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IL-12细胞凶子家族包括IL-12、IL-23、IL-27和IL-35,为异二聚体细胞因子,由一条α链和一条β链组成[1].研究表明,树突细胞(DC)产生IL-12和IL-23的功能对CD4+T细胞反应的结果有重要影响[2].  相似文献   

2.
Behçet's disease (BD) is an inflammatory disease of unknown etiology. Although its pathogenesis is not fully understood, recent studies have suggested that immunological abnormalities and neutrophil hyperfunction may be involved in its etiology and pathophysiology. The immune system in BD can be characterized as a divergent cytokine production profile of the mixed Th1/Th2 cell type. In this study, we investigated the levels of interleukin (IL)‐4, IL‐10, IL‐12, IL‐13 and interferon‐γ in the sera of patients with BD, in comparison with recurrent aphthous stomatitis and healthy controls, to determine the Th1/Th2 profile of the disease. The levels of IL‐4, IL‐10 and IL‐13 were found to be high in active BD patients, and IL‐12 and interferon‐γ levels were lower in active BD patients than in inactive BD, recurrent aphthous stomatitis, and control patients.  相似文献   

3.
目前美国食品药品监督局(FDA)批准用于临床的IL-17抗体拮抗剂包括secukinumab、ixekizumab和brodalumab,三者治疗中度至重度斑块状银屑病皮损清除均优于对照组TNF-α拮抗剂,且安全性及耐受性均较好。三种IL-23拮抗剂risankizumab,guselkumab和tildrakizumab目前均在Ⅲ期临床试验中,初步临床试验结果表明三种药物治疗银屑病较对照组TNF-α拮抗剂具有更快达到皮疹改善、更高皮疹清除率和注射次数更少的优势。本文就上述六种生物制剂治疗银屑病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湿疹患者血清IL-10,IL-12p40及IL-18的水平,探讨其在湿疹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和临床意义。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分别检测14例急性期湿疹患者、19例非急性期湿疹患者和15例正常对照者血清中IL-10,IL-12p40及IL-18的水平。结果①血清IL-10水平急性湿疹组低于对照组,非急性湿疹患者组高于对照组(P<0.05)。②血清IL-12p40水平急性湿疹组与非急性湿疹组均高于对照组,且非急性湿疹组高于急性湿疹组(P<0.05)。③血清IL-18水平急性湿疹组与非急性湿疹组均高于对照组(P<0.05),急性湿疹组与非急性湿疹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湿疹患者体内可能存在Th1/Th2型细胞因子分泌紊乱。  相似文献   

5.
目的:检测早期梅毒患者血清IL-37和IL-38的水平。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140例早期梅毒患者和180例正常对照血清IL-37、IL-38的表达水平。结果:早期梅毒患者血清中IL-37和IL-38的中位数分别为14.15 pg/m L和12.21 pg/m L,正常对照组分别为31.76 pg/m L和17.09 pg/m 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5)。结论:早期梅毒患者外周血清中IL-37和IL-38降低,可能与梅毒患者细胞免疫相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产妇宫内感染对早产儿IL-1β、IL-6、IL-8、IL-10和TNF-α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8月至2016年10月在我院接受分娩的宫内感染产妇的早产儿的临床资料,同时选取同期在我院分娩的非宫内感染产妇的早产儿作为对照。观察两组早产儿血清炎症因子水平、NIHSS评分、肾功能、心肌酶指标和出生时一般情况的差异。结果:宫内感染组早产儿的IL-1β、IL-6、IL-8、IL-10和TNF-α水平均高于对照组(t=7.044、12.208、7.289、20.185、5.421,P0.001);宫内感染组早产儿的Sp O2、Pa O2低于对照组(t=-6.353、-35.142,P0.001),Pa CO2水平高于对照组(t=35.720,P0.001);宫内感染组早产儿的NIHSS评分高于对照组(t=50.424,P0.001),出生1min和5min的Apgar评分低于对照组(t=-3.475、-4.398,P0.001);宫内感染组早产儿的尿素氮、肌酐和CK-MB水平均高于对照组(t=49.014、11.611、16.458,P0.001);Pearson相关分析法结果显示,宫内感染早产儿血清IL-1β、IL-6、IL-8、IL-10和TNF-α水平与NIHSS评分、肾功能、心肌酶指标水平正相关,与Apgar评分负相关。结论:宫内感染产妇分娩的早产儿的血IL-1β、IL-6、IL-8、IL-10和TNF-α水平较高,且与患儿的NIHSS评分、肾功能、心肌酶指标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7.
目前美国食品药品监督局(FDA)批准用于临床的IL-17抗体拮抗剂包括secukinumab、ixekizumab和brodalumab,三者治疗中度至重度斑块状银屑病皮损清除均优于对照组TNF-α拮抗剂,且安全性及耐受性均较好。三种IL-23拮抗剂risankizumab,guselkumab和tildrakizumab目前均在III期临床试验中,初步临床试验结果表明三种药物治疗银屑病较对照组TNF-α拮抗剂具有更快达到皮疹改善、更高皮疹清除率和注射次数更少的优势。本文就上述六种生物制剂治疗银屑病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8.
检测湿疹患者皮损中IL-10、IL-12p40和IL-18的表达情况,并探讨其临床意义,采用SABC免疫组化法检测16例非急性期(包括亚急性和慢性)湿疹患者皮损及10例正常皮肤角质形成细胞中IL-10、IL-12p40和IL-18的表达情况.结果:IL-10、IL-12p40和IL-18定位于角质形成细胞胞浆内,表皮全层均有分布,三种细胞因子在正常皮肤角质形成细胞内呈阴性或弱阳性表达,在湿疹患者皮损组织中表达阳性或强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湿疹患者皮损处存在Th1/Th2型细胞因子的分泌异常,可能与其发病相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急性泛发性发疹性脓疱病(acute generalized exanthematous pustulosis,AGEP)患者外周血血清中IL-1β、IL-4、IL-10、IL-17a水平变化,以便更好地认识AGEP的外周血免疫学病理变化,为AGEP的治疗提供指导。方法采用ELISA法对观察组(37例AGEP患者)、对照1组(40例发疹型药疹)和对照2组(40例健康体检者)的外周血血清进行IL-1β、IL-4、IL-10、IL-17a的测定,对比组间差异。结果观察组与对照1组相比,外周血血清IL-4水平有所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而外周血血清IL-17a水平有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1);观察组与对照2组相比,外周血血清IL-1β、IL-4、IL-10、IL-17a水平均有显著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1)。结论 AGEP的外周血免疫学病理变化与发疹型药疹明显不同,以IL-17a升高为主,治疗方案建议尽早使用对Th17细胞有抑制作用的药物。  相似文献   

