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药学干预对糖尿病患者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60例糖尿病进行药学干预的全部资料,并对药学干预前后的用药依从性、指导满意度和血糖知晓率、血糖控制率进行探讨.结果 药学干预前用药依从性和指导满意度分别为(81.4±2.4)和(80.5±3.4),药学干预后用药依从性和指导满意度分别为(95.6±3.5)和(95.4±3.3),结果 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药学干预前患者的血糖知晓率和血糖控制率分别为73.8%和47.5%,药学干预后患者的血糖知晓率和血糖控制率分别为94.5%和90.0%,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药学干预能够使糖尿病患者自觉规律用药,促进患者的健康,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延续性护理干预对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及遵医行为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0年1月至2012年6月于我院治疗的138例糖尿病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9例.观察组给予延续性护理服务,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分析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血糖水平及遵医行为.结果 延续性护理组患者的空腹血糖为(5.8±1.2) mmol/L、餐后血糖为(9.1±2.1) mmol/L、糖化血红蛋白含量为(6.3±0.41)%,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延续性护理组患者在服药情况、定期复查、饮食控制和运动疗法等方面的依从率分别为94.20%、76.81%、85.51%、75.36%,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延续性护理组患者对糖尿病知识知晓得分为(8.86±0.38)分,也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糖尿病患者实施延续性护理干预可控制患者的血糖水平,使患者具有更高的治疗依从性,并且相关知识的知晓率也更高,值得在护理工作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实施药学服务对2型糖尿病( T2DM)患者口服降糖药物的影响。方法选择2012年1~6月145例实施药学服务的出院后口服降糖药治疗的T2 DM患者作为干预组,2011年1~12月150例未实施药学服务的出院后口服降糖药治疗T2 DM患者作为常规组,常规组出院时将药物发给患者,按常规的模式进行用药交待;干预组实施药学干预:进行T2 DM健康教育、加强降糖药物应用指导、开展药物咨询活动、注意与临床医生交流沟通。结果两组T2 DM患者出院时血糖控制情况及服药治疗依从性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差异(P>0.05);实施药学干预(9.56±2.18)个月;干预组空腹血糖(6.47±1.32)mmol/L、餐后血糖(8.66±1.86)mmol/L、糖化血红蛋白(7.01±1.34)%低于常规组的(7.42±1.50) mmol/L、(9.75±1.90)mmol/L、(8.17±1.42)%(P <0.05);治疗依从性好87.14%,高于常规组的65.33%(P<0.05)。结论通过多种药学方式全面服务于T2DM患者,提高T2DM患者用药依从性,使降糖药物更合理、更有效、更经济地发挥治疗和预防作用,提高药物疗效,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路径干预对社区糖尿病患者的干预效果.方法 142例社区糖尿病患者完全随机分为路径干预组71例,对照组71例,分别建立糖尿病社区干预路径书和对照组干预病历,进行动态观察.比较2组患者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急性并发症发生率、依从性及医患关系.结果 路径干预组干预后平均空腹血糖(6.1±1.3)mmol/L,餐后2h血糖(7.1±2.0)mmol/L,糖化血红蛋白(6.1±0.9)%,急性并发症发生率1.4%(1/71);对照组干预后平均空腹血糖(7.5±2.2)mmol/L,餐后2 h血糖(9.3±2.0)mmol/L,糖化血红蛋白(7.1±1.0)%,急性并发症发生率7.0%(5/69);2组主要干预指标干预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路径干预组医疗依从性、医患关系优于干预前及对照组干预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对社区糖尿病患者进行路径干预,医生、患者对干预方法和目标明确,患者依从性提高,并发症减少,是有效、规范的社区糖尿病干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医患共同参与对2型糖尿病患者治疗的疗效.方法 将我院98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9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卫生宣教;治疗组采用医患共同参与方法,1年后对两组患者糖尿病基本知识知晓率、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血脂等做前后对比分析并总结干预效果.结果 治疗组空腹血糖治疗前(10.9±2.3)mmol·L-1,治疗后(7.1±0.9)mmol·L-1,与对照组空腹血糖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组餐后2 h血糖治疗前(14.5±2.1)mmol·L-1,治疗后(8.8±1.2)mmol·L-1,下降幅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糖化血红蛋白治疗前(9.64±2.31)%,治疗后(6.44±1.26)%,血糖控制效果明显(P<0.05).结论 医患共同参与有助于提高患者对2型糖尿病相关知识的知晓率,有效控制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血脂,提高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取得治疗成效.  相似文献   

6.
