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张顺开 《浙江医学》1997,19(1):40-41
我院从1983年至1994年共收治各型急性白血病199例。其中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68例,而以神经系统为首发症状11例。现分析报道如下。 临床资料 1.一般资料:男性8例,女性3例,年龄4~51岁。平均28.6岁;其中成人8例,小儿3例。从出现神经症状到就诊时间1天~2个月,从就诊到确诊时间为1~14天。11例均经骨髓穿刺检查确诊为急性白血病,其中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简称ALL)7例,急性非淋巴细胞性白血病(简称ANLL)4例。 2.临床表现:本组病人均以神经系统为首发症状,其临床表现见附表, 附表 11例急性白血病首发神经系统症状与体征(例)  相似文献   

2.
<正> 为建立一个小鼠脑膜白血病模型并探讨其发病机理,进行了此项研究,实验用氨甲喋呤、环磷酰胺和氟脲嘧啶三种化疗药物,对L615白血病小鼠进行诱发性实验治疗,结果均使小鼠生存期延长并发生了脑膜白血病。其中以氨甲喋呤诱发率最高(50%),并且证实氨甲喋呤1.5mg/kg接种后第4天给药是诱发脑膜白血病的适宜条件。L615小鼠脑膜白血病是一个新模型,国内尚无报道,和国外一些模型相比,具有实验周  相似文献   

3.
白血病并中枢神经系统损害(以下简称白脑)是由于大量的白血病细胞浸润脑膜、脑实质、脑血管、脊髓及周围神经等处引起的神经系统的损害。近数年来,白血病并中枢神经系统损害的发病数有明显的增加。这与白血病的治疗方法不断改进,生存期显著延长和大家对“白脑”有了进一步认识有密切关系。“白脑”的临床表现多种多样,极为繁杂,如警惕性不高,容易造成漏诊或误诊。为了引起临床工作者的注意和加强防治,现将本院4年来观察的30例报导如下:临床资料一、发病率我院1974年4月~1978年5月共收  相似文献   

4.
我科1984年1月~1985年12月共收治流行性腮腺炎伴神经系统损害39例,其中腮腺脑膜脑炎37例,小脑炎1例,脊髓炎1例.诊断标准为:(1)病人过去无流行性腮腺炎病史,此次发病有明确的流行性腮腺炎接触史.(2)病人在唾液腺损害的同时或前后,可伴有其它系统损害.(3)有头痛、呕吐、脑膜刺激征或其它神经系统症状.(4)脑脊液符合病毒性脑脊液改变.  相似文献   

5.
1823年 Burns 氏报告了首例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以下简称 CNSL)以来,虽然知道白血细胞可侵犯脑、脊髓、脑膜,但在1952年用化学药物治疗白血病以前,一直未被重视。近二十多年来,白血病化疗及其他  相似文献   

6.
脑膜白血病已成为急性白血病常见并发症之一。我院最近见到一例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早期并发脑膜白血病(脑白),兹报告如下: 病例报告黄某,女,34岁,病案号87—382,家庭主妇。因颌下肿块疼痛伴发热半月于1987年1月30日入院。患者半月前受凉(?)出现咽喉疼痛,流涕,畏寒,发热;双侧颌下肿块、疼痛,牙龈肿胀、疼痛;伴恶心、呕吐,纳差,全身  相似文献   

7.
1823年Burns氏报告第一例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以下简称CNSL),当时描述一例截瘫病人的硬脑膜上发现绿黄色肿瘤;1893年Dock氏发现此种病变系属白血病性质;1920年Munro氏报告一例白血病伴小脑、脊髓及脑膜有“单核细胞”浸润,临床酷似细菌性脑膜炎;1933年Diamond氏报告本病9例;1935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微小脑膜白血病与腰椎穿刺损伤阳性的儿童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患者5年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复发率。方法:应用Cochrane国际协作网的系统评价方法,研究文献中关于儿童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患者微小脑膜白血病与腰椎穿刺损伤阳性患者5年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复发率的比较的随机、半随机试验进行了系统评价。结果:6个试验共包括1172位患者,经异质性检验,x^2=4.03,P=0.55,6个试验不存在异质性。采用固定效应模型法进行meta分析,合并效应量OR=I.18,95%的可信区间为0.86~1.61,经u检验,P=0.30,说明微小脑膜白血病患者与腰椎穿刺损伤阳性患者5年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复发率无显著差异。结论:微小脑膜白血病患者与腰椎穿刺损伤阳性患者5年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复发率可能无显著差异,临床上有必要开展更多设计良好的随机对照试验以证明这一结论,同时为将来早期对患者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的诊断及治疗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9.
大剂量阿糖胞苷治疗成人急性髓性白血病疗效已经肯定。在小儿白血病领域,大剂量阿糖胞苷联合蒽环类药物治疗急性非淋巴细胞性白血病(简称急非淋)正在探索中,而大剂量阿糖胞苷单独用于治疗小儿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简称急淋)较为罕见。我院1995年10月~1997年2月用大剂量阿糖胞苷治疗小儿急淋14例,作为强化治疗及脑膜白血病的预防方案,取得一定效果。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14例中男8例,女6例;年龄2~13岁;高危急淋者4例,标危急淋者10例。14例均为第1次缓解后患者,其中1例因在外院诊断为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  相似文献   

