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高压氧治疗较普及,其临床疗效也得到业内人士和广大患者的认可与肯定,但氧舱治疗安全问题仍然是高压氧医学专业关注的首要问题。1治疗目的高压氧治疗安全防范措施基于以下3点:(1)严格控制舱内氧浓度,一般不高于25%(针对空气加压舱)。(2)杜绝火源进舱,排除一切致火因素。(3)严禁携带易爆、易燃物和不必要的可燃物进舱犤1犦。2操作方法从理论上讲,做到以上3点,基本上可以保证治疗的安全性。但在实际操作中,工作人员应该更谨慎,把工作做的更细致。针对目前国内大部分空气加压氧舱的实际结构,最好的办法是,从控制舱内氧浓度这一根本点出发,做到…  相似文献   

2.
高压氧治疗疾病的机制主要是能有效的提高血氧分压,血氧分压的提高直接取决于患者所吸入的氧气含量及高压氧治疗压力,工作中压力有一定限制,一般不超过0.2MPa,因此,如何提高患者吸入的氧含量就显得格外重要。空气加压舱患者吸入的氧气均是从舱外集中供给,氧气的含量与氧气瓶中氧含量相差无几,无所谓提高氧含量,但对于氧气加压舱(单人舱和婴儿氧舱),因是通过氧气加压将舱内原有的空气挤出,不断进入舱内的氧气与舱内原有的空气相混合并排出,从而提高舱内氧含量。如果仅单纯从加压、稳压到减压,一次高压氧治疗下来,舱内氧含量就很低(50%~60%),从而影响了患者高压氧治疗的疗效。这就需要用提高舱内氧含量来提高疗效,而提高含量惟一方法是“洗舱”。  相似文献   

3.
董艳  赵玉  唐剑霞 《医学临床研究》2011,28(10):1968-1969
[目的]探讨空气加压舱内氧浓度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高压氧科2011年1~8月进行高压氧治疗病人的有关资料,观察加压氧舱内治疗人数、吸氧方式对舱内氧浓度的影响,分析舱内漏氧的原因.[结果]舱内人数越多或一级连续供氧气管切开的患者越多,越易造成舱内氧浓度的升高.[结论]正规执行高压氧治疗操作规程,可控制舱内氧...  相似文献   

4.
昏迷病人的护理一直是临床护理工作的难点和重点,昏迷病人常带有多种管道和伴有不同的并发症,给高压氧治疗的护理带来更大的困难.高压氧作为一种特殊的治疗方法,有其特有的并发症如中耳气压伤、鼻窦气压伤、氧中毒等[1].在单人纯氧加压舱治疗,严密观察病情和熟练掌握操舱技巧,对舱内可能出现的病情变化做到心中有数,有效提高病人舱内适应性,减少高压氧治疗给病人带来不良影响,减少并发症,保证了治疗安全与效果.  相似文献   

