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宫颈癌新辅助化疗后手术切除组织病理学变化。方法收集2008年3月至2012年3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宫颈癌患者50例,全部在手术切除之前予以新辅助化疗(NACT),并在化疗前后予以c-erbB-2、p53、nm23、VEGF免疫组化检测,观察50例组患者新辅助化疗和手术切除的临床效果,探讨治疗后患者的组织形态学变化情况以及免疫组化检查结果。结果经过新辅助化疗,大部分患者的病情得到缓解,患者的c-erbB-2、p53、nm23无显著变化,VEGF明显改善,并且患者的手术切除效果良好。结论新辅助化疗对宫颈癌患者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效果,加上及时的手术治疗,肿瘤切除率能够显著升高。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宫颈癌新辅助化疗(NC)后手术切除组织病理学变化。方法选取我院近年收治的宫颈癌患者46例,所有患者均在NC治疗后进行手术治疗,总结临床疗效及化疗前后切除组织的病理学变化情况。结果临床疗效上,治疗显效率52.2%、总有效率93.5%、无效率6.5%;组织病理学上,NC前后患者在P53、c-erbB-2、nm23三项上的阳性率无显著变化,但在VEGF上,NC后阳性率显著低于NC前(P〈0.01)。结论显著的临床疗效和化疗前后组织病理学检查中VEGF的变化均证明了化疗+手术治疗的高效性和必要性,其近期疗效值得肯定。  相似文献   

3.
庄玲 《中国医药指南》2012,10(16):159-160
目的探讨新辅助介入化疗在Ib~IIb期宫颈癌辅助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介入化疗组30例宫颈癌患者于术前进行新辅助介入化疗,新辅助介入化疗结束后1~2周再行宫颈癌根治术。对照组宫颈癌患者则直接行手术治疗。通过比较手术时间、术中出血、手术并发症及疗效等情况,评价新辅助介入化疗在Ib~IIb期宫颈癌治疗中的作用。结果介入化疗组有效率为93.3%;介入化疗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时间及术后并发症(淋巴囊肿、尿潴留、下肢水肿)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介入化疗组宫旁累及率、淋巴结阳性率、阴道切缘阳性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宫颈癌术前新辅助介入化疗能有效缩小病灶,减少术中出血,提高手术疗效,且不增加术后并发症及手术时间。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术前新辅助化疗在局部晚期宫颈癌患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局部晚期宫颈癌患者110例,将其中接受术前新辅助化疗的患者60例作为观察组,直接行手术治疗的患者5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2组患者手术情况、术后病理情况,以及观察组肿瘤直径变化、不良反应情况。结果2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观察组患者术后病理检查显示切缘癌阳性率、盆腔淋巴结转移率、宫旁累积发生率均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实施术前新辅助化疗后肿瘤直径明显小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术前新辅助化疗能够缩小肿瘤体积,提高手术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新辅助化疗对宫颈癌患者细胞及体液免疫功能影响。方法选取该院收治的宫颈癌患者120例。所有患者均为肿瘤直径>4cm的Ⅰb期~Ⅱa期,均进行2个周期辅助化疗,比较治疗前后CD4、CD8细胞的百分率,及调节性T细胞水平。结果治疗前后患者血浆中CD+4、CD+8细胞的百分率及CD+4/CD+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患者调节性T细胞/CD+4细胞的比值较治疗前比较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外周血淋巴细胞计数较治疗前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辅助化疗治疗子宫颈癌可降低外周血中参与免疫功能细胞的数量,但可能不改变患者的免疫平衡,化疗刺激有利于患者免疫应答微环境建立。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术前新辅助化疗联合广泛子宫切除+盆腔淋巴结清扫对宫颈癌Ⅰb~Ⅱb期病人治疗。方法采用以多西他赛联合奥沙利铂的联合化疗方案对67例宫颈癌Ⅰb~Ⅱb期病人术前进行新辅助化疗1~2个疗程,临床观察有效后行广泛子宫切除+盆腔淋巴结清扫手术治疗。比较术前新辅助化疗和对照组的近期疗效情况。结果 67例术前新辅助化疗肿块妇科检查完全消退14例,肿块缩小达30例,临床总有效率为65.7%。新辅助化疗后,癌灶周边及癌灶间质内淋巴细胞浸润明显增多,肿瘤直径有明显的缩小,阴道浸润有明显的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前新辅助化疗组患者的盆腔淋巴结转移显著减少(P<0.05),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和术中术后并发症均低于直接手术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化疗组的复发率和转移率均低于单纯手术组,其中3年复发转移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辅助化疗对初治的宫颈癌Ⅰb~Ⅱb期病人,可增加手术机会,可提高手术切除率,减少术中及术后并发症,减少复发与转移,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术前新辅助化疗联合广泛子宫切除+盆腔淋巴结清扫对宫颈癌Ⅰb~Ⅱb期病人治疗.方法 采用以多西他赛联合奥沙利铂的联合化疗方案对67例宫颈癌Ⅰb~Ⅱb期病人术前进行新辅助化疗1~2个疗程,临床观察有效后行广泛子宫切除+盆腔淋巴结清扫手术治疗.比较术前新辅助化疗和对照组的近期疗效情况.结果 67例术前新辅助化疗肿块妇科检查完全消退14例,肿块缩小达30例,临床总有效率为65.7%.