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评价仰卧整复手法与低周波治疗颈源性头痛的疗效。方法将70例颈椎病颈源性头痛患者随机分为手法治疗组36例,低周波治疗组34例,治疗2个疗程。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中医证候疗效和头痛程度指数、颈椎活动度指数的变化。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中医证候疗效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后手法组患者头痛程度指数、发作次数和持续时间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或P〈0.05),尤其是头痛程度指数和发作次数下降幅度接近70%;低周波组患者头痛程度指数和发作次数下降较明显(P〈0.05),而头痛持续时间却无明显变化。两组患者治疗后的颈椎活动度指数评分虽较治疗前有所下降,但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结论仰卧整复手法治疗颈椎病颈源性头痛有较好的疗效,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仰卧整复手法与低周波治疗颈源性头痛的疗效。方法:将70例颈椎病颈源性头痛患者随机分为手法治疗组36例,低周波治疗组34例,治疗2个疗程。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中医证候疗效和头痛程度指数、颈椎活动度指数的变化。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中医证候疗效有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手法组患者头痛程度指数、发作次数和持续时间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或P〈0.05),尤其是头痛程度指数和发作次数下降幅度接近70%;而低周波组患者头痛程度指数和发作次数下降较明显(P〈0.05),而头痛持续时间却无明显变化。两组患者治疗后的颈椎活动度指数评分虽较治疗前有所下降,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仰卧整复手法颈椎病颈源性头痛有较好的疗效,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天麻素片口服配合推拿治疗颈源性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90例颈源性头痛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采用推拿治疗,隔日1次;观察组在推拿治疗的同时加服天麻素片,4片/次,3次/d.两组在必要时服用双氯芬酸钠缓释片.疗程均为4周.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价治疗前后疼痛情况,并记录每周疼痛发作的次数、持续时间及服用止痛药的次数,观察颈椎活动度(ROM).结果:治疗后观察组VAS评分,ROM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 <0.05,P<0.01);观察组疼痛发作次数,持续时间及服用止痛药次数均少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天麻素片口服配合推拿治疗颈源性头痛,能明显减轻疼痛,改善颈椎活动度,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4.
颈源性头痛的临床分型与枕颈部个体化手法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颈源性头痛的临床分型、及其枕颈部个体化手法治疗对颈源性头痛患者镇痛效应。方法:将64例确诊为颈源性头痛患者试分为肌肉筋膜型、关节紊乱型和混合型。所有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2例,根据此临床分型予以枕颈部个体化手法治疗;对照组32例,予牵引和药物治疗。评估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疼痛程度及月发作次数,并观察治疗效果。结果:2组患者治疗后评分及月发作次数分别与治疗前比较均有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治疗组评分及月发作次数下降(6.2±1.9)分和(8.1±1.4)天,较对照组的(3.9±2.6)分和(4.7±1.9)天明显,二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的治愈率为81.3%,好转率为15.6%,无效率为3.1%;对照组的治愈率为37.5%,好转率为31.3%,无效率为31.3%,2组间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根据临床症状、体征及影像学表现对颈源性头痛进行分型,采取相应的枕颈部个体化手法治疗,疗效显著,患者头痛症状可得到明显改善,较牵引加药物治疗效果好。  相似文献   

5.
赵文娣  张秀珍 《新中医》2021,53(7):173-176
目的:观察在常规内服止痛药物、推拿正骨手法治疗和护理干预的基础上给予威芎镇痛散热熨颈部治疗颈源性头痛(CEH)的疗效。方法:将112例CEH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6例。2组患者均予美洛昔康片和推拿正骨手法治疗,并施予综合护理措施。观察组加用威芎镇痛散热熨颈部治疗。2组疗程均为2周。治疗前、治疗2周后采用疼痛数字评分法(NRS)评定疼痛程度,评定颈部功能活动度(ROM)评分,记录头痛持续时间和每周的头痛频率。评价2组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2周后,观察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2组疼痛NRS评分及ROM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头痛持续时间缩短、每周头痛频率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疼痛NRS评分及ROM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1),头痛持续时间短于对照组(P<0.01),每周头痛频率少于对照组(P<0.01)。结论:在常规内服止痛药物、推拿正骨手法治疗和护理干预的基础上给予威芎镇痛散热熨颈部,可进一步减轻CEH患者的疼痛程度、减少头痛的发作,改善颈部的活动范围,提高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韦氏颈椎整复手法联合运动针法治疗颈源性头痛临床疗效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符合颈源性头痛诊断标准的6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采用韦氏颈椎整复手法联合运动针法治疗,对照组运用常用按摩推拿手法联合针灸治疗。