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一、对象:100例隐翠病人。另取100例三、结果:隐辜病人阴茎发育低于正常年龄、身高、体重相同的正常人作对照。人,12岁以前相差不大,12岁以后差距增大 二、测量工具和方法:上海产游标卡,其影响因素与单侧或双侧、隐皋翠丸的部尺,长度为自然下垂长度。·位及体积有关。(表1,2) 表1不同年龄组的阴茎发育情况(cm) 年龄(岁)(石6~89~11 12~1连15~17)18 例数11 302盛11 8 IG 正常组 2.压2.93。苏巧6。写吕.1 阴茎长度 隐翠组2。32。8只.2咚4。选6.0 正常组5。05。3 6.(、7.79。910。1 阴茎周径 隐辜组4。95。15。97。0 7.3 7.8 表2不同情况隐奉的…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小儿慢性阑尾炎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10年12月~2013年12月收治并通过手术及病理确诊137例小儿慢性阑尾炎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 A组14例,为反复发作、右下腹疼痛病史≥1个月的患儿,各年龄段散发,6~14岁较3~5岁年龄段儿童发生率显著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B组74例,为阑尾周围脓肿治愈后的患儿,好发年龄为3~5岁,与6~14岁年龄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组49例,为未能描述典型急、慢性阑尾炎病史的患儿,好发年龄集中在4~8岁,但6~14岁较3~5岁年龄段儿童发生率显著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组行胃肠钡餐或钡剂灌肠检查:59.18%(29/49)的患儿有程度不等的充盈缺损,24小时复查腹部立位片,80.49%(33/41)的患儿可见阑尾腔钡剂残留。所有患儿均行手术及病理确诊慢性阑尾炎,治愈出院,随访1个月~3年,未见并发症。结论小儿慢性阑尾炎不容易诊断,好发年龄为3~5岁,学龄前儿童常见,确诊后应行手术治疗。部分患者未能描述典型急、慢性阑尾炎病史的患儿,进行胃肠钡餐或钡剂灌肠检查(包括24h复查)有很高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获取河南地区不同年龄组无鼾男性人群上气道及周围结构22项测量项目的正常参考值范围,为OSAS的初步诊断及治疗设计提供参考。同时进行年龄组之间的比较,探讨上气道及周围组织结构的增龄性改变。方法按一定筛选标准,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健康体检科就诊的1 088位男性中,筛选出65名无呼吸睡眠障碍者,分为青年组(18~25岁,平均年龄21.7岁)25例,中年组(34~47岁,平均年龄39.4岁)22例,老年组(54~65岁,平均年龄57.3岁)18例。所有个体均按一定要求摄制自然头位下的X线头颅侧位定位片,利用Winceph 8.0头影测量软件测量上气道及周围结构的22项指标,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1)获得河南地区三个年龄组的无鼾正常男性上气道及周围结构的22项测量指标的参考值范围。(2)研究表明,不同年龄组的上气道及周围结构存在差异,随年龄增长,上气道腭咽部矢状径和舌咽部矢状径变小,软腭变长变厚,舌骨及会厌位置变低。无鼾老年男性有较宽大的鼻咽部,较小的舌体,舌骨位置较中年前移。结论首次建立了河南地区不同年龄组无鼾正常男性上气道及周围组织结构的正常参考值数据库,为临床诊断分析和治疗设计提供理论基础和参考依据。不同年龄组人群上气道及周围结构存在差异,应分年龄段建立上气道及周围结构的正常参考值数据库。  相似文献   

4.
【摘要】〓目的〓探讨垂直悬吊皮牵引治疗儿童股骨干骨折的效果。方法〓2003月8月至2014年6月,采用垂直悬吊皮牵引治疗1~4岁儿童股骨干骨折32例,男19例,女13例,年龄1~4岁,平均年龄2.7岁,评估负重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及并发症情况。结果〓所有骨折均获得愈合,愈合时间6~9周,平均愈合时间约7.3周。半年后测量发现肢体短缩0.3~1.7 cm,平均短缩1.2 cm,短缩率为75%。所用病例在以后的随访中都恢复至正常。无骨不连、骨不愈合发生,无皮肤受损现象,未出现保守治疗的相关并发症。结论〓采用垂直悬吊皮牵引,能有效的治疗4岁以下儿童股骨干骨折。  相似文献   

5.
