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上海市公共场所控制吸烟条例》已由上海市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五次会议于2009年12月10日通过,现予公布,自2010年3月1日起施行. 上海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2009年12月10日 第一条 为了消除和减少烟草烟雾的危害,保障公众身体健康,创造良好的公共场所卫生环境,提高城市文明水平,根据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本市公共场所的控制吸烟工作(以下简称“控烟工作”)适用本条例.前款所称控烟工作,是指采取有效措施,禁止在本条例规定的禁烟场所吸烟.  相似文献   

2.
在近几十年内.科学家用很多临床实验证据证明了吸烟和被动吸烟(俗称二手烟)对人体的伤害。为了公众健康.越来越多国家致力于降低吸烟率.在餐馆酒吧等公共场所实行禁烟令。但仍然有人怀疑在公共场所禁烟的必要性,这样做真的有必要吗?当然有必要。我们已经知道.被动吸烟也可以损害血管。而且最近的研究结果发现.被动吸烟不仅损伤血管内皮细胞.还抑制了这些细胞的修复功能。  相似文献   

3.
北京市部分公共场所吸烟与二手烟暴露情况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监测北京市部分公共场所及工作场所直径<2.5μm的颗粒物(PM2.5)浓度,了解室内吸烟对空气中PM2.5浓度的影响。方法:使用TSI Side Pak AM510个人型气溶胶监测仪,对北京市6类公共场所和工作场所空气中PM2.5浓度进行监测,并进行室内吸烟对空气PM2.5浓度影响的实验研究。结果:无烟、部分禁烟和不禁烟餐馆空气PM2.5浓度分别为62.2μg/m3、130.8μg/m3和198.7μg/m3。无烟和不禁烟办公室空气PM2.5浓度分别为37.3μg/m3和252.1μg/m3。不禁烟酒吧空气中PM2.5浓度为329.4μg/m3。在室内吸1支烟可导致空气中PM2.5的浓度高达300μg/m3,连续吸3支烟以上可导致空气中PM2.5浓度超过1700μg/m3。结论:公共场所及工作场所全面、严格的禁烟政策对于防止二手烟危害非常必要。  相似文献   

4.
国内     
《糖尿病之友》2013,(4):10-10
我国首提全国性禁烟法规3年公共场所全面禁烟 《中国烟草控制规划(2012-2015年)》已“出炉”,首次提出将研究制定全国性公共场所禁烟法律规定,并在3年内全面推行公共场所禁烟。《规划》明确,未来3年,我国将压缩和减少烟草种植面积和烟草品牌,把控烟作为各级政府的重要职责,强化政府监管和社会监督,建立“政府主导、部门配合、各界参与、有序推进”的控烟机制,并通过法律、经济、行政、教育、卫生等多种手段,减少烟草需求和供应、预防青少年吸烟和促使吸烟者戒烟。  相似文献   

5.
《上海市公共场所控制吸烟条例》(简称“《条例》”)于2010年3月实施,是我国大陆第一个由省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委会颁布实施的地方控烟法.连续多年针对上海市法定禁烟场所的大样本量抽样监测数据显示:法定禁烟场所违规吸烟发生率较实施前显著下降,无烟环境立法对于控制烟草危害的积极效果初步显现.但同时《条例》在实施过程中也碰到了诸多困难和问题,究其原因很多都可以追溯到法律条文的滞后性.作者的核心观点是:《条例》实施效果评估为未来的条例修订提供了循证基础;未来进一步提升上海市控烟效果,唯有从法律规则的设计和修订上寻求突破.  相似文献   

6.
《兰州市公共场所控制吸烟条例》已于2014年1月1日正式发布实施.这部法律的出台,对推动西部其他地区及全国性控烟立法的出台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作者从多方面论述了兰州市控烟立法成功的经验,并从禁烟场所、执法主体、单位职责、执法模式等方面介绍了条例的特点.希望对西部其他省市及全国性的无烟立法提供宝贵经验.  相似文献   