两组均每周治疗4次,8次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两个疗程(4周)后观察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3.3%,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韦氏颈椎整复手法联合运动针法治疗颈源性头痛较传统推拿配合针灸疗法疗效更显著,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手法治疗颈源性头痛(CEH)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6例CEH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8例,对照组给予服用正天丸(1袋/次,3次/天),观察组则在颈肩背部施以手法整复(30min,qod),15天为1个疗程,2个疗程后评定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7.4%,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8.9%(P0.05);治疗后,观察组VAS评分、头痛持续时间及发作频率、颈椎ROM改善程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手法治疗CEH疗效显著、安全性高,可以有效降低患者的头痛程度、持续时间、发作频率及改善颈椎活动度。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头痛宁胶囊加牵引、手法按摩治疗颈源性头痛的临床效果。方法:将颈源性头痛患者144例随机分为A组(头痛宁治疗组)、B组(颈部牵引、按摩治疗组)、C组(头痛宁加颈部牵引、按摩治疗组)。牵引选坐式颌枕带颈部间歇牵引,手法治疗选乳突后、枢椎横突、枕下三角等处扳机点,观察治疗后1个月、3个月后的VAS评分及发作次数。结果:治疗后1个月、3个月VAS评分及发作次数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治疗后1个月C组VAS评分及发作次数与A组、B组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A组VAS评分及发作次数治疗1个月后与3个月后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颈源性头痛选择头痛宁能迅速缓解疼痛,颈部牵引加手法按摩则能纠正紊乱的颈椎力学结构及肌肉筋膜,两者兼用治疗颈源性头痛疗效优于单纯头痛宁药物治疗或牵引、按摩。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临床对照研究,探讨理脊通脉手法治疗颈源性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80例颈源性头痛病例,随机分为治疗组42例,应用理脊通脉手法治疗;对照组38例,应用采用颈椎牵引联合调制中频电疗法治疗,2周后,对比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治疗后临床总体疗效(愈显率%),头痛程度、颈椎活动度等量化评分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理脊通脉手法可明显改善颈源性头痛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0.
《河北中医》2021,43(6)
目的观察基于《黄帝内针》理论指导的针刺联合颈部松解手法治疗颈源性头痛(CEH)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CEH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40例采用颈部松解手法治疗,治疗组40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基于《黄帝内针》理论指导的针刺治疗。2组均治疗7 d。比较2组治疗前后疼痛数字评分(NRS)、头痛持续时间、头痛频率及颈椎关节活动度(ROM),并统计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5.0%(38/40),对照组总有效率80.0%(32/40),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 0.05)。治疗后2组疼痛NRS、头痛频率均较本组治疗前降低(P 0.05),头痛持续时间均缩短(P 0.05),且治疗后治疗组疼痛NRS、头痛频率均低于对照组(P 0.05),头痛持续时间短于对照组(P 0.05)。治疗后2组颈椎ROM评分均较本组治疗前降低(P 0.05),且治疗后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基于《黄帝内针》理论指导的针刺疗法联合颈部松解手法能够明显减轻CEH患者的临床症状,其疗效优于单纯手法治疗。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温针联合颈椎旁神经阻滞治疗颈源性头痛患者临床疗效,及对患者疼痛及颈部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择68例颈源性头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照组采取颈椎旁神经阻滞治疗,观察组采取温针联合颈椎旁神经阻滞治疗。对照组使用C形臂X线机引导确定进针位置,将混合药液(利多卡因、曲安奈德)推入即可。治疗后需要进行常规观察30 min,吸氧2 h。2次/周,4次为1个疗程。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温针治疗; 穴位主要有天柱、风池、完骨等。属于虚证者使用捻转补法,实证者使用捻转泻法,1次/d,4次为1个疗程。对患者治疗4周后进行观察,了解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疼痛情况、颈部血流动力学情况以及颈部关节活动度。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1.17%,明显高于对照组70.58%(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ROM评分、NRS评分、头痛持续时间、头痛发生频率、颈部血流动力学指标均有所改善。治疗后观察组、对照组ROM评分分别为(1.16±0.33)分、(1.85±0.26)分,NRS评分分别为(3.26±2.10)分、(4.85±3.22)分,头痛持续时间分别为(3.22±2.28)h、(6.59±7.44)h,头痛发生频率分别为(3.01±1.84)次/周、(2.30±1.87)次/周,PI分别为(0.31±0.55)、(0.74±0.87),RI(0.44±0.03)、(0.61±0.47),各指标比较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Vm(31.85±4.55)cm/s高于对照组(26.35±5.44)cm/s(P<0.05)。 结论:温针联合颈椎旁神经阻滞治疗颈源性头痛临床效果较好,减少了患者疼痛情况。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观察颈椎活动度治疗前后的变化,评价旋提手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共计纳入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195例,随机分配到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采用旋提手法,对照组采用牵引疗法。应用头盔式颈椎活动仪于治疗前和治疗后第1、3、5、7、9、11、13天及治疗后1、3个月共9个时间点观测颈椎的前屈、后伸、左右侧屈、左右旋转的活动度。结果:颈椎活动度的程度比较,第3次访视起,试验组颈椎活动度计分改善较对照组明显(P0.05);颈椎活动度的数值比较,前屈活动度改善两组无显著统计学差异,后伸活动度从第1个月随访起,左右侧屈活动度从第3次访视起,左右侧旋活动度从第7次访视起,试验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疗效及与时间交互作用比较,试验组优于对照组(P0.05),随着治疗次数增加,试验组、对照组的颈椎活动度均有显著改善(P0.001)。结论:旋提手法对于改善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的颈椎活动度有效,颈椎活动度程度、数值是量化颈椎功能和评价手法疗效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3.