刘嘉  邓江  韩小松  徐林 《中国骨伤》2017,30(1):33-37
目的:探讨骨密度降低在女性患者中对非骨水泥臼杯位移的影响。方法:收集2013年10月至2015年11月遵义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骨科一病区收治的34例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均为女性,均为髋关节骨性关节炎。基于术前双能X线骨密度仪测量(DXA)的最低值,将患者分为骨密度正常组或低骨密度组(-3.5≤T≤-1)。骨密度组正常10例,年龄55~64岁;低骨密度组24例,年龄58~72岁。两组患者行全髋关节置换术时均植入非骨水泥陶瓷对陶瓷髋关节假体(Depuy美国),内衬系统均为Pinnacle杯。术中髋臼杯保持外展角45°、前倾角15°,基于立体影像测量分析(RSA)追踪术后3、6、12和24个月髋臼杯位移情况。结果:低骨密度组与正常骨密度组在臼杯位移的RSA测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低骨密度组较正常骨密度组在术后前3个月内,臼杯的迁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位移主要发生在X轴(95%置信区间0.01~0.31,P=0.006)和Y轴(95%置信区间0.20~0.39,P=0.003)。最初的旋转发生在单独的Z轴(95%置信区间-0.26~0.81,P=0.006)。结论:女性患者在全髋关节置换术后3个月,骨密度降低增加了非骨水泥杯的位移。  相似文献   

6.
大肠类癌7例分析(摘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1993年3月至1998年6月,我科收治了大肠类癌7例,占同期大肠恶性肿瘤的0.74%。其中女5例,占71%,男2例,占29%。年龄16~62岁,平均38.7岁。肿瘤直径:<1cm4例,>1cm3例。肿瘤部位:直肠4例,占57.1%,乙状结肠2例,占28.5%,阑尾1例,占14.4%。术前确诊6例,占85.7%,误诊1例,占14.3%,在术前确诊6例中,3例经肠镜活检确诊,2例经肠镜行肠息肉电切,切下的息肉标本送病理确诊,另有1例在院外误诊为急性阑尾炎,行阑尾切除,将切除的阑尾标本送病理确诊为阑尾类癌后上送我院,另1例误诊是术前活检诊断为直肠增生性息肉,术中快速冰冻切片证实为直肠类癌。本文对直肠、结肠、阑尾类痛的治疗进行了重点讨论。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单侧隐睾儿童和正常健康儿童阴茎长度的比较探讨隐睾对儿童阴茎发育的影响。方法:采集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491例研究对象数据,年龄12~24个月,其中241例为健康体检儿童(健康对照组); 250例单侧隐睾儿童(单侧隐睾组);同时单侧隐睾组根据术中睾丸位置被分为腹腔型隐睾组(n=123)和腹股沟型隐睾组(n=127)。测量研究对象阴茎非勃起状态下伸展长度(SPL)及身高、体重。结果:单侧隐睾组的阴茎长度为(3. 7±0. 5) cm,明显短于健康对照组[(4. 3±0. 8) cm,P <0. 01]。根据分层年龄(12~18个月和19~24个月),12~18个月和19~24个月单侧隐睾组患儿的SPL均显著低于同年龄健康对照组[12~18个月:(3. 4±0. 4) cm vs (3. 8±0. 6) cm,P <0. 01; 19~24个月:(3. 8±0. 7) cm vs (4. 6±0. 8) cm,P <0. 01],同时隐睾组和健康对照组在身高、体重方面无统计学差异。腹腔型隐睾组SPL值明显短于腹股沟型隐睾组[(3. 4±0. 2) cm vs(3. 8±0. 3) cm,P <0. 05]。结论:单侧隐睾儿童的阴茎长度比健康男孩要短,睾丸位置越高者阴茎长度越短。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重庆市人类精子库捐精志愿者精液质量,探讨年龄对精液质量的影响。方法:收集重庆市人类精子库899例捐精志愿者精液样本,根据年龄分为5组:22~25岁、26~30岁、31~35岁、36~40岁、40岁,使用Makler板人工计数,分别进行精液体积(ml)、前向运动(PR)精子百分率(PR%)、精子总活力[(PR+NP)%]、精子浓度、精子总数及正常形态精子百分率检测,并与世界卫生组织《人类精液检查与处理实验室手册》第5版(以下简称WHO第5版)的参考值进行比较;各年龄段的精液参数指标采用中位数表示,比较精液质量差异。