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建立实验性牙周炎动物模型,为研究不同时期、不同程度牙周炎发生、发展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采用200~250gWistar大鼠,丝线或正畸结扎丝结扎大鼠上颌第一磨牙,分别于2、4、6周取材观察其病理学变化。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正畸结扎丝组大鼠在临床及病理组织学方面均出现不同程度牙龈出血、牙周袋形成、牙槽骨吸收的牙周炎表现;丝线结扎组观察期内丝线大部分脱落,未诱导出牙周炎表现。结论正畸结扎丝法成功建立大鼠牙周炎动物模型,能模拟临床牙周炎的自然发生过程,可以研究牙周病不同程度的病理变化。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钢丝结扎法建立大鼠实验性牙周病模型,并进行组织学评价。方法将18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3组,在每只大鼠右侧下颌第一磨牙牙颈部结扎钢丝。第1、2、4周处死动物,确定实验动物牙周病发生的时间并进行组织学评价。结果结扎钢丝1周即出现牙龈炎,4周出现牙周炎,成功建立了大鼠牙周病模型。结论SD大鼠实验性牙周病模型与人牙周病在形态及组织学上变化基本一致,可作为牙周病防治的研究模型。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对糖尿病牙周炎大鼠模型的构建以及分析,以利后续研究。方法:40只大鼠随机分成模型组(n=20)和健康对照组(n=20)。模型组链脲佐菌素(STZ)腹腔注射,并用正畸结扎丝结扎双侧上颌第一磨牙;对照组不做处理。第4周处死两组大鼠,观察牙周组织学变化。结果:模型组大鼠出现糖尿病和牙周炎的典型症状;对照组无相应表现。两组大鼠牙周袋深度值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该实验创建了糖尿病牙周动物的稳定模型,为将来的研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4.
糖尿病大鼠并发牙周炎血清AGEs浓度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观察分析糖尿病牙周炎大鼠血清中糖基化终末产物(AGEs)的浓度变化.方法:2月龄雄性Wistar大鼠32只随机分为糖尿病牙周炎组(DP组)、糖尿病组(DM组)、牙周炎组(P组)、对照组(N组)各8只.采用一次性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Z)的方法诱导糖尿病大鼠模型,用正畸结扎丝结扎下颌磨牙牙颈部加高糖软食的方法建立牙周炎大鼠模型,2种方法结合建立糖尿病牙周炎大鼠模型.实验的第4周和第6周处死大鼠,取下颌骨做病理切片HE染色,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血清中的AGEs.结果:DM组和DP组大鼠出现多食多饮多尿体质量相对减轻的症状,血糖大于16.7 mmol/L.;4组大鼠牙周袋探诊深度值DP组与DM组、P组、N组,P组与DM组、N组之间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DP组大鼠第6周出现牙槽骨重度吸收,形成骨下袋牙周炎症状;第6周DP组与N组、P组,DM组与P组、N组血清AGEs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糖尿病牙周炎大鼠牙周袋探诊深度与血清AGEs浓度呈正相关(r=0.848,P<0.05).结论:糖尿病合并牙周炎大鼠血清中.AGEs水平明显升高.  相似文献   

5.
