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 毫秒
1.
对于引起人类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的冠状病毒 (SARS associatedcoronavirus) [1] 检验方法有免疫荧光法、ELISA法和分子生物学方法 ,这些方法全部针对临床标本。目前食品中检测的病毒种类仅限于甲肝病毒、轮状病毒、诺瓦克病毒、柯萨奇病毒等肠道病毒。由于环境样品不同于医学标本 ,样品中病毒数量极少 ,传统方法需要从大量样本中富集、分离病毒 ,再经过如组织培养等方法检测 ,这些方法因细胞病变不明显、重复性差、时间太长等均不适用。对环境样品中的RNA病毒的检测一般情况下先对样本中的病毒进行富集分离 ,然后用RT PCR方法检测[2 …  相似文献   

2.
泰安市麻疹疑似病例实验室检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发热出疹性呼吸道传染病 ,属国家法定的乙类传染病 ;风疹是由风疹病毒引起的另一类通过呼吸道传染的急性传染病 ,两者临床症状极为相似。虽然麻疹疫苗使用后 ,麻疹发病率显著下降 ,但全球每年仍有麻疹病例约 40 0 0万 ,其中 10 0万儿童死于麻疹 ,在疫苗可预防的病毒性疾病当中 ,麻疹仍是死亡例数最多的[1] 。1999年初泰安市被列为卫生部与美国疾控中心 (CDC) ,世界卫生组织 (WHO)“控制麻疹”项目合作地市 ,合作期限为 3年 ( 1999-2 0 0 1年 ) ,主要任务是探讨“控制、消除、消灭麻疹”工作中主要存在的问…  相似文献   

3.
山东省1999年麻疹实验室监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9  
山东省 1999年共报告麻疹疑似病例 1776例 ,采集血清标本 86 1份 ,采集率为 48 48%。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ELISA)捕获法检测麻疹、风疹IgM抗体 ,阳性率分别为 5 9 12 % (5 0 9/ 86 1)和 10 34% (89/ 86 1) ,两者全部阴性者占 30 5 4% (2 6 3/ 86 1)。1337例麻疹暴发疑似病例 ,麻疹、风疹IgM抗体阳性率分别为 5 8 81% (32 7/ 5 5 6 )和 14 5 7% (81/ 5 5 6 ) ;439例散发疑似病例分别为 5 9 6 7% (182 / 30 5 )、2 6 2 % (8/ 30 5 )。首次在 1例典型麻疹确诊病例的咽拭子标本中分离到 1株麻疹野病毒株。ELISA捕获法检测IgM抗体用于麻疹的血清学早期诊断敏感性较高 ,其结果与血清标本采集时间及麻疹疑似病例的最终分类有很大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5.
麻疹IgM抗体阳性病例麻疹IgG抗体水平监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检测麻疹IgM抗体阳性病例的麻疹IgG抗体水平 ,可分析其发病原因。在 2 0 0 0年对 184例麻疹IgM抗体阳性的病例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ELISA)间接法测定了麻疹特异性IgG抗体。结果显示 :在这些病例的发病早期 ,麻疹IgG抗体阳性率为 90 76 % ,GMT为 1∶10 37 4 7;其中 <8月龄者IgG抗体阳性率和GMT均最低。出疹与采血间隔天数长 ,IgG抗体阳性率和GMT高。相同的采血时间 ,IgG抗体GMT以免疫史不详者最高 ,零剂次免疫者高于 1剂次免疫者。提示未进行麻疹疫苗免疫和麻疹疫苗初免失败是发生麻疹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昌吉州2006年-2011年麻疹流行病学特点及血清学监测状况,为制定消除麻疹策略和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酶联免疫捕获法实验对昌吉州2006年-2011年采集送检的疑似麻疹病例血清进行麻疹IgM抗体检测。结果:检测疑似麻疹病例血清969份,麻疹IgM抗体阳性465份,阳性率47.99%。病例主要集中在48月龄及以下和≥16岁,占90.54%。结论:加强常规免疫工作,提高适龄儿童的接种率和及时接种率。  相似文献   

7.