结果:899例捐精志愿者精液参数第5百分位数精液体积(1.8 ml)、精子浓度(25.0×10~6/ml)、精子总数(100.7×106)和正常形态精子百分率(4.3%)均高于WHO第5版第5百分位数参考值,PR%(31.0%)、(PR+NP)%(38.0%)低于WHO第5版第5百分位数参考值;精液参数中位数精液体积(4.0 ml)、精子浓度(88.0×10~6/ml)、精子总数(333.7×106)高于WHO第5版中位数参考值,正常形态精子百分率(11.6%)低于WHO第5版中位数参考值,PR%(55.0%)和(PR+NP)%(61.0%)与WHO第5版中位数参考值一致。精子浓度在22~25岁、26~30岁、31~35岁、36~40岁、40岁年龄组分别为88.0(1.0~270.0)×10~6/ml、96.0(5.0~335.0)×10~6/ml、100.0(3.0~200.0)×10~6/ml、105.0(15.0~225.0)×10~6/ml、90.0(22.0~159.0)×10~6/ml,在各年龄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精液体积、PR%、(PR+NP)%、精子总数和正常形态精子百分率在各年龄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重庆市人类精子库捐精志愿者精液质量普遍较好。随着年龄的增长,精子浓度呈显著性升高,但40岁以后精子浓度呈显著性下降。  相似文献   

9.
目的 通过测量广州地区正常汉族人群的股骨颈上部区域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确定本地区股骨颈上部区域骨密度的正常参考值,并探讨其随年龄变化的规律。方法 使用美国Lunar公司生产的DPX型双能X线骨密度仪 (dual-energy X-ray absorptiometer,DXA)对广州地区20岁以上汉族健康人1342例(男648人,女694人)双侧股骨近端BMD进行测定。按不同性别29岁及以下、70岁及以上各为一个年龄组,30?69岁每5岁分为一年龄组,得出骨密度均值、标准差及累计丢失百分率。结果 ①广州地区男、女性双侧股骨上部1/2区域骨密度峰值(peak bone density,PBD)均出现在20?29 岁年龄组;此后,随年龄增长BMD降低,女性BMD在45岁后加速下降,男性无加速下降倾向。②广州地区双侧股骨颈中段上部1/2区域骨质疏松症的诊断参考值:男性为0.627g/cm2,女性为0.487 g/cm2。结论 股骨上部1/2区域是检测骨质疏松的敏感部位,其BMD测量值具有良好的年龄相关性,且女性骨质丢失增速出现年龄更早。  相似文献   

10.
深圳地区QCT骨密度正常值调查与临床诊断标准的探讨   总被引:12,自引:6,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通过对深圳地区正常人群腰椎骨密度测量 ,获得本地区QCT骨密度正常参考值。方法 采用CT扫描机 ,羟磷灰石固体体模和QCT骨密度测量软件 ,选择了无骨质疏松疾病的正常人 1 0 2 8例 ,扫描第 3、第 4腰椎中层横断面 ,做QCT骨密度测量。对测量结果进行统计处理 ,得到男女人群骨峰值和年龄组均值。通过对年龄组数据进行不同标准的统计处理 ,探讨较为合理的诊断标准。通过不同的测量方法 (单纯松质和包括皮质 )的对比 ,探讨QCT与其他方法的差异。结果 根据 2 1~ 35岁年龄段统计出的骨峰值男性第 3腰椎为 1 65 85± 30 1 7,第 4腰椎为 1 70 95± 31 81。女性第 3腰椎为 1 75 33± 2 6 95 ,第 4腰椎为 1 81 97± 2 7 63。采用 4种不同的骨峰值降低标准统计骨质疏松症检出率 ,发现M 2 5 %组检出率偏高 ,M 30 %与M 2S较接近。包括皮质骨的测量降低敏感性。结论 进行深圳地区骨密度正常值调查 ,获得了男女人群骨峰值和年龄组均值 ,临床诊断建议采用骨峰值 30 %作为QCT测量诊断骨质疏松症的基本界限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不同年龄、不同文化程度绝经后女性妇科B超筛查异常结果。