牙周炎动物模型实验性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利用Beagle犬建立一种近似人类临床牙周炎的牙周炎动物模型。方法在6只Beagle犬牙颈部龈缘水平结扎丝线并配以形成牙周炎食谱,分别于1d、3d、7d、14d、1m、2m和3m检查实验动物的牙周状况,记录结果。结果所有动物实验侧牙齿的牙周均形成近似人类临床牙周炎的实验性牙周炎,但严重程度不一。结论在Beagle犬建立的牙周炎模型是较近似于人类临床牙周炎的实验性牙周炎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嗜酸乳杆菌、唾液链球菌K12、唾液链球菌M18混合配制的新型益生菌制剂对小鼠实验性牙周炎的防治作用。方法 将C57BL/6小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益生菌组,模型组和益生菌组小鼠通过丝线结扎法诱导实验性牙周炎模型,益生菌组小鼠于结扎后第2天给予益生菌治疗,每天两次,共计14 d,空白对照组和模型组小鼠给予等量超纯水。14 d后,处死小鼠并取右上颌牙齿和牙龈组织,用于生化和病理检测。结果 新型益生菌制剂可显著改善实验性牙周炎导致的牙槽骨吸收,改善牙周组织结构损伤并降低牙龈炎症因子的表达。结论 新型益生菌制剂可缓解小鼠实验性牙周炎导致的牙周损伤。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新型口腔凝胶对大鼠牙龈炎的治疗作用。方法 通过临床正畸用钢丝结扎健康SD大鼠左上颌第二磨牙(M2)颈部,每天给予大鼠10%高糖水浸饲料,连续2周,诱导大鼠实验性牙龈炎。选取模型成功的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和口腔凝胶组,另设不做处理的对照组。治疗7 d后,观察大鼠的探诊深度、龈沟出血指数和牙龈指数等临床指标,通过q-PCR检测白细胞介素(IL)-6、IL-1β mRNA的含量,HE染色观察牙龈组织病理学的改变。结果 与模型组比较,治疗7 d后,口腔凝胶组大鼠的牙龈红肿明显减轻,探诊深度、龈沟出血指数和牙龈指数均有所下降,IL-6、IL-1β mRNA的含量也明显降低,牙龈组织水肿明显改善。结论 新型口腔凝胶可改善大鼠实验性牙龈炎的临床指标,并缓解其症状。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益胃护膜颗粒的抗胃溃疡作用。方法采用大鼠水浸应激型胃溃疡、大鼠幽门结扎型胃溃疡、大鼠慢性乙酸型胃溃疡、小鼠吲哚美辛型胃溃疡四种模型进行实脸,观察益胃护膜颗粒对实验性胃溃疡的胃黏膜保护作用。结果益胃护膜颗粒对大鼠水浸应激型胃溃疡、大鼠幽门结扎型胃溃疡、大鼠慢性乙酸型胃溃疡、小鼠吲哚美辛型胃溃疡均有明显的保护作用。结论益胃护膜颗粒有明显的抗胃溃疡作用,研究结果为该药临床用于治疗胃溃疡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采用多种实验模型评价川芎救心滴丸对大鼠和小鼠实验性心肌缺血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结扎大鼠冠状动脉前降支引起急性实验性心肌缺血模型,观察川芎救心滴丸的抗心肌缺血作用;采用静脉注射高分子右旋糖酐致大鼠高黏滞血症模型,观察川芎救心滴丸的活血作用;采用小鼠注射异丙肾上腺素实验模型,观察川芎救心滴丸的耐缺氧作用。结果与模型组比较,大鼠ig川芎救心滴丸0.32、0.64 g/kg剂量组能明显抑制因冠状动脉前降支结扎引起标准Ⅱ导联心电图ST段的升高,明显缩小心肌梗死范围;0.16、0.32、0.64 g/kg剂量组明显抑制高分子右旋糖酐所致高黏滞血症大鼠全血黏度的升高;与模型组比较,小鼠ig川芎救心滴丸0.46、0.92 g/kg剂量组明显延长注射异丙肾上腺素后小鼠常压缺氧条件下的存活时间。结论川芎救心滴丸具有明显的活血、耐缺氧作用,对实验性心肌缺血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替硝唑口腔贴膜 (TM)对实验性大鼠牙周炎的治疗作用及其对大鼠口腔粘膜的刺激性。方法 :用丝线缝扎大鼠上颌右侧第一磨牙、肌注醋酸强的松龙以及饲喂高糖水软饲料的方法造成实验性大鼠牙周炎模型 ,将TM贴敷于病变牙周部位 ,观察其对实验性牙周炎的治疗作用 (TM 0 .0 75、0 .175、0 .375mg 只 ,每日 1次 ,连续 7d) ,观察TM对正常大鼠口腔粘膜的刺激性。每次给予TM1.5mg·cm-2 (0 .5cm× 0 .5cm ) ,每日 1次 ,连续7d。结果 :TM 0 .0 75、0 .175mg 只对大鼠的口腔牙周软组织炎症有改善作用 ,其疗效与阳性组 (灌胃给药替硝唑 10 0mg·kg-1)相似 ,TM 0 .375mg 只可使牙周软组织炎症明显减轻 ,其疗效优于阳性组。对于牙周袋的形成及牙槽骨的破坏 ,TM均无明显改善作用。对大鼠口腔粘膜无明显刺激作用。