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探讨犬原位肝移植的手术技术及严重循环生理紊乱的处理方法。方法:用15只杂种犬进行同种异 体原位肝移植。术中采用全麻及静脉-静脉转流技术,在受体无肝前期及新肝期补给相当于1/2和1/4血容量的胶体 液。结果:术中受体犬循环生理紊乱均得到纠正;术中死亡6只,存活9只。结论:肝移植术中的严重循环生理紊 乱,可以经静脉-静脉转流及适量输血补液进行纠正;在静脉-静脉转流情况下进行原位肝移植是一安全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犬同种异体原位肝移植实验研究与临床肝移植1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探讨犬原位肝移植技术和临床肝移植术中及围手术期的处理方法,以及滚压式转流泵应用的可行性。方法:在滚压式转流泵进行静脉-静脉转流的情况下,者15例犬同种异体原位肝移植实验研究,并为1例原发性肝癌患者施行同种异体原位肝移植,对术中及围手术期发生的各种问题进行研究和处理。  相似文献   

3.
探讨犬原位肝移植技术和临床肝移植术中及围手术期的处理方法,以及液压式转流泵应用的可 行性。方法:在滚压式转流泵进行静脉-静脉转流的情况下,进行15例犬同种异体原位肝移植实验研究,并为1例 原发性肝癌患者施行同种异体原位肝移植,对术中及围手术期发生的各种问题进行研究和处理。结果:滚压式转 流泵转流效果良好;15只犬肝移植存活9只;临床肝移植患者存活3.5个月,死于肺部感染,肿瘤无复发。结论:大 动物的肝移植实验研究是临床肝移植的必要技术准备;在肝移植中用液压式转流泵进行静脉-静脉转流安全可行; 肝移植可用于肝癌的治疗。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非体外静脉转流猪原位肝移植术模型的可行性.方法 选用太湖猪种的梅山猪行无体外静脉转流条件猪原位肝移植术,观察供/受体手术情况;分别于无肝前期、无肝期、新肝期和关腹前进行血气分析和血电解质、凝血功能和部分生化指标测定,记录平均动脉压、中心静脉压、心率,采用前后对照的方法 ,明确非体外静脉转流猪原位肝移植术不同时期主要存在的病理生理改变,探讨相应的处理原则.结果 顺利完成非体外静脉转流猪原位肝移植术15例(手术成功率88.2%),受体肝移植手术过程中各重要生理指标变化较大,经积极有效的针对性处理后,除关腹前APTT和Fg仍异常(P<0.05)外,其他都恢复至基础水平.结论 良好的手术技术,积极有效地防止和纠正内环境改变,是稳定建立非静脉转流猪原位肝移植术模型的关键因素;该模型与临床肝移植术的方法 及要求基本一致,有很强的模拟性.  相似文献   

5.
探讨临床同种异体原位肝移植围手术期的麻醉处理。方法:在动物实验的基础上实施临床同种 异体原位肝移植麻醉。选择合适的麻醉前用药、麻醉方法及麻醉药物,术中注意输液、扩容、维持循环血量、行体外 静脉-静脉转流术。适量应用血管活性药物、支持循环、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结果:麻醉效果满意。血压在门静 脉及下腔静脉转流后回升。供肝置入复流时血压为 14.3- 15.6/7.8~9.1kPa(110- 120/60-70 mmHg)。结论:选 择合适的麻醉前用药、麻醉方法及麻醉药物及行体外静脉-静脉转流术,有助于维持血液动力学的稳定。术后呼吸 支持和镇痛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国内肝移植术迅猛发展,已成为终末期肝病及肝癌等的一种有效治疗方法。原位肝移植术中的无肝期,因门静脉、下腔静脉回流都被阻断,给患造成严重的生理干扰,给麻醉与手术带来很大的困难,影响了手术的成功率,解决此问题的最好方法是体外静脉-静脉转流。现将我院2002年5月实施体外静脉-静脉转流在原位肝移植术中的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前肝移植已成为某些终末期肝病最有效的治疗方法.也是目前器官移植手术中难度最大的,护理较复杂的手术之一.背驮式肝移植不需要体外静脉转流,简化手术操作步骤.保留受体下腔静脉的原位肝移植。即在切除受体的病肝时保留其肝后下腔静脉.将供肝肝上腔静脉与受体肝静脉共干进行吻合,供肝肝下腔静脉进行结扎。术中无需静脉转流.避免了静脉转流引起的并发症和不必需购置价格昂贵的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体外肝叶切除自体余肝原位再植术对机体氧供需平衡的影响。方法:7 只健康幼猪,麻醉后分别经脾静脉插管至门静脉和右股静脉插管至下腔静脉,两管经 Y 型管联接,右颈内静脉插管至右心房,全肝血流阻断时建立门腔心房体外辅助循环。在麻醉后、转流30 min 及转流后30 min 分别测定血流动力学指标、混合静脉血氧饱和度( S珔v O2) 及血气分析。结果:①术中 S珔v O2 显著降低( P < 0 .05) ;②静脉转流能部分纠正术中血流动力学紊乱;③心输出量与 S珔v O2 存在相关关系。结论:提示体外肝叶切除自体余肝原位再植术中存在氧供需状态的失衡。  相似文献   

