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采用稀钡剂和气体混悬剂,或先注钡剂和注气灌胃,右侧卧位或左后斜位,加压点片法可显示典型X线征,并可缩短检查时间。  相似文献   

2.
大承气汤调钡灌肠诊治大肠梗阻32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观察大承气汤调钡剂灌肠诊治大肠梗阻的效果。方法:用大承气汤调钡剂灌肠,在X线胃肠专用机上动态观察肠道的蠕动,以及梗阻部位的缓解情况。结果:总有效率达81.25%,不完全性肠梗阻达100%,肿瘤所致肠梗阻无效,但可定位或定性,乙状结肠扭转无效。结论:大承气汤调钡剂灌肠诊治大肠梗阻具有肯定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小儿急性肠套叠钡剂与空气灌肠整复效果。试图寻求一种较为有效的整复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32例小儿急性肠套叠整复情况,32例均行空气灌肠并做整复(压力为80~12kPa),9例未解套者中6例再行钡剂灌肠整复。结果32例中1例因病程超过48h且中毒症状明显而未做整复。31例空气灌肠整复成功22例,9例未解套者中6例加用钡剂整复成功3例。空气加钡剂灌肠整复成功共25例,较单纯空气整复成功率高。结论空气灌肠和钡剂灌肠都可用于复位,在空气灌肠整复不成功时可加用钡剂整复,可提高整复成功率。  相似文献   

4.
食管贲门癌切除术后膈疝11例,取腹正中切口10例,进胸切口1例,疝内溶物返流腹腔,膈肌切缘重新缝和胃壁上,结果肠坏死切除1例,无1例死亡,口服钡剂或钡剂灌肠是膈疝治疗的很好办法。  相似文献   

5.
先天性肠旋转不良45例病理分型及X线诊断方法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先天性肠旋转不良45例病理分型、X线平片、X线钡餐造影和钡剂灌肠诊断选择进行分析。结果平片异常37例,无异常8例。胃肠钡餐造影37例,十二指肠空肠曲位置异常18例;十二指肠、空肠上段沿中腹部呈螺旋形下降10例;空肠、小肠分布异常8例;随访至盲升结肠21例均发现盲升结肠异位。钡剂灌肠造影30例,盲肠异位29例。先天性肠旋转不良可分成两大病理类型:(1)单纯型肠旋转不良9例,无索带肘迫或中肠扭转;(2)复合型肠旋转不良36例,伴有索带压迫或(和)中肠扭转。腹部X线平片异常均为非特异性表现。钡餐造影适合于非完全梗阻病例。钡剂灌肠对十二指肠完全梗阻病例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X线透视下钡剂灌肠诊断小儿肠套叠及灌肠复位的可靠性及有效性,提高肠套叠X线诊断率和整复率.方法 对30例经钡剂灌肠或手术证实肠套叠患儿的X线透视下钡剂灌肠点片及复位影像作对照分析.结果 对肠套叠病人钡剂灌肠后所有病例均可见肠管内软组织肿块或杯口状充盈缺损,合理钡剂灌肠使26例成功复位,成功率约85%.结论 X线透视下钡剂灌肠为肠套叠的确诊及治疗提供了有效方法,具有疗程短、创伤小、价廉、成功率高、并发症少等优点.  相似文献   

7.
李彬强  姚海东  黄智棠  邱凯涛 《吉林医学》2010,31(15):2147-2148
目的:研究利用钡剂代替标记物行结肠运输试验的可行性。方法:利用钡剂及标记物对正常人及便秘患者行结肠运输试验,测量出各组结肠运输试验的结肠通过时间。结果:正常组全部志愿者72h排出80%以上的钡剂或标记物,结肠慢传输型便秘患者组72h均未排出80%的钡剂或标记物。钡剂结肠运输试验与标记物结肠运输试验的结肠通过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钡剂可代替标记物行结肠运输试验检查。  相似文献   

8.
钡剂灌肠整复小儿肠套叠17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肠套叠是小儿常见的急腹症,如得不到及时诊断,可危及患儿的生命。钡剂灌肠不但具有可靠的诊断价值,而且是整复小儿肠套叠的重要方法。我科2004-2005年对17例小儿肠套叠行钡剂灌肠整复。现将其整复成功与失败情况作一回顾性分析,以便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和治愈率。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医学影像检查技术迅猛发展,CT、MRI、介入放射等检查技术被广泛应用,数字化成像技术也已日趋成熟,但在胃肠道疾病的检查中,钡剂造影检查仍然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其价值可与内镜检查媲美。目前对于胃肠道疾病的检查,应首选钡剂造影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全消化道钡剂检查对慢性阑尾炎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60例慢性阑尾炎患者行全消化道钡剂检查,对全消化道钡剂检查影像诊断与手术病理诊断结果 或随访结果 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全消化道钡剂检查对慢性阑尾炎的诊断率可达100%.结论 全消化道钡剂检查能根据阑尾的充盈影像特征诊断慢性阑尾炎.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肠套叠的X线诊断和整复方法。方法 采用钡剂灌肠;空气灌肠;钡剂加灌肠液灌肠。结果 200例肠套叠中,168例整复,32例因发病时间3d以上,病人一般情况差,有腹膜刺激征,只做诊断性灌肠,未做整复。结论 钡剂灌肠和钡剂加灌肠液灌肠是诊断的良好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钡剂灌肠在婴幼儿先天性巨结肠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经手术或病理证实、并于术前行钡剂灌肠检查的先天性巨结肠患儿23例,对其钡剂灌肠影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钡剂灌肠见典型病例17例,痉挛段(16例)、移行段(14例)、扩张段(16例),不典型病例6例,直肠下端局限性切迹(4例)、直肠或乙状结肠下段螺旋征(2例),不典型病例经24h随访摄片均见钡剂残留。结论钡剂灌肠对诊断婴幼儿先天性巨结肠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3.
肠易激综合征具有腹痛、腹泻、便秘或其它结肠症状。钡剂灌肠可显示结肠充盈迅速、结肠腔普遍变细呈索条状,或节段性变细,或袋形增多和加深。动力学研究发现结肠呈异常的运动反应。1979年Thomp-  相似文献   

