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肥胖与心血管疾病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肥胖是指体内脂肪过多 ,超过标准体重 2 0 %或体重指数 (BMI)≥ 2 5 % (即体重公斤数 /身高米的平方 ,kg/m2 ) ,即可诊断为肥胖症 (表 1、2及 3)。绝大多数肥胖病无病因可找 ,主要是多食少动。但有少数 (<1% )可由于神经内分泌性疾病所致 ,例如 :下丘脑病变、甲减、库欣综合征等。表 1 亚洲成人BMI标准及相关疾病危险性分类 BMI(体重 /身高2 ) 相关疾病危险性体重过低 <18 5低 (但其他疾病危险性增加 )正常范围 18 5~ 2 2 9平均水平超重≥ 2 3增加轻度肥胖 2 5~ 2 9 9中度增加重度肥胖≥ 3 0严重增加表 2 腰围与健康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高血压治疗的目的不仅是降低血压 ,而且通过血压的降低以减少心脑血管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因此饮食治疗血压的同时还要预防和纠正其他的心血管病危险因素。所有的高血压患者 ,均应给予饮食治疗 ,并持之以恒。减轻体重、限盐、控制酒精摄入量等 ,已证明了在高血压非药物治疗方面的有效性。1 控制体重体重指数 (BMI) =体重 (kg) /身高 (m) :BMI值>2 5,称为超重 ,BMI值 >30称为肥胖。身高 (m) -10 5±为体重 (kg)正常范围值 ,超过上限即为超重。减重的措施 :一是限制过量饮食 ,二是增加运动量。普通正常人男性每日摄入热量 2 0 …  相似文献   

3.
2型糖尿病与体脂分布的关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肥胖和体脂分布异常 ,分别是糖尿病、高血压及脂代谢紊乱等代谢综合征的独立危险因素 ,也是引起 2型糖尿病的主要原因。肥胖即指体内脂肪过多 ,常用体重指数 (BMI)来表示。BMI定义为体重 /身高2 (kg/m2 )。WHO规定 ,对欧洲成人 ,BMI≥ 2 5为超重 ,≥ 30为肥胖。这一标准对亚太地区 ,尤其是我国男性和女性来说并不合适。BMI的切点是人为制定的 ,是以随着BMI的增加 ,而各种危险因素也增加为根据的。用于定义肥胖的切点主要根据为 :( 1 )由参照人群得到的统计数据 ;( 2 )随着体脂含量的增加而上升的发病率和病死率。目前 …  相似文献   

4.
肥胖与妊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经济发展 ,生活水平的提高 ,肥胖人口的比例逐渐增多 ,肥胖导致的代谢紊乱和功能异常已成为日益严重的健康问题。在美国 ,1 /6的人口超重 (超过标准体重的 2 0 %以上 ) ,4 0 %青年妇女超重或肥胖 (体重指数BMI>2 9,标准体重BMI1 8~ 2 4 )。已有大量资料显示 ,孕前超重或肥胖可增加母亲和胎儿的发病率 ,增加围产儿的病死率。因此 ,孕前肥胖已被视为最常见的产科高危因素之一。1 孕前超重或肥胖使妊娠并发症发病率增高1 .1肥胖与妊娠糖尿病 因脂肪组织中胰岛素受体含量低 ,肥胖者无论非妊娠期还是妊娠期糖耐量受损发生率均增高 ,…  相似文献   

5.
肥胖症的营养治疗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 超重和肥胖症患者明显增加。肥胖症是指体内脂肪堆积过多, 体重增加, 超过理想体重20%或体重指数 (BMI) ≥ 27 {理想体重 (kg) = 〔身高(cm) -105或 100〕×0 90 (男性 ) 或 0 85 (女性 )。体重指数=体重 (kg) /身高2 (m2 )[1] }。无明显病因者称为单纯性肥胖症, 有明确病因者称为继发性肥胖症。1997年世界卫生组织 (WHO) 肥胖顾问委员会召开了第一次肥胖咨询会议, 不仅重申肥胖是一类疾病, 并指出肥胖是当今全球侵蚀人类健康的流行病之一, 是一个主要的公共卫生问题。肥胖在现代社会已与艾滋病、吸毒…  相似文献   