9.
10例犬进行异体肝原位移植,观察阻断肝循环后及行体外静脉-静脉转流15min、40min时和新肝植入复流15min、40min时血流动力学变化。结果:在阻断血管和新肝植入复流时心率、动脉压及中心静脉压均呈急剧下降趋势,分别较基础值下降60%~30%。体外静脉-静脉转流可减轻阻断血管后的血流动力学变化。提示:在行犬异体肝原位移植时应行体外静脉-静脉转流,在阻断血管前和新肝植入复流前均应超量输血、输液。  相似文献   

10.
体外静脉转流下进行的原位肝移植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报告采用DelphinⅡ型离心转流泵和不用全身肝素化的静脉静脉转流技术进行的1例临床原位肝移植术的成功经验,结合文献复习,讨论了体外静脉轮流技术和UW保存液对原位肝移植术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犬同种异体肝原位移植术中血流动力学变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10例犬进行异体肝原位移植,观察阻断肝循环后及行体外静脉-静脉转流15min,40min时和新肝植入复流15min,40min时血流动力学变化。结果;在阻断血管和新肝植入复流时心率,动脉压及中心胸脉压均呈急剧下降趋势,分别较基础值下降60%-30%。  相似文献   

12.
原位肝移植术的麻醉管理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目的:研究原位肝移植术病人围手术期的麻醉管理。方法:对45例原位肝移植术病人,在围手术期采用全身麻醉或全身麻醉复合硬膜外阻滞;术中加强监测血液动力学、出血量、呼吸功能、血气、生化、凝血功能、体温、尿量及血糖;无肝期采用体外静脉转流。根据成人原位肝移植术无肝前期、无肝期、新肝期的特点,给予相应的麻醉处理。结果:⑴1例因大量出血死亡。术中29例输血2000-4000ml,7例输血4000-6000ml,8例输血大于6000ml;⑵地我肝期应用体外静脉转流能使术中血液动力学趋于稳定;⑶本组病人除大出血外,手术各期无明显酸碱紊乱;⑷围术期电解质主要表现为低钙;⑸术中体温变化大;⑹凝血功能有一定程度紊乱,需补充凝血因子、适当使用止血药以及鱼精蛋白中和肝素;⑺围术期血糖偏高,新肝期血糖逐渐下降。结论:肝移植各期的麻醉管理和监测非常重要,无肝期采用体外静脉转流,有助于循环稳定、无明显酸中毒及高钾血症。  相似文献   

13.
猪原位肝移植围术期血流动力学及生化代谢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在体外静脉-静脉转流下行原位猪肝移植术,观察围术期血流动力学及生化代谢和小剂量多巴胺、硝普钠对肾功能的保护作用。方法:随机选择健康杂种猪16头,静脉复合麻醉下,经右颈外静脉插入Swan-Ganz导管监测血流动力学,自右颈内动脉和颈外静脉采血监测血气和血生化。无肝期采用门静脉和股静脉Y型连接后,再与左颈外静脉连接,进行体外静脉-静脉转流。无肝前期小剂量多巴胺、硝普钠静脉联合用药并观察尿量。结果:无肝期和新肝期血流动力学变化剧烈并伴有代谢性酸中毒;血清K^+在新肝期有一过性升高;未出现少尿或无尿。结论:原位肝移植术中即使应用体外静脉-静脉转流术仍有血流动力学、酸碱及电解质的显著变化,小剂量多巴胺与硝普钠联合应用有助于肾功能维护。  相似文献   