7.
目的 了解城市周边农村人口吸烟者分布情况和始动因素,为政府制定现代农村人口的控烟政策和控烟辅助医疗形式提供可靠的科学依据.方法 选定北京市周边1个自然村,对所有≥10岁的人口用调查问卷进行入户调查,问卷内容包括吸烟相关的个人一般情况和社会家庭情况.应用SAS 6.1统计软件对人群的吸烟率及吸烟始动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应调查人数1 901人,实际调查1 733人,应答率为91.2%.吸烟者621人,吸烟率为35.8%.吸烟者的平均烟龄为(24.57±15.06)年,每日吸烟量为(16.88±10.14)支.吸烟指数的中位数为17.5(23.0)包年.男性的吸烟率为66.2%,女性吸烟率为8.5%,大学以上文化程度吸烟率为27.5%,低于更低文化程度人群.中等收入人群的吸烟率为45.5%,高于较高收入和较低收入的人群.始动因素方面,前3位开始吸烟的始动因素所占比例从高到低排序为:好奇(33.2%)、同学或同事影响(31.0%)和社交(14.8%).结论 适合农村人口的防控措施包括提高农村青少年的受教育水平;加强公共场所和工作单位的禁烟力度,减少社会吸烟因素对青少年的影响;营造校区禁烟环境和氛围;加强吸烟相关健康损害对年轻人的宣传,正确地引导青少年人群对吸烟的好奇.  相似文献   

8.
正一项美国研究表明,生活在禁烟公共场所的非吸烟者的血压低于不受这类政策保护的非吸烟者。研究人员指出,虽然,无烟政策与心血管疾病住院率和心肌梗死风险降低有关,但对于这些禁令如何影响血压,特别是对非吸烟者的影响知之甚少。这项研究调查了年轻成人冠状动脉风险进展(CARDIA)研究中2606名成年非吸烟者数据,以了解吸烟禁令与参与者血压之间是否存在联系。  相似文献   

9.
<正>经过激烈的利益博弈,上海公共场所控烟条例终于尘埃落定。2016年11月11日,上海市人大常委会表决通过了新修订的《上海市公共场所控制吸烟条例》。条例明确规定:室内公共场所、室内工作场所、公共交通工具内禁止吸烟。同时还规定以下6类场所的  相似文献   

10.
<正> 英国英国医学会通过健康教育计划,改变了公众对吸烟的看法;呼吁要对烟制品的广告宣传和销售采取更加严格的限制,从这两个方面来进行禁烟运动。早在1971年,学会就指出:在多种疾病的发展过程中,吸烟是重要的不利因素,它可使机体的某些功能丧失,增加循环和呼吸系统疾病的死亡率。 1983年公布的一项调查指出:目前在英国,吸烟者是少数。自80年以来吸烟人数即有所下降,只是年龄在20~24岁之间的妇女吸烟人数和过去相比,变化不大。英国的公共场所(如影剧院、饭馆等)对吸烟者有着严格的限制。通过广泛地限制烟草  相似文献   

11.
<正>为了进一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领导干部带头在公共场所禁烟有关事项的通知》(以下简称两办《通知》)精神,加大控烟宣传和健康教育工作力度,推进我国控烟履约法制化进程,维护人民群众健康,国家卫生计生委联合中央文明办、全国爱卫办、教育部、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共青团中央、中国科协,于2015年5月31日在全国范围内启动"第28个世界无烟日暨健康中国行  相似文献   

12.
走出电影院,便见门口附近公交车站有几个男青年手夹卷烟,反复抽吸,大概影院里不准吸烟,烟瘾难耐,得抓紧抽一会儿烟,轻松一下吧. 从2011年起,我国公共场所一律禁止吸烟,这是政府向全世界庄重承诺的大事,这群青年离开公共场所后才吸烟,是遵纪守法的好公民.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吸烟合并幽门螺杆菌感染与疣状胃炎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2006-2011年在本院行电子胃镜检查和活检确诊为疣状胃炎的患者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1)500例疣状胃炎患者中有94%以为上长期吸烟(或被动吸烟)合并幽门螺杆菌感染者,较无吸烟合并幽门螺杆菌感染者发病率高(P<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吸烟(或被动吸烟)是患疣状胃炎的危险因素.结论 吸烟(或被动吸烟)合并幽门螺杆菌感染与患疣状胃炎密切相关,禁烟可减少疣状胃炎发病率.  相似文献   