洪燕  张莉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13,19(22):3496-3498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对妊娠期糖尿病(GDM)患者血糖及治疗依从性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2年5月至2013年5月期间本院收治的80例GDM患者为临床研究对象.所有入选对象均经GDM临床诊断标准明确诊断.随机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一般血糖控制治疗,而研究组患者则在一般常规治疗的基础之上加用饮食、运动、用药、自我监测等健康教育方案,并分别对两组GDM患者的空腹、餐后2h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情况和治疗依从性等相关临床指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研究组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患者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分别(5.1±0.1)mmol/L、(6.5±0.3) mmol/L、(5.05±0.2)%,对照组患者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分别为(6.1±0.2) mmol/L、(7.3±0.3) mmol/L、(6.1±0.4)%.研究组各项指标均明显降低,两组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完全依从的比例为75%,完全不依从的比例为2.5%.对照组患者完全依从的比例为45%,完全不依从的比例为2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健康教育对于GDM患者血糖的改善和治疗依从性的提高具有积极的临床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探讨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与空腹血糖水平变化及其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本院2009年4月~2010年5月接收的100例糖尿病患者和100例健康体检者,采用高效液相色谱和氧化酶对其进行糖化血红蛋白及空腹血糖检测,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处理,并分析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与空腹血糖水平之间的相关性。结果:通过对比分析不同水平血糖的糖化血红蛋白的水平,其结果显示糖化血红蛋白和空腹血糖间具有正向相关性(r=0.587,P〈0.05)。对比分析健康对照组和糖尿病组空腹血糖浓度与糖化血红蛋白检测结果,健康对照组空腹血糖为(4.8±0.9)mmol/L,糖化血红蛋白为(4.6±0.9)%。而糖尿病组患者空腹血糖为(9.8±3.9)mmol/L,糖化血红蛋白为(9.6±3.4)%,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化血红蛋白可以准确评价糖尿病治疗方案是否具有合理性,从而可以避免仅仅依靠空腹血糖检测结果的片面性。在监测和治疗糖尿病方面对糖化血红蛋白和空腹血糖进行联合检测比单独检测结果更为可靠,可以为临床上医护人员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争取时间,所以联合检测对疾病的诊断、血糖控制及治疗效果的评价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全程综合护理干预在糖尿病患者临床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本院2011年11月-2013年11月收治的90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均给予本科常规护理,仅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健康宣教、优化饮食结构及加强血糖监测等全程综合护理措施,分析两组干预前后的血糖和血脂水平并采用中文版SF-36生活质量量表评价生活质量,同时随访患者的服药依从性。结果除对照组的甘油三酯及总胆固醇外,两组干预后的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和餐后2h血糖值均低于干预前(P<0.05),观察组干预后的血糖、血脂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干预后的躯体相关生活质量分、心理相关生活质量分及总分依次为(79.31±12.47)分、(69.35±11.34)分和(143.82±16.50)分,均高于对照组的(71.62±11.36)分、(62.45±10.48)分和(135.60±13.7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治疗依从率高于对照组(75.6%VS 48.9%, P<0.05)。结论全程综合护理干预在糖尿病患者临床治疗中的效果较好,可改善血糖、血脂水平及生活质量,并提高服药依从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利用“互联网+”技术手段,探索针对2型糖尿病出院患者的创新型药学随访服务模式。方法 选取2019年1月至2019年5月于我院内分泌科住院治疗好转后出院2型糖尿病患者,开展“互联网+”药学随访3个月,通过比较患者随访前后用药依从性Morisky问卷评分、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能力评分以及糖尿病综合控制指标的变化情况,评估“互联网+”药学随访的干预效果。结果 药学随访3个月后,2型糖尿病出院患者用药依从性得分从1.94±1.32下降至1.09±0.95(P<0.05),自我管理能力评分由61.91±19.36提高到79.12±13.62(P<0.05);糖化血红蛋白水平从(9.49±2.31)%下降至(6.69±1.49)%(P<0.05),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从(2.65±0.95)mmol/L下降至(2.22±0.71)mmol/L(P<0.05),空腹血糖水平随访前后分别为(6.72±1.38)mmol/L、(6.79±1.07)mmol/L(P>0.05)无显著性差异,基础血糖保持良好。