方法收集2013年1月~2014年1月来本院进行疾病筛查的绝经后女性592例,均采用B超检查,比较不同年龄及不同文化程度B超筛查异常率。结果年龄为50~59岁、60~69岁年龄段的B超筛查异常率(17.99%、22.4%)明显高于≥70岁年龄段(14.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文化程度女性B超筛查结果异常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中初中至高中的B超筛查异常率(21.17%)明显高于小学及以下(13.50%)、大学及以上(18.85%),大学及以上的B超筛查异常率明显高于小学及以下(P<0.05),附件包块的筛出率最高,50~59岁、60~69岁、≥70岁年龄段的卵巢癌发生率依次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B超检查是绝经后女性妇科检查中的一项重要手段,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腹腔镜改良性腹膜后淋巴清除术初步经验,评估其手术可行性和近期临床疗效。方法:2004年10月~2006年7月,对7例临床诊断为Ⅰ期睾丸非精原细胞瘤患者,施行了经腹腔途径腹腔镜改良性腹膜后淋巴清除术,年龄26~36岁,平均年龄为30岁,睾丸肿瘤大小为3.0 cm×2.5 cm×2.0 cm~6.5 cm×4.5 cm×3.0 cm,左侧3例,右侧4例,均通过B超、腹膜后CT、胸片检查,并施行了根治性睾丸切除和病理证实。术后淋巴结阳性患者施行了3个疗程的化疗。结果:7例均获得成功,无1例改开放手术。手术时间为120~210 min,平均160 min,手术失血量50~200 ml,平均150 ml,均未输血。术后1~3 d肛门排气,于1~2 d拔除引流管;术后平均住院时间5.5 d。病理报告6例均无转移性淋巴结,其中1例为1/18淋巴结转移,术后无明显并发症。随访6~32个月,平均14个月,阴茎勃起功能良好,射精功能正常。定期复查血hCG、AFP均阴性,B超复查均未发现腹膜后淋巴结,胸片表现均正常。其中淋巴结阳性1例患者术后接受3个疗程的辅助化疗,随访6个月,无瘤存活。结论:腹腔镜改良性腹膜后淋巴清除术具有损伤小、并发症少、术后恢复快等特点,可以代替传统开放手术。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开放复位加股骨短缩术治疗小儿发育性髋关节脱位(DDH)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本组11例(11髋)DDH患儿采用开放复位、股骨短缩术加Salter截骨术式治疗。其中男2例,女9例;左侧7例,右侧4例。患儿手术时年龄为2岁8个月~5岁3个月,平均3.5岁。按Tsnnis系统分级:Ⅲ度2例,Ⅳ度9例。术前患肢缩短1.5~3.5cm,平均2.4cm。结果患儿随访时间1~6年,平均2.8年。股骨颈前倾角术前测量30°~50°,术中皆矫正至20°左右。术前髋臼指数35°~55°,术后矫正至17°~32°。术中股骨截骨长度1.0~2.5cm,平均1.6cm。McKay评分,优7髋,良4髋。股骨头缺血性坏死1例。结论对2~6岁之间的高脱位DDH患儿,开放复位术中发现复位困难或复位后压应力大时应行股骨截骨短缩术。  相似文献   

14.
腔镜在小儿肿瘤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腔镜手术治疗小儿肿瘤的可行性、安全性、有效性。方法 2001年1月~2009年3月,应用腔镜手术治疗小儿肿瘤45例,男27例,女18例。年龄28天~12岁(1岁12例,≥5岁6例),肿瘤直径2~15cm。对良性肿瘤及囊性肿瘤大小不作限制;对恶性实体肿瘤,选择直径5cm者应用腔镜进行切除。良性肿瘤35例:甲状腺肿瘤4例,腹部畸胎瘤2例,卵巢囊肿13例,肠系膜淋巴管瘤1例,肠系膜囊肿1例,腹膜后巨大囊肿1例,肾上腺腺瘤6例,胰腺囊肿1例,胰腺胰岛素瘤1例,肾囊肿2例,纵隔肿瘤3例,肿瘤直径3~15cm,(7.3±2.8)cm;恶性肿瘤10例:肾上腺神经母细胞瘤2例,肾母细胞瘤2例,腹部恶性畸胎瘤2例,纵隔恶性畸胎瘤1例,肺转移肿瘤3例,肿瘤直径2~5cm,(4.2±0.9)cm。均通过腔镜行肿瘤切除术,术中冰冻病理确诊,对良性肿瘤实施肿瘤完整切除,对恶性肿瘤采用根治性切除。结果 45例全部手术成功,无中转开放手术,无不能完整切除者。手术时间30~185min,(112.6±41.7)min。