新辅助化疗后,癌灶周边及癌灶间质内淋巴细胞浸润明显增多,肿瘤直径有明显的缩小,阴道浸润有明显的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前新辅助化疗组患者的盆腔淋巴结转移显著减少(P<0.05),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和术中术后并发症均低于直接手术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化疗组的复发率和转移率均低于单纯手术组,其中3年复发转移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新辅助化疗对初治的宫颈癌Ⅰb~Ⅱb期病人,可增加手术机会,可提高手术切除率,减少术中及术后并发症,减少复发与转移,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究宫颈癌患者术后行洛铂联合紫杉醇辅助化疗的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1月1日~2018年12月31日于我院就诊并经组织病理学活检确诊为宫颈癌患者60例入组,所有患者均已经根治性手术治疗,以随机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患者术后行紫杉醇+奈达铂辅助化疗,观察组行紫杉醇+洛铂辅助化疗,对两组患者化疗不良反应及肿瘤复发率进行记录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次数中腹泻、恶心呕吐和白细胞减少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但在肝肾功能损伤、血小板降低、血红蛋白降低和神经毒性等不良反应发生率两组患者数据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患者化疗后肿瘤局部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宫颈癌患者术后行洛铂联合紫杉醇辅助化疗可有效改善降低不良反应风险,因此该种辅助化疗方案在临床中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价同步放化疗与新辅助化疗术前用药在局部中晚期宫颈癌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80例中晚期宫颈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患者术前治疗方式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单纯新辅助化疗,观察组患者行同步放化疗,比较两组患者的近期疗效、手术率、手术边缘阴性率及1年、3年生存率。结果两组患者近期疗效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手术率及手术边缘阴性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年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年生存率比较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前同步放化疗治疗中晚期宫颈癌,优于新辅助化疗,能提高患者患者生存率,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宫颈癌新辅助化疗治疗ⅠB2期、ⅡA2期及ⅡB期宫颈癌的疗效。方法收集我院2010年4月至2015年1月诊治的宫颈癌患者(ⅠB2期、ⅡA2期、ⅡB期)共121例,按照术前是否化疗分为2组。观察组患者在新辅助化疗(方案:紫杉醇+卡铂)后给予手术治疗,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手术治疗。观察两组患者化疗的效果。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情况、并发症发生情况、复发率及死亡率。结果新辅助化疗前,观察组ⅠB2期、ⅡA2期及ⅡB期患者的肿瘤直径分别为(4.8±0.8)、(4.3±0.6)、(4.9±0.9)cm,治疗后分别为(1.3±0.4)、(1.7±0.5)、(2.2±0.5)cm,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均在化疗后接受手术治疗。观察组、对照组的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对照组分别有0例、6例患者出现术后感染,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淋巴结转移情况无显著差异(P>0.05),两组均无阴道切缘阳性病例及宫旁浸润病例。观察组、对照组分别有3、11例术后脉管受侵,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从治疗结束随访至2016年1月,观察组中位随访时间为35个月,对照组为45个月。观察组、对照组各失访4例。随访中,观察组的复发率为7.81%,病死率为3.13%;对照组的复发率为8.51%,病死率为4.26%。两组复发率及病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辅助化疗治疗ⅠB2期、ⅡA2期及ⅡB期宫颈癌患者的效果良好,可降低术后并发症,减少脉管受侵,提高手术成功率,具有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奈达铂同步化疗对中晚期宫颈癌患者uPA、VEGF及Ki-67表达的影响.方法 收治的80例原发性宫颈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观察组采用奈达铂同步化疗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纯放疗治疗,比较2组患者治疗效果及治疗前后uPA、VEGF和Ki-67表达阳性率变化.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骀.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0.0%(P<0.05);随访期2组患者生存率、复发率和远处转移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宫颈癌患者癌变组织中uPA、VEGF和Ki-67表达阳性率显著高于正常宫颈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治疗后uPA、VEGF和Ki-67表达阳性率显著下降(P<0.05),且观察组下降程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奈达铂同步化疗Ki-67阳性组化疗有效率显著高于阴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不良反应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奈达铂同步化疗能够显著降低中晚期宫颈癌患者宫颈组织中uPA、VEGF和Ki-67表达阳性率,提高中晚期宫颈癌患者治疗疗效,且患者能够耐受相关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在预测宫颈癌新辅助化疗疗效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5年3月~2017年10月我院收治的72例宫颈癌患者,进行新辅助化疗,4周为1个化疗周期,连续治疗2个周期。