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催眠和针刺均可缓解实验性疼痛,但二者的镇痛机制尚不清楚,对8名男性志愿受试者,用冷加压试验引起实验性疼痛。在用双盲交叉法施也安慰剂和催眠镇痛和针刺镇痛的效应进行测定。结论:1、催眠和针刺均能显著减弱冷加压试验引起的疼痛,前者经后者的作用更强;2、催眼镇痛和针刺镇痛主要不是由阿片内啡肽系统传递的;3、无论催眠或针刺,给纳洛酮或安慰剂对血浆β-内啡素水平均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2.
<正> 我国针刺麻醉的大量临床实践已经证明,针麻对某些手术可作为常规麻醉手段之一,也有大量实验研究说明针刺的镇痛、调整作用的机理。但有关针麻原理的人体实验研究为数较少。在国外,多数人看到针刺确有镇痛作用,并认为,有中枢内啡素等物质参与。但有少数人认为针刺麻醉主要是催眠麻醉的一种,或主要是心理因素的作用。也有用信号检测论方法进行研究,或则证明针刺确有镇痛作用,或则认为针刺镇痛主要只是心理性的报痛标准的提高。我国也有工作用此方法分析针刺镇痛效应,观察到针刺能降低痛分辨力,和佯针有明显的区别。在肺切除的临床实践中看到手捻针刺三  相似文献   

3.
近几年来由于脑内阿片受体和内源性吗啡样物质研究的进展,支持了神经系统中具有内在性抗痛系统的设想,内源性吗啡样物质与针刺镇痛的关系遂成为科学工作者关注的问题。1977年,上海市针刺镇痛实验协作组用信号侦察法证明纳洛酮可以部分阻断针刺镇痛效应,国外也有报导纳洛酮可以阻断针刺人体穴位对电刺激牙髓的镇痛作  相似文献   

4.
疼痛性疾病是针刺治疗的优势病种,但近几年国外关于针刺镇痛临床研究的阴性结果报道,使得人们开始重新思考中、外针刺镇痛有效性结论的歧见。本文从1)咖啡因与疼痛的关系,2)腺苷及其受体与咖啡因,3)针刺镇痛与咖啡因等3个方面分析了咖啡因与中、外针刺镇痛效应差异的可能联系。动物实验结果表明,中等剂量咖啡因可以削弱针刺对小鼠足底切口痛模型的镇痛效应,而咖啡因在多种饮食物中存在,同时也是咖啡的主要成分。在西方,大约有85%以上的成年人有咖啡饮用习惯,因此,笔者旨在围绕咖啡因、腺苷及其受体、针刺镇痛3者之间的关系,探讨咖啡饮用习惯对针刺镇痛效应的可能影响,为分析中、外针刺镇痛效应的疗效差异提供一些思路。  相似文献   

5.
<正> 关于针刺产生镇痛效应,究竟是一种生理现象,还是由心理因素所引起,国外曾有不同的看法。在心理因素中,暗示或催眠暗示的作用曾引起特殊的注意。此外,还有工作发现,针刺主要对痛的情绪成分有较大的抑制作用。我们过去工作已经表明,针刺能使痛刺激引起的大脑诱发电位的晚成分(潜伏期为200毫秒左右的正相波)受到抑制。根据药物试验,也观察诱发电位的这一成分与痛  相似文献   

6.
一、针刺镇痛针刺的应用最近已显示其成为无比非凡的外科镇痛方法的可能性。近年来,针刺已用于诱导深度镇痛,因而甚至胸、腹部或头部的大手术也可在完全清醒的病例中进行。这种现象有时被设想为不过是催眠状态或强的暗示而已。然而一些有用的证据与这种解释相矛盾。LeCron(1956)在《实验性催眠》一书中指出,高度熟练的专业催眠师只能在20%病例中应用催眠镇痛进行较大的外科手术。与此相反,Brown(1972)报道,可  相似文献   

7.
国内大量实验资料表明,针刺镇痛与中枢多种神经递质有关,其中与5-羟色胺能系统的关系尤为密切。但这些实验都是采用体针的实验模型。为了阐明不同部位针刺镇痛的共同规律,着重研究头面部针刺镇痛与中枢神经递质的关系,特别是与脑内5-羟色胺能系统的关系。实验用成年大白鼠。用辐射热照射尾巴  相似文献   

8.
本文就国外研究大脑皮层与疼痛关系,以及针刺镇痛过程中大脑皮层作用原理的有关文献作简要的综述。作者认为大脑在针刺镇痛过程中起一定的作用。参考文献101篇。  相似文献   

9.
<正> 针刺麻醉的大量临床实践和实验研究已经证明,针刺具有调整和镇痛作用。可作为麻醉的手段之一。但心理因素,如其中的暗示作用,在针麻中有何意义,还存在不同看法。国外有人认为,针麻就是一种催眠暗示性的麻醉,多数人意见相反,有人进而用实验证明其机理是不同的。我国于1973年即有工作看到,暗示感受性高的人  相似文献   

10.
关于针剌穴位能抑制牙髓刺激引起的大脑皮层诱发电位,已有不少报导。目前,国内不少作者倾向于认为大脑皮层牙髓诱发电位在一定程度上能反映疼痛。因此,我们在研究脑内阿片受体与针刺镇痛的关系时,除以动物行为作指标,进行针刺镇痛实验外,亦试图以大脑皮层牙髓诱发电位为指标进行观察。  相似文献   

