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于振海  王坤 《山东医药》2007,47(6):75-76
腹主动脉瘤(AAA)是指动脉壁病变或损伤导致腹主动脉局限或弥漫性膨出,以搏动性肿块为主要症状.以肾动脉平面以下的AAA多见,可累及一侧或双侧髂动脉.病理学分为真性动脉瘤、假性动脉瘤和夹层动脉瘤.一旦发生动脉瘤破裂、动脉瘤内附壁血栓形成脱落致动脉栓塞,即需紧急处理.  相似文献   

2.
腹主动脉瘤(abdominal aortic aneurysm,AAA)实质是一种病理性动脉扩张症,由于腹主动脉管壁局部粥样硬化或受外伤破坏,特别是中内膜的破坏,导致腹主动脉管壁薄弱,局部或弥漫扩张(径向扩张大于正常直径的1.5倍以上)形成动脉瘤。男性55岁以后,女性70岁以后AAA的发生率迅速增加,因此该病以老年男性居多。男女比例为5~10:1,65岁以上男性超声筛查AAA的患病率在4%~9%。  相似文献   

3.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预期寿命不断延长,至2005年末,我国65岁及以上人口为9857万人,占总人口的7.58%,中国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老年主动脉疾病之一是主动脉瘤,以腹主动脉瘤( abdominal aortic aneurysm, AAA )为多见,此外还有主动脉夹层、假性动脉瘤和主动脉闭塞等。AAA的发生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长,55~60岁人群发病率约为1%,80岁以上高龄人群中约为10%,而且80岁以上高龄患者AAA较年轻患者更易破裂.老年人主动脉夹层具有症状不典型或疼痛程度略轻的特点,即撕裂样疼痛出现率偏低,胸部X线片纵隔影增宽小现率较少,全身伴随症状包括恶心、呕吐、大汗均较年轻患者出现率低,可能与老年人神经反射功能和多脏器功能减退有关。这些特点使得老年主动脉夹层易漏诊、误诊,预后不良,多死于主动脉夹层破裂。随着我国人口进入老龄化,老年AAA和主动脉夹层患者逐渐增多。要使越来越多的老年AAA和主动脉夹层患者成功进行手术治疗,这对广大血管外科医生而言将是极大挑战,以下将以AAA为例讨论老年主动脉疾病的手术治疗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4.
正腹主动脉瘤(abdominal aortic aneurysm,AAA)是指腹主动脉呈瘤样扩张,直径增大50%以上定义为动脉瘤。目前,AAA腔内修复术(endovascular aneurysm repair,EVAR)已广泛应用于AAA的治疗,其特点是创伤和痛苦小,术后恢复快,手术期并发症的发生率和病死率低,尤其对一些有严重合并症、对传统开腹血管重建手术耐受性差的患者提供了治愈机会[1]。但符合传统EVAR标准解剖结构的AAA仅占总数的20%~50%[2]。原有常规手段尚无法满足所有复杂形态的腹主动脉动脉瘤的治疗。大多数动脉瘤颈短,成角大,瘤体累及重要脏器或脊髓供血动脉等复杂形态AAA无法接  相似文献   

5.
腹主动脉瘤(A bdom inal aortic aneurysm,AAA)是最常见的主动脉扩张性病变。AAA的发生机制复杂,目前研究认为腹主动脉壁结缔组织的蛋白分解变性、炎症和免疫反应、腹主动脉壁的生物应力和解剖学特点及分子遗传学缺陷是其病理基础。现将AAA病因学研究进展综述如下。1腹主动脉壁  相似文献   

6.
老年腹主动脉瘤患者绝大多数均无症状,因而诊断更加困难,采取手术治疗时亦较年轻人更为复杂。本文仅就老年腹主动脉瘤处理的有关问题提出初步意见。病因学文献报道在西方社会的老年人中,约有2%可能患腹主动脉瘤,实际上这种患病率仍有所增加。例如英国在过去20年中,因腹主动脉瘤破裂而死亡者就增加7倍。动脉瘤的形成原因是动脉壁薄弱,常因动脉粥样硬化病变,使含有大量弹力纤维的动脉壁中层组织受到破坏。为何动脉粥样硬化在一些病人发展为动脉瘤,而在另一些病人则发展为狭窄或阻塞,原因仍然不清。腹主动脉为其最好发的部位,而且80%以上发生于肾动脉开口以下。  相似文献   