结论 “互联网+”药学随访模式,能显著提高2型糖尿病出院患者的用药依从性、自我管理能力以及糖尿病综合指标的控制水平,拓展了医疗机构临床药师的药学服务空间,值得在临床实践中进一步完善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全科预约门诊观察医患沟通对糖尿病疗效的影响。方法:2014年2月—2014年8月对在社区全科预约门诊就诊的血糖控制不佳的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并对患者实施个体化饮食与运动处方干预。结果:31例平均空腹血糖由(9.040±1.855) mmol/L降为(7.438±1.221)mmol/L,平均餐后2 h血糖由(11.936±2.525) mmol/L降至(9.861±1.923) mmol/L,平均糖化血红蛋白由(8.071±1.112)%降至(7.026±0.851)%;糖尿病相关知识掌握数目由(10.290±2.771/个)增加到(14.807±3.745/个);个人不良生活习惯由(2.387±0.667)个降至(0.516±0.724)个,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良好的医患沟通能提高糖尿病患者的依从性和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设计以高级实践护士(APN)为主导的延续护理方案,并评价该方案对Ⅱ型糖尿病患者治疗依从性和血糖控制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在广州市某医院住院、符合研究标准的Ⅱ型糖尿病患者96例,将其随机分配到干预组及对照组,各48例.两组患者均接受住院及出院常规护理服务,试验组同时还接受以APN为主导的延续护理干预.分别在患者接受干预前、干预4周及12周后收集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和血糖资料,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t检验、卡方检验等统计方法分析结果.结果 干预后4周,干预组治疗依从性总得分以及血糖监测、运动和饮食控制依从性3个维度的得分均高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12周,干预组治疗依从性总得分及用药、血糖监测和饮食控制依从性3个维度得分均高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12周,干预组糖化血红蛋白测量值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糖化血红蛋白达标率高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以高级实践护士主导的延续护理模式可以有效提高Ⅱ型糖尿病患者治疗依从性、糖化血糖蛋白达标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甘精胰岛素联合那格列奈在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中的降糖效果和安全性.方法 选择血糖控制不佳[糖化血红蛋白(HbAIC)>7.5%]的老年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40例,分为治疗组(甘精胰岛素+那格列奈,20例)和对照组(优泌林70/30,20例),疗程12周,以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来评价其有效性.根据低血糖反应及血生化指标的变化,评价其安全性;比较两种治疗方法在安全性、疗效方面的差异.结果 治疗组和对照组患 者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于治疗前分别为:(10.60±2.51)mmol/L和(10.81±2.32)mmol/L、(15.60±5.22)mmol/L和(15.71±5.41)mmol/L、(9.11±2.01)%和(9.21±2.23)%,治疗后分别为:(6.53±2.11)mmol/L和(6.81±2.55)mmol/L、(8.90±2.30)mmol/L和(9.21±3.34)mmol/L、(6.95±0.79)%和(7.01±2.12)%,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治疗组出现4次(20%)低血糖症状,对照组有13次(65%)低血糖症状发作,低血糖发生率治疗组较对照组低(P<0.05),TG、Bun、Scr、24 h尿蛋白较治疗前,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结论 甘精胰岛素联合那格列奈治疗老年糖尿病肾病效果良好,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实施药学服务对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1年2月至2012年2月期间,本院诊治的80例糖尿病患者,专业药学技术人员给予1年的药学服务,对干预前后服药率、规律服药率、血糖知晓率、血糖控制率,进行观察和比较。结果与干预前相比,干预后服药率、规律服药率、血糖知晓率、血糖控制率均明显升高,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糖尿病患者,有效的药学服务有利于血糖控制,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2型糖尿病患者空腹血糖水平、糖化血红蛋白与视网膜病变的相关性。方法随机选取535例2016年12月~2017年12月在我院就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根据患者眼底血管荧光素造影检查结果以及眼底检查结果将其分为观察组(n=227)和对照组(n=308),根据观察组患者是否存在增生性视网膜病变将其分为研究组(n=101)和参照组(n=126),同时选取169例同期在我院接受眼底检查的健康体检者作为对比组,回顾性分析患者性别、年龄、有无糖尿病病史等基本资料,应用血清法检测糖化血红蛋白以及空腹血糖。