5.
高压氧是治疗小儿缺血缺氧性脑病和小儿脑性瘫痪的最常用方法之一。如何提高工作效率,取得最佳疗效是儿科临床研究的课题之一。总结200例梯度法加压提高舱内氧浓度操舱方法与常规操作方法比较,认为此法可向各级医疗保健机构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在多人氧舱内高压氧治疗过程中气管切开昏迷患者给予人工鼻吸氧,观察人工鼻吸氧方式对舱内氧浓度、理论通风换气量和实际压缩空气使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2000-08/2005-08暨南大学第一、二临床医学院高压氧科收治的行高压氧治疗的40例气管切开昏迷患者,另选择440例行高压氧治疗的清醒患者,两类患者在年龄、原发病方面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本实验操作过程均为常规临床技术操作,遵循国家所制定的伦理学标准,所有患者及家属都被告知实验目的并同意参加。①高压氧治疗方案:0.20MPa,30min×2 10min,1次/d,10d/疗程,间歇吸氧。②高压氧吸氧方式:按国标要求440例清醒患者采用常规面罩和呼吸回路连接吸氧。而40例气管切开昏迷患者采用如下吸氧方式:人工鼻吸氧(20例):将人工鼻置于人工气道外接口和吸排氧回路的“Y”型管之间,连接时动作轻柔,检查人工鼻连接的密封。护理人员用手轻扶人工鼻,防止人工鼻重力压迫、刺激气管;局部面罩一级供氧吸氧(10例):将面罩罩于气管切开外套管处,局部一级持续供氧、舱内排氧。传统头盔吸氧(10例):一级持续供氧、氧舱内排氧。舱内吸氧休息阶段,摘除带有“Y”型管的吸氧回路,人工鼻保留在气管外套管上;其他吸氧方式完全移开吸氧回路,停止吸氧和一级供氧,直接呼吸舱内压缩空气。③分组:每舱吸氧总人数均为12例,气管切开昏迷患者与常规面罩吸氧患者同舱治疗,分为4组:人工鼻 常规面罩吸氧组:人工鼻吸氧患者2例,常规面罩吸氧患者10例;局部面罩 常规面罩吸氧组:局部面罩一级供氧吸氧患者1例,常规面罩吸氧患者11例;传统头盔 常规面罩吸氧组:传统头盔吸氧患者1例,常规面罩吸氧患者11例;常规面罩吸氧组:常规面罩吸氧患者12例。④随机选取每组10个舱次的氧浓度记录和与之相应的压缩空气使用量,观察各组高压氧治疗过程氧舱内氧浓度、氧舱内理论通风换气量和实际压缩空气使用量的变化。采用SPSS12.0统计软件行卡方检验、t检验以及方差分析的LSD检验。结果:①各组氧舱内氧浓度的变化:人工鼻 常规面罩吸氧组、常规面罩吸氧组舱内平均氧浓度分别为(21.98±0.26)%和(21.95±0.22)%,均小于国标规定界限23%,两组比较基本相似(P>0.05)。局部面罩 常规面罩吸氧组、传统头盔 常规面罩吸氧组舱内平均氧浓度分别为(24.82±0.31)%和(25.12±0.41)%,均大于国标规定界限23%,两组比较基本相似(P>0.05)。②各组氧舱内氧浓度监测图的变化:人工鼻 常规面罩吸氧组、常规面罩吸氧组氧舱内氧浓度虽随着吸氧时间的延长而增加,但至吸氧结束时舱内氧浓度最高值分别为22.1%和21.9%,均低于23%,两组舱内氧浓度曲线相同。局部面罩 常规面罩吸氧组、传统头盔 常规面罩吸氧组随吸氧时间的延长氧舱内氧浓度明显增高,至吸氧结束时分别达到23.8%和24.1%,均超过23%,两组舱内氧浓度曲线相同。③各组高压氧治疗压缩空气实际用气量及理论通气量的比较:人工鼻 常规面罩吸氧组、常规面罩吸氧组高压氧治疗压缩空气实际用气量及理论通气量均明显少于局部面罩 常规面罩吸氧组、传统头盔 常规面罩吸氧组(P<0.01)。结论:气管切开昏迷患者在多人舱内使用人工鼻吸氧,氧舱内氧浓度<国标规定界限23%,且高压氧治疗期间理论通风量和压缩空气的使用量少。不仅保证了高压氧治疗的安全,同时节省了高压氧的成本消耗。  相似文献   

7.
高压氧是治疗小儿缺血缺氧性脑病和小儿脑性瘫痪的最常用方法之一。如何提高工作效率,取得最佳疗效是儿科临床研究的课题之一。总结200例梯度法加压提高舱内氧浓度操舱方法与常规操作方法比较,认为此法可向各级医疗保健机构推广。  相似文献   

8.
氧气加压舱的洗舱方法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高压氧治疗疾病的机制主要是能有效的提高血氧分压,血氧分压的提高直接取决于患所吸入的氧气含量及高压氧治疗压力,工作中压力有一定限制,一般不超过0.2MPa,因此,如何提高患吸入的氧含量就显得格外重要。空气加压舱患吸入的氧气均是从舱外集中供给,氧气的含量与氧气瓶中氧含量相差无几,无所谓提高氧含量,但对于氧气加压舱(单人舱和婴儿氧舱),因是通过氧气加压将舱内原有的空气挤出,不断进入舱内约氧气与舱内原有的空气相混合并排出,从而提高舱内氧含量。如果仅单纯从加压、稳压到减压,一次高压氧治疗下来,舱内氧含量就很低(50%—60%),从而影响了患高压氧治疗的疗效。这就需要用提高舱内氧含量来提高疗效,而提高含量惟一方法是“洗舱”。  相似文献   

