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10 毫秒
1.
目的:探讨钙离子拮抗剂维拉帕米和自由基清除剂对体外冲击波(ESW)肾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120只SD大鼠单肾模型随机分为6组,在单用维拉帕米和(或)联用不同剂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后以JDPN-V型碎石机14kV对鼠肾冲击1000次,观察大鼠肾组织内皮素(ET)和尿ET、N-乙酰-葡萄糖苷酶(NAG)、丙二醛(MDA)水平和Ccr变化及肾脏组织学和超微结构改变。结果:治疗组尿NAG、MDA的升高幅度和Ccr降低幅度均明显小于对照组,组织损伤程度较轻,恢复较快;SOD2万U/kg和4万U/kg组生化指标和病理改变差别无显著性意义;维拉帕米组肾组织和尿ET升高幅度下降,联用组效果好。结论:钙离子拮抗剂可减轻脂质过氧化作用,减少ET释放,对ESW肾损伤有显著的保护作用,与SOD合用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2.
中药关木通肾毒性及抵制其肾毒性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8,自引:2,他引:16  
目的:观察中药关爱配伍和改变制剂方法后,其肾毒性的改变情况,方法:将关木通分别水煮和醇提,及配伍生地,甘草并醇提,给大鼠灌胃6d后,检测肾功能变化,在光镜,电镜下观察肾脏的组织学变化,结果:水煮关木通组的肾功能最差,肾脏的病理变化也最大,醇提关木通组肾功能轻度异常,肾脏的病理变化较水煮组轻微;关木通配伍并醇提组肾功能几乎正常,肾脏的病理改变也轻微。结论:关木通醇提,配伍并醇提可以减轻或抑制其肾毒性。  相似文献   

3.
马兜铃酸-Ⅰ所致大鼠急性肾损伤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9,自引:2,他引:27  
目的 了解马兜铃酸-Ⅰ肾毒性特点及其在关木通肾毒性中的作用。方法 从关木通中提取纯品马兜铃酸-I,用马兜铃酸-1200mg·kg~(-1)·d~(-1)、100mg·kg~(-1)·d~(-1)和50mg·kg~(-1)·d~(-1)给大鼠连续灌胃3d,引起大鼠急性肾功能损伤。分别于实验第4、第8d留取血、尿和肾组织标本,检测相关肾功能指标,进行组织形态学观察,并与关木通所致大鼠急性肾损伤进行比较。结果 马兜铃酸-Ⅰ作用后,大鼠主要肾功能改变为氮质血症、大量蛋白尿、糖尿、低渗尿、尿NAG酶升高。组织形态学病变主要表现为以皮髓质交界为主的急性肾小管坏死。这些病理表现与关木通所致急性肾损伤极为相似。结论 马兜铃酸-Ⅰ所致大鼠急性肾损伤在肾功能和肾组织形态学表现上与关木通所致急性肾损伤非常相似,这提示马兜铃酸-I是关木通中主要的毒性成分。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人工虫草提取物对庆大霉素造成大鼠急性肾小管损伤的防治作用。方法:将实验动物分为正常组、模型组、虫草水提组和虫草醇提组。观察治疗后大鼠的肾功能、表皮生长因子、肾病理及肾脏指数的变化。结果:虫草水提组和虫草醇提组肾功能受损程度明显轻于模型组(P<0.05或P<0.01),肾脏病理损伤减轻,表皮生长因子的表达强于模型组,虫草水提组与模型组比较肾脏指数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人工虫草提取物能够防治庆大霉素导致的急性肾小管损伤,其机理可能与其减轻肾损伤、促进修复再生等作用有关。虫草水提组的疗效略好于醇提组.但无统计学差异。  相似文献   

5.