7.
陈娇燕  陈茹妹 《山东医药》2007,47(31):100-100
2003年7月-2007年5月,我院手术治疗腹主动脉瘤14例。现将手术中的护理配合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本文14例,男12例,女2例,年龄56—74岁。患者均进行彩超及CT探查确诊腹主动脉瘤。13例择期手术,1例急诊手术。常规全麻下腹部正中切口,上达剑突下,下达耻骨联合上方或脐下横切口,进腹后将肠管用温的大厚盐水纱垫向上向右牵开或将肠管放人盛有少许生理盐水的无菌洁净袋内,切开后腹膜显露腹主动脉瘤,游离阻断瘤体近端腹主动脉,阻断前静脉注射肝素钠1mg/kg,全身肝素化,阻断腹主动脉及两髂动脉后切开瘤体,迅速清理积血及血栓,填塞压迫止血,缝扎腰动脉,准备分叉型人工血管与腹主动脉及动脉血管吻合,人工血管置换完成血流通畅后,触摸足背动脉或踝部胫后动脉搏动情况。将动脉瘤壁严密包裹人工血管,缝合后腹膜,关腹。  相似文献   

8.
正炎性腹主动脉瘤(inflanmmaltory alidominal aortic aneurysms,IAAA)的概念首先由Walker等于1972年首先提出,是一类与IgG4密切相关的慢性系统性疾病。其特征性表现为动脉壁显著增厚和动脉瘤周围纤维化,约占腹主动脉瘤的4%~9%。IAAA患者经常出现持续性腹痛,偶有肌肉疼痛和发热,典型临床三联征为腹痛/后背痛、体质量下降和红细胞沉降率(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ESR)加快。治疗主要包括药物、开放手术(open operation,OR)和腔内修复术  相似文献   

9.
<正>腹主动脉瘤(abdominal aortic aneurysm,AAA)是多种因素诱导的具有遗传倾向性潜在致命的心血管疾病。一般指一段或数段腹主动脉中层弹性纤维断裂,胶原蛋白降解,血管壁薄弱无法承受血流冲击的压力而出现的病理性扩张最终导致动脉壁膨出形成血管瘤,病程中患者常出现背部或下腹部疼痛。当患者出现撕裂样疼痛时常提示腹主动脉瘤破裂,一旦瘤体破裂将造成内科及外科均无法及时处理的大出血,  相似文献   

10.
腹主动脉瘤的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膳食结构的改善,由于动脉硬化引起的动脉瘤性和动脉闭塞性疾病的发病率越来越高。腹主动脉瘤曾被认为是威胁生命的常见病”近30年来,由于血管病的诊疗技术不断发展,手术前充分准备,手术后妥善处理,手术方法不断改善,使许多腹主动脉瘤患者获得治愈的机会,并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延长了生命。  相似文献   

11.
腹主动脉瘤(abdominalaorticaneurysm,AAA)是一种严重威胁人类生命的疾病,其发生发展与患者年龄、动脉粥样硬化程度和动脉壁中结缔组织的破坏有关。统计显示目前AAA的发病率约为1%~2%,且随着人口的老龄化,发病率还在不断增加。近年来一系列基础和临床实验已把AAA的发生发展与基质金属蛋白酶(MMPs)联系起来,在体内外研究中发现:MMPs的作用可能最终揭示AAA的发生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12.
腹主动脉瘤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腹主动脉瘤患者的死亡率是正常人的4倍,该病对男性的影响是女性的10倍。其发病机理:因血管平滑肌弹性蛋白的随龄下降及胶原蛋白安全网作用的失效,导致动脉瘤扩张、破裂;几种遗传性连接组织紊乱与其早年的形成有关。各种检查方法中以超声波检查最适合。治疗:对小的动脉瘤应用β受体阻断剂,可减慢其扩大;腹主动脉瘤直径达到5或5.5cm或年生长率超过1cm时,考虑手术修补。  相似文献   

13.
腹主动脉瘤及胸腹主动脉瘤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总结了1986~1995年北京协和医院收治的42例腹主动脉瘤及7例胸腹主动脉瘤的治疗经验。有37例男性12例女性,年龄平均65岁,病程从2周至10年。8例做CT检查,40例做超声检查,43例动脉造影,经食道超声5例,治疗方式是行动脉瘤切开人工血管再建40例无手术死亡。胸腹主动脉瘤手术4例,1例死于低温致室颤,3例采用分次阻断主动脉法减少内脏缺血时间,手术成功,作者认为对动脉瘤仍应手术治疗。术前应重视诊治伴随疾病,改进手术技巧,注意围手术期处理提高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腹主动脉瘤(AAA)腔内治疗在世界范围内迅速推广。但是,应用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出现了各种各样的并发症,只有正视和及时有效地处理这些并发症,才能提高临床疗效、保证医疗质量和患者安全。1导入动脉损伤AAA腔内治疗术的一切操作(包括导丝、导管和腔内移植物的导入)经过的非  相似文献   

