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统计和分析我院2004年至2007年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和分布情况,为临床安全、有效、经济、合理的使用药物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我院收集的86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进行统计分析。结果86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中,排名前3位的分别是抗菌药物54例、中成药9例和激素类药物6例。结论加强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促进临床科室合理用药,保障人民群众的健康安全。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的发生特点及一般规律,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依据。方法:对我院2009~2011年上报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的164例ADR报表进行分类、统计。结果:164例ADR病例中,中老年的患者较多(77.45%);构成比最高的给药途径为静脉滴注(90.24%);164例ADR共涉及46种药品,其中构成比最高的为抗感染药(占29.88%);临床表现以皮肤及附件最常见(占40.49%)。结论:ADR的发生与患者体质、给药途径有关;在给药过程中应密切观察,一旦发生ADR应及时处理;并加强ADR的上报及宣传,为临床用药安全、有效、合理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3.
4.
目的了解本院药品不良反应的规律和特点,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本院2007~2011年上报的648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在648例ADR报告中,78例(12.04%)为严重的ADR,158例(24.38%)为新发ADR;医护人员是ADR报告的主体;发生ADR者以青壮年及老年患者居多;静脉给药、抗感染药更易发生ADR;ADR主要累及皮肤及其附件、消化及循环系统。结论临床应重视ADR的监测和报告工作,且应加强抗菌药物应用管理,尽量减少和避免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246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回顾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了解该院药品不良反应(ADR)报告情况和发生特点,促进临床安全用药,提高监测报告水平。方法对该院2010年上报的246例ADR,分别从资料来源、患者性别、年龄、给药途径、所涉及的药品种类、临床表现等采用回顾性分析。结果 246例ADR中,女性患者较多(占58.13%);静脉滴注是引发ADR的主要途径,占总例数的77.64%;共涉及117种药物,其中抗感染药物居首位(36.75%);在临床表现方面,以皮肤及其附件反应最常见。结论为减少ADR的发生,应加强抗菌药物使用管理。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我院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的相关因素及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收集本院2008-06~2010-05上报的231例ADR资料,针对ADR所涉及的患者情况、用药情况以及不良反应临床表现、转归、因果关系评价等内容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31例ADR报告涉及73种药品,以抗感染药物所致的ADR居多,占51.51%;其次为循环系统用药,占11.69%;其他占36.80%。ADR累及最多的器官为皮肤及其附件;静脉注射是引起ADR的主要给药途径;性别对ADR发生率的影响无明显差异。结论应加强对医护人员的专业培训,合理使用抗生素,不断提高临床用药水平,规范注射剂的使用,可大幅减少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无锡市2473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回顾性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了解无锡市二级以上医疗机构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无锡市ADR临床监测中心2005年1月~2006年12月收集到的无锡市属11家二级以上医疗机构上报的2473例ADR报表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发生ADR的人群以>60a的老年患者和≤10a的儿童居多;药物以抗感染药所致的ADR居多(占60.9%),其次为中药制剂(占13.7%);静脉给药是引起严重ADR的主要给药途径,上报的ADR大部分为已知的、轻度的ADR,严重的或罕见的ADR74例(占3.0%)。结论:临床应重视ADR的监测,ADR报表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8.
9.
我院67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回顾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医院2008年收集到的67份药品不良反应(ADR)报表进行统计分析。结果67例ADR患者中,女性ADR发生率是男性的1.58倍;中老年患者(≥50岁)发生ADR的几率更大(64.18%);抗微生物类药物引起的ADR最多(70.15%),其中绝大多数是由喹诺酮类和头孢菌素类引发,其次为.中药制剂;静脉滴注给药方式是导致ADR的主要途径(92.54%);I临床表现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最常见(34.33%),其次为消化系统反应(22.39%)。结论应继续加强ADR的监测和上报工作,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回顾性分析某三甲医院859例药品不良反应,了解不良反应发生特点及相关因素,为临床安全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 对该院2013年7月至2015年6月间的859例ADR报告进行回顾性分析,按药品不良反应报告类型、来源、患者性别、年龄、给药途径、药品种类、累及的器官或系统及临床表现等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 859例ADR报告中,男性发生ADR的概率为女性的1.2倍;61~70岁的老年患者发生ADR的比例最高(23.40%);肿瘤用药引起的ADR最多(39.23%);静脉滴注为引发ADR为主要的给药途径 (72.76%);ADR累及器官或系统以消化系统损害最多(33.48%)。结论 临床用药应加强不良反应监测,尤其针对老年患者加强用药监护,规范肿瘤用药,尽可能选择口服给药途径,减少或避免不良反应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了解儿童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情况,分析原因及影响因素,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建议.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 收集椒江区2013-2015年230例儿童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对引起ADR的药品种类、剂型、给药途径、联合用药、临床表现、抗菌药使用情况及药品说明书标注情况等进行统计与分析.结果 230例儿童ADR报告中,男女比例为1.32:1;药品剂型和给药途径以注射剂型和静脉滴注为主,共涉及9类药品,引起ADR排名首位的药品类别是抗菌药(84.94%),其次为中成药制剂(6.28%);ADR累及多个器官/系统,其中最常见的临床表现为皮肤及其附件损害(79.64%),其次为消化系统损害(10.18%);单独用药引发ADR的药品说明书中明确标注儿童用法用量及注意事项的占78.26%,模糊标准的占2.72%,未标注的占19.02%.