6.
通常使用的肥胖症的诊断指标是体重指数,即BMI[体重(公斤)/身高(平米)],与健康危险相关的高BMI水平以超重的程度来表示。按肥胖程度的增加BMI分为Ⅰ级(BMI<25)、Ⅱ级(BMI为25~30)、Ⅲ级(BMI为30~40)、Ⅳ级(BMI>40)。根据国情,国内的标准略低于国际通用BMI标准,按同性别、身高体重超过相应标准的20%~29%为轻度肥胖,超过30%~49%为中度肥胖,超过50%为重度肥胖。  相似文献   

7.
中国人肥胖和代谢综合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据调查 ,全世界肥胖症患者正以每 5年增长 1倍的趋势日益增多 ,目前全球至少有肥胖者 2 5亿多。美国肥胖人口已占总人口的 1 / 3左右 ,每年肥胖造成的直接和间接死亡人数已达 30万。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中国的肥胖人数也在快速增多 ,致使肥胖的相关疾病 (糖尿病、高血压、血脂异常 )的患病率亦逐年增加。本文就国内几年来部分地区和较大组分的研究资料 ,对中国人肥胖和代谢综合征的流行病学作简要回顾。1 中国人肥胖的流行病学  早在 1 992年全国的营养普查发现 ,男性和女性的肥胖 (体重指数 ,BMI≥ 30kg/m2 )率…  相似文献   

8.
10565人肥胖、高脂血症与脂肪肝的调查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1990~ 1998年 ,我们对徐州市机关干部共 10 56 5人进行了健康体检。现将其中有关肥胖、高脂血症、脂肪肝的资料报道如下。1 对象和方法1.1 对象 徐州市市机关、公安局、法院、工商、税务及中学教师等行政、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共 10 56 5人 ;其中男 756 0人 ,女 30 0 5人 ;年龄 18~ 78岁。1.2 方法 所有观察对象均检测身高、体重。以体重指数 (BMI)衡量肥胖与否 (BMI =体重 /身高2 ,kg/m2 ) ,BMI≥ 2 4视为肥胖[1] 。空腹采静脉血检测总胆固醇 (TC)、甘油三酯 (TG)。用北京中生生物工程高技术公司生产的胆固醇试剂盒 (…  相似文献   

9.
《安徽医学》2010,31(3):252-252
目前,全世界超重人口已有12亿之多,肥胖症患者已有3亿人之多,而且以每5年翻一番的速度增加。美国一项最新研究称,到2030年,超过8成美国人将体重超标或肥胖,到2045年,几乎全部美国人都可能体重超标或肥胖。更令人惊讶的是,体重超重与肥胖症早已不是发达国家的“专利”,现在遍及全球各大洲。中国的肥胖人口近些年来急剧增多,目前已达令人吃惊的3.25亿人,  相似文献   

10.
<正>中医认为,肥胖是指由多种因素引起体内膏脂堆积过多,体重异常增加,身体肥胖的表现。其西医临床诊断标准为体重超出标准体重20%以上或身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 BMI)超过24 kg/m2,并排除水液潴留、妊娠等因素。西医所说的单纯性肥胖,是指独立于其他疾病或医疗原因所致的继发性肥胖之外,仅由能量摄入超过消耗而引起;通常所说的肥胖即指单纯性肥胖[1]。据2020年《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显示,我国居民超重和肥胖比率持续上升,成年人中超重或肥胖者占比已超过50%[2]。  相似文献   

11.
小儿肥胖谈     
什么是肥胖症?肥胖症是指由于体内脂肪过度积聚而形成的疾病。医学上将脂肪含量超过正常15%称之为“肥胖”,实际上则以超过儿童身高的标准体重20%称为肥胖,超过身高的标准体重20%~29%者为轻度肥胖,超过30%~49%者为中度肥胖,超过  相似文献   