9.
960302离压氛治疗突发性聋的护理/郝玉玲…刀护理学杂志一1995.10(l)一27 1.入舱前耐心介绍高压氧治疗原理,加压、稳医、减压时的感受及注意事项.以消除紧张情绪。2.治疗前充分准备,一认真检修.确保氧舱运转正常。病人穿纯棉服装.排二便,学会做咽鼓管开启动作。重盛病产‘应先对症处理,或由医护人员陪舱治疗。3.认真执行治疗方案,严守安全操舱规程。加强三防(防火、防爆、防人体内储气)措施。加压、减压匀速而缓慢,稳压要稳.防止中耳气压伤。严密注意舱内氧和二氧化碳浓度.必要时通风唤气,以确保安全。治疗结束后详细询问病情并记录。氰舱内…  相似文献   

10.
颅脑外伤后癫痫患者高压氧治疗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脑外伤后癫痫患者在高压氧治疗过程中的安全护理。方法:入舱前注意询问病史,收集信息评估入舱条件,入舱后在加压、稳压、减压过程中注重病情观察,作好心理护理。结果:确保了高压氧治疗过程中的安全,无一例中断治疗,无一例发生氧中毒。结论:脑外伤后癫痫患者高压氧治疗过程中注重心理护理和病情观察是安全护理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高压氧舱内呼吸机使用效果及其护理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1年6月在海军总医院高压氧科接受高压氧并行呼吸机治疗的2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采用大型空气加压舱治疗,压力为2.0MPa,加压15min;2次稳压,30min/次,中间间隔5min;减压20min。其中18例患者在稳压过程中2次使用呼吸机给氧30min,中间间隔5min停止呼吸机给氧,改吸舱内空气;4例患者在加压、稳压、减压过程中持续使用呼吸机。结果本组22例患者治愈10例、好转6例、无效5例、死亡1例。结论高压氧舱内呼吸机的使用成功实现了高压氧治疗与机械通气的结合,是增加脑复苏成功率的有效治疗方法。护士熟练掌握舱内呼吸机的操作方法,是顺利完成整个治疗过程的保证。  相似文献   

12.
高压氧疗法是脑梗死重要的辅助治疗方法。呼吸机是临床抢救和治疗各种原因引起的呼吸衰竭不可缺少的重要工具。本文回顾性分析了1例脑干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接受高压氧治疗,高压氧舱内呼吸机应用。护理要点包括患者入舱前的准备,入舱后加压与稳压时的护理,出舱前的减压护理和出舱后的护理。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发并验证适合于高压氧舱内气管切开患者吸氧头罩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先由正常受试者戴研发头罩进行临床验证(常压及高压下吸氧),找出合适的供氧流量,并记录治疗过程中的感受,头罩内和氧舱内氧浓度值,之后再用于颅脑损伤伴气管切开,且意识障碍患者的高压氧治疗,通过心电监护及家属观察患者反应,并记录吸氧、吸痰过程中头罩内和氧舱内氧浓度值。结果:合理的供氧流量为5L/min,正常受试者高压氧治疗时供氧3min之内头罩内氧浓度即达99%,且舱内氧浓度始终保持在20.8%~20.9%。气切患者高压氧治疗时供氧1min内罩内氧浓度即达99%,且舱内氧浓度始终保持在20.8%~21.0%。此头罩操作方便但存在舒适性不够、吸痰时戴脱头罩不方便等问题。结论:本研究研发的头罩安全、有效、密闭性好,只是舒适性有待于进一步改善。  相似文献   