出血量5~50ml,无输血病例。手术后第1~3天进食水,住院时间平均3~10d(6.5±2.5)d。术后无并发症发生。无围手术期死亡。术后病理回报肿瘤切除完全,边缘无肿瘤组织残留。术后随访6个月~8.5年,35例良性肿瘤均健康生存,无肿瘤复发;10例恶性肿瘤中8例仍健康生存,2例肝母细胞瘤肺转移患儿术后5、10个月因多发转移死亡。结论应用腔镜手术治疗小儿良性、囊性肿瘤及直径5cm的恶性实体肿瘤可行、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精液处理前后精子形态学变化及其对人工授精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185对共228个人工授精周期,精液经密度梯度离心法处理,形态学分析严格按照WHO《人类精液检查与处理实验室手册》第5版标准,比较处理前后精子形态4%和≥4%两组对妊娠结局的影响以及其对女性年龄和不孕年限各组的影响。结果:处理前精子形态4%组,周期妊娠率为14.6%(14/96),处理前精子形态≥4%组,周期妊娠率为12.8%(17/132),无统计学差异(P0.05);处理后精子形态4%组,周期妊娠率为8.7%(6/69),处理后精子形态≥4%组,周期妊娠率为15.7%(25/159),无统计学差异(P0.05)。处理前精子形态4%和≥4%两组在不同女性年龄和不孕年限各组间无差异(P0.05);处理后精子形态4%和≥4%两组,当女性年龄35岁时,妊娠率分别为0(0/39)、14.3%(6/42),差异显著(P0.05);当女性不孕年限5年时,妊娠率分别为0(0/38)、14.0%(6/43),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当处理后精子形态4%,女性年龄35岁或女性不孕年限5年时妊娠率明显降低,应及时行IVF或ICSI治疗。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简便、有效的治疗大膀胱结石的微刨治疗方法。方法:大膀胱结石患者13例,均为男性,平均年龄64(53~83)岁。并发下尿路疾病:前列腺增生或膀胱颈纤维化6例,尿道狭窄3例,长期留置耻骨上膀胱造瘘管4例。平均结石大小3.6(2.5~6.5)cm。均使用EMS气压弹道联合超声碎石清石系统经耻骨上膀胱造瘘治疗。结果:全部患者大膀胱结石均一次清除干净,平均手术时间35(15~65)min。结论:肾镜EMS气压弹道联合超声碎石清石系统经耻骨上膀胱造瘘治疗大膀胱结石具有简便、高效、微创的特点,临床易于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普萘洛尔治疗新疆地区婴幼儿血管瘤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2年3月~2014年3月于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颌面肿瘤外科接受口服普萘洛尔治疗的血管瘤患儿42例,年龄1~14个月,服药剂量:小于3个月的患儿口服剂量为0.5mg/kg/天;3~6个月的患儿口服剂量为1mg/kg/天;大于6个月的患儿口服剂量为2mg/kg/天。2次/日、饭后30min服药,两次给药间隔6~8h。连续服用1年,服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9个月、12个月复诊,动态评估患儿瘤体大小、质地、颜色及不良反应,并对出现的不良反应积极处理。以Achauer疗效评定法及服药前后彩色多普勒B超检查结果进行临床疗效评估。结果:42例患儿服药观察12个月后,疗效I级(差)3例,II级(中)16例,III级(好)13例,IV级(优)10例;所有患者均无严重并发症;不同性别、民族、瘤体部位与血管瘤分型治疗效果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42例患者治疗前PSV(46.47±26.87)与治疗后PSV(17.67±8.05)之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42例患者治疗前RI指数(0.54±0.12)与治疗后RI指数(0.82±0.15)之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口服普萘洛尔治疗婴幼儿血管瘤作用显著且不良反应轻。