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刘雪茹 《河北医药》2016,(5):678-680
目的:观察咖啡酸片防治食管癌放疗所致血细胞减少的疗效。方法选择收治的食管癌患者48例,随机分为2组。所有患者均60 Co 常规照射,放疗中每3天检查血常规1次,治疗组在血常规检查发现白细胞减少的第2天起开始口服咖啡酸片,对照组口服利血生和维生素 B4片,应用至4周。观察2周患者白细胞计数和血小板的变化,同时观察肝功能、肾功能、心肌酶、电解质变化。结果治疗后白细胞计数、血小板≥5×109例数比较,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咖啡酸片可降低放疗对血液系统的毒副作用,升高白细胞,升高血小板,并加速进食恢复,观察表明咖啡酸片治疗食管癌放疗所致血细胞减少疗效明显,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正>1临床资料我发现1例因血小板聚集而引起血小板减少的患者。该患者男性,63岁。因怀疑得了肺癌做食管镜取组织做病理,先做血常规发现血小板减少,PLT 21×109/L。患者2年前得了格林巴利,开始口服激素至今,患者身上没有出血点,为确定患者是否血小板减少,我们做了如  相似文献   

3.
我室在常规体检工作中发现2例血小板异常减少而无临床症状者,反复JIA检查确定为血小板假性减少,避免了临床误诊,也避免为体检者造成无端损失,现作如下报道:此2例1例是健康体检,男,43岁;另1例是职工体检,男,29岁,临床内外科检查均无异常,血常规检查血小板低于正常值。  相似文献   

4.
乙二胺四乙酸盐(EDTA)作为血常规检测的抗凝剂已被国际血液学标准委员会(ICSH)认定,并得到了广泛应用。但EDTA可导致血小板发生凝集,引起EDTA依赖性假性血小 板发生凝集,引起EDTA依赖性假性血小板减少(EDTA—dependent pseudothrombo eytopenia.EDTA—PTCP)。最近,我院发现1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张永超 《现代医药卫生》2007,23(10):1475-1475
目的:探讨新生儿血小板减少的临床特点。方法:对临床确诊的100例新生儿血小板减少患儿进行回顾性分析并结合文献进行讨论。结果:新生儿血小板减少在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中多见。100例中感染性血小板减少67例,免疫性血小板减少15例,有新生儿窒息史17例。根据病因进行治疗,890例均治愈。结论:新生儿血小板减少常见病因是感染、窒息及免疫因素。预后较好,原发病治疗极为关键。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随着科技的高速发展,传统的白细胞、红细胞、血小板等的手工计数法早已被三分类、四分类、五分类细胞仪所代替,它们具有快速、准确、随机误差小、测试项目多等优点,已被广大的检验工作者和临床工作者所接受[1]。在多年的临检工作中发现,血常规检查中血小板的结果最不稳定,通过长期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新型溶血素和传统溶血素在临床血常规检验中应用比较。方法从我院选取80例体检正常的健康人血液样本,分别采用两种分法进行血常规检验。A组采用新型溶血素进行血常规检验,B组采用传统溶血素进行血常规检验,主要观察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和血红蛋白。结果通过对比发现,A组的血液中血红蛋白的含量明显高于B组(P<0.05),而检验后发现白细胞计数以及血小板计数与B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采用新型溶血素对血常规检验学红蛋白的水平明显偏高,但是能够通过相应的方法进行纠正。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对利奈唑胺致血小板减少的文献进行分析,探讨其引起血小板减少的规律,为临床合理应用利奈唑胺提供参考。方法以“利奈唑胺”、“血小板减少”、“不良反应”为关键词对2001~2012年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和维普医学期刊数据库文献进行检索,对其中涉及利奈唑胺致血小板减少的19篇文献中报道的33例病例报告进行统计与分析。结果男性25例,女性8例,60岁以上的老年人23例。高龄、基础血小板值偏低(≤200×10^9·L-1)、疗程长属利奈唑胺致血小板减少的高危因素。经停药、采取相应治疗措施大部分可于7~14d后恢复正常。结论应重视利奈唑胺致血小板减少的不良反应,在应用过程中注意观察,监测血常规,做到及早发现、正确处理。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乙二胺四乙酸(EDTA)依赖性假性血小板减少(EDTA-PTCP)的发病原因及防范措施,以减少临床误诊误治。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门诊及住院患者发现的12例EDTA-PTCP的临床资料。结果:患者行血常规检查均发现血小板减少(60×10~9/L),均重新采血并于1h内送检,EDTA-K2 抗凝管机检血小板结果仍明显降低(18-52)×10~9/L;枸橼酸钠抗凝管机检及草酸铵稀释液手工计数血小板均接近正常,12例均明确为EDTA-PTCP。结论:应用 EDTA-K2 抗凝管机检血小板计数减低而患者并无出血倾向、血栓形成等相关血小板减少症表现时,应采取手工计数、更换抗凝剂等方法复检,以减少或避免临床误诊误治。  相似文献   