14.
1慢性细菌性痢疾常有急性菌痢病史,粪便培养可分离出痢疾杆菌,尤以粘液脓性分泌物的阳性率更高,抗菌药物治疗有效。2慢性阿米已痢疾病变以右侧结肠为主,左侧结肠也可受累,结肠溃疡较深,边缘潜行,溃疡间的粘膜多属正常。粪便检查可找到溶组织内阿米巴滋养体或包囊,取溃疡周边渗出物镜检阳性率更高。抗阿米已治疗有效。3结肠癌多见于中年以后,常经直肠指检可触到肿块,结肠镜检可发现新生物或局部粘膜形态改变,活检可明确诊断;X线钡剂灌肠可发现钡剂充盈缺损。肠腔狭窄、粘膜皱餐破坏等征象。须注意和溃疡性结肠炎引起的结肠癌变…  相似文献   

15.
胃底贲门区在平片上出现软组织肿块影,或服少量钡剂和产气粉后,见到附着少量钡剂的软组织肿块影,对X线诊断是一种极为重要的征象,往往可根据此点来决定疾病的性质,特别是对责门癌的诊断价值甚大。但由于胃底责门区解剖结构较复杂,邻近的脏器较多,因而,出现软组织肿块影  相似文献   

16.
赖建红 《基层医学论坛》2007,11(16):686-687
目的探讨小儿急性肠套叠钡剂与空气灌肠整复效果,试图寻求一种较为有效的整复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32例小儿急性肠套叠整复情况,32例均行空气灌肠并做整复(压力为8~12kPa),9例未解套者中6例再行钡剂灌肠整复。结果32例中1例因病程超过48h且中毒症状明显而未做整复。31例空气灌肠整复成功22例,9例未解套者中6例加用钡剂整复成功3例。空气加钡剂灌肠整复成功共25例,较单纯空气整复成功率高。结论空气灌肠和钡剂灌肠都可用于复位,在空气灌肠整复不成功时可加用钡剂整复,可提高整复成功率。  相似文献   

17.
胃部双重造影对胃部某些病变的检查,特别是早期胃癌的诊断,已成为不可缺少的一种方法,但国内尚缺少专用于胃双重造影的钡剂。六年来我们已试制成两种胃双重造影钡剂——华山200型钡剂(简称Ⅰ号)和医工-78型钡剂(简称Ⅱ号),经过四千余次的临床使用,效果比较满意(也可用于食管和结肠双重造影)。为了进一步研究它们的性能和  相似文献   

18.
胃肠道间质瘤29例的钡剂造影及CT扫描影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夏骏 《当代医学》2010,16(12):88-89
目的探讨胃肠道间质瘤(GIST)的胃肠钡剂造影征象和CT的影像表现。方法参照手术病理结果,对29例经病理证实分别为良性、交界性及恶性GIST的钡剂造影及CT扫描的影像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不同性质GIST的钡剂造影及CT扫描影像特点。结果GIST良性体积小,钡剂造影主要表现腔内小充盈缺损,蠕动波变小,CT平描时密度多较为均匀,且呈均匀强化;交界性肿瘤体积较大,钡剂造影显示小溃疡,可见腔内较大充盈缺损,蠕动波消失,CT平描一般密度不均匀且不均强化;恶性肿瘤体积大,钡剂造影时一部分表现为龛影及较大充盈缺损,局部腔壁僵硬;另一部分仅表现为胃肠道受压。CT平扫显示跨壁或壁外巨大肿块,一般密度不均;增强扫描以不均匀强化为主。恶性肿瘤可发生肝脏、胰腺及周围腹膜等组织转移,但未见淋巴结转移。结论GIST的钡剂造影缺乏特征性,但该检查对于发现病变、定位病变及初步定性还是有利的,CT影像有一定特征性,该检查对GIST的定位和准确定性有较大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胃肠道间质瘤(GIST)的胃肠钡剂造影及增强CT的影像学特点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13例胃肠道间质瘤患者的影像表现,总结GIST的钡剂造影及增强CT扫描影像特点。结果:在13例GIST患者中,发生于胃部8例,小肠3例,结肠1例,肠系膜1例。钡剂造影表现为充盈缺损及龛影或仅为胃肠道受压。CT平扫显示腔内外密度不均匀肿块;CT增强均显示增强,以不均匀强化为主。结论:GIST钡剂造影缺乏特异性,可作为初步影像学检查;增强CT检查能准确显示GIST部位、形态和大小,对于鉴别肿瘤良恶性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总结3l例结肠癌并急性梗阻的诊断、治疗经验。方法:对结肠癌并急性肠梗阻的诊断,手术治疗的术前准备、手术时机、手术方式选择进行分析。结果:本组术前能确诊为结肠癌的15例全部依靠钡剂灌肠,右半结肠7例,左半结肠癌15例行一期切除吻合。术后均无吻合口瘘,本组死亡2例。结论:钡剂灌肠验查是结肠癌急性肠梗阻病因诊断唯一有效的辅助验查方法。只要患者一般情况可,中毒症状轻,均应采取一期切除吻合,术中结肠减压或及灌洗是左半结肠癌安全进行结肠一期切除吻合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