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先天性脊柱侧凸合并脊髓分裂症的诊治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Wang T  Qiu GX  Shen JX  Zhang JG  Wang YP  Zhao H  Tian Y  Li QY 《中华外科杂志》2005,43(12):770-773
目的探讨先天性脊柱侧凸合并脊髓分裂症的诊断和手术治疗方法及效果。方法1999年5月至2004年6月共收治先天性脊柱侧凸患者353例,术前经脊髓造影和(或)CTM检查发现58例合并脊髓分裂症。按照脊髓分裂畸形(SCM)的分类方法分为双管型(SCMⅠ型)和单管型(SCMⅡ型)。对其中的56例患者进行了手术治疗,除1例合并蛛网膜囊肿的患者行椎管内探查手术外,其他患者在脊柱矫形前未切除分裂脊髓间的间隔(骨性、软骨性或纤维性)。分别对SCMⅠ型和SCMⅡ型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改变、手术治疗的方法和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SCMⅠ型11例,占19%,SCMⅡ型47例,占81%。17例术前合并神经系统的异常表现,其中SCMⅠ型2例、SCMⅡ型15例。接受手术的56例患者中,SCMⅠ型11例,术前Cobb角(60±25)°;SCMⅡ型45例,术前Cobb角(67±21)°。术后SCMI型Cobb角(29±13)°,矫形率(51±17)%;SCMⅡ型Cobb角(39±19)°,矫形率(41±24)%。以上两组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所有患者未出现新的神经损伤症状或原有神经症状加重。26例(45%)患者获得了平均17.3个月(4~59个月)的随访,矫形丢失(6±10)°,SCMⅠ型的7例患者丢失(5±8)°,SCMⅡ型的19例患者丢失(6±11)°,两组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随访时患者神经症状稳定。结论先天性脊柱侧凸常合并椎管内异常病变,手术治疗前应常规行椎管内的影像学检查(脊髓造影、CTM或MRI检查)。并不是所有合并SCM的先天性脊柱侧凸患者在脊柱矫形前都需要处理椎管内的病变。对于SCMⅠ型的先天性脊柱侧凸患者,如果术前无脊髓栓系的临床表现并且影像学显示骨性间隔的上下方存在分裂的脊髓,侧凸矫形前可不必处理椎管内的骨嵴。对于合并SCMⅡ型的先天性脊柱侧凸患者,如果术前患者无进行性加重的神经系统表现,位于单管内分裂的脊髓可以像正常脊髓一样耐受脊柱矫形。  相似文献   

2.
成人脊柱侧凸是指骨骼发育成熟(年龄>20岁)后,冠状面脊柱偏离中线,Cobb角大于10°[1-2].其好发人群多为老年人,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发展其发病率亦逐年上升.近年来随着内固定技术、影像诊断技术及麻醉技术的发展,同时也因为患者对更高生活质量的追求,这一疾病引起大家越来越多的关注,其临床研究也取得较大进展.  相似文献   

3.
综合征性脊柱侧凸常伴有全身多处发育异常或畸形,是相对罕见的脊柱三维畸形.致病原因包括结缔组织病、代谢及内分泌疾病、神经肌源性疾病、骨软骨发育不良、骨骼系统发育异常、神经系统发育异常、多系统发育异常、神经纤维瘤病以及舒尔曼病等.综合征性脊柱侧凸的诊断与治疗是临床工作中的难点.本文通过结缔组织病合并脊柱侧凸、代谢及内分泌疾...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脊柱良性成骨细胞瘤所致疼痛性脊柱侧凸的诊断与外科治疗。方法:对临床诊治的3例脊柱良性成骨细胞瘤合并疼痛性脊柱侧凸畸形病例的症状学、影像学表现、治疗效果及随访资料进行回顾和总结,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所有患者术后腰背痛症状消失,随访6~24个月,平均14个月,无一例肿瘤复发,继发的脊柱侧凸都得到了良好的矫形。结论:脊柱良性成骨细胞瘤引起疼痛性脊柱侧凸一旦确诊,应立即手术切除,无需术后化疗与放疗,继发的脊柱侧凸多为功能性侧凸,不需额外矫形,若为结构性脊柱侧凸,可按脊柱侧凸的矫形原理进行侧凸矫形术。  相似文献   