10.
日本武田公司上市的质子泵抑制剂类抗消化道溃疡药hnsoPrazde在日本已经出售一年多,最近日本厚生省收到有5例患者出现引起血小板减少的副作用的报告,厚生省已通知医药公司,修改本品使用注意事项,注明本品有血小板减少的副作用。在批准本品上市时已经注明本品有引起贫血、白细胞减少和嗜酸性细胞增加的副作用,在售后调查中又发现引起血小板减少的副作用。另外具有与本品同样作用的奥美拉咄质子泵抑制剂抗消化道溃疡药也有引起血小板减少等血液障碍副作用,1993年11月也在使用注意事项中作了修改。在所发现的5例引起血小板减少的患者中…  相似文献   

11.
目的讨论由EDTA—K2抗凝剂导致血小板假性减少的结果处理及分析。方法对用EDTA—K2作为血常规检验抗凝剂时血小板计数结果假性减少的的病例分别采用人工血涂片染色,显微镜下观察发现血小板有聚集现象少则几个,多则几百个聚集,改用枸橼酸钠和肝素钠抗凝,重新抽血复查,血小板均在正常范围。结果后两种方法复检时血小板计数结果均在正常范围,与初次EDTA—K2抗凝血的血小板计数结果明显不符。结论EDTA—K2抗凝剂有时会导致血小板聚集,出现血小板假性降低,此时要用不同的抗凝血进行复检,给临床提供可靠地结果。  相似文献   

12.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脂肪肝在体检中的检出率逐年升高,有此引起一系列肝肾及心脑血管疾病,严重影响人类生活质量。2007年,笔者对1125例参加健康体检的人员查血脂、肝功能、血常规化验,B超检查,共查出脂肪肝患者242例,发现他们除血脂升高外,血常规中血小板、RDW-CV、RDW—SD与正常组存在显著差异,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用EDTA作为抗凝剂致假性血小板减少的原因及鉴别诊断要点,防止发生误报漏报。方法选择2012年5月至2013年3月在我院住院的2例患者,用EDTA-K2和肝素锂作为抗凝剂的抗凝血,仪器检测血常规。同时制作血涂片各一张,通过人工镜检对照。结果 2例患者用TD-TA-K2抗凝管采血,血小板分别为23×109/L和9×109/L。而肝素锂抗凝管血小板分别为145×109/L和241×109/L,血涂片经瑞氏染色后镜检发现血小板均匀分布肝素锂抗凝血涂片中,无血小板凝集现象。而EDTA-K2抗凝血涂片中发现涂片尾部和两侧聚集的血小板数量不等,大小不一。结论 EDTA抗凝剂可引起血小板聚集,造成血小板计数假性减少。对于应用EDTA-K2致血小板减少时,应进一步进行人工计数和血涂片复查,或改用肝素抗凝管复查血小板,以避免误诊。  相似文献   

14.
《中国药房》2015,(3):336-338
目的:了解丙戊酸钠用于成年患者致血小板减少症的特点,从而帮助避免或减少该不良反应(ADR)的发生。方法:查阅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库、Pub Med数据库关于丙戊酸钠用于成年患者致血小板减少症的病例报道,就ADR相关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9例ADR病例应用丙戊酸钠剂量为0.3~2.25 g/d,频次为每日1~3次;2例为静脉给药,7例为口服给药;出现ADR时间为开始用药后2 d~5个月,甚至更长;3例分别合用了抗癫痫药物、抗精神病药物和抗高血压药物;大部分病例停药后8~10 d血小板恢复正常。结论:丙戊酸钠应用时间长、累积剂量较高、合并多种药物时容易致血小板减少症发生。临床应该引起重视,发现ADR时应立即停药并对症处理。建议用药过程应注意监测血常规及肝功能。  相似文献   