结论 :替硝唑口腔贴膜对实验性大鼠牙周炎有较好的治疗作用 ,并且无粘膜刺激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牙周康泰胶囊对实验性牙周炎牙槽骨的影响.方法:采用泼尼松龙加结扎法建立牙周炎大鼠模型,将5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牙周宁对照组、牙周康泰高低剂量组,每组10 只.连续用药8周,于用药第0,1,2,4和8周各组随机取2只动物处死,拍上下颌骨软射线片,并做病理切片.观察动物的一般状况,牙槽骨吸收情况,以及牙周组织病理学变化,并测量牙槽骨高度.结果:牙周康泰高、低剂量组大鼠用药后全身症状很快得到改善,牙槽骨高度在用药4周以后均高于模型组(P<0.05),用药第8周,牙周康泰髙剂量组高于牙周宁组(P<0.05),组织病理学观察见牙周组织内炎症减轻,代之以新生的纤维结缔组织.结论:牙周康泰能抑制实验性牙周炎大鼠的牙槽骨吸收,促进牙周组织新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胃三冲剂对大鼠实验性胃溃疡的作用。方法 应用大鼠水浸应激性,幽门结扎型,乙醇损伤型和乙酸烧灼型等胃溃疡模型,观察胃三冲剂抗实验性胃溃疡的作用。结果 胃三冲剂对大鼠应激性、幽门结扎型、无水乙醇型胃溃疡模型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并能促进乙酸烧灼型胃溃疡的愈合。结论 胃三冲剂对实验性胃溃疡具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3.
雷尼替丁枸橼酸铋对动物实验性胃溃疡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研究雷尼替丁枸橼酸铋(RBC)对动物4种实验性胃溃疡的影响。方法:采用小鼠水浸应激性胃溃疡模型、大鼠乙酸烧灼型胃溃疡模型、大鼠幽门结扎胃溃疡模型及大鼠乙醇损伤型溃疡模型,观察RBC口服对胃溃疡的抑制作用及对幽门结扎大鼠胃酸分泌及胃蛋白酶活性的影响。结果:RBC对动物实验性胃溃疡具有显著的保护作用,显著抑制溃疡发生,抑制胃酸分泌,抑制胃蛋白酶活性,对胃溃疡的抑制效果优于目前国内临床普遍使用的盐酸雷尼替丁。结论:RBC既有H2受体拮抗剂的抗胃酸分泌作用,又有铋剂的保护胃粘膜及抑制胃蛋白酶活性的作用,因而被 认为是一种更具优势的消化性溃疡治疗药物。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牙周炎正畸治疗患者炎性及牙周状态的变化。方法选取2012年12月~2014年4月在本院就诊的152例牙周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76例。对照组给予基础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正畸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龈沟液、血清炎性细胞因子水平及牙周状态变化。结果研究组治疗后的龈沟液、血清炎性细胞因子hs-CRP、IL-1β、IL-5、IL-8、TNF-α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治疗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后的PD、PBI、TM、PI、CAL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治疗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牙周炎基础治疗的基础上实施正畸治疗能够有效控制牙周炎症状,改善牙周状态,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分析正畸方丝托槽在外伤松动脱位牙固定中的应用,为临床提供正畸新方法。方法应用正畸方丝托槽固定技术治疗66例患者共122颗外伤所致的松动脱位牙。结果正畸方丝托槽固定技术在外伤松动脱位牙固定中的有效率达90%以上。结论正畸方丝托槽固定技术是口腔医学的临床工作中一种可靠、有效的固定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洋参川芎醒脑片药效学作用进行研究。方法采用自发性高血压(SHR)大鼠模型,以大鼠冠状动脉结扎法建立心肌缺血模型,以颈总动脉结扎法造成大鼠缺血性脑水肿模型,以体外循环法造成大鼠实验性血栓模型,以盐酸肾上腺素法造成血瘀模型。结果洋参川芎醒脑片能显著降低血压、升高急性心肌缺血大鼠血清SOD水平,降低血清MDA水平,降低脑含水量,抑制实验性血栓的形成,降低全血粘度。结论洋参川芎醒脑片具有显著的抗血栓形成、改善脑循环障碍、改善脑供氧状况、消除脑水肿和活血化淤作用。  相似文献   

17.