结果观察组患者空腹血糖水平(9.23±1.17)mmol/L高于对照组(7.25±1.14)m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糖化血红蛋白水平(11.46±1.64)%高于对照组(8.30±1.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研究组患者空腹血糖水平(8.92±1.17)mmol/L高于对照组(7.25±0.94)m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糖化血红蛋白水平(11.46±1.66)%高于对照组(8.30±1.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参照组患者糖化血红蛋白水平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患者空腹血糖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9%~10%患者Ⅳ、Ⅴ、Ⅵ期发生率明显高于糖化血红蛋白9%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糖化血红蛋白≥10%患者Ⅳ、Ⅴ、Ⅵ期发生率明显高于糖化血红蛋白10%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空腹血糖水平、糖化血红蛋白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具有相关性,能够作为监控糖尿病眼底病变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5.
陈虹  景素芬  潘华 《上海医药》2014,(10):46-48
目的:观察家庭医生制综合干预对社区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的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3月至2013年12月社区内270例糖尿病患者作为对象,按随机数字表分为观察组135例和对照组135例。对照组给予糖尿病社区常规管理,观察组实行家庭医生制综合干预管理,两组患者均干预1年,干预前后进行空腹血糖(FBG)、餐后2 h 血糖(2 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测定,比较两组血糖控制情况。同时,通过问卷形式调查患者对糖尿病知识的知晓及治疗依从性情况。结果:①观察组治疗后FBG、2 hPG、HbA1c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对照组仅FBG、HbA1c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观察组治疗后2 hPG、HbA1c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②观察组干预后对糖尿病知识的知晓情况和治疗依从性明显优于治疗前(P<0.01),对照组则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家庭医生制综合干预能提高患者对糖尿病知识的知晓率及治疗依从性,有助于血糖水平的控制,延缓糖尿病并发症,值得在社区内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老年糖尿病合并抑郁症的治疗方法和应用效果。方法老年糖尿病合并抑郁症患者46例,对所有患者进行至少6周的临床综合治疗,对比治疗前后血糖变化情况、胰岛功能变化及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的评分差异。结果治疗前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h PG)、糖化血红蛋白(HbAlc)、甘油三酯(TG)、稳态胰岛素评价指数(HOMA-IR)分别为(10.5±2.3)mmol/L、(14.8±3.7) mmol/L、(10.9±2.6)%、(3.3±0.5)mmol/L、(3.10±0.22)分,治疗后FPG、2 h PG、HbAlc、TG、HOMA-IR分别为(6.8±0.5)mmol/L、(9.3±1.6)mmol/L、(6.8±0.6)%、(1.2±0.1)mmol/L、(2.59±0.14)分,经过有效治疗及心理干预,患者血糖、血脂各项指标均有显著下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临床治疗老年糖尿病合并抑郁症的患者,采用多手段综合治疗效果显著,能够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减少焦虑、烦躁、失眠等负面情绪的产生,增加患者依从性,促进血糖管理,在一定程度上促进胰岛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合并类风湿关节炎(RA)的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糖及血脂代谢的特点.方法 选择73例合并RA的T2DM患者作为观察组,不合并RA的T2DM患者60例作为对照组.2组分别检测体重指数、收缩压、舒张压、血清中三酰甘油、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PBG)、C反应蛋白(CRP)、糖化血清白蛋白(GA)及糖化血红蛋白(HbA1c)及红细胞沉降率(ESR),比较2组患者各指标的差异.按照ESR是否升高将T2DM合并RA患者分为2组,比较各实验室指标的差异.