药典法定剂量关木通对大鼠肾功能及间质结构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76,自引:3,他引:73  
目的观察药典法定剂量关木通水煎剂对大鼠肾功能及肾间质结构的影响.方法用药典规定剂量的关木通水煎剂给大鼠灌胃(1g/kg,约相当于人类剂量0.1g/kg),每日1次,共两个月.期间观察各项肾功能指标、肾脏组织形态学改变及细胞外基质(纤连蛋白)分布情况.结果关木通给药组的血肌酐水平、尿酶(NAG和γ-GT)活性、尿蛋白、尿糖与正常组大鼠相比无统计学差异.关木通给药组大鼠的肾组织形态结构在光镜下未见明显异常改变,其纤连蛋白的分布与正常组完全相同.结论药典法定剂量的关木通水煎剂对大鼠肾功能及肾间质结构无明显的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6.
钙调磷酸酶抑制剂(calcineurin inhibitor,CNI)通过与淋巴细胞内亲环素结合后再与钙神经磷酸酶结合来发挥免疫抑制作用,因其能显著降低器官移植后的急性排斥反应和感染发生率,提高移植物的存活率,故为临床上最广泛应用的免疫抑制剂.但CNI同时能引起肾血管收缩物质(血管紧张素Ⅱ、儿茶酚胺、血栓素A2、血小板活化因子、内皮素)和血管扩张剂(前列腺素、一氧化氮)之间的平衡失调,激活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增加TGF-β的表达等对肾脏造成毒性作用.在各种免疫抑制剂中,CNI的肾毒性作用比较显著,其代表有环孢素(CsA)和他克莫司(FK506).CNI肾损伤主要以血管病变为主,Naesens等[1]认为CNI肾损伤可以分为两类:①急性CNI肾损伤,为可逆性、血流动力学介导的肾功能障碍,肾脏结构在组织学上没有发生改变.可表现为肾小管空泡形成和血栓性微血管病.②慢性CNI肾损伤,为不可逆性损伤,肾脏组织学结构发生改变.可表现为肾小球损伤(肾小囊增厚和纤维化,局灶性节段性肾小球硬化症),脉管损伤(小动脉玻璃样变性),小管-间质损伤(肾小管萎缩,间质纤维化).由于肾移植患者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免疫抑制剂造成的肾毒性应引起临床的足够重视.目前血肌酐、尿素氮、尿蛋白等检测指标不能很好地预测免疫抑制剂造成的肾毒性损伤,因此,我们对用于检测肾毒性损伤的生物标志物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卡托普利对肾实质性高血压(RPH)大鼠肾实质的保护作用,并探讨其对RPH大鼠内皮由来因子的调控作用.方法:通过大鼠肾次全切除加高盐喂养法制备RPH动物模型,研究卡托普利对残余肾组织、超微结构的病理改变,并通过免疫组化RT-P CR法检测两种内皮由来因子(cNOS、ET-1)的分布及表达.结果:卡托普利降压作用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可减轻肾脏病理改变,对肾脏局部ET mRNAs表达呈抑制并对cNOS表达上调.结论:卡托普利可能是通过对肾脏局部ET-1 mRNA表达、分泌的抑制和cNOS mRNA表达、分泌的上调两条途径来实现其降压,保护肾功能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慢性马兜铃酸肾病大鼠模型的早期贫血机制探讨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目的 探讨慢性马兜铃酸肾病(CAAN)大鼠模型的早期贫血机制。方法 将78只Wistar雌性大鼠随机分为3组:(1)关木通组(n=30):予关木通水煎剂灌胃连续用药8周;(2)正常对照组(n=24):予饮用水灌胃,连续用药8周;(3)5/6肾切除组(n=24):自由饮水。在第8、12、16周分别随机处死各组大鼠总数的1/3,留取尿、血和骨髓组织标本,分别作生化、ELISA、HE染色、免疫组化、电镜、红细胞生成素(EPO)定量等检查。结果 关木通组大鼠和5/6肾切除组大鼠BUN和Scr从第8周开始升高,但关木通组大鼠肾功能损伤进展迅速。关木通组大鼠第12周开始出现贫血,第16周贫血加重,与正常对照组和5/6肾切除组相比,P < 0.01。关木通组大鼠早期血清和骨髓组织TNF-α和IL-1β表达明显增多,与正常对照组和5/6肾切除组相比,P<0.01。随着病情进展血窦内皮损伤加重,骨髓组织CD34表达、微血管密度MVD和造血组织面积逐渐下降,与正常对照组和5/6肾切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各组大鼠血清EPO定量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CAAN大鼠模型血清和骨髓组织早期TNF-α和IL-1β表达明显增多,骨髓微血管损伤可能是其贫血发生早且较严重的原因。  相似文献   

9.