10.
<正> 急性粒细胞白血病并发脑膜白血病比较少见,容易误诊.我科曾遇以面神经麻痹为初发症状而就诊的一例急性粒细胞白血病并发脑膜白血病的患者,报告如下: 患者刘××,男性,22岁,战士,因口眼歪斜一天,于1976年2月2日入院.自诉四天前右耳开始钝痛,入院前一日自觉右面部麻木,入院当日晨起右侧口眼歪斜,进食时右颊存食物,右舌无味觉,  相似文献   

11.
脑膜白血病误诊二例分析张慧萍,陈慧琴脑膜白血病(简称脑白)是一种髓外白血病,主要是白血病细胞浸润脑膜,出现中枢神经系统病变。脑白大多数发生于白血病患者缓解开始后几个月至几年未作脑白预防治疗的长期生存者,也可发生在治疗过程中尚未缓解的患者,但发生在白血...  相似文献   

12.
急性白血病分为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ALL)和急性非淋巴细胞性白血病 (ANLL)。该病常见的临床表现为贫血、出血、发热和肝脾淋巴结的肿大。大多数患者会在治疗后的缓解期或疾病的晚期发生中枢神经系统的改变 ,而以神经系统症状为首发表现的白血病较少见。现将我院近 1 0年来收治的首发神经系统症状的急性白血病患者 6例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本组 6例中 ,男性 4例 ,女性 2例 ,年龄最小 5岁 ,最大 56岁 ,平均年龄 3 6岁。1 .2 临床表现及诊断 (表 1 )表 1  6例急性白血病患者的临床表现及诊断例 序性 别年龄(岁 ) 首发…  相似文献   

13.
总结了21例不同类型白血病的脑脊液细胞学检查,阳性检出率为42.5%,其中10例诊断为脑膜白血病,占47.6%,表明诊断脑膜白血病玻片离心沉淀法优于常规法。  相似文献   

14.
<正> 当急性白血病诊断确立时,体内的白血病细胞数约为10~(12)~10~(13)。应用多种、大剂量化疗药物联合、间歇治疗取得血液学缓解后,残存的白血病细胞数仍高达10~8~10~9。因此,要取得长期缓解并最终治愈白血病,就必须在缓解后继续进行长期而强烈的巩固治疗和维持治疗。经过近几年的研究和探索,缓解期的合理治疗一般包括化学治疗、免疫治疗和脑膜白血病的预防治疗。  相似文献   

15.
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是存在于神经胶质细胞中间丝中的一种蛋白。目前GFAP免疫组织化学染色主要应用于神经系统胶质瘤的诊断,可以把胶质细胞瘤和脑膜瘤,肉瘤及转移瘤区别开来;能把异位于软脑膜的星形细胞瘤和脑膜瘤及恶性脑膜间叶瘤相区别。应用过氧化物酶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显示的GFAP是星形细胞瘤和神经系统更恶性胶质瘤极好的标记物,因此,在神经系统胶质瘤的诊断中很有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王晓东 《中原医刊》2007,34(23):38-38
目的总结200例脑脊液(CSF)细胞学的检查结果,分析其在小儿神经系统疾病或具有中枢神经系统表现疾病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2003年6月至2007年4月我医院对200例患儿进行CSF细胞学检查,CSF标本经玻片离心法制片,常规采用迈-格-姬(MGG)染色后观察。结果CSF细胞学检查结果发现包括特异性病原体与恶性肿瘤,共5例,占全部CSF检查的2.3%,其中新型隐球菌2例,脑膜白血病2例。跟踪观察治疗前后CSF细胞学变化89例,其中结核性脑膜炎20例,化脓性脑膜炎29例,病毒性脑炎40例,治疗前后CSF细胞学检查主要表现为细胞成分及数量的变化。结论CSF细胞学检查对小儿神经系统疾病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有重要意义,其特异性发现恶性肿瘤主要为脑膜白血病,病原体以新型隐球菌多见。脑脊液细胞学检查能直接、客观地评价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7.
鞘内注射化疗药物防治脑膜白血病的护理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脑膜白血病是由于化疗药物难以通过血一脑脊液屏障,隐藏在中枢神经系统的白血病细胞不能被有效杀灭从而引起一系列中枢系统症状的白血病。2002年1月~2003年8月,我科收治脑膜白血病病人31例,经过积极治疗和护理,取得较好疗效。现将其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报告了在328例肺癌中伴有神经系统损害者30例。就其误诊原因,转移及非转移性神经系统损害进行了计论。本组10例无明显呼吸道症状,以神经系统表现为主被误诊为脑血管病(4例)、原发性脑肿瘤(2例)、脊髓炎(1例)、脑动脉硬化(3例)。30例中8例发生神经系统转移,其中脑转移6例,脑膜转移1例,脊髓转移1例。22例未发现转移病灶,考虑为非转移性神经系统损害。  相似文献   

19.
脑膜癌病(meningeal carcinomatosis,MC)又称癌性脑膜炎(neoplastic meningitis),是癌症患者重要的神经系统并发症,在实体肿瘤患者中的发病率为1%~5%,在白血病和淋巴瘤患者中发病率为5%~5%,在原发性脑肿瘤患者中发病率为1%~2%。  相似文献   

20.
11例均经脑脊髓液(CSF)细胞学检查找到癌细胞而诊为脑膜癌病,癌肿原发部位:5例肺癌,1例疑为胃癌,2例原发于神经系统,3例不明。结合文献报告了脑膜癌病的CSF细胞形态学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