10.
目的:检测银屑病患者外周血IL-17和IL-22的水平.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对40例银屑病患者外周血IL-17和IL-22的水平进行检测.结果:银屑病患者外周血IL-17和IL-22的表达为(18.81±13.80)ng/L和(19.35±17.62)ng/L,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二者水平与银屑病皮损面积及严重程度指标评分均呈正相关,与患者病程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IL-17和IL-22在银屑病的发病机制中可能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检测外周血IL-17和IL-22在玫瑰糠疹患者中的水平。方法:采取酶联免疫(ELISA)双抗体夹心法,检测45例玫瑰糠疹急性期患者、45例恢复期患者和45名健康人外周血中IL-17和IL-22的水平。结果:玫瑰糠疹急性期、恢复期患者与正常对照组外周血IL-17浓度分别为45.08±14.34 pg/mL,29.34±11.88 pg/mL,15.51±8.79 pg/mL;IL-22浓度分别为85.43±20.01 pg/mL,61.26±10.37 pg/mL,50.54±13.28 pg/mL。三组IL-17和IL-22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玫瑰糠疹急性期及恢复期患者均存在IL-17和IL-22的表达异常,该疾病可能存在Th17细胞亚群失衡。  相似文献   

12.
带状疱疹患者外周血IL-2与IL-10水平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带状疱疹 (HZ)患者Th1/Th2型细胞因子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测定HZ患者急性期及恢复期血清白细胞介素 2 (IL 2 )和白细胞介素 10 (IL 10 )水平。结果 HZ患者急性期血清IL 2水平较正常对照组明显下降 ,IL 10水平明显升高 (P <0 .0 1) ;恢复期血清IL 2水平较急性期明显升高 ,而血清IL 10则明显下降 (P <0 .0 1) ;且HZ患者急性期和恢复期IL 2与IL 10呈负相关性 (P <0 .0 1)。结论 HZ患者外周血Th1/Th2型细胞因子失调 ,在HZ的发生发展中可能起作用。  相似文献   