5.
正常人的脊柱从后面看是直的。在枕骨中点(枕外隆突)至骶骨棘的连线上,可由枕骨结节或第7颈椎棘突系一线垂直于地面,正常人线索通过臀沟,并通过各个棘突。脊柱侧凸时脊柱的一段或几个节段偏离中线向侧方弯曲,形成一个弧度。胸廓、肋骨、骨盆,甚至下肢的长度都会随之变化。严重的病例,影响到呼吸功能、心脏移位,脊柱畸形弯度特大者甚至会有截瘫产生。  相似文献   

6.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4,(21):1978-1982
退变性脊柱侧凸是老年人群中常见的脊柱冠状位的弯曲畸形。尽管病因尚未明确,但是它与引起神经受压的椎间盘、关节突关节和其他脊柱结构的退变有密切的关系。临床表现呈多样化,主要包括轴向腰背痛、根性症状、神经性跛行、畸形和马尾综合征。应该在多方面、多学科对风险和收益进行评估后制定手术治疗的方案。手术治疗的最主要目标是通过减压促进神经恢复和通过矫形恢复脊柱平衡。手术方式包括单纯减压术、前后路融合内固定术、矫形手术以及这些手术的联合使用并且要制定个体化方案。融合范围是一个热点问题,仍需要更多的研究来制定手术策略的选择标准。微创、动态稳定等较新技术已经被应用来降低围手术期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7.
特发性脊柱侧凸(Idiopathic Scoliosis,IS)在青少年中发病较为普遍,且病因至今未明,成为脊柱外科界的研究热点。目前认为其发病可能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近半个世纪以来国内外学者通过建立鸡、兔、大鼠等动物的脊柱侧凸模型,以研究其发病机制。本文就多年来脊柱侧凸模型建立情况及当前病因学进展作一综述,希望藉此对今后的实验开展工作有所参考和启示。  相似文献   

8.
Ehlers-Danlos综合征(Ehlers-Danlos syndrome,EDS),又称为弹力过度性皮肤,伴皮肤和关节松弛及皮肤毛细血管破裂,是一种罕见的结缔组织遗传性疾病。常有骨骼肌肉系统受累,表现为关节疼痛、肿胀,关节不稳,脊柱畸形三联征。根据临床表现及病理、遗传学诊断,EDS可分为经典型、皮肤弹性异常增高型、血管型、脊柱侧后凸型、关节松弛型、皮肤脆弱型等13种分型[1]。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adolescent idiopathic seoliosis,AIS)的MRI特征性变化,探讨AIS的MRI特征性变化与侧凸严重度的相关性.方法 应用三维莺建MRI技术对90例青少年(49例AIS,41名健康青少年)进行全脊髓脊柱和后脑MR检查.测量颈椎和胸椎各节段的脊髓最大前后径(AP)、最大横向直径(TS)和凸凹侧脊髓旁间隙(LCS)、小脑扁桃体与枕骨大孔基线的距离、齿突与枕骨大孔基线的距离、颈髓中轴线与延髓中轴线夹角(α)、枕骨大孔基线与延髓中轴线夹角(β)、脊髓面积、椎管面积、脊髓椎管面积比,测量脊髓全长、脊柱全长、脊髓脊柱全长比.结果 与健康对照组相比,AIS患者的AP、TS、AP/TS 和LCS比值明显增加,小脑扁桃体位置相对枕骨大孔明显下移,脊髓圆锥位置相对上移,β角减小,脊髓椎管面积比增大(P<0.01);AIS组与对照组相比,全脊髓或全脊柱长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脊髓脊柱全长比明显减小(P<0.01),与Cobb角无明显相关性.AP、AP/TS和LCS比值与Cobb角明显正相关(P<0.05).结论 AIS患者在脊髓和脊柱的横断面上存在显著性形态学异常,部分与Cobb角有明显正相关;脊髓和脊柱纵轴上存在明显的脊髓牵拉受限,提示可能存在神经系统和骨骼系统的生长不平衡,这些可能与AIS的发病机制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脊柱后路矫形内固定植骨融合术治疗马凡综合征合并脊柱侧凸的治疗效果。方法马凡综合征合并脊柱侧凸患者12例,进行脊柱后路矫形内固定植骨融合术,术前脊柱侧凸主弯Cobb角62°~90°(71°±6°)。结果手术时间3.4~4.8(4.2±0.4)h,出血量550~920(690±117)m l。全部患者均获随访,时间0.9~4.8年,未发生神经及其它系统并发症。术后主弯Cobb角24°~37°(29°±3°),矫正率51%~65%(59%±4%),植骨全部融合,无假关节形成及断钉、脱钩发生。结论脊柱后路矫形内固定植骨融合术治疗马凡综合征合并脊柱侧凸,对侧凸矫形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1.
目的:运用X线全脊柱拼接成像技术对脊柱侧凸图像进行分析,调查大庆市部分地区中学生脊柱侧凸的患病情况,确定脊柱侧凸的程度及分析中学生脊柱侧凸的常见原因.方法:利用全脊柱拼接功能的后处理工作站对192例中学生分次所摄的脊柱正位、侧位影像进行拼接处理后作测量并打印图像.结果:经拼接处理后的全脊柱正位、侧位均能将颈、胸、腰、骶椎完整拼接,显示在1张14×17的激光片上,.其中男生18例,女生174例.X线摄片Cobb 角〈10患病率为1.33%(3/192),X线摄片Cobb 角≥10患病率98.67%(189/192).对其中3 例Cobb 角>40°者进行了手术治疗.结论:全脊柱拼接成像技术克服了以往颈、胸、腰、骶椎单独成像后测量上的误差.通过全脊柱拼接成像技术,可以早发现、早诊断中学生脊柱侧凸的程度,对分析中学生脊柱侧凸的常见原因及为临床手术提供了更精确的数据.  相似文献   

