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比较急性前壁心肌梗死(AMI)发病6h内溶栓与急诊介入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6月-2013年3月收治的AMI患者9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予以溶栓治疗,研究组则予以介入治疗,分析比较2组临床治疗疗效。结果研究组再灌注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6h肌钙蛋白(cTnT)水平和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峰值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心功能LVEF明显高于对照组,ST回落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MI患者于6h内应用介入治疗可提高再灌注率、降低病死率,改善预后质量,效果更为显著,临床应用价值高。  相似文献   

2.
李超 《中国实用医药》2013,(24):105-106
目的探讨急性前壁心肌梗死发病6h内溶栓与介入治疗的疗效。方法本次临床研究以本院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之间收治的60例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为观察对象,随机将其分为溶栓治疗组和介入治疗组,回顾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介入治疗组患者死亡率、灌注成功率、CK-MB峰值和cTnT水平均显著优于溶栓治疗组,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对比统计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次临床研究结果表明,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发病6h内接受介入治疗,具有较为满意的临床疗效,因而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究与分析曲美他嗪对急性心肌梗死溶栓再通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6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将其作为临床研究对象,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治疗进行静脉溶栓,试验组患者采取曲美他嗪进行溶栓,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经不同治疗方法后肌酸激酶(CK)峰值浓度、CK恢复正常的时间和梗死部分及梗死相关冠脉情况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试验组患者与对照组CK-MB峰值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CK峰值浓度、发病至CK峰值时间、发病至CK-MB峰值时间、发病至CK恢复正常时间、CK—MB恢复正常时间均较对照组减少,P〈0.05,具有可比性。试验组与对照组患者梗死部位为前壁或非前壁的病例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试验组与对照组梗死相关冠脉为左前降支、左回旋支、右冠脉、左主干的病例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出现上腹部灼热及恶心的人数较对照多,分别多36.67%、26.67%,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曲美他嗪对急性心肌梗死溶栓再通患者的临床效果显著,可缩小梗死面积,且安全性较高,在一定程度上减轻再灌注损伤,对受损的心肌细胞起到了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溶栓治疗与介入治疗在急性前壁心肌梗死发病6 h内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2年1月~2014年1月在本院心内科接受治疗的86例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3例)和观察组(43例),对照组采用溶栓治疗,观察组采用介入治疗,对比两组灌注成功率及复发情况、心肌酶谱水平、心功能。结果观察组治疗后的灌注成功率高于对照组,再梗死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hs-cTnT及CK-MB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LVEDD、LVEF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介入治疗应用于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具有更高的灌注成功率,可有效降低心肌酶谱水平并优化心功能。  相似文献   