11.
基于结缔组织探讨针刺镇痛的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疼痛主要是由神经介导的,因此,针刺镇痛机制的研究相对集中在神经系统方面。不少研究认为,神经反应在针刺镇痛中起主要作用,但是以神经系统为主导的学说,不能解释一些临床现象。例如,很多患者在接受针刺治疗过程中感觉是轻松的、舒适的,并非一定要感受到剧痛才有效;  相似文献   

12.
<正> 从往的实验表明,大鼠摘除垂体后,针刺镇痛效应明显减弱;摘除垂体后注射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针刺镇痛效应得到恢复。并认为ACTH恢复针刺镇痛效应的作用与皮质酮无关,从而提示,ACTH在针刺镇痛过程中可能具有中枢作用。因针刺镇痛与脑内5-羟色胺(5-HT)神经元及去甲肾上腺素(NE)神经元的神经传递密切相关,所以,进一步阐明垂体在针刺镇痛中的作用机制,显然是有意义的。本文采用摘除大鼠垂体的方法,观察对脑内5-  相似文献   

13.
<正> 关于针麻原理,国内学者已提出不少论点。按祖国医学经络脏腑学说认为,针刺是通过经络系统的传导,影响气血而起镇痛作用;神经观点则认为,针刺是通过神经系统而发挥作用的,根据近代对神经系统活动,神经兴奋抑制传导,与神经介质的产生和  相似文献   

14.
纳洛酮对不同强度电针所致镇痛效应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正> 脑内阿片受体及内啡肽系统的发现,对针刺镇痛原理研究提供了新的线索,关于针刺所致各种效应,特别是镇痛效应和阿片受体及其递质系统有何关系的问题,引起人们广泛的兴趣。Mayer 和上海市人体针刺镇痛实验协作组分别在人体用吗啡拮抗剂—纳洛酮阻断了针刺镇痛效应。然而动物实验的结果却存在分歧,Pomerang 报导纳洛酮能明显拮抗小鼠的电针镇痛作用;上  相似文献   

15.
<正> 鉴于不少文献报导在针刺镇痛中有阿片肽及中枢单胺类递质参与,联系我们以往在实验中曾看到的电针后脑脊液中加压素含量增加。以及近年来发现加压在脑内有镇痛作用。这种镇痛作用不被阿片受体阻断剂NX 所拮抗。本文拟观察在精—加压素(AVP)镇痛效应中亮—脑腓肽(LEK)与单胺类递质的变化以及和电针镇痛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针麻临床实践表明,情绪对针麻效果有一定的影响,针刺镇痛效应也可表现在针刺使疼痛引起的情绪反应减弱,在边缘系统中海马与情绪有一定的关系。近年来国内针麻原理研究的不少结果表明,中缝核、兰斑在针刺镇痛中起着重要作用。近年来也有工作证明中缝背核、兰斑向海马背侧的纤维投  相似文献   

17.
分别从疼痛病症、穴位、针具、针刺方法、组织层次等方面,对针刺深度与针刺镇痛的关系进行系统分析。认为针刺深度是影响针刺镇痛效应的主要因素之一;目前对针刺深度(特别是组织层次)与针刺镇痛关系的研究还不够深入。针刺深度与针刺镇痛关系的临床效应及机制研究,涉及疼痛病症、穴位、针具、针刺方法、组织层次等多因素,必须进行学科协作攻关的系统研究;针刺深度与针刺镇痛关系研究,可为优化针刺镇痛方案、针刺镇痛机制研究等提供相关依据。  相似文献   

18.
笔者教学实践中,通过对实验针灸学中对针刺镇痛效应实验的观察,对针刺作用的特点有几点体会,现总结如下。1方法与结果1.1实验方法和步骤本实验是通过针刺大鼠足三里穴观察针刺的镇痛效应,具体方法和步骤如下:(1)抓取大鼠(雌  相似文献   

19.
电针对脑脊液内去甲肾上腺等物质含量变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正> 许多实验支特中枢去甲肾上腺素(NE),5-羟色胺(5-HT),乙酰胆硷(Ach)参与针刺镇痛过程,多数认为中枢5-HT 是加强针刺镇痛的一个重要环节,但 NE 在针刺镇痛中的作用是拮抗还是协同尚难定论。本文工作研究颅脑针麻手术病人脑脊液内 NE系统含量的变化及其与镇痛效果的关系,以便进一步观察中枢 NE 在针刺镇痛过程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经络学说是中医的基本理论之一,多年来一直指导着中医临床疾病的诊断和治疗。近年来,针麻原理的研究,为探讨经络实质提供了一条研究途径。大量的临床和实验工作表明,针刺有一定的镇痛效应,它的机理可能是针刺的传入信号在中枢神经系统各个水平与痛觉信号发生复杂的相互作用,从而使后者受到抑制,产生消除或缓解疼痛的结果。鉴于内脏神经是腹腔脏器痛觉的主要传入途径,本文拟以刺激内脏神经在脊髓背角引起的单位放电为指标,研究针刺对内脏痛的镇痛效应,为临床针刺解除内脏痛提供理论根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