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风疹病毒基因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针对风疹患者发病早期血清中特异性风疹IgM抗体阳性率低的特点 ,以及对胎儿风疹病毒感染检测的需要 ,采用逆转录 聚合酶链反应 (RT PCR)直接从风疹减毒活疫苗BRDⅡ株、风疹GOS株、临床风疹患者的含漱液和咽拭子中检测出 411bp特异性片段 ;而麻疹、流行性腮腺炎、流行性感冒病毒均未检测出相应片段。通过对RT PCR一次产物的再次扩增 ,可以使检测的灵敏度达到 0 1TCID50 。该技术可作为风疹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ELISA)的一种补充 ,同时对控制先天性风疹综合征与优生优育工作具有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聚合酶链式反应诊断2型猪链球菌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目的从分子水平鉴定四川省2005年不明原因疾病病原菌的属、种、型及毒力基因,为诊断和治疗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检测链球菌属特异性基因(TUF)、猪链球菌种特异性基因(Species)、2型和毒力特异性基因(CPS2J)以及毒力基因溶菌酶释放相关蛋白基因(MRP)和溶血素基因(SLY);同时与VITEK2等全自动生化鉴定仪鉴定结果进行比对。结果所试103份标本中,98份均具有所检测的5个基因,确定为猪链球菌2型;另5份标本排除猪链球菌可能。73株纯培养细菌用VITEK2全自动生化鉴定仪鉴定有68株菌被鉴定为猪链球菌2型,3株菌被鉴定为猪链球菌1型,2株菌不能鉴定。结论2005年四川省不明原因疾病疫情为猪链球菌2型感染人造成。PCR检测5个特异基因鉴定猪链球菌2型,其结果优于VITEK2全自动生化鉴定仪。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枣庄市2005年-2010年麻疹流行病学特点及血清学监测状况,为制定消除麻疹策略和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对枣庄市2005年-2010年采集的疑似麻疹病例血清进行IgM抗体检测。结果:检测疑似麻疹病例血清1 570份I,gM抗体阳性1 017份,阳性率64.78%。病例主要集中在1~6月份,占总病例数的85.94%(874/1017);年龄以<8月龄和8月龄~2岁儿童最高,占54.40%;20岁~组次之,占20.86%;以无免疫史者为主,有免疫史者占11.76%;城区与农村不同免疫史确诊病例所占比重有明显差异(χ2=8.56,P<0.05)。抗体阳转在出疹后3 d~14 d最高为68.59%(810/1181)。结论:加强常规免疫工作,提高适龄儿童的接种率和及时接种率;开展小月龄和成人麻疹病例的研究;以适应消除麻疹的需要。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建立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系统,用于检测恶性疟原虫感染。方法 以恶性疟原虫小亚单位核糖体核糖核酸基因为靶片段,设计一对特异引物,分别采用RT-PCR技术和PCR技术进行检测恶性疟原虫血样并比较两才检测的敏感性。结果 从培养的恶性疟原血样中扩增出359bp特定扩增带,而间日疟和健康人血样均未见扩增带。经限制性内切酶分析证实扩增产物为目的片段。检测系统初步显示可检出恶性疟血样中0.34个疟原虫所含的RNA模板。以RNA为检测对象的RT-PCR肉眼可见条带的检测水平较以DNA为检测对象的PCR扩增高。结论 RT-PCR检测恶性疟原虫方法具有敏感性高、特异性强的特点,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河北省麻疹实验室网络的建立和运转状况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价河北省麻疹实验室网络(MLNW)在加速控制麻疹中的作用。方法对1999~2004年MLNW检测结果和数据进行分析。结果河北省1999~2004年麻疹监测系统共报告调查疑似麻疹5 474例,MLNW检测血清标本4 560份,实验室诊断率平均为83.30%,麻疹IgM抗体阳性率为49.06%,风疹IgM抗体阳性率为35.59%。2003、2004年MLNW接收标本后3d内及时检测率为73.60%(1 701/2 311)。2000~2004年发放考核标本763份,符合率为97.25%。2001~2004年复核检测标本730份,符合率为95.80%。2001~2004年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麻疹实验室接受中国CDC病毒病预防控制所国家麻疹实验室考核和标本复核检测,均为100分。河北省CDC共分离到3株麻疹病毒,均为H1基因型。结论MLNW的建立和正常运转,在麻疹监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疑似麻疹病例的实验室诊断率、3d内标本检测率、标本的检测符合率均维持在较高水平,现阶段河北省流行的麻疹野病毒为H1基因型。  相似文献   

12.