14.
报道15例犬及5例猪同种异体原位肝移植,其中7例犬及4例猪行背驮式肝移植,并于术中行门静脉-颈静脉体位=转流,其余动脉行其它不同转流。结果显示前者的血动力学稳定性明显优于其它术式,有利于完成肝移植。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临床同种异体原位肝移植围手术期的麻醉处理。方法;在动物实验的基础上实施临床同种体原位肝移植麻醉。选择合适的麻醉前用药,麻醉方法及麻醉药物,术中注意输液,扩容,维持循环血量,行体外静脉-静脉转流术。适量应用血管活性药物,支持循环,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非转流经典原位肝移植术中的循环变化和容量管理。方法选取本院肝胆外科择期行非转流经典原位肝移植术患者64例,术中记录各时段出血量、尿量及补液种类、补液量,监测血流动力学、血气、生化指标、凝血机能、血糖和体温变化等。结果血流动力学在无肝期和新肝早期变化显著(P<0.01),pH值和碱剩余(BE)值也有显著变化(P<0.05或P<0.01),电解质和凝血功能由于术中不断及时调整纠正变化不大。结论非转流经典原位肝移植术时机体循环变化和内环境紊乱较为显著,术中容量管理十分重要。应选择合适液体合理补液以及使用血管活性药物和相关药物,维持血流动力学和内环境的相对稳定,尽可能避免发生与容量相关的并发症。  相似文献   

17.
任新英  郑宏 《新疆医学》2000,30(3):150-151
目的:体外静脉转流应用于原位肝移植术,观察血液动力学及激活全血凝固时间变化。方法:杂种猪18头,随机分为供体组和受体组,采用代肺机单泵,在非全身肝素化下,于实验猪原位肝移植术无肝期行门静脉、下腔静脉至上腔静脉的体外转流,测定术中血液动力学和激活全血凝固时间的指标。结果:术中血液动力学除在无肝期及开放后早期时间内有明显波动外,余无特殊变化。此外转流期部分肝素化、并不影响转流后凝血功能。体外静脉转流量  相似文献   

18.
非转流经典原位肝移植术中血气和电解质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非转流经典原位肝移植术中患者动脉血气、电解质的变化及其原因。方法80例行非转流经典原位肝移植患者,采用气管内插管静吸复合麻醉。除监测血流动力学外,同时于麻醉前、无肝前期、无肝期30min和60min、移植肝门静脉和腔静脉开放5min和30min、手术结束时监测动脉血气及电解质,其中70例采集门静脉开放后的肝静脉血进行测定。并对血流动力学和代谢紊乱进行纠正。结果手术期间循环系统变化明显,腔静脉阻断期间血压下降、心率增快,门静脉开放后低血压,57例患者需应用血管活性药物。动脉血pH于无肝期30min开始下降,至术终恢复;二氧化碳分压(OaCO2)于下腔静脉开放后5min平均升高约4~5mmHg(1mm Hg=0.133kPa)。剩余碱(BE)平均值于无肝期下降,开放后个体间差值明显加大,为-13~ 9;血钾开放后5min时个体间波动在2.6~6.1mmol/L;血钙于麻醉后至开放后30min均降低,术终有所恢复。血钠基本保持平稳。开放后肝静脉血严重高钾、高CO2,而钠、钙、pH和BE显著降低。结论 非转流原位肝移植无肝期前,经适当调控内环境保持相对较稳定,门静脉和下腔静脉开放后出现明显循环波动和内环境紊乱,显著低钙、高CO2,而血钾和酸碱平衡变化的个体差异极大。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比较观察自制简易离心泵和进口离心泵在猪原位肝移植术体外静脉转流中的应用。方法28头猪原位肝移植手术,根据体外静脉转流时采用离心泵的不同将受体猪分两组,A组采用进口离心泵,B组采用自制离心泵。观察无肝前期。无肝期开始时,无肝期开始后5,30min和新肝开放后30min等5个时点的静脉引流情况和血流动力学变化。结果 两组无肝期静脉引流均较充分,表现为无肝期间肠管颜色红润;转流中尿量足;两组各时点血流动力学无明显差异。结论 该院自制的离心泵用于猪原位肝移植实验无肝期的体外静脉转流,血液引流充分,能基本替代进口离心泵用于动物实验。  相似文献   

20.
肝脏移植是终末期肝病的最有效治疗措施.经典式原位肝移植手术创伤大、时间长,有时需要体外静脉转流,围术期常发生酸-碱平衡失调和电解质紊乱等病理生理变化.背驮式原位肝移植(piggyback orthotopic liver transplantation,PBOLT)因术中不阻断下腔静脉,比经典式原位肝移植具有一定的优越性.然而,背驮式原位肝移植手术麻醉中是否发生严重的严重的酸-碱平衡失调和电解质紊乱有待研究.笔者观察了42例PBOLT手术无肝前期、无肝期、新肝恢复灌注期3个阶段酸-碱平衡和电解质等的变化,现报道如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