15.
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因其具有操作便捷、重复性好、精密度及准确度高、结果稳定等优点,又减少了人工计数各环节中所产生的误差,因而被广泛普及.EDTA二钾作为实验室常用抗凝剂被ISCH认定为血常规检测中最好的的抗凝剂.此抗凝剂对血细胞形态和血小板计数影响很少,且不影响细胞数目及体积大小,还可抑制血小板聚集,故被普及采用.但近年来,由此抗凝剂引起的假性血小板减少的病例屡见报道,我院发现2例,就此作以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质子泵抑制剂(PPIs)致血小板减少症的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检索国内外数据库截至2021年9月11日,收集质子泵抑制剂致血小板减少的病例报告类文献,记录患者性别、年龄、PPIs种类、应用PPIs前后血小板(PLT)数量变化等内容,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同时对首次发现药源性血小板减少症(DITP)的血小板数量和停药前的血小板数量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共计检索255篇文献,其中12篇文献纳入研究,共计13例患者,男女比例2.2:1,平均年龄(65.8±19.86)岁。涉及PPIs类药品4种,其中泮托拉唑占50.0%。临床表现,无症状为10例(76.9%),出血1例(7.7%),骨髓抑制1例(7.7%),伴白细胞下降1例(7.7%)。致DITP发生时间平均为(3.4±1.7)d。PLT数量在停药3 d内开始恢复,恢复至正常时间平均为(5.6±3.0)d。首次发现DITP时PLT数量和停药前的PLT数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停药及对症处理后所有病例均好转。结论 临床应用PPIs时应注意其血小板数量情况,及时监测血常规,以便早期识别DITP。  相似文献   

17.
左乙拉西坦(LEV)引起的血液系统不良反应包括白细胞减少、中性粒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及全血细胞减少,发生率为0.01%~0.13%。LEV相关血小板减少出现或加重的时间最短为用药后3 d,最长则可达到用药后60 d,同时还可伴有血红蛋白减少,或出现全血细胞减少。不良反应严重者血小板计数可降至1×109/L以下。除实验室检查发现的血小板计数减少外,临床还可出现黏膜出血、皮肤瘀斑、血尿等症状。LEV相关血小板减少的机制尚不清楚,骨髓抑制、免疫复合物形成、非免疫性直接破坏都有可能是LEV致血小板减少的机制。临床应用LEV后应密切观察相关症状和体征,定期检查血常规。一旦出现与血小板减少相关症状应及时停药,症状较轻者停药1周后可自行恢复,较重者可输注血小板,有严重出血症状者可短期给予糖皮质激素治疗。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乙二胺四乙酸(EDTA)依赖性假性血小板减少(EDTA-PTCP)的发病原因及防范措施,以减少临床误诊误治.方法 对2015年6月至12月我院门诊及住院患者发现的16例EDTA-PTCP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患者行血常规检查均发现血小板减少(<60×109/L),均重新采血并于1 h内送检,EDTA-K2抗凝管机检血小板结果仍明显降低(18~52)×109/L,血小板直方图存在曲皱、尾部上翘、拖尾、无拟合曲线等异常;枸橼酸钠抗凝管机检及草酸铵稀释液手工计数血小板均接近正常,且枸橼酸钠抗凝管机检血小板直方图正常,16例均明确为EDTA-PTCP.结论 应用EDTA-K2抗凝管机检血小板计数减低而患者并无出血倾向、血栓形成等相关血小板减少症表现时,应采取手工计数、更换抗凝剂等方法复检,以减少或避免临床误诊误治.  相似文献   

19.
近三年我院门诊及住院患者中有4例,男1例,女3例,年龄30~68岁.其中门诊1例,2例为多发性脑梗塞入院的神经内科患者、1例为骨科手术患者.血常规检测血小板减少;做骨髓细胞学检查,骨髓象检查未见血小板减少,后采用乙二胺四乙酸(EDTA-K2)为抗凝剂、枸橼酸钠抗凝血仪器检测及计数板手工计数法计数,结果血小板均在参考值范围之内.诊断假性血小板减少症,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0.
高雪病一例     
<正>患者男,腹胀10余年,发现白细胞、血小板减少5年,乏力纳差15d入院。患者自1998年始无诱因出现上腹憋胀,进食后憋胀加重,当时未重视,后上腹憋胀加重,同时双下肢出现可凹性水肿,皮肤变黑,并于无意中出现左上肢条索形包块,无疼痛,未进行特殊治疗。2004年体检时查血常规发现白细胞、血小板减少,B超显示巨脾。近15d腹胀加重,出现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