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机械通气是临床用以抢救治疗患得患失衰竭的重要措施之一。近年来,随着对呼吸生理认识的不断深入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推动了机械通气技术在临床的广泛应用。本文对气道管理中气囊管理,吸痰方法,湿化及防止气道感染控制方法做出了重要的阐述。  相似文献   

2.
机械通气治疗哮喘持续状态的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机械通气治疗哮喘持续状态是近年来的新方法,我科采用机械通气辅助治疗成功地救治了6例严重哮喘持续状态的患者,首先要取得患者的信任及配合,机械通气过程中应密切观察患者心理状态并做好解释及疏导工作。机械通气的成功与否除了根据病情及血气调整适当的呼吸参数外,还与气道管理紧密相关,气道管理方法包括气道湿化、温化、雾化和正确的吸痰方法。仔细观察呼吸机的运转情况,对报警及时处理,机械通气可能引起气胸、血压下降、  相似文献   

3.
老年呼吸衰竭病人人工气道机械通气的护理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机械通气是临床用以抢救治疗患得患失衰竭的重要措施之一.近年来,随着对呼吸生理认识的不断深入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推动了机械通气技术在临床的广泛应用.本文对气道管理中气囊管理,吸痰方法,湿化及防止气道感染控制方法做出了重要的阐述.  相似文献   

4.
机械通气治疗哮喘持续状态是近年来的新方法,我科采用机械通气辅助治疗成功地救治了6例严重哮喘持续状态的患者。首先要取得患者的信任及配合,机械通气过程中应密切观察患者心理状态并做好解释及疏导工作。机械通气的成功与否除了根据病情及血气调整适当的呼吸参数外,还与气道管理紧密相关,气道管理方法包括气道湿化、温化、雾化和正确的吸痰方法。仔细观察呼吸机的运转情况。对报警及时处理。机械通气可能引起气胸、血压下降、心律失常等并发症,应严密观察及时处理。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机械通气患者实施人工气道护理管理的临床意义。方法:对192例机械通气患者实施人工气道管理进行临床观察和分析。结果:实施有效的人工气道管理后,本组患者拔管后痊愈181例。结论:实施有效的人工气道管理可使患者机械通气时间缩短,促进治疗和恢复。  相似文献   

6.
气道管理是机械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衰竭成功的关键之一。吸痰前气道湿化、吸痰管的选择、正确拍背、吸痰过程中吸痰方法、吸痰的压力都与吸痰效果密切相关。通过对30例机械通气的新生儿进行合理正确气道管理,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通过护理查房,使全体护士对人工气道机械通气相关知识有了比较明确的认识,特别对于人工气道机械通气的概念、人工气道的常见并发症、机械通气的适应症、通气模式的选择、常见参数的设置、人工气道的管理、机械通气时的吸痰方法、机械通气常见报警原因等方面的知识有了一个较系统的理论上的了解和认识,用以指导平时的操作.  相似文献   

8.
<正>机械通气患者维持适当的人工气道气囊封闭压,对防止机械通气时气道漏气,避免口腔分泌物、胃内容物误入气道,避免气道黏膜损伤具有重要意义[1-3]。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呼吸治疗学组发布了人工气道气囊的管理专家共识,推荐气囊充气后压力应维持在25~30 cmH_2O[4]。但调整好的人工气道气囊压力受诸多因素影响,从而发生变化,因此做好人工气道气囊的管理显得尤为重要[5]。本研究通过对机械通气患者人工气道气囊采用个性化管理取得了一定的效果,现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有创-无创序贯性机械通气治疗手术后呼吸衰竭的气道管理方法。方法通过对23例手术后呼吸衰竭患者应用有创-无创序贯性机械通气治疗,患者配合采用呼吸系统监测、注重气道湿化、拔除气管时插管的程序、辅助排痰、雾化吸入、肺部体疗、重视口腔护理等气道管理方法。结果通过有效的气道管理,使有创-无创序贯性机械通气能达到较好的临床效果,并且无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等呼吸道并发症的发生。结论气道管理方法全方面有效的落实,是保证术后急性呼吸衰竭患者顺利应用有创-无创通气序贯性机械通气治疗的基础,是预防和控制有创-无创序贯性机械通气治疗呼吸道并发症的重点。  相似文献   

10.
气管切开后机械通气的气道护理新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宗晶 《齐鲁护理杂志》2011,17(16):43-44
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和各种诊疗技术的推广应用,气管切开建立人工气道进行机械通气已成为提高危重患者抢救成功率的重要措施之一,但持续机械通气易引起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和肺不张等并发症,因此准确、有效的人工气道护理是机械通气治疗极其重要的环节。现从五个方面对目前机械通气后气道的护理进展综述如下。1病房管理1.1舒适的病室环境Janice指出,舒适环境的管理是重要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机械通气患者呼吸道的管理方法。方法:对650例机械通气患者在人工气道固定、气囊管理、气道湿化、分泌物的吸引和防止意外情况发生5方面加强护理。结果:650例患者中,治愈、好转、出院565例,放弃治疗52例,死亡33例。结论:加强对机械通气患者呼吸道的管理,可保证机械通气患者的最佳通气效果,减少意外情况发生。  相似文献   