15.
随着血管腔内技术的不断进步,腹主动脉瘤(AAA)的治疗模式和血管外科医生的思维模式有了明显改变。目前,腔内修复术(EVAR)以其创伤小、恢复快、病死率低的特点正在世界范围内蓬勃发展,现已成为AAA常规的治疗手段之一。有症状的AAA及瘤体直径>5cm的无症状AAA都具有腔内手术的指征  相似文献   

16.
腹主动脉瘤(abdominal aortic aneurysm,AAA)是一种复杂的受多种因素影响的主动脉疾病。目前,对AAA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血流紊乱、炎症反应、氧化应激、内皮机械传感器等在AAA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其发病机制尚不明确。主动脉微循环是动脉壁血流和血氧的重要来源之一。近年来,越来越多证据表明主动脉微循环障碍可能在AAA发生发展、治疗及预后中发挥重要作用。因此,探究AAA疾病进程中可能的微循环学发病机制,有助于提高和促进对靶向微循环的AAA辅助治疗策略的认识和发展,具有重要的转化医学价值。  相似文献   

17.
患者男性,65岁。于1994年6月出现右中下腹阵发性涨痛,伴烧灼感。1997年3月扪及右中下腹条形包块,有搏动感,伴腹痛加重。1997年7月14日以“腹主动脉瘤,右髂总动脉瘤”收入院。体检:右中下腹部近脐处可扪及3cm×6cm大小的包块,表面光滑,边界清楚,其搏动与脉搏同步,包块听诊可闻及血管杂音。CT增强扫描三维重建示腹主动脉下段及右髂总动脉动脉瘤,合并右髂总动脉附壁血栓。动脉造影示腹主动脉瘤伴动脉硬化。手术在基础麻醉加局部麻醉下进行。取双侧腹股沟纵切口,经右股动脉放入造影管至腹主动脉,然后放…  相似文献   

18.
颅内外血管搭桥术在复杂颅内动脉瘤治疗中的价值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8  
复杂颅内动脉瘤的范畴,在神经外科不同发展时期有所不同。近年来,复杂颅内动脉瘤的范畴在不断修正,涉及范围被不断缩小。但仍有部分动脉瘤,单独采用手术夹闭或血管内介入治疗也难以取得满意效果,主要原因为:①瘤颈较宽;②瘤体复杂;③体积较大,瘤体与载瘤动脉或重要穿通支共壁;④侧支循环较差,不能直接阻断载瘤动脉或孤立动脉瘤等。因此,对上述动脉瘤,只有在重建动脉瘤远端血流后,通过结扎动脉瘤供血动脉或孤立动脉瘤,才能防止动脉瘤破裂和减少动脉瘤占位效应。  相似文献   

19.
基质金属蛋白酶和炎症在腹主动脉瘤发病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腹主动脉瘤(AAA)发病率很高,其最重要特点是有破裂倾向,AAA破裂的病死率可达90%。AAA的形成是解剖学、遗传学、环境学和生物化学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基质金属蛋白酶类(MMPs)活性增加和腹主动脉瘤壁炎症可导致细胞外基质(ECM)破坏,在AAA的形成、发展和最终破裂中起重要作用。本文就MMPs和炎症在AAA形成、发展和演变中的作用及两者在此过程中的联系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三文治技术”在合并髂总动脉瘤的腹主动脉瘤患者腔内修复中保留髂内动脉血流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我们对1例合并双侧髂总动脉瘤的肾下性腹主动脉瘤患者行腔内修复术。该患者由于腹主动脉瘤合并双侧髂总动脉严重扩张,覆膜支架覆盖腹主动脉及髂总动脉瘤的时需覆盖双侧髂内动脉开口,可能造成髂内动脉血流受阻而引起盆腔缺血。我们在进行左髂总动脉腔内修复时应用了“三文治技术”,以覆盖病变血管同时保留一侧髂内动脉血供。结果手术成功地对腹主动脉瘤及双侧髂总动脉瘤进行了覆膜支架的腔内修复,同时保留了髂内动脉血供。结论在复杂腹主动脉瘤髂内修复时,使用“三文治技术”可能是一种有效的保留分支血管血供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