对化疗前,化疗2、4、8周后患者行常规磁共振成像(MRI)平扫及DWI检查,统计新辅助化疗后的效果,并比较各组表观弥散系数(ADC)值。结果新辅助化疗后,CR 5例,PR 28例,PD 22例,SD 17例。CR组化疗8周后ADC值高于化疗前,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PR组化疗8周后ADC值高于化疗前,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PD、SD组化疗2、4、8周后ADC值与化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PR、PD、SD组化疗8周后ADC值低于CR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DWI有助于预测宫颈癌新辅助化疗疗效,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在宫颈癌患者中采取术前新辅助化学治疗(化疗)联合宫颈癌根治术的效果。方法80例宫颈癌患者,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取宫颈癌根治术治疗,观察组采取术前新辅助化疗联合宫颈癌根治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及术后恢复情况、术后免疫功能指标、术后病理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170.58±15.75)min、术后住院时间(15.32±5.87)d短于对照组的(191.45±18.47)min、(18.47±6.86)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中出血量(370.42±30.56)ml少于对照组的(480.56±36.96)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观察组CD3+、CD4+、CD8+、CD4+/CD8+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盆腔淋巴结转移率7.50%低于对照组的3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深肌层浸润率22.50%低于对照组的5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脉管癌栓率5.00%低于对照组的2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阴道切缘转移率7.50%低于对照组的2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前新辅助化疗联合宫颈癌根治术应用于宫颈癌患者中,可有效提高患者免疫功能,缩短手术时间,加快术后恢复,提升手术效果,值得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4.
刘翼 《医药世界》2010,(10):1228-1229
目的探讨ⅠB2~ⅡB期宫颈癌术前应用新辅助化疗的疗效。方法收集我院2000-2007年间ⅠB2~ⅡB期宫颈癌而行手术治疗患者100例,其中50例在手术前行新辅助化疗1~2疗程(A组),50例在手术前未行新辅助化疗(B组)。比较2组的化疗疗效及手术疗效。结果新辅助化疗的总有效率为70%,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分期:A组与B组之间的术后盆腔淋巴结阳性率及宫旁脉管癌栓发生率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辅助化疗可有效改善宫颈癌临床分期,显著提高宫颈癌手术疗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VEGF-C和Ki-67抗原在宫颈癌新辅助化疗(adjuvant chemotherapy NACT)前后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VEGF-C,Ki-67抗原在38例新辅助化疗前后宫颈癌组织中表达变化。结果 38例接受NACT后的宫颈癌患者,临床总有效率为81.58%。VEGF-C,Ki67抗原在宫颈癌患者化疗后的表达显著低于化疗前(P<0.05),VEGF-C,Ki-67抗原在临床有效病例中的表达有明显差异(P<0.05),VEGF-C,Ki-67抗原在临床无效病例中表达无显著性差异(P>0.05);VEGF-C,Ki-67抗原在不同病理参数的宫颈癌患者NACT前后阳性表达变化值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NACT对宫颈癌治疗有效,检测VEGF-C,Ki67抗原在NACT前后表达的变化可协助预测NACT的敏感性及疗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新辅助化疗联合192Ir后装近距离放疗、术后同步放化疗、术后辅助化疗对Ⅰb2-Ⅱa期宫颈癌患者的生存影响。方法 按配对设计收集2012年1月至2015年12月我院收治的有/无术前辅助治疗宫颈癌患者86对;分为2组,新辅助治疗治疗组接受新辅助化疗联合192Ir后装近距离放疗后行手术治疗,手术组直接接受手术治疗;再对172例患者按是否行术后同步放化疗及是否行术后辅助化疗分组分析。结果 新辅助化治疗组与手术组比较1、3、5年总生存时间,及复发、转移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辅助化疗对3年总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00%、96.5%,P>0.05);术后接受同步放化疗组3年总生存率大于未接受同步放化疗组(100%、91.8%,P<0.05)。结论 新辅助化疗联合192Ir后装近距离放疗、术后辅助化疗对Ⅰb2-Ⅱa期宫颈癌患者的远期生存无影响;术后同步放化疗能提高该期患者远期生存时间。  相似文献   

17.
