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采用稀钡剂和气体混悬剂,或先注钡剂和注气灌胃,右侧卧位或左后斜位,加压点片法可显示典型X线征,并可缩短检查时间。  相似文献   

2.
肥厚性幽门狭窄是新生儿常见的消化道梗阻性疾病 ,系由幽门环形肌肥厚引起幽门管狭窄。现将我院经临床、X线诊断及手术证实的 16例报告如下。1 资 料1.1   一般情况 本组 16例患儿 ,男 14例 ,女 2例 ,均为足月顺产。年龄 3~ 6 0d ,其中 2wk以上 14例。1.2 临床表现 a .呕吐 :16例均为喂奶后频繁出现非胆汁性、喷射性呕吐 ,出现时间为生后 2~ 3wk者 10例 ,4~ 6wk者 4例 ,2wk以内者 2例。 16例中有 6例呕吐物中有宿食。b .腹胀 :16例均有腹胀 ,位于上腹部 ,进食后或呕吐前上腹呈球形隆起 10例。c.间断性左向右滚动的蠕…  相似文献   

3.
金国际 《基层医学论坛》2011,15(34):1137-1138
目的探讨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的X线表现。方法对27例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患儿的X线平片及钡餐造影检查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7例经钡餐造影提示为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与手术结果相符,诊断符合率为100%.结论钡餐造影是诊断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一种常用的、有价值的影像学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4.
肥厚性幽门狭窄属于新生儿和小婴儿的常见疾病。以往诊断主要用X线钡餐透视,近几年来我们同时用常规超声检查,诊断准确性很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24例经手术证实的先天性幽门肌肥厚的钡餐造影表现。讨论先天性幽门肌肥厚的临床特点及产生各种X线征象的病理基础。方法:强调X线造影仍是确诊本病的首选方法。结果与结论:放射科医生应充分认识先天性幽门肌肥厚的各种典型和不典型表现。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B型超声波与X线钡餐检查联合应用在小儿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173例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患儿进行B型超声波与X线钡餐检查,B型超声波对幽门管长度、宽度及幽门肌厚度进行测量,X线钡餐检查观察对比剂透过食道和胃部情况,适时摄取X线检查片,并与手术所见进行比较.结果 173例患儿均经B型超声波与X线钡餐检查诊断为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术前诊断均与术后诊断相符合,未见假阳性.结论 B型超声波与X线钡餐2种检查结合具有互补性,明显提高准确性,为外科手术提供了精确的诊断依据,具有非常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7.
<正> 婴儿型肥厚性幽门狭窄是婴儿期常见的外科疾患之一。我们搜集了近年来由我科 X 线钡餐造影诊断,并经手术证实的19例,试作临床 X 线分析,供参考。1 一般资料19例中男性16例,女性3例,发病年龄  相似文献   

8.
本文回顾了本院自 1995年 6月至 2 0 0 0年 6月经超声及 X线诊断为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 (以下简称小幽门 ) ,并通过手术治疗的 9例患儿 ,探讨超声对此病的诊断价值。所用仪器为 APOGEE80 0 PLUS,电子线阵高频探头 ,频率 8— 12 MHZ。平卧扫查 ,必要时喂乳后或用胃管注入奶液。9例患儿中 8例胃腔扩张 ;5例胃蠕动消失 ,1例轻度胃蠕动 ,3例出现逆蠕动 ;全部表现为幽门部胃壁增厚 ,且≥ 5mm。讨 论先天性小幽门是新生儿常见疾病 ,一般认为是幽门肌间神经丛减少和神经节细胞发育不全或变性所引导起幽门括约肌驰缓不良 ,致使幽门肌层增厚…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X线表现与诊断价值。方法 利用X光机对15例患儿进行扫描。结果 13例出现幽门管延长、狭窄,呈“线”样改变,8例十二指肠基底部和胃幽门前区出现“伞”形充盈缺损,5例呈现蘑菇样充盈缺损。钡剂通过迟缓7例,有逆蠕动波7例,1例自然状态下不排空。结论 X线诊断学不仅能对此病做出明确诊断,而且还能够确定手术的范围、方式及预后。  相似文献   