5.
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并Ⅲ度房室传导阻滞的溶栓治疗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吴强 《中国基层医药》2009,16(5):802-803
目的观察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并Ⅲ度房室传导阻滞患者溶栓后再通对早期恢复窦性心律的影响。方法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并Ⅲ度房室传导阻滞患者25例,入院后即行尿激酶溶栓治疗,观察溶栓后6h内再灌注治疗成功组及再灌注治疗失败组窦性心律恢复情况。结果17例再灌注成功患者中14例6h内恢复了窦性心律(82.4%),8例再灌注失败患者中2例6h内恢复了窦性心律(2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并Ⅲ度房室传导阻滞患者,尽早溶栓治疗有助于尽快恢复窦性心律,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尿激酶溶栓联合左旋精氨酸(L—Arg)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我院急诊收治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8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1例。观察组患者均给予尿激酶溶栓联合左旋精氨酸(L—Arg)治疗,对照组患者均给予尿激酶溶栓治疗。结果两组患者的冠状动脉再通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溶栓治疗后的cTnT、LDH、CK—MB和SOD检测结果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0.05)。观察组患者的心肌梗死复发率、梗死后心绞痛和严重心律失常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而两组患者的肺水肿、死亡和出血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尿激酶溶栓联合左旋精氨酸(L-Arg)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具有疗效确切、并可以降低患者溶栓治疗后的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尽早溶栓治疗心肌梗死的效果。方法选取本院在2012年5月-2013年5月收治的72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应用尿激酶进行溶栓治疗,根据溶栓时间早晚,将其分为4组:A组(超早期,≤3h)、B组(早期,3~6h)、C组(中期,6~12h)、D组(晚期,〉12h),比较4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A组患者的冠脉再通率最高,B组次之,冠脉再通率呈现A组〉B组〉C组〉D组的特点,D组的冠脉再通率最低。A组的冠脉再通率显著高于其他3组,P〈0.05,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A组患者的死亡率为5.6%,显著低于B、C、D三组,P〈0.05,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B、C、D三组患者的死亡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的CPK峰值时间、CK—MB峰值时间均明显比B、C、D组更短,P〈0.05,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B、C组的CPK峰值时间、CK—MB峰值时间明显比D组更短(P〈0.05)。结论在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治疗中,尽早溶栓对于改善患者预后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8.
石继红 《中国医药》2006,1(12):714-716
目的探讨急诊溶栓(ETT)在急性心肌梗死(AMI)再灌注治疗中的价值。方法81例患者分为急诊溶栓组和住院溶栓组。观察不同时问宙的溶栓与再通率,行补救性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例数及死亡情况,院前及院内耽搁时间。结果急诊溶栓组院内耽搁时间比住院组少(P〈0.05),发病2h内获得溶栓率显著高于住院组(P〈0.05)。各时间窗溶栓再通率以2h内为最高。各时间窗血管再通率、补救性PCI数及病死率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死亡原因均为心源性休克或泵衰竭。结论AMI患者院前就进入AMI急诊绿色通道进行ETT,可有效缩短就诊至溶栓时间,提高再灌注成功率,更好地挽救濒死心肌。合并心源性休克或泵衰竭者病死率高,宜首选PCI治疗。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内导管血栓抽吸术联合盐酸替罗非班介入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临床。方法将本院2012年月-2013年1月收治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梗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予行冠状动脉内导管血栓抽吸术联合盐酸替罗非班介入治疗;对照组予行冠状动脉内单纯导管血栓抽吸介入治疗。比较分析两组疗效。结果两组术后LVEF、LVEDE、LVESE、肌酸激酶(CK)及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冠状动脉内导管血栓抽吸术联合盐酸替罗非班介入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0.
烧伤患者血清心肌钙蛋白T检测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宏伟  张学英  邓诗林  解筠 《天津医药》2001,29(12):719-721
目的:评价血清心肌钙蛋白T(cTnT)检测对烧伤患者心肌损伤的诊断价值。方法:105例烧伤患者中,中度烧伤组38例,重度烧伤组35例和电烧伤组32例,于伤后测定血清cTnT、肌酸激酶(CK)及其同功酶(CK-MB)水平,并与20例正常对照组,20例急性心肌梗死组比较。结果:(1)重度烧伤组和电烧伤组的cTnT峰值水平显著高于中度烧伤组和正常对照组(P<0.05)。(2)重度烧伤组及电烧伤组CK升幅高于心梗组(P<0.05);CK-MB水平无显著差异,cTnT水平却低于心梗组(P<0.01),临床症状及心电图检查未显示心脏损伤达到心肌梗死的程度。中度烧伤组的CK和CK-MB活性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低于心梗组(P<0.05),cTnT水平正常。结论:烧伤后测定血清cTnT可用于判断心肌损伤及其损伤程度,特异性高于血清酶学指标。  相似文献   