朱虹  蔡丽萍 《江西医药》2007,42(3):203-205
目的 检测突变型P53蛋白及DNA含量在宫颈癌新辅助动脉介入化疗前后的变化,探讨其与宫颈癌动脉介入化疗疗效的关系.方法 取正常宫颈组、宫颈癌介入化疗前和化疗后4周各21例的宫颈组织标本,采用免疫组化方法进行突变型P53蛋白检测,用流式细胞术测定其DNA含量(DI).结果 21例宫颈癌患者中,动脉介入化疗前突变型P53蛋白检测阳性者5例,阳性率为23.81%;动脉介入化疗后突变型P53蛋白检测阳性者15例,阳性率为71.43%;两者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1);对照组无阳性表达.宫颈癌组介入化疗前和介入化疗后的DNA含量(DI)分别为1.40 0.33和1.21 0.16,有显著性差异(P<0.05),且均高于正常宫颈组1.09 0.10(P<0.01,P<0.05).结论 宫颈癌组织的突变型P53蛋白的表达在动脉介入化疗前后有显著性差异,动脉介入化疗可能诱导宫颈癌组织中突变型P53蛋白的表达.介入化疗能抑制宫颈癌DNA的复制,抑制肿瘤的增殖.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吡柔比星辅助化疗结合保肢手术治疗骨肉瘤术后康复锻炼及临床疗效。方法观察组的患者实行吡柔比星辅助化疗结合保肢手术再加手术后的辅助化疗进行治疗,对照组的患者不实行吡柔比星辅助化疗。具体方法是吡柔比星辅助化疗的方案是采用吡柔比星+顺铂+甲氨蝶呤+异环磷酰胺。第二,保肢手术,手术遵循的原则是囊外要彻底切除,切缘距离肿瘤≥5cm,手术之后评价被切除肿瘤处的坏死率,坏死率>90%者,手术之后的辅助化疗可以采用原来的剂量和方案。患者的肿瘤骨组织被切除以后经过CO射线灭活以后再在原位植入,固定之后将缺损处用骨水泥填塞。瘤段骨切除灭火再植术38例,人工膝关节置换术、人工关骨节置换术、骨缺损段置换术共24例。第三,手术之后的辅助化疗方案同手术前相同,疗程为4周,对症下药处理化疗中产生的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治疗后肢体功能Enneking评分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优良率为69.8%,对照组为52.0%,观察组比对照组高,但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局部复发、转移率为12.76%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5.9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1年生存率、2年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3年生存率为80.6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5.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吡柔比星辅助化疗结合保肢手术治疗骨肉瘤患者与单纯使用保肢手术进行治疗相比,有利于提高患者的肢体功能,使患者的生存时间延长,生命质量提高,值得在临床治疗中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索阿帕替尼在巨块型(肿瘤直径>4 cm)宫颈癌新辅助化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收集金华市中心医院2016年6月-2018年1月确诊为宫颈癌且肿瘤直径>4 cm的患者31例,随机分为治疗组(16例,予以顺铂+紫杉醇+阿帕替尼)与对照组(15例,予以顺铂+紫杉醇)化疗2个周期,统计2组患者化疗过程中并发症、肿瘤变化、手术用时、出血量、术后并发症等情况,比较阿帕替尼在新辅助化疗中的作用效果。结果 比较化疗前治疗组肿瘤直径(4.74±0.51)cm,对照组肿瘤直径(4.90±0.56)c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化疗后治疗组肿瘤直径(2.54±0.90)cm,对照组肿瘤直径(3.28±0.38)cm,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手术时间(244.19±22.37)min,出血量(288.06±34.05)mL,对照组手术时间(282.27±10.87)min,出血量(342.33±51.58)mL,2组手术时间及出血量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巨块型宫颈癌患者的新辅助化疗中联合阿帕替尼能更好缩小肿瘤,有利于手术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宫颈癌晚期患者术前应用洛铂联合紫杉醇新辅助化疗方案(TP 方案)的疗效及预后。方法 选取2011 年6 月至2013 年6 月在我院进行术前新辅助化疗的86 例局部晚期宫颈癌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TP组、FP 组,每组各43 例。TP 组患者给予洛铂联合紫杉醇术前新辅助化疗,FP 组患者给予氟尿嘧啶联合顺铂术前新辅助化疗。对比两组患者的化疗近期疗效、手术情况、化疗前后肿瘤标记物及化疗毒副作用发生率。结果 TP 组总有效率为76.74%,显著高于FP 组的53.48%(P<0.05);TP 组手术时间、出血量、阴道切缘阳性率、盆腔淋巴结转移率与FP 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TP 组患者3 年复发率为20.93%,显著低于FP 组的44.19%(P<0.05),TP组3 年生存率(81.40%)与FP 组(72.09%)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化疗过程中,TP 组与FP 组的毒副反应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洛铂联合紫杉醇新辅助化疗对局部晚期宫颈癌患者的疗效优于氟尿嘧啶联合顺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