14.
<正> 调研目的探求成为吸烟者的心理因素,为禁烟和戒烟提供科学依据。内容包括:1.青少年开始吸烟时的一些心理因素。2.吸烟者的心理类型分布。3.吸烟与个性(艾森克个性和A型个性)的关系。再者研究:在控制卷烟中尼古丁含量时,吸烟者是否对焦油含量有代偿现象。方法和资料收集 1.吸烟心理因素的调研资料来源:资料主要取材于天津市棉纺三厂工人。其它,对18  相似文献   

15.
在我们的生活中,无论是在热闹的街市,还是宁静的乡村,经常可以见到吸烟的人。他们把吸烟当成了自己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吸烟有害健康。这句话所有人都知道,但是真正吸烟的人却没有把这句话当回事。有的人还把禁烟改编成了诗句:吸烟几时止?美景几时还?青春何能驻?生命何与共?只愿君能禁吸烟,盼回“无烟好世界”!那么吸烟有哪些危害呢?  相似文献   

16.
世界卫生组织《烟草控制框架公约》(以下简称《公约》)第八条及其准则规定,各国政府必须立法防止公众接触烟草烟雾.到2010年底,全球已有31个国家通过立法的方式,全面禁止在室内工作场所、公共场所和公共交通工具上吸烟.这些国家的实践证明,立法是控制吸烟的必由之路.履约立法控烟,是《公约》缔约国各级政府的责任.我市人民代表大会(简称“人大”)常委会、市政府对控烟立法十分重视,认为立法后就有了控烟工作的法律武器.2009年“两会”期间,13位有较高知名度和影响力的市人大代表联合提出《广州控制吸烟条例》(草案)[以下简称“《条例》(草案)”]的议案后,市人大常委会很快启动了立法程序,并于2010年4月28日最终通过了市人大常委会审议.《广州市控制吸烟条例》(以下简称“《条例》”),经省人大常委会批准于2010年9月1日正式实施.目前,这个《条例》对控制吸烟正发挥着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7.
众多医学证据表明,二手烟烟雾导致严重疾病和过早死亡.二手烟导致肺癌、心脏病、婴儿猝死综合征、低出生体质量婴儿和严重的呼吸系统疾病.二手烟不存在安全暴露的水平,因为它能够迅速刺激和伤害呼吸道内部,即使是很短暂的接触,也会引起冠状动脉供血不足.伴随着WHO《烟草控制框架公约》(简称“《公约》”)在越来越多的国家生效,一场制定100%无烟法规的运动正在全世界迅速展开,禁止在所有工作场所和公共场所吸烟.  相似文献   

18.
(2013年4月27日兰州市第十五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通过,2013年7月26日甘肃省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四次会议批准)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控制吸烟,减少烟草烟雾危害,保障公众身体健康,维护公共卫生环境,提升城市文明水平,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本市行政区域内公共场所控制吸烟工作(以下简称“控烟工作”),适用本条例. 第三条 本市控烟工作遵循政府主导、部门监管、场所负责、公众参与的原则.  相似文献   

19.
《内科》2012,(2):181-181
2011年8月至10月,卫生部组织第三方调查公司,对全国创建无烟医疗卫生系统工作进行了暗访评估。此次暗访根据《无烟医疗卫生机构评估标准评分表》中有关指标确定暗访内容,主要包括无烟环境布置和室内公共场所禁止吸烟情况。  相似文献   

20.
吸烟致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吸烟是促进心血管疾病发生、发展的重要危险因素。在全球,烟草相关疾病每年约引起500万人死亡,其中超过1/3死于心血管疾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是与吸烟关系最为密切的心血管疾病之一,吸烟者冠心病发生率可增加2~3倍[2]。研究吸烟与冠心病的关系及致病机制有助于禁烟、戒烟及对心血管疾病的防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