12.
脊柱侧凸的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邱贵兴 《中华骨科杂志》1995,15(10):715-717
脊柱侧凸的治疗邱贵兴脊柱侧凸的治疗在国内已逐渐普及,许多基层医院已开展了一些脊柱侧凸的矫形手术,如:Harrington、Luque等。然而在治疗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和错误,有些延误了治疗时机,有些采用不适当的治疗方法,造成了不可弥补的不良后果。究其...  相似文献   

13.
脊柱侧凸的临床病因学分类研究   总被引:55,自引:8,他引:55  
目的 探讨脊柱侧凸病因学构成的变化与发展情况。方法 对621例脊柱侧凸患者,以及其中的391例9~28岁常见手术年龄组患者分别进行病因学分类,并对两者的病因学构成百分比进行比较。结果 非特发性脊柱侧凸病例占总病例数的25.3%(157/621),占9~28岁年龄组脊柱侧凸病例的34.0%(133/391),其中先天性脊柱侧凸并发脊髓发育性畸形高达38.6%。结论 脊柱侧凸可由多种原因引起,随着临床  相似文献   

14.
先天性脊柱侧凸是在胚胎期脊柱生长发育过程中,脊椎分节不全或/和形成不良所致的一种先天性畸形,由于脊柱两侧的生长发育不平衡而出现侧凸。国内报道先天性脊柱侧凸发病率占脊柱侧凸的3.1%~5.19%。献统计约25%的病人合并有脊髓异常,30%的存在泌尿、生殖系畸形,10%的有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出生后即发生畸形,其病变往往随着年龄增长而进行性加重。不经治疗的先天性脊柱侧凸中,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经后路全脊椎切除术在矫治〉100°的重度脊柱侧凸时的临床应用特点及技术优势。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10月~2008年9月以全脊椎切除术联合椎弓根钉棒治疗的13例重度侧凸患者,术前主弯Cobb角平均117.8°,冠状面偏斜平均6.7cm;术中置入直径为5.5~6.5mm椎弓根螺钉,通过全脊椎切除建立矫形空间后,直视下保护硬膜囊,获得脊柱冠状面整体平衡和侧凸矫形。结果平均侧凸矫形率为60.7%,冠状面偏斜纠正82.0%。术后1例发生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2周后恢复,其余患者神经功能Frankel分级同术前。术后6个月时,患者肺功能均较术前有所改善。平均随访22.5个月,矫形效果丢失〈10%,1例内固定棒断裂。结论经后路全脊椎切除联合椎弓根钉棒器械矫形术可有效保护脊髓功能,获得良好矫形效果,适用于重度脊柱侧凸患者,特别是对伴有显著通气功能障碍的胸段侧凸。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合并胸腰段后凸的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AIS)的临床特点和手术治疗策略. 方法对2001年1月至2007年1月收治的413例AIS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合并胸腰段后凸者共10例,其中男2例,女8例;年龄12~18岁,平均14.3岁.侧凸类型包括PUMC Ⅱb2型3例,Ⅱc 3型4例,Ⅱd2型1例,Ⅲb型2例.单纯后路内固定术8例,前路松解+后路内固定术2例.术前、术后及随访时摄X线片,对侧凸类型、Cobb角、顶椎旋转度、顶椎偏距、侧凸柔韧性、胸腰段后凸、冠状面及矢状面躯干偏移进行评测和分析.结果 本组患者中双弯8例,三弯2例;胸腰弯/腰弯Cobb角≥45°者7例,柔韧性指数≤70%者6例,顶椎旋转度≥Ⅱ度者9例.所有病例的融合范围均符合PUMC分型原则.手术前后平均胸弯冠状面Cobb角分别为71.7°和37.4°,平均矫正率为47.8%;手术前后平均胸腰弯/腰弯冠状面Cobb角分别为65.0°和27.8°,平均矫正率为57.2%;手术前后平均胸腰段后凸分别为35.5°和4.2°,平均矫正率为88.2%.全部病例随访12~72个月,平均23.1个月;最终随访时无躯干失平衡发生. 结论 合并胸腰段后凸的AIS一般多为双弯或三弯,胸腰弯/腰弯畸形往往比较严重,并有明显的旋转畸形.对合并胸腰段后凸的AIS,应融合胸腰弯/腰弯以防止术后发生失代偿或后凸加重, PUMC分型可以有效识别病变类型并指导融合范围的选择.  相似文献   