14.
随着科学进步,高气压与低气压和医学的关系亦越趋密切,高压氧疗法是指高于一个大气压的情况下吸氧治疗即称为高压氧治疗。高压氧治疗所需的特殊密闭设备,称为高压氧舱。舱内可加压,舱内压力上的外界的大气压称为绝对压(ATA),舱内的压力称为附加压。例如舱内压力为1个大气压,就称为1个附加压或2个绝对压,压力单位是公斤/厘米~2,2个绝对压即表示平方厘米受压2公  相似文献   

15.
林立文  唐蕴  邹超  任平  刘真秀 《家庭护士》2009,7(7):575-576
总结高压氧舱辅助自由基清除剂依达拉奉治疗脑梗死的护理配合,包括入舱前的宣教、病人准备、护士准备以及舱内加压、稳压、减压时的护理配合等.  相似文献   

16.
简易皮囊加压通气在高压氧舱内应用的护理1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早期高压氧治疗对心肺脑复苏十分有利,越早开展促醒率越高。由于高压氧舱内是高气压且富氧的特殊环境,能在高压舱内使用的呼吸机不多。我国99%的氧舱未配备舱内专用呼吸机。对于存在呼吸障碍需要机械通气的危重患者。高压氧治疗一直不能得到及时应用。我科1996年12月-2005年5月采用高压氧舱内简易呼吸皮囊人工加压通气替代机械通气,治疗心肺脑复苏合并呼吸衰竭患者10例,计32例次,血气分析检测和治疗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7.
医用高压氧舱火灾的预防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高压氧医学是一门新兴的学科,它的应用涉及到临床各科,适应证达100多种。在使用过程中,高压氧舱的燃烧、爆炸是突发的、偶然的灾难性事故,后果严重。氧舱处于高压状态下,氧浓度又高,还存在衣服、塑料制品等易(可)燃物质,燃烧极为猛烈,速度快,舱内温度急剧升高,舱内气体体积猛烈膨胀,常造成观察窗爆烈甚至舱体爆炸。舱内人员因严重烧伤、窒息和急性缺氧而迅速死亡。现对医用高压氧舱火灾的预防探讨如下。  相似文献   

18.
高压氧治疗968例护理体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总结高压氧治疗的护理体会,提高治疗效果.方法:我院高压氧治疗中心2005年1月-2008年5月共治疗968例一氧化碳(CO)中毒、颅脑损伤及脑血管疾病等.我们在进舱前做好患者和加压舱准备,进行心理护理:加压过程中做好舒适护理,防止中耳气压伤、氧中毒等并发症,保证呼吸道通畅;减压过程中匀速减压,注意保暖,防止减压伤,出舱后做好病情记录.结果:本组经治疗,554例(98.7%)CO中毒痊愈出院,脑血管、颅脑外伤等疾病患者减轻了后遗症的程度,全组无高压氧治疗并发症发生.结论:高压氧治疗过程中,护士应扎实做好每个环节护理,预防并发症,保证患者治疗安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危重患者在高压氧舱内使用气控式呼吸机的护理.方法 22例患者采用多人空气加压舱持续应用呼吸机进行高压氧治疗,加压20~30 min,稳压35 min 2次,减压20~30 min.结果 22例患者,痊愈12例,好转7例,死亡3例.结论高压氧舱内使用气控式呼吸机治疗,医护人员要熟练掌握呼吸机的性能、使用方法和异常情况的处理,减少并发症及高压氧不良反应的发生,以保证整个治疗过程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价成人氧气加压舱持续小流量洗舱方法的有效性.[方法]①将60例脑梗死高压氧治疗患者随机分为阶段洗舱组(A组)和持续小流量洗舱组(B组),测定两组加压阶段0 min、5 min、10 min、14 min、16 min、20 min及稳压阶段0 min、20 min、30 min、40 min舱内氧浓度,以进行比较判定;及测定两组患者高压氧治疗前后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以进行疗效判定.[结果]A组和B组之间比较,加压阶段16 min、20 min及整个稳压阶段氧浓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B组舱内氧浓度显著高于A组;两组治疗后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比较有统计学差异,B组患者的疗效评定明显优于A组.[结论]成人氧气加压舱持续小流量洗舱方法明显优于阶段洗舱方法,且能进一步提高高压氧治疗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