内皮素(ET)刺激儿茶酚胺释放,并增强血管平滑肌对儿茶酚胺的反应性,可引起肾脏血管强烈收缩,减少肾血流量。机体微循环障碍及血栓素、转化生长因子β等损伤性物质增加均可刺激血管内皮细胞产生和释放ET。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的作用与之正相反。我们通过观察慢性肾功能衰竭(CRF)患者血浆ET和CGRP水平及肾血流量的变化并分析其间的相互关系,初步探讨前列腺素E1(PGE1)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的临床意义。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1 对象:CRF患者90例,均为住院患者,其中男性46例,女性44例,平均年…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连黄降浊颗粒对自发性高血压(SHR)大鼠肾脏功能和结构的保护作用。方法:将29只SHR随机分为模型组、西药对照组(对照组)、连黄降浊颗粒低剂量组(低剂量组)、连黄降浊颗粒高剂量组(高剂量组)。分别给于相应浓度和剂量的药物灌胃12周,观察大鼠的血压、尿蛋白、肾功能和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内皮素(ET)水平以及肾组织病理改变;并用半定量方法评价肾小球硬化程度、肾小管损伤程度及肾间质纤维化程度,用ELISA测定肾皮质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的蛋白定量。结果:连黄降浊颗粒能减少SHR尿蛋白、降低血压、改善肾功能、抑制AngⅡ和ET的合成,减轻肾脏病理损害,减轻肾小球硬化、肾小管损伤及肾间质纤维化程度,抑制肾脏TGF-β1表达,其效果优于苯那普利。结论:连黄降浊颗粒具有保护SHR肾功能和减轻肾脏病理损害的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减少尿蛋白、降低血压、抑制AngⅡ和ET的合成、减轻肾小球硬化和肾间质纤维化、抑制肾脏TGF-β1表达等有关。  相似文献   

11.
丁羟茴香醚对衰老大鼠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老年大鼠肾脏缺血再灌注(I/R)模型中。肾小管上皮细胞的损伤变化,探讨活性氧(ROS)清除剂对I/R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27月龄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I/R模型组、丁羟茴香醚(BHA)组和nicardipine组。夹闭双侧。肾动脉30min再灌注18h制成I/R模型。观察肾功能、肾脏病理改变、肾小管上皮细胞凋亡情况。检测肾组织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caspase)3、细胞色素C表达。测定肾组织脂质过氧化物丙二醛(MDA)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结果(1)肾脏I/R损伤时,老年大鼠肾功能明显减退,肾组织病理改变比较明显,大量肾小管上皮细胞凋亡,肾组织caspase-3、细胞色素C表达明显上调。肾组织中MDA增加、SOD活性下降(P均〈0.05)。(2)BHA或nicardipine均能明显改善肾功能。肾组织病理改变和凋亡相关指标(P〈0.05);BHA或nicardipine均能减少组织中MDA含量,部分恢复肾组织中SOD含量。结论老年大鼠肾脏I/R损伤时肾小管上皮细胞凋亡增加,肾功能减退。ROS堆积后,线粒体损伤导致肾小管上皮细胞凋亡。清除ROS可以抑制‘肾小管上皮细胞凋亡,减轻I/R损伤。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糖肾保煎剂对糖尿病大鼠肾脏氧化应激反应和血浆血栓素水平的影响.方法:采用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Z)诱导的糖尿病模型,分别给予糖肾保煎剂(中药组)、瑞泰(西药组)治疗8周.检测糖肾保煎剂对糖尿病大鼠肾脏氧化应激反应和血浆血栓素水平影响.