17.
全脊柱椎弓根螺钉技术治疗脊柱侧凸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采用后路全脊柱椎弓根螺钉技术节段内固定治疗脊柱侧凸的疗效和安全性,并总结胸椎椎弓根螺钉的植入方法。方法选取入组患者16例,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7例,先天性半椎体脊柱侧凸9例,男12例,女4例;年龄12~19岁,平均15.9岁。脊柱冠状面Cobb角为30~82°,而平均为52°。全部采用全脊柱椎弓根螺钉技术后路三维矫形内固定,均获得骨性融合,其中10例行胸廓成形术。结果术中术后无神经、血管并发症。手术切口I期愈合。术后随访3~44个月,平均23.5个月,无术后疼痛,X线正侧位及动态位片未发现断钉、假关节形成。术后平均矫正Cobb角41°,16例患者术后Cobb角平均为11°,矫正率达78.8%。所有患者均在4~8个月内恢复正常的学习生活。结论后路全脊柱椎弓根螺钉技术内固定矫形治疗脊柱侧凸,可获得满意的效果且并发症发生概率低。  相似文献   

18.
先天性脊柱侧凸合并脊髓纵裂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 讨先 天 性脊 柱侧 凸 合并 脊髓 纵 裂患 者的 矫 形手 术治 疗 方法 及效 果 。方 法:回顾 性 分析 31 例 先天性 脊柱 侧 凸合 并脊 髓 纵裂 患者 的 临床 资料 、手术 方 法 及 治疗 结 果 。 结果 :31 例 患 者中 合 并 骨 性纵 裂 4 例 ,纤维性 纵裂 23 , 例 混合 性 纵裂 例 纵 裂涉 及 胸段 4 , 10 ,例 腰段 例 胸 段 及腰 段 6 , 14 , 例 颈 段到 腰 段 例 1 。 矫形 手术方 法 包 括 前路 矫 形 内 固定 2 例 ,后 路 矫 形 内固 定 14 例 ,前 路 松 解 联合 二 期 后 路矫 形 内 固 定 10 例 ,一 期 前 后路半 椎体 切 除联 合后 路 矫形 内固 定 例 仅 例 患者 在 后路 矫形 手 术时 先行 切 除了 骨嵴 ,纤 维 性纵 裂均 未 予处 5 。 1理。 手术 前 、后 脊柱 侧 凸主 弯冠 状 面 Cobb 角、 顶椎 偏 距、 顶 椎 旋 转度 、 躯 干 偏移 平 均 分 别为65.4° 35.1° 和 ;51.2m m 和32.2m m ;1.3° 1.2°13.5m m 和 ; 和 8.9m m ,主弯冠 状 面矫 形率 平 均为 49.1%。术 后均 无 神经 功能 缺 陷发生或 神经 功 能缺 陷加 重 。结论 :根 据 合并 脊髓 纵 裂的 类型 、患 者的 神 经功 能状 态 选择 相应 的 治疗 方法 ,先 天 性脊柱侧 凸可 以 获得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手术治疗先天性脊柱侧凸合并脊髓纵裂的患者的临床特点,评估其手术疗效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3月~2017年3月间我院收治并行手术治疗的先天性脊柱侧凸合并脊髓纵裂患者69例,其中女性41例,男性28例,平均年龄13.9±4.5岁(7~34岁)。