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微波消融对犬前列腺组织的效果。方法:将12只犬按照时间-功率组合随机分为2组,每组6只,A组:40 W/120 s;B组:40 W/160 s。犬麻醉后在超声引导下经直肠穿刺前列腺左右两侧叶部分别进行微波消融,消融过程中常规灰阶超声实时观察消融灶的变化,消融完成后进行超声造影并测量消融灶体积,最后处死动物取出前列腺标本,沿电极长轴剖开前列腺观察消融灶的形态并实测消融灶的体积。结果:①消融开始后常规灰阶超声显示电极裂隙处首先出现强回声,后方伴有明显声尾,随消融时间增加强回声范围逐渐扩大,最后消融区表现为不均匀强回声,边界清晰,形态欠规则。②超声造影显示凝固性坏死区表现为类椭圆形的造影剂缺损区(无回声),与周围增强的前列腺组织形成鲜明对比,边界更加清晰。造影模式下测量的A组和B组消融灶体积分别为:(1.18±0.23)cm3和(1.52±0.23)cm3。③大体标本观察消融灶呈椭圆形,整个消融灶颜色苍白,与周围前列腺组织边界清楚。标本实测的消融灶体积分别为:A组:(1.13±0.20)cm3;B组:(1.48±0.20)cm3。结论:不同时间-功率组合可以在前列腺内形成不同大小的凝固性坏死灶,超声造影可以准确反映凝固性坏死范围,避免消融治疗的过度和不足。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Pavlik吊带治疗6个月内婴儿髋关节发育不良的方法和疗效以及高频超声在诊断治疗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总结我院2004年1月至2012年1月收治的102例(124髋)6个月内发育性髋关节异常的婴儿,其中男性14例,女性88例,单侧80例,双侧22例,年龄3~24周。据Graf超声波髋关节分型,20髋为Ⅱa(-)型,50髋为Ⅱb型,34髋为Ⅱc型,18髋为Ⅲ型,2髋为Ⅳ型。常规新生儿体检均发现有双侧臀纹不对称,或伴有髋关节屈曲外展受限,经Garf静态超声技术确认。均采用Pavlik吊带治疗,平均间隔2~3周超声监测髋关节发育变化。吊带治疗时间4~20周,随访时间15~30个月,平均24个月。结果 92例(112髋)经Pavlik吊带治疗后,复查超声和X线片指标恢复正常,确认治愈。4例(5髋)治疗过程中超声指标改善明显,58°α角60°,年龄超过8个月后,改用髋外展矫形器固定,4周后X线片指标恢复正常。6例(7髋)年龄超过6个月,指标未恢复正常,且伴有内收肌紧张,予以内收长肌松解后石膏固定。在此6例患儿中,3例(3髋)随访至18个月,髋臼指数大于25°,Sheton氏线不连续,行Salter骨盆截骨术。所有患儿均无股骨头无菌性坏死等并发症。结论 Pavlik吊带对于GrafⅡ型患儿治愈率高,而对于GrafⅢ、Ⅳ型患儿,Pavlik吊带治愈率降低,部分患儿需后续进一步治疗。超声检查可动态观察Pavlik吊带治疗效果。早期超声检查为及时应用Pavlik吊带治疗提供了可能,对减轻患儿晚期畸形和并发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 研究不同年龄患儿不同体位时股动脉与股静脉的解剖关系.方法 选取疝气修补术患儿,年龄4个月~7岁,ASA分级Ⅰ或Ⅱ级,按年龄分为婴儿组(≤1岁)、幼儿组(>1岁,≤3岁)和学龄前儿童组(>3岁,≤7岁).取下肢伸直位和外展位,在腹股沟韧带处以及其下方2 cm和4 cm处扫描并采集超声图像,测量股动脉与股静脉夹角、股静脉未重叠宽度和股静脉深度.结果 共有65例患儿完成本研究,婴儿组14例,幼儿组22例,学龄前儿童组29组.在腹股沟韧带处91%的患儿股静脉均位于股动脉内侧后方,到腹股沟韧带下方4 cm处,股静脉均位于股动脉的后外侧方.3组下肢外展位时股静脉深度较伸直时减浅,学龄前儿童组下肢外展位时股静脉未重叠宽度增加(P<0.05);从腹股沟韧带至其下方4 cm处股静脉深度逐渐增加,股静脉未重叠宽度逐步减小,股动脉与股静脉夹角均逐渐增大(P<0.05),3组各测定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腹股沟韧带至其下方4 cm处患儿股动脉与股静脉的解剖关系均为股静脉由股动脉内侧后方旋至外侧后方;下肢外展位时可减浅股静脉深度,在学龄前患儿中亦可增加股静脉未重叠宽度,提示患儿尤其是学龄前患儿股静脉穿刺时宜选择外展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