结论 应加强儿童用药的使用管理,完善药品说明书,加强儿童ADR监测.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阜阳市人民医院新出现和严重的药品不良反应(ADR),为临床安全、合理、有效地使用药品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收集阜阳市人民医院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上报的新的和严重的ADR,共391例,统计分析患者的年龄、性别、药物剂型、给药途径、药物种类、不良反应累及系统(器官)及临床表现、转归情况、关联性和上报人员职业等。结果:在391例报告中,女210例,男181例,女性占比略高于男性(1.16:1);年龄段分布以60~69岁患者居多[24.80%(97/391)],其次为50~59岁患者[24.55%(96/391)];涉及的药品剂型以粉针剂[42.97%(168/391)]、注射液[30.69%(120/391)]和片剂[16.11%(63/391)]为主;涉及的给药途径以静脉滴注[67.01%(262/391)]和口服[24.3%(95/391)]为主;涉及的药品主要为抗肿瘤药[31.97%(124/391)]、抗感染药[14.83%(58/391)]、心血管系统用药[13.04%(51/391)]、中成药及其他[10.23%(40/391)]。不良反应分布...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和一般规律,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对我院2013年1月~2015年12月收集的328份ADR报告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ADR报告主要来源于临床医师(占90.5%);老年人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给药途径以静脉滴注所占比例最大(占81.1%);ADR涉及的药品抗感染类药物居首位(占51.5%),其次是中药制剂(占19.2%);临床表现以全身性反应、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最常见.结论 ADR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需重视ADR的监测工作,提高合理用药水平,降低药品使用风险.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某院2014年药品不良反应(ADR)监测情况,促进临床安全、合理用药。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研究方法,对某院2014年1月-12月上报的576例ADR进行统计、分析、评价。结果:576例ADR报告中,男285例,女291例;60岁以上患者较多,占37.33%,其次为0~10岁组,占17.36%;发生时间多数集中在24 h之内,占69.45%。静脉给药引起的ADR占81.77%,口服给药占16.32%。ADR报告中,抗感染药物占38.02%,抗肿瘤药占27.78%,中药制剂占12.33%。ADR最常见的表现为皮肤及附件与消化系统损害。结论:为减少ADR的发生,提高合理用药水平,应加强对患者用药期间的观察,加强药物尤其是抗感染药物以及抗肿瘤药、中药制剂的质量监测。 相似文献
15.
目的统计分析老年人严重药品不良反应病例报告的特点、规律,为促进老年人临床用药安全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收集椒江区2015~2017年102例老年人严重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对引起ADR的药品种类、剂型、给药途径、联合用药、临床表现、药品说明书标注情况等进行统计与分析。结果102例老年人严重药品不良反应涉及的药品以抗感染药最多(占36.61%),其次中药注射剂(占20.53%);不良反应累及的器官-系统以全身性损害最多(占31.67%);给药途径以静脉滴注给药最多(占70.54%);2种以上药品联用的有84例(占82%);涉及的112种怀疑药品说明书中明确标注老年人用法用量的有12种(占10.7%),模糊标准的28种(占25%),未标注的72种(占64.3%)。结论应加强老年人的用药管理,完善药品说明书,加强老年人ADR监测。 相似文献
16.
采用回顾性的方法,对我院237例ADR报告中ADR类型、分级.药品的种类,患者性别、年龄等情况等进行统计分析。引起ADR的药物中抗微生物药占36.8%,居首位:其次是中药制剂。占15.1%。抗微生物药中又以喹诺酮类居首位.青霉素类居其次。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应用清开灵注射液后发生药品不良反应的原因,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11月至2010年12月杭州市100例应用清开灵注射液治疗后发生药品不良反应的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60.00%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时间为用药30min以内;药品不良反应累及器官以皮肤及其附件居首位(48例,占48.oo%),严重程度多为轻度.结论 在清开灵注射液临床用药过程中,需密切观察、加强用药监护,以尽量减少或避免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摘 要 目的:分析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特点及规律,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2009~2015年我院收集的共6 382份ADR进行回顾性分析,分别按患者的年龄、性别、给药途径、药品种类、严重程度及ADR临床表现等进行分类统计。结果:6 382例ADR报告的男女患者比例为1∶1.07,41岁以上中老年患者所占比例最高(>60%)。一般的ADR报告数量最多,报告主体为医生(91.21%);静脉用药引发ADR有5 100例(79.91%),单一用药引发占88.55%;ADR主要导致消化系统损害(45.46%);ADR涉及22类药物,肿瘤药物居首位(1 677例,占26.28%);奥沙利铂(34.43%)、氨甲环酸(11.52%)和复方氨基酸(20AA)(9.65%)位列引起ADR的单品种前3位;严重不良反应共104例,以肿瘤药物(36.54%)和抗感染药(25.00%)为主。结论:临床工作中应重视ADR报告与监测,促进安全用药。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及相关因素。方法:以我院2009-2011年585例ADR为研究对象,从年龄、性别分布、报告人职业、给药途径、药品种类、ADR累及器官或系统及主要临床表现、ADR类型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报告中,≥60岁年龄段构成比最高;涉及的药品有108种,其中抗感染类药引起的ADR占总例数的42.05%,生物制品引起的次之;静脉给药引发的ADR占37.09%,是引发ADR的主要给药途径;临床表现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为主。结论:临床应重视ADR的监测和报告工作,以促进合理用药,减少和避免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本院发生药品不良反应(ADR)特点及其规律,为临床科学、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汇总2010~2012年本院上报的285例ADR报告,分别从患者的年龄、性别、ADR类型及构成比、给药途径涉及药品种类和ADR累及器官或系统临床表现等内容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85例ADR报告中,60岁以上患者居首位,占34.04%;女性患者较男性多,分别占59.30%和40.70%;引发ADR的途径以静脉滴注给药为主,占80.70%;由抗菌药引发的ADR最多,占74.04%;ADR累及器官或系统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最常见,占48.77%。结论医院应重视ADR的监测工作,尤其要重视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关注ADR的易发人群,以减少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