结果 合并RA的T2DM患者血清总胆固醇为(4.3±1.0) mmol/L,明显低于不合并RA的T2DM患者(4.7±0.9) m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合并RA的T2DM患者总胆固醇/HDL-C (4.0±1.0)明显低于不合并RA的T2DM患者(4.5±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DL-C水平(2.6±0.7) mmol/L与不合并RA的T2DM患者(3.0±0.4)mmol/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合并RA的T2DM患者血清CRP中位数为14.54(1.62,17.95) mg/L,明显高于不合并RA的T2DM患者2.13(0.83,4.77) mg/L(P< 0.01),ESR(38±22) mm/1 h也较不合并RA的T2DM患者(16±11)mm/1 h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患者体重指数、收缩压及舒张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组三酰甘油、空腹血糖、PBG、GA及HbA1c比较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在合并RA的T2DM患者中,ESR升高组总胆固醇/HDL-C (4.2 ± 1.0) mmol/L明显高于ESR正常组(3.7±0.8) mmol/L(P<0.05),ESR升高组GA水平(28±11)%明显高于ESR正常组(18±5)%(P<0.05),CRP水平中位数为15.52(6.47,28.67) mmol/L亦明显高于ESR正常组3.14(1.17,6.18) mmol/L(P <0.01);2组空腹血糖、PBG及HbA1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合并RA的T2DM患者血脂水平明显低于不合并RA的T2DM患者,RA患者风湿活动使机体维持在高水平的炎症状态,导致血糖及血脂代谢紊乱,可能进一步加重T2DM患者的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糖尿病患者遵医行为的影响。方法对我院2011年1月至2012年5月期间120例住院的糖尿病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对患者护理干预前后对掌握相关知识、危险因素、遵医行为改变、满意率及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监测进行比较。结果护理干预后患者对遵医行为改变、危险因素和相关知识知晓率明显优于护理干预前,血糖控制水平明显低于干预前。护理干预前、后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11.46±2.83)mmol/Lvs.(6.79±1.31)mmol/L,(14.67±3.13)mmol/LVS.(8.65±2.23)mmol/L,(7.85±1.33)%VS.(6.18±0.76)%1,/9〈0.05。结论住院期间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可有效提高糖尿病患者的遵医行为。  相似文献   

19.
《中国药房》2017,(11):1566-1569
目的:探讨药学服务对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效果和用药依从性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4-9月我院糖尿病出院患者92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46例。两组患者均给予氯磺丙脲片+二甲双胍格列本脲片(Ⅰ)联合治疗,治疗时间均为3个月;干预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行用药教育、电话随访等药学服务。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糖化血红蛋白及血糖水平、用药依从性的差异。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糖化血红蛋白及血糖水平、用药依从性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糖化血红蛋白及血糖水平均显著下降,且干预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年龄<60岁患者血糖控制效果优于年龄≥60岁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个月后,两组用药依从性佳比例均显著提高,且干预组显著高于对照组;治疗3个月后,两组用药依从性佳比例均显著高于同组治疗前和治疗1个月后,且干预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年龄<60岁患者用药依从性改善程度优于年龄≥60岁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药学服务有助于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并可提高其用药依从性,尤其对年龄<60岁患者的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20.
华沛旻 《中国基层医药》2014,(18):2749-2751
目的 探讨饮食干预对妊娠期糖尿病(GDM)患者血糖控制及母婴结局的影响.方法 将80例GDM患者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围生保健,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个体化的饮食干预策略.比较分析两组患者血糖控制情况及母婴结局.结果 观察组和对照组的糖化血红蛋白、产后空腹血糖和餐后2h血糖及胱抑素C值分别为(5.07±0.73)%和(5.07±0.73)%,(4.47±0.29) mmol/L和(5.31±0.64) mmol/L,(6.84±1.31) mmol/L和(8.45± 1.37) mmol/L,(1.11 ±0.32) mg/L和(1.76±0.44) m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5.38、6.91、7.81、3.45,均P<0.05);观察组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剖宫产、产后出血发生率分别为5.0%、20.0%、7.5%,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2.5%、57.5%、30.0%(x2=5.16、11.85、6.65,均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的围生儿在早产、巨大儿、新生儿低血糖的并发症方面均显著降低(x2 =3.91、4.50、4.02,均P<0.05).结论 GDM与妊娠结局密切相关,加强饮食干预可有效降低母婴并发症,改善围生儿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