结果:中药组能减少UAlb;提高肾皮质SOD活性,降低MDA含量;使血浆TXB2明显降低,6-Keto-PGF1α升高;减小肾小球平均截面面积(MGA).结论:肾组织内的氧化损伤及肾小球内微循环及血液动力学异常可能在糖尿病肾病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糖肾保煎剂能减少糖尿病大鼠24 h尿白蛋白排泄,改善肾组织氧化损伤及血液动力学异常,减轻肾脏病理损害.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梗阻性黄疸(obstructive jaundice,OJ)大鼠模型血浆和肾组织内皮素(endothelin,ET)含量变化对肾功能的影响以及应用ET受体拮抗剂PD142893后的变化。方法:假手术组、OJ组及OJ+药物组共32只Wistar大鼠分别于术后5、10、15和20d(每组n=8)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浆和肾匀浆的ET含量,同时测定血清TBIL、肌酐清除率,对肾脏行光镜下病理组织形态学观察。结果:在OJ组和OJ+药物组中血清TBIL含量、血浆和肾组织匀浆中ET含量随梗阻时间延长而明显增加;OJ组在术后5d即表现为肌酐清除率下降,随梗阻时间延长而加重并伴有肾脏病理形态的进行性改变,而OJ+药物组对比OJ组相应的改变出现的较晚;在非药物治疗组中,肌酐清除率与血浆和肾组织匀浆中ET含量呈负相关。结论:OJ时的高胆红素血症是导致肾功能损害的原因之一,胆色素对肾脏有直接的毒性作用;OJ引起血浆和肾组织中ET的病理性升高,由其介导的多种生物学效应是最终导致肾功能损害的重要原因;肽类非选择性ET受体拮抗剂PD142893对OJ大鼠的肾脏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时致炎症因子TNF-α、IL-8、IL-6的表达及蛇床子素对其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建立大鼠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我们随机将30只大鼠分为3组,假手术组(Sham)、缺血再灌注损伤组(IRI)、蛇床子素干预组(Osthole),收集各组血液和肾脏标本,分析肾功能和组织学变化。采用RT-PCR和ELISA分析肾组织和血液TNF-α、IL-8、IL-6的表达。结果:与IR组相比,Osthole预处理组显著改善了肾功能和肾脏组织学变化,以及由IR损伤导致的TNF-α、IL-8、IL-6的表达(P<0.05)。结论:蛇床子可以通过抑制炎症保护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蛇床子素可能是一种防治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新的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非选择性内皮素受体拮抗剂波生坦(Bosentan)对糖尿病大鼠内皮素系统的作用。方法:SD大鼠经链脲佐菌素诱导建立糖尿病大鼠模型,设非治疗组、Bosentan治疗组及正常对照组。4周后比较各组大鼠血浆及肾脏内皮素含量,并用RT—PCR及免疫组化法检测大鼠肾脏内皮素-1(ET-1)和内皮素A、B两种受体基因与蛋白的表达。结果:糖尿病大鼠的ET—1表达明显增加。非治疗组大鼠肾脏ET—A受体的表达显增多。而Bosentan治疗使其表达明显下降。三组大鼠肾组织ET—B受体的表达并无明显区别。结论:糖尿病大鼠肾组织中有内皮素系统的高度活跃。Bosentan不仅通过与ET-1竞争内皮素受体,而且能够下调肾组织中表达增多的ET—A受体,从而显干扰了ET-1的致病作用。  相似文献   

16.
乌司他丁对肾缺血再灌注大鼠肾组织超微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Chen CC  Zhou Y  Liu ZM  Sun JM  Wang HH  Wu WD 《中华外科杂志》2004,42(14):877-880
目的 探讨乌司他丁在大鼠肾缺血再灌注损伤时肾功能和肾组织超微结构改变中的作用。方法  3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 3组 :假手术对照组 (双肾未缺血 ,静脉注射生理盐水 )、肾缺血再灌注组 (双肾缺血 ,静脉注射生理盐