江西省麻疹实验室网络的建立和运转情况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 评价江西省麻疹实验室网络在加速控制麻疹阶段中的作用。方法 对江西省 1 999年、2 0 0 1~ 2 0 0 3年麻疹实验室网络监测结果进行了分析 ,共检测了 1 2 0 8份疑似麻疹血清标本。结果  83 4份麻疹流行区的血清中 ,麻疹IgM抗体阳性 5 1 0份 ,分属 6 1起流行 ;3 74份麻疹IgM抗体阴性血清中 ,风疹IgM抗体阳性 1 97份 ,分属 2 6起风疹流行。麻疹、风疹IgM抗体检出率与病例出疹后采血时间密切相关 ,以出疹后 4~ 1 4d检出率最高( 6 2 . 4 5 %,71. 0 4 %)。麻疹、风疹流行人群中以学龄前儿童、中小学生为主 ,是省内发病的重点人群。江西省 2 0 0 3年采集 3份咽拭子 ,并用B95a细胞首次成功地分离到 2株麻疹野病毒 ,经核酸序列分析鉴定均为H1 基因型。结论 为进一步加强实验室麻疹病毒学与血清学的监测 ,应通过对麻疹实验室网络的职能考核 ,不断提高实验室血清学诊断的工作质量 ,为加速控制麻疹监测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河北省1999~2001年麻疹网络实验室运转状况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解河北省麻疹网络实验室运转情况 ,对 1999~ 2 0 0 1年麻疹网络实验室的运转状况进行了评价。结果显示 :1999~ 2 0 0 1年共报告麻疹疑似病例 170 1例 ,采集合格血清标本 12 4 2例 ,证实麻疹病例 5 98例 ,麻疹IgM抗体阳性率为 4 8 15 % (5 98/12 4 2 ) ;采血后 3d和≤ 6d报出检测结果率分别为 4 9 76 %和 70 6 9% ;证实的麻疹爆发 (每起≥ 2例 ) 2 8起 ;麻疹IgM抗体阳性病例主要为麻疹疫苗零剂次免疫、1剂次免疫和免疫史不详者 ,占 75 5 9%(45 2 /5 98)。 2 0 0 0年和 2 0 0 1年对各市网络实验室考核结果符合率≥ 90 %。表明麻疹网络实验室对麻疹疑似病例的监测起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新乡市2010 - 2019年麻疹、风疹疑似病例IgM抗体检测情况,掌握其流行情况,进而科学防控麻疹、风疹。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对新乡市2010 - 2019年麻疹、风疹疑似病例的血清标本进行IgM抗体检测,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10 - 2019年共检测1 272例麻疹、风疹疑似病例血清,麻疹、风疹IgM抗体阳性数分别为454例和20例,阳性率为35.69%和1.57%。麻疹发病时间高峰在每年3 - 6月。发病4~28天血清中麻疹IgM阳性率高于发病0~3天。麻疹IgM抗体阳性率的性别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 = 0.035,P = 0.851)。麻疹IgM抗体阳性年龄组主要分布在0~8月、8月~3岁和18~40岁,占比分别为31.94%、28.19%和21.37%,且年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 58.378,P = 0.000)。不同人群中麻疹阳性率较高分布在家政家务人员、职员和农民中,分别为60.87%、57.14%、41.6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 46.907,P = 0.000)。有免疫史、无免疫史和免疫史不详这三组人群中麻疹IgM抗体阳性率分别为19.44%、52.17%和31.48%,三组间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 124.956,P = 0.000)。麻疹阳性病例地域分布主要集中于辉县和辖区外,分别为168例和116例,分别占37.00%和25.55%。结论 需加强免疫基础薄弱的地区免疫工作,特别是适龄儿童及时接种疫苗,加强辖区交界流动人员管理,对暴露风险大的年龄组采取针对措施。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麻疹IgG抗体亲和力试验对判定麻疹病例的价值。方法以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2013-2015年天津市麻疹实验室确诊病例和麻疹排除病例为研究对象。回顾性追溯保存的病例血清,开展麻疹IgG抗体亲和力试验,重新对麻疹排除病例进行归类。结果共收集到326例麻疹病例血标本,其中实验室确诊病例267例,排除病例59例,≥20岁病例占92.33%(301/326)。麻疹IgG抗体亲和力试验显示,确诊病例和排除病例中麻疹IgG高亲和力抗体的比例分别为66.95%(158/236)和91.23%(52/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33,P<0.001)。根据判定标准,15.25%(9/59)排除病例被重新判定为麻疹病例,其中8例是高亲和力抗体,有含麻疹成分疫苗(MCV)免疫史,判定为继发性免疫失败病例;1例为低亲和力抗体,有典型的麻疹临床症状,无MCV免疫史。结论麻疹IgG抗体亲和力试验能够提供有参考意义的血清学证据,可以减少麻疹急性期血清学诊断中由于IgM抗体假阴性而造成的错误排除。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安康市汉滨区麻疹流行特征,探讨控制策略。方法对2004-2006年发生在汉滨区的麻疹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a合计检测麻疹疑似病例早期血清135份,麻疹IgM抗体阳性的80份,阳性率为59.26%。其中2004、2005和2006年阳性率分别为59.09%、61.54%和58.46%。〈1岁者阳性率为60.00%,〉15岁者阳性率为61.90%,均较高。8月龄以下及20岁以上成人也有发病。结论汉滨区控制麻疹的策略应在提高儿童麻疹疫苗免疫覆盖率和免疫成功率的同时,也要关注成人特别是育龄妇女的麻疹免疫。  相似文献   

17.