小针刀配合手法整复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临床观察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 为探求小针刀配合手法整复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32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进行临床疗效对比观察。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91.18%,对照组总有效率81.25%;治疗组治愈率、总有效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小针刀配合手法整复是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一种较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中医综合治疗椎动脉狭窄颈性眩晕(CV)的疗效。方法将44例椎动脉狭窄CV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22例给予盐酸倍他司汀片配合牵引治疗,治疗组22例在口服盐酸倍他司汀片基础上给予香丹注射液静脉滴注,并予中医手法+针刺回阳九针穴治疗,2组疗程均30 d。分别比较2组治疗前后左椎动脉(LVA)、右椎动脉(RVA)血流速度及口径,记录CV症状与功能评分,测定血清一氧化氮(NO)及内皮源性超极化因子(EDHF)水平,并统计疗效。结果 2组治疗2、3周后CV症状与功能评分较治疗前均明显升高(P0.05);治疗组治疗1、2、3周后CV症状与功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后LVA、RVA血流速度及口径较治疗前均升高(P0.05);治疗组治疗后LVA、RVA血流速度及口径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1周后,2组血清NO水平均无明显变化(P0.05),血清EDHF水平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治疗2周后,2组血清NO、EDHF水平较治疗前均明显升高(P0.05),且治疗组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3周后,2组血清NO水平高于治疗2周后(P0.05),血清EDHF水平低于治疗2周后(P0.05)。治疗2、3周后,治疗组血清NO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1、2周后,治疗组血清EDHF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综合治疗椎动脉狭窄CV可提高疗效,促进症状和功能改善。  相似文献   

15.
短刺法针刺治疗颈源性头痛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观察短刺法针刺对颈源性头痛的治疗效果。[方法]将8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40例,观察组采用短刺法针刺,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治疗前后观察头痛视觉模拟评分值变化。[结果]两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与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比较,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优于对照组。观察组临床治愈25例,显效11例,有效4例,无效0例,愈显率为90.0%;对照组临床治愈18例,显效11例,有效9例,无效2例,愈显率为72.5%,两组愈显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短刺法针刺治疗颈源性头痛的疗效较常规针刺显著。  相似文献   

16.
王维  李力夫 《新中医》2020,52(4):142-144
目的:观察浮针联合麻桂温经汤加味治疗肩袖损伤血虚寒凝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收治肩袖损伤的患者共8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Mulligan动态关节松动术;观察组给予浮针联合麻桂温经汤加味治疗。连续治疗6周后,比较2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肩关节功能美国加州大学肩关节评分(UCLA)评分、肩关节活动度(ROM)、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2组VAS评分明显下降,UCLA评分显著升高(P<0.01);观察组治疗后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UCLA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2组前屈、外展、体侧外旋的角度显著增大(P<0.01);观察组治疗后前屈、外展、体侧外旋的角度显著大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的优良率为97.50%,高于对照组的8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浮针联合麻桂温经汤加味治疗肩袖损伤血虚寒凝证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7.
翟春苗  许燕飞  叶俏慧 《新中医》2020,52(5):140-142
目的:观察腰痛散循经火疗治疗寒湿腰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寒湿腰痛患者6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腰痛散湿热敷,治疗组在对照组湿热敷的基础上运用腰痛散循经火疗。采用疼痛数字评分法(NRS)和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分数(JOA)分别对2组患者进行客观评价,比较2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66%,显著高于对照组73.33%(P<0.05)。治疗前,2组NRS评分、JOA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NRS评分较治疗前降低,JOA评分较治疗前升高(P<0.05);且治疗组NRS评分低于对照组,JOA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腰痛散循经火疗治疗寒湿腰痛效果显著,症状改善明显,安全有效,进一步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