三组,而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多于其它三组;截瘫改进情况Zplate组明显优于另外五组。结论 胸腰段脊柱骨折脱位的治疗首选RF、AF技术,对于爆裂性骨折首选Zplate技术。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前路手术法和后路手术法在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临床效果,寻找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的有效治疗方法。方法选择在我院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的4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把40例患者分为两组,分别采用前路手术法和后路手术法进行治疗,观察两种手术方法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采用前路治疗的20例患者全部治愈,没有明显的脊椎弯曲现象,而后路手术法中,有6例患者治疗效果不佳,存在一定的脊椎弯曲现象。结论前路手术治疗法,治愈效果好、并发症少,是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的最佳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脊柱结核行外科手术治疗的疗效。方法对我院2005年2月至2011年3月间收治的42例脊柱结核患者进行基础抗结核治疗,同时根据个体情况积极应用相应外科手术治疗。结果 42例患者手术平均时间211min,42例患者中产生3例并发症,二次手术后治愈。所有患者术后随访2~3年,23例患者痊愈,其余患者病情均不同程度好转,无1例复发患者。结论脊柱结核外科手术技术要求高,在常规抗结核治疗基础上对患者采用针对性手术方法可取得良好的术后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