江西省1999年风疹流行情况的实验室分析   总被引:16,自引:5,他引:11  
为了解江西省风疹流行情况 ,对 9个地区出疹性病例进行了调查 ,并随机采集急性期血清 2 31份进行风疹和麻疹IgM抗体检测。结果表明 :2 31份血清中 ,麻疹IgM抗体阳性 39份 ,分属 10次流行 ;131份血清中 ,风疹IgM抗体阳性 92份 ,分属 13次流行。采血时间与风疹IgM抗体检出率密切相关 ,以出疹后 5~ 14天检出率最高 (85 71% )。流行人群中以学龄儿童为主 ,其中 11~ 15岁风疹IgM抗体阳性率最高 (81 40 % ) ,其次为 7~ 10岁 (6 4 79% )。所有血清标本均以疑似麻疹病例报告送检 ,均无风疹疫苗免疫史 ;其中从两个县的送检血清标本中还发现风疹和麻疹同时在不同乡、镇中流行的现象。以上结果提示 :江西省风疹流行情况有时严重 ,人群抗体水平低 ,且与麻疹混淆 ,误诊情况普遍。因此 ,加强风疹疫苗接种和风疹IgM抗体检测工作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18.
乳胶凝集法检测麻疹IgM抗体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了筛选敏感、特异、快速和经济的麻疹IgM抗体检测方法 ,比较了IgM抗体捕捉乳胶凝集法 (IgM PA)、IgM抗体捕捉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ELISA)法和IgM抗体间接ELISA法检测麻疹血清IgM抗体的优越性。用IgM PA法和两种ELISA法共检测 12 5份麻疹可疑病例和 30份正常儿童血清。结果表明 :三种方法检测 30名健康儿童血清均为阴性。检测 12 5份麻疹可疑病例血清 ,IgM PA检出阳性 80份 ,阳性检出率 6 4%;两种ELISA法检出阳性 75份 ,阳性检出率 6 0 %;两者差异无显著的统计学意义。IgM PA法检测可疑麻疹病人的敏感性为 10 0 %,特异性为 90 %。此方法操作简便 ,成本较低 ,适宜于地区和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对2012 - 2016年玉林市1 425份疑似麻疹病例血清检测情况进行详细回顾性分析,了解该地区麻疹流行特点,为防治麻疹目标提供科学、准确的依据。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对玉林市辖区2012 - 2016年报告疑似麻疹血清标本进行IgM抗体检测,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12 - 2016年玉林市共检测疑似麻疹病例1 425例,检出麻疹IgM抗体阳性374例,阳性率26.25%(347/1 425); 2013年、2014年麻疹IgM抗体阳性分别是29.85%、39.12%,明显高于其他年份。出诊后4~7 d的血液标本检出麻疹IgM抗体阳性率最高。麻疹主要分布在6岁以下年龄组,占总数87.70%,其中8~18月龄人群最高,占37.75%,≤8月龄其次,占35.37%,不同年龄组抗体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博白县和玉林主城区玉州区占全市麻疹病例的60.70%。男性麻疹IgM阳性率比女性高,性别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麻疹发病时间出现高峰4 - 6月。有明确免疫史的疑似麻疹病例IgM抗体阳性率明显低于无免疫史和免疫史不详的病例。结论 麻疹常规免疫存在漏种及母体胎传抗体滴度达不到保护水平导致2013年、2014年麻疹病例明显增多,对适龄儿童及时有效接种麻疹疫苗是消除麻疹的最主要手段;婴幼儿在麻疹流行季节尽量不去人员密集的公共场所,避免感染麻疹病毒;医疗机构应在麻疹高发期加强防控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