12.
本文对我院 45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进行血脂和载脂蛋白测定 ,并分析血压、肥胖与血脂和载脂蛋白的关系。材料与方法1.临床资料 选择我院 1998年 2月~ 1999年 5月高血压专科门诊就诊的原发性高血压病人 45例 ,经询问病史、体格检查、EKG、超声心动图及有关检验 ,排除冠心病和糖尿病 ;选择同期健康体检者 40例作为对照组 ,排除有心脑肝肾和内分泌疾病。两组各自按体重指数分为 2组 ,其一般资料见表1。所有入选对象既往均未用过调脂药物。2 .方法 体重指数 (BMI)的计算公式 :BMI =体重 (kg)÷身高 (m) 2 ,>2 4kg/m2 者为肥胖…  相似文献   

13.
儿童肥胖症绝大多数为单纯性肥胖 ,即不是由某些先天遗传性或代谢性疾病及神经内分泌疾病所引起的肥胖。1 诊断目前主要采用下列方法1 1 身高别体重 :根据横断面调查儿童生长发育数值按不同身高值列出相应标准体重值。体重超过同性别身高 -标准体重的 2 0 %为肥胖。超过标准体重 2 0 %~ 2 9%为轻度肥胖 ,30 %~ 4 9%为中度肥胖 ,超过 5 0 %为重度肥胖。此方法作为筛选肥胖的指标简便易行。目前上海市已有小学、初中、高中男女学生身高 -标准体重值。1 2 体重指数 :体脂含量可用体重指数 (BMI)表示[1] ,BMI=体重 (kg) /身高2 (m2 ) ,…  相似文献   

14.
对 2 3例胆石症患者通过B超确诊 ,测定其体重、身高、计算出体重指数 (BMI) =体重 (kg) /身高 (m2 ) ,<2 5为正常参考值以下 ,≥ 2 5~ <30为超重 ,≥ 30为肥胖 ,并统计出它们在胆石症中的比例。结果显示 :2 39例胆石症患者中肥胖症占 18.41% ,超体重占 47.70 % ,正常体重指数以下者占 33.89%。认为肥胖症和超体重者与胆石症存在较密切的关系 ,可能与其中的胆固醇结石的高比例有关  相似文献   

15.
长沙市学龄前儿童营养不良及肥胖发生率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乐山  何国平  彭月娥 《广东医学》2008,29(11):1890-1891
目的 了解长沙市城区学龄前儿童营养不良及肥胖发生情况,为加强社区儿童保健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按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选择长沙市10所幼儿园。对10所幼儿园的学龄前儿童用统一的仪器和方法进行身高和体重测量。采用世界卫生组织(WHO)推荐的Z评分方法对研究对象的生长发育和营养不良发生率进行评价和判断;肥胖的确定采用WHO推荐的身高标准体重法,体重超过身高标准体重中位数的10%为超体重,超过20%为肥胖,20%~29%为轻度肥胖,30%~49%为中度肥胖,超过50%为重度肥胖。结果 2 530名学龄前儿童的低体重检出率为0.24%,生长迟缓检出率为率为0.83%,消瘦检出率为0.28%;发现超重儿童208人,超重发生率为8.22%,发现肥胖儿童共190人,肥胖发生率为7.51%;轻度肥胖134人,中重度肥胖56人。男孩肥胖发生率高于女孩,女孩中则以4~5岁肥胖发生率最高。结论 ①长沙市城区学龄前儿童的营养状况较好,低体重率、生长发育迟缓率、消瘦率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②长沙市城区学龄前儿童肥胖发生率高于全国水平,男孩肥胖发生率高于女孩,4~5岁儿童肥胖发生率高于其他年龄儿童。 【关键词】 学龄前儿童 营养不良 肥胖  相似文献   