13.
为进一步探讨生物共振治疗慢性荨麻疹(CU)的机制、疗效及安全性,我们于2007年2月至2008年6月对本院就诊的56例CU患者进行生物共振治疗,观察临床疗效,检测并分析治疗前后有关指标的变化及意义.现总结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4.
银屑病是一种由免疫介导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发病机理复杂,不易根治。除先天遗传性的因素外,银屑病的发病因素主要是获得性免疫系统及先天性免疫系统的功能紊乱。由各类免疫细胞调控形成的细胞因子免疫环路在银屑病发生和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其中IL-23/IL-17/IL-36免疫环路近年来备受关注。本文从树突状细胞活化与免疫失衡、树突状细胞源性的IL-23与Th17细胞分化、Th17细胞源性的IL-17与银屑病皮肤炎症、角质形成细胞源性的IL-36与正反馈环形成4个环节综述了IL-23/IL-17/IL-36免疫环路在银屑病发病和治疗中的研究进展。并从IL-23相关抑制剂、IL-17相关抑制剂及IL-36相关抑制剂3个方面分析了国内外IL-23/IL-17/IL-36免疫环路的靶向药物研究现状。最后提出同时针对IL-23/IL-17/IL-36免疫环路中的多靶点干预可能是下一代生物制剂开发的热点。为银屑病的发病机制研究及相关药物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IL-17与皮肤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来发现,IL-17细胞因子家族为固有免疫和适应性免疫之间的"对话"和协调提供了新的途径。IL-17可诱导大量靶细胞产生多种促炎细胞因子和趋化因子,与多种炎性疾病和自身免疫性疾病密切相关。IL-17及其相关分子或许将成为治疗这些疾病的分子靶标。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白鲜皮对湿疹模型小鼠血清IL-10、IL-17和IL-22的作用效果和机制。方法:将60只BALB/C小鼠随机分为6组,每组10只,除空白组外,其余5组均给予2,4-二硝基氯苯诱导和激发造成小鼠湿疹模型。造模成功后分别给予0.025%地塞米松洗剂和不同浓度(0、1%、3%、5%)白鲜皮提取液进行干预处理,测量激发前后耳中部厚度差、左右耳重量差及测定血清IL-10、IL-17和IL-22值变化,进行干预后评估。结果:不同浓度白鲜皮提取液均可明显降低小鼠的耳厚度和重量差,同时升高小鼠血清IL-10含量,但仅中高浓度组可显著降低IL-17和IL-22含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高浓度白鲜皮提取液组与0.025%地塞米松洗剂组在小鼠的耳厚度差和重量差及IL-10、IL-17和IL-22含量上均无明显差异(P0.05);中低浓度白鲜皮提取液组在耳厚度差和重量差及IL-17和IL-22含量值明显高于0.025%地塞米松洗剂组,血清IL-10含量明显低于0.025%地塞米松洗剂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浓度白鲜皮提取液均可改善湿疹模型小鼠的皮肤损害,而高浓度的白鲜皮提取液与0.025%地塞米松洗剂效果相当;其机制可能与下调炎症因子IL-17和IL-22、上调IL-10的表达相关。  相似文献   

17.
将101例尿道炎后慢性前列腺炎患者按NIH分类法分为3型,20例正常男性为对照组.对其精液用放射标记免疫法行IL-2、IL-6、IL-8测定,分析各组间细胞因子水平的差异.结果:II型患者IL-2水平(36.95±15.64)ng/mL高于III B型和对照组(P<0.05);IL-6、IL-8水平II型和III A型高于III B型和对照组(P<0.05或P<0.01).对精液中细胞因子水平的检测有助于尿道炎后慢性前列腺炎的诊断和分型.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湿疹与IL-2,IL-5,IL-10和EOS(嗜酸性粒细胞)的关系。方法采用双抗夹心法(ABC-ELISA法)和直接计数法分别检测湿疹患者60例和正常健康体检者40例的血清IL-2,IL-5,IL-10和血液中EOS的水平,应用SPSS11.5统计软件包对结果作统计学分析。结果湿疹患者IL-2的值低于正常人,而IL-5,IL-10的值和EOS的值高于正常人,P均<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IL-2,IL-5,IL-10和EOS可能参与了湿疹的发病。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白介素10(IL-10)、白介素6(IL-6)及其受体(IL-6R)基因多态性与黑素瘤易感性的关系.方法 收集30例黑素瘤患者和30例健康时照者的外周血样本进行基因型分析.对于IL-6及IL-6R,选择11种单核苷酸多态性(SNPs),并且每种SNPs分为杂合子组、纯合子变异体组和野生型组进行分析.对于IL-...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早期梅毒患者血清IL-27、IL-33水平。方法:以我院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期间接诊的80例早期梅毒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其治疗效果将其分为梅毒血清转阴组和梅毒治疗无效组两组,每组各40人,然后再选择40例正常人群作为对照组。在治疗前,对三组患者的血清RPR滴度进行检测;在治疗前后,分别对三组患者的血清IL-27和血清IL-33水平进行检测,比较其在治疗前后的不同以及各组患者之间的差异,并对其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治疗前,梅毒血清转阴组以及梅毒治疗无效组的血清RPR滴度均没有明显的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治疗前,三组患者的血清IL-27水平具有明显的差异(P0.05);治疗后,梅毒血清转阴组患者以及正常对照组患者的血清IL-27水平与治疗前比较,没有明显的变化(P0.05),而梅毒治疗无效组患者的IL-27水平变化明显(P0.05);治疗前,梅毒血清转阴组和梅毒治疗无效组两组患者的血清IL-33水平没有明显的差异(P0.05),而两组患者的血清IL-33水平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治疗后,梅毒治疗无效组患者以及正常对照组患者的血清IL-33水平与治疗前比较,没有明显的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梅毒血清转阴组患者的IL-33水平变化明显。结论:在患者的血清中,IL-27及IL-33均参与患者机体对梅毒螺旋体的免疫应答,其中IL-27水平对于机体清除梅毒螺旋体具有更加重要的意义,对于早期的梅毒患者,在患者体内有较高水平的IL-27,则其血清RPR转阴可能性更大,具有临床应用价值,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