10.
11.
目的:探讨X线钡餐造影诊断婴幼儿期肥厚性幽门狭窄(IHPS)的临床意义。方法:时40例患儿通过X线钡餐造影影像学诊断结果与手术结果对比,探讨X线钡餐造影对婴幼儿期肥厚性幽门狭窄诊断价值度。结果:40例患儿中X线钡餐造影诊断结果:34例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2例胃食管返流,1例胃扭转,均与手术相符,诊断符合率100%。1例幽门痉挛,经临床保守治疗痊愈得到证实。2例幽门前瓣膜误诊为先天性肥厚性出门狭窄(2/40),误诊率5.0%,手术后得到证实。结论:X线钡餐造影是诊断IHPS的一种有价值的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12.
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为幽门环肌肥厚、增生使幽门管腔狭窄而引起的不完全梗阻,是新生儿常见的消化道畸形,仅次于肛门直肠畸形和先天性巨结肠.其发病率在不同地区和民族有很大差别,我国约为1/1000~1/3000.新生儿,较欧美少见.男性发病率远较女性高,约为4~8:1,原因不明.多见于第一胎.多为足月儿,早产儿少见.少数病例有家族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高频超声对婴儿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CHPS)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我院2006年6月至2010年10月收治的35例CHPS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超声图像特征进行分析。结果 35例中高频超声均可见幽门管直径增大、肌层增厚、幽门管增长。结论高频超声可对婴儿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提供诊断依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超声对肥厚性幽门狭窄的诊断。方法:使用日本产SSH-A 140诊断仪,3.5MHz、8MHz探头分别测量胃腔大小及幽门的直径及长度,然后空腹2h,估测胃排空情况。结果:26例肥厚性幽门狭窄的病人都有幽门部肿块,并且其长度≥15mm,平均为19.8mm。直径≥12mm,平均为14.5mm。都有不同程度的胃排空减慢。结论:超声对肥厚性幽门狭窄的诊断准确性高,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王彦  何秀军  敖颖  唐琼 《吉林医学》2011,(24):5084-5085
目的:探讨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CHPS)的超声诊断及其临床价值。方法:用高频探头对38例临床呕吐查因的婴儿,经腹部进行B超检查胃及幽门,测量幽门管长度、宽度及幽门肌厚度,以空腹后胃腔扩张,以幽门肌层厚度>4 mm,长度>16 mm,短轴断面直径>15 mm,作为诊断肥厚性幽门狭窄的标准。并与手术进行比较。结果:诊断2例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年龄分别为56 d、46 d,均为足月儿,男性,均经手术证实,并于手术后4~7 d呕吐症状消失。术后幽门环形肌逐渐缩小,至6周后恢复正常,病情痊愈。结论:超声检查安全、简便、可靠,对婴幼儿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的诊断具有肯定意义和重要临床价值。可作为新生儿、婴儿呕吐查因诊断和鉴别诊断的常规检查项目,特别是可作为新生儿诊断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诊断的首选检查方法,有望取代传统X线钡餐检查。在儿科具有很好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16.
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Congenitalhypertrophicpyloricstenosiss,CHPS)是新生儿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之一,国外发病率3‰,占消化道畸形的第三位[1,2]。诊断主要依靠临床及X线钡餐检查。近年来我院应用B超对24例可疑为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患儿进行了检查,并与钡餐检查(GI)及手术结果对照。1资料与方法对24例在本院就诊疑为CHPS的患儿作腹部B超检查,年龄20~75d,平均36d,男18例,女6例,平均住院日12.5d。采用AlokaSSD-256线阵实时超声显像仪,探头频率为5MHz。检查前禁奶6h,临检时饮水50~150ml。患儿取右侧卧位或仰…  相似文献   

17.
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的超声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65例经手术证实的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CHPS)的超声诊断资料。结果表明,超声诊断符合64例,漏诊1例,诊断符合率98.4%。CHPS的声像图特征是:肥厚幽门呈团块状回声,纵轴切面呈“宫颈征”,横断面呈“靶环征”。其诊断标准是:肥厚幽门团块的长径≥20mm,横径≥12mm,肌层厚度≥4mm。在检查方法上强调多次扫查声像图重现性好以及采用高频探头。本文认为超声显像对CHPS的诊断具有很高的敏感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婴儿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的X线诊断及X线表现的有关病理基础。方法 :回顾 14例经手术证实的婴儿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的X线检查及其表现 ,其中 5例B超检查。结果 :胃扩张 12例 ,胃排空延迟 14例 ,胃食管返流 13例 ,“双轨征”10例 ,“鸟嘴征”3例 ,“肩样征”4例 ,“蕈伞征”3例。结论 :幽门管细长和环肌肥大压迫征象是诊断本病的可靠征象 ,应排除幽门暂时痉挛造成的假象 ,X线与B超结合检查为外科手术提供必要的依据。  相似文献   

19.
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是婴儿常见病,占消化道畸形的第三位。对该病未能及时诊断和手术治疗.病儿年发生严重营养不良,重者衰竭死亡。以往彦断主要依靠X线钡餐透视来确诊,近年来超声逐渐成为检查本病的首选影像学检查方法,我们总结29例经手术证实的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患儿的超声检查结果,并结合文献进一步探讨高频超声诊断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20.
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HPS)是婴儿期常见的外科畸形。及时早期诊断、正确治疗是本病治愈的关键,相反患儿将发生严重的营养不良,甚至衰竭死亡。我们1987~1996年间行幽门环肌切开治疗HPS20例,体会总结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男15例,女5例,日龄1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