壳聚糖铋对大鼠胃溃疡模型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壳聚糖铋对大鼠实验性胃溃疡模型的影响。方法采用大鼠水浸应激型、乙酸灼烧型、乙醇致胃粘膜损伤型及幽门结扎型的胃溃疡模型,观察壳聚糖铋对溃疡面积或溃疡指数的影响。结果壳聚糖铋可明显降低大鼠的溃疡面积或溃疡指数。结论壳聚糖铋对大鼠实验性胃溃疡有明显的防治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研究等剂量的丹参酮ⅡA、丹酚酸B及其等质量混合物对4种常用心脑缺血整体动物模型的影响,为临床用药选择提供依据。方法:复制垂体后叶素和结扎冠脉所致大鼠实验性心肌缺血模型,双侧颈总动脉结扎所致大鼠实验性脑缺血模型,线栓所致大鼠实验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按50 mg·kg^-1·wt^-1灌胃给予丹参酮ⅡA、丹酚酸B及其等质量混合物,观察相应缺血指标。双侧颈总动脉结扎模型尚测定脑组织中相关生化指标,包括一氧化氮(NO)、一氧化氮合酶(NOS)、钠-钾ATP酶(Na^+-K^+ATPase)、钙-镁ATP酶(Ca^2+-Mg^2+ATPase)、丙二醛(MDA)。结果:丹参酮ⅡA及混合物对急性心肌缺血的作用优于丹酚酸B,尤其是对垂体后叶素所致的一过性心肌缺血;丹酚酸B仅在缺血时间较长的冠脉结扎模型中表现一定作用。在两种脑缺血模型中,丹酚酸B及混合物均表现较好的拮抗作用,该作用与丹酚酸B强抗氧化能力和对Ca^2+-Mg^2+ATPase降低的抑制有关。结论:丹参酮ⅡA、丹酚酸B在心脑缺血的治疗中具有不同的作用特点,在相关药物应用时,应根据临床需要进行恰当选择;二者对心、脑缺血均有一定的协同作用,提示其联合用药可提高疗效,提升药物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9.
去葡萄糖竹节参皂苷Ⅳa抗实验性心律失常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去葡萄糖竹节参皂苷Ⅳa(DCⅣa)是否具有抗实验性心律失常的作用。方法采用氯化钡、乌头碱、毒毛花苷G及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诱发大鼠或豚鼠心律失常模型,八道生理记录仪观察并记录Ⅱ导联心电图,观察DCⅣa对实验性心律失常的预防作用。结果DCⅣa能缩短氯化钡和乌头碱诱发大鼠心律失常的持续时间,增加恢复正常心律的动物数;增加诱发豚鼠心律失常的毒毛花苷G用量;延长冠脉结扎致大鼠心律失常发生的潜伏期,缩短心律失常的持续时间,降低室颤发生的百分率。结论DCⅣa具有明显的抗心律失常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通脉胶囊对大鼠实验性脑缺血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结扎大鼠大脑双侧总动脉形成急性实验性不完全性脑缺血模型,观察通脉胶囊对脑含水量、毛细血管通透性、脑组织损伤等方面的影响。结果通脉胶囊可明显降低脑含水量、毛细血管通透性,减轻脑组织损伤。结论通脉胶囊对大鼠实验性脑缺血有显著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