12.
机械通气的应用,通常是治疗呼吸衰竭的最后手段,如处理得当,可起到其它治疗方法难以替代的挽救重危患者生命的作用。人工气道建立后,人工气道的护理就成为呼吸机治疗中很重要的环节,人工气道的护理质量直接影响着机械通气的疗效。本文着重总结机械通气呼吸道护理的实践体会。  相似文献   

13.
赵宁  吕回 《实用医学杂志》2000,16(7):568-569
目的:探讨胎粪吸入综合征(MAS)呼吸管理措施,降低病死率。方法:对40例重度MAS患者进行总结,对气道吸引,机械通气的时机及参数调节,治疗前后血气分析的变化作对比分析。结果:出生后即作气道吸引和早期采用间歇正压通气(IPPV)可缩短机械通气治疗时间。结论:对MAS患儿坚持气道吸引,尽早采用IPPV通气方式,按不同肺部病变调节呼吸机参数,加强呼吸管理,可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14.
张德操  李明凤 《华西医学》1996,11(2):197-198
本文介绍了机械通气病人人工气道的管理和呼吸道的护理,强调了机械期间呼吸道湿化,温化及畅通呼吸道的重要意义,认为提高呼吸道管理的效应包括呼吸道的湿化,温化和清除化积痰保持呼吸道通畅是取向机械能通气治疗预期效果的重要护理目标,对呼吸道湿化的最佳方式进行了一定的探讨。  相似文献   

15.
综述了人工气道机械通气患者的护理进展,分别对人工气道建立以后的导管固定、气囊的管理、分泌物的吸引、气道湿化、肺部感染的预防等护理方面进行了介绍,认为人工气道的护理质量直接影响机械通气的疗效。加强对患者人工气道的护理,可最大限度减少患者的痛苦。创造早时拔管的条件,减少并发症,提高患者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16.
长期机械通气患者人工气道更换的相关因素及护理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调查分析长期机械通气患者人工气道更换的相关因素,提出有效的护理对策。方法入选我院长期接受机械通气治疗的68例患者,统计其每次人工气道更换的相关因素,并进行结果分析。结果68例长期机械通气患者按计划更换人工气道174人次,非计划更换人工气道为59人次,其中气囊漏气占41%,导管脱出占38%,导管扭曲占16%,管道堵塞占8%。结论防止机械通气意外,避免非计划人工气道的更换,必须加强预见性护理,包括加强导管的固定和保护、加强气道湿化与排痰,以及做好气囊管理等。  相似文献   

17.
机械通气患者吸痰的护理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机械通气(MV)是治疗呼吸衰竭的重要手段,而严格、有效、细致的气道管理是保证MV成功的必要条件,是能否成功撤离呼吸机的先决条件。气管内插管实施机械通气患者的护理工作中,吸痰是主要护理任务之一,它对防止痰痂形成,防肺不张有重要作用。有效的吸痰是预防气道阻塞^[1],维持机械通气的关键,所以临床上一直不断地探索研究气道的管理,本文就近年来机械通气的护理研究进展和临床护理经验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气管插管行机械通气患者的护理方法。方法:对ICU气管插管行机械通气患者的护理方法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结果:气管插管早期采取措施预防并发症,同时加强气道监护和管理,设置合理的呼吸机参数及报警参数,能明显提高抢救成功率,降低插管期间并发症。结论:气管插管行机械通气患者加强气道监护与管理,是决定机械通气治疗效果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机械通气呼吸道管理进展   总被引:29,自引:0,他引:29  
急救医学迅速发展,机械通气在临床中应用越来越广泛,机械通气中科学的气道管理是危重患者抢救成功的关键,而一些传统的护理手段经临床实践不但对气道管理没有帮助,反而会加重病情导致并发症的发生。现根据自己临床工作实践结合护理同仁们的新观点、新方法对机械呼吸道管理进行综述,目的是防止气道黏膜干燥、保持气道通畅、预防感染;加强气道湿化、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合理应用抗生素;使氧疗有效进行、无并发症发生,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0.
由于机械通气往往给患者带来许多生理和心理上的不适和痛苦,本科自2004年12月专门成立了专职气道护理小组,专职管理机械通气患者的气道和危重患者呼吸道并发症的预防。主要工作包括呼吸机的管理与维护、人工气道的湿化、氧疗、翻身拍背、吸痰等。气道专职护理小组的成立使得人工气道患者的管理逐渐走向正规,减少了院内交叉感染,增进了护患关系的融洽,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患者身心的不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