所有患者术前均行全脊柱正侧位X线、CT及MRI检查,术后即刻及末次随访行全脊柱正侧位X线检查,测量影像学参数(主弯Cobb角、次弯Cobb角、主弯顶椎偏距、躯干偏移、胸椎后凸角及腰椎前凸角),分析先天性脊柱侧凸合并脊髓纵裂的影像学特点及临床表现,并评估脊柱侧凸矫形率及相关并发症[矫形率=(术前Cobb角-术后即刻Cobb角)/术前Cobb角]。结果:在69例脊髓纵裂患者中,单纯膜性纵裂50例,骨性纵裂4例,膜性合并骨性纵裂15例。合并椎板畸形38例,半椎体24例,肋骨畸形25例,37例同时存在其他椎管内畸形,椎管外畸形8例。临床表现主要有:背部毛发10例,跛行6例,腰背痛4例,截瘫2例。双下肢/双足异常8例,神经系统阳性体征20例。脊髓纵裂好发于下胸段及腰段,占72.4%(50/69),纵裂累及椎体节段平均为4.2±2.7个。所有患者中,1例在矫形前行骨嵴切除,余均未对纵裂做预防性切除,仅单纯行侧凸矫形内固定术。60例得到随访,随访率为86.9%。平均随访时间32.4±22.7个月(13~115个月)。术前主弯Cobb角平均为71.8°±29.4°,次弯Cobb角为46.4°±17.3°,胸椎后凸角为39.5°±36.1°,腰椎前凸角为50.4°±17.3°;主弯顶椎偏距为6.2±3.6cm,躯干偏移平均为2.8±3.0cm。术后即刻主弯Cobb角28.8°±21.6°,次弯Cobb角25.6°±14.5°,胸椎后凸角25.5°±19.1°,腰椎前凸角42.3°±15.4°;主弯顶椎偏距4.2±3.3cm,躯干偏移2.4±2.8cm,主弯顶椎旋转度所有患者术后即刻冠状位主弯矫形率为(59.9±22.0)%,末次随访时矫形率为(53.6±25.7)%。术后即刻与术前相比,主弯Cobb角、次弯Cobb角、胸椎后凸角、腰椎前凸角及主弯顶椎偏距均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0.01),主弯顶椎旋转度及躯干偏移无明显统计学差异。末次随访时主弯Cobb角平均为33.3°±25.9°,次弯Cobb角为27.1°±16.9°,胸椎后凸角为25.1°±16.1°,腰椎前凸角为45.6°±17.6°;主弯顶椎偏距为4.9±6.0cm,躯干偏移平均为2.1±2.0cm,末次随访与术后相比,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共6例出现神经系统并发症,发生率为8.7%,均为不完全神经损伤,无截瘫发生。内固定相关并发症3例,包括螺钉松动2例,内固定棒断裂1例。2例螺钉松动患者无任何临床症状,予以随访观察;1例内固定棒断裂患者手术翻修,未再次出现并发症。结论:先天性脊柱侧凸合并SCM手术治疗患者纵裂好发于下胸段及腰段,椎体畸形以混合型最多见;中下胸段肋骨畸形的伴发率最高。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先天性脊柱侧凸逐渐被学者们公认为是一种合并多系统畸形性疾病,先天性肾脏和尿路畸形是其最常见的畸形之一。然而,与其他系统畸形不同,先天性肾脏和尿路畸形由于位置隐匿,多为良性疾病,不出现临床症状或临床症状出现晚,亦不影响脊柱侧凸的诊疗,因而在临床上常常被忽视。由于先天性肾脏和尿路畸形患者更易并发感染、结石和梗阻性尿路病,甚至发展成慢性肾脏病和终末期肾病,因此在临床上应受到重视。加强随访、注意保护、及时干预是改善预后、避免肾功能损伤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