11.
急性心肌梗死早期溶栓治疗的疗效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探讨早期应用尿激酶(UK)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溶栓效果及安全性。方法121例AMI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治疗组A发病3h内(含3h)予UK100万U+N.S100ml,20min内静滴完毕;治疗组B发病3~6h内(含6h)予UK150万U+N.S100ml,30min内静滴完毕;治疗组C发病6~12h内,予UK150万U+N,S100ml,30min内静滴完毕。对照组:未应用UK溶栓治疗。二组其他常规治疗相同。结果 治疗组冠脉再通率、心功能改善率及死亡率分别为52.44%、91.4%及4.88%,较对照组的7.69%、66.67%及20.51%,差异有显著性(P〈0.01),且治疗组不同溶栓时间上述指标差异也有显著性(P〈0.05)。结论 早期静脉溶栓治疗AMI可提高冠脉再通率,降低病死率,改善心功能,方便安全,且愈早愈好,在基层医院不失为一种最佳再灌注治疗策略。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尿激酶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观察和临床运用价值。方法以2008年4月至2010年3月我院所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病例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均属于尿激酶溶栓治疗,共42例;对照组均采用常规治疗,共24例,对其再通情况和治疗后并发症、病死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观察组在6h内和6~12h内以及总的再通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的病死率、并发症均高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尿激酶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的预后,提高血管的再通率,减少病死率和并发症。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急性心肌梗死(AM I)患者尿激酶溶栓治疗的疗效、安全性及预后。方法选择符合溶栓治疗适应证、无溶栓治疗禁忌证急性心肌梗死(AM I)患者46例作为观察组,另选取30例有溶栓禁忌或不同意进行溶栓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对照组。对两组疗效进行比较,对其再通情况和治疗后并发症、病死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观察组在6h内和6~12h内以及总的再通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的病死率、并发症均高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尿激酶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的预后,提高血管的再通率,减少病死率和并发症,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再灌注疗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溶栓治疗时间窗对急性心肌梗死后血管再通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37例AMI患者的溶栓疗效,根据发病后溶栓时间分为早期治疗组(0—6h)和延迟治疗组(6~12h)。结果早期治疗(0—6h)组血管再通率(79.17%)与延迟治疗(〉6—12h)组的61.54%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5周病死率、反复心绞痛和反复Ⅱ度以上房室传导阻滞(AVB)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AMI发病后6h内溶栓治疗,血管再通效果最好,住院病死率最低,但发病时间〉6—12h的溶栓治疗仍可取得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白毅 《中国实用医药》2010,5(10):160-161
目的:对比研究急性心肌梗死院外、院内静脉溶栓效果、不良反应情况。方法对5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静脉溶栓治疗观察,其中17例院外溶栓患者为治疗组,33例院内溶栓患者为对照组,将两组对比。结果治疗组发病至溶栓时间提前约2h;治疗组再通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心肌酶峰值低于对照组(P〈0.05);死亡率治疗组低于对照组。结论急性心肌梗死院外溶栓治疗可缩短发病时间,提高再通率,缩小梗死面积,减少住院天数,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尿激酶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的时机与临床疗效.方法 将58例AMI患者根据发病到溶栓治疗的时间分A组(<6h)30例和B组(6~12h)28例.2组均应用尿激酶溶栓治疗,观察2组的再通率和死亡情况.结果 A组血管再通率高于B组,病死率低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结论 溶栓治疗的时间与AMI的再通率、病死率具有相关性,确诊为AMI具有溶栓适应证,无溶栓禁忌证,无介入治疗条件的应尽早溶栓治疗.  相似文献   

17.
焦阳  洪小苏 《江苏医药》2002,28(10):754-754
目的 研究溶栓治疗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血浆C-反应蛋白(CRP)水平及心肌梗死(心梗)急性期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42例确诊的AMI患者,予静脉溶栓或一般治疗,测定入院时即刻和胸痛发作后2,4,6,10,14,20,24小时及第2至第9天的血浆CRP、CK-MB浓度,观察急性期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1)AMI患者血浆CRP与CK-MB水平呈正相关。(2)溶栓治疗成功者血浆CRP峰值水平明显下降(P<0.05)。(3)溶栓治疗成功者心梗急性期并发症发生率显著降低(P<0.01)。结论 溶栓治疗可明显降低AMI患者血浆CRP水平及心梗急性期并发症的发生率,这种降低可能与溶栓治疗减轻了心肌急性炎症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探讨急性心肌梗死静脉溶栓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急性心肌梗死患者9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8例。对照组采用急性心肌梗死常规治疗,观察组采用尿激酶溶栓治疗。观察两组患者再通情况和治疗后并发症、病死率。结果观察组在6h内和6~12h内以及总的再通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的病死率、并发症均高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尿激酶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的预后,提高血管的再通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重组人组织型纤溶酶原激酶衍生物(rt-PA)在急性心肌梗死(AMI)溶栓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86例AMI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3例,治疗组予rt-PA,对照组用尿激酶溶栓,观察2组血管再通率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后溶栓后梗死相关血管〈6h和总开通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治疗组出血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rt-PA是AMI溶栓安全有效方便快捷的溶栓药物.  相似文献   

20.
贺定国 《中国当代医药》2011,18(4):179+186-179,186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用尿激酶溶栓时不用普通肝素与应用普通肝素对溶栓成功率的影响。方法:将符合溶栓治疗的45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应用普通肝素)和对照组(不用普通肝素),观察两组的溶栓成功率。结果:治疗组溶栓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尿激酶溶栓治疗结合肝素可明显提高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成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