16.
黑棘皮病是一种少见的皮肤疾病 ,病因和发病机制不明。现报告 1 2例如下 :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为本院 1 997年 7月~ 1 1月诊断为特发性黑棘皮病的 1 2例。其中男 3例 ,女 9例。特发性黑棘皮病的诊断标准为 :典型的皮肤改变 ,排除其他内分泌和恶性肿瘤疾病。设观察对照组为同期内分泌科确诊的 9例单纯性肥胖患者 ,男 1例 ,女 8例。单纯性肥胖的诊断标准 :体重指数 (BMI) ,男性≥ 2 7kg/m2 ;女性≥ 2 4kg/m2 ,不伴有黑棘皮病的皮肤改变。1 2 观察检测方法  所有患者均测身高、体重、计算体重指数 ,过夜禁食 1 0~ 1 4小…  相似文献   

17.
孕前体重孕期增重和妊娠结局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亚红  张博 《医学综述》2002,8(9):539-540
随着围产保健知识的普及 ,我国孕妇对孕期保健意识逐渐加强。但往往陷入一个误区 ,片面强调营养 ,营养过剩 ,使妊娠期体重过度增加 ,导致妊娠期肥胖。1 妊娠期体重增加值妊娠常忽略孕前体重而导致孕期体重增加值难以确定 ,产科领域过去一直只将体重超过 80~ 114kg[1] 列为高危妊娠范畴。这样不能区别妊娠前体重就超标及因妊娠期体重过度增加而达到这一体重以及和孕妇身高的关系。目前 ,我们采用体重指数 (Bodymassindex ,BMI)确定孕前体重类型。所以产前首次检查常规计算BMI值 [体重 (kg) /身高 (m) 2 ]。依据A…  相似文献   

18.
肥胖作为一种慢性疾病直接危害人类的健康。在美国肥胖的发生率从 1 991年的 1 2 %增长到 1 998年的1 7.9% ,50 %的死亡与肥胖有关。在我国肥胖的发生率也有逐年递增的趋势 ,1 982~ 1 994年的 1 0余年中 ,在对我国 1 0组人群的观察中 ,有 8组人群体重指数升高 0 .52 .5,而肥胖与心血管疾病的关系也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肥胖是指身体内脂肪过多。临床上最常用的检测方法有测量体重、体重指数 (BMI)或腰 /臀比值(WHR)。通过测量体重 ,将体重超过理想体重 (IBW )1 0 %以上或大于体重正态分布的第 85百分位数 ,被认为是过重 ,而严重…  相似文献   

19.
通常将体重超过标准体重的10%称之为超重,而体重超过标准体重的20%则称之为肥胖.WHO提出肥胖的新观点:肥胖是一种以身体脂肪含量过多为重要特征的、多病因的、能够并发多种疾患的慢性病.随着经济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结构及生活方式的改变,不管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肥胖症的患病率逐年升高,而且肥胖有低龄化趋势.1999年世界卫生组织(WHO)正式宣布肥胖是一种疾病.肥胖已成为仅次于吸烟之后的第2个可以预防的致死危险因素,与艾滋病、吸毒、酗酒并列为世界性四大医学社会问题[1].本文就肥胖症的诊断、病因、危害与治疗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20.
青年人群无症状转氨酶升高情况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调查分析青年人群中无症状转氨酶升高情况。方法以我中心2010年1~12月参加体检的人员19247人为样本,根据年龄、性别、体重情况区分出不同人群,统计其转氨酶升高的发生率,进行分析及统计学处理。结果 (1)调查的19247位正常人群发生转氨酶升高的2536人,占88.18%,男性占19.49%;女性占11.51%;(2)年龄20~29岁发生转氨酶升高的21.57%;30~39岁发生转氨酶升高的16.58%;40~49岁发生转氨酶升高的8.33%;50~60岁发生转氨酶升高的8.17%;(3)体重正常人群发生转氨酶升高的7.30%;体重超重人群,发生转氨酶升高的16.36%;体重肥胖人群发生转氨酶升高的26.19%。结论 (1)青年人群无症状转氨酶升高的发生率明显升高;(2)男性人群发生无症状转氨酶升高远远超过女性;(3)体重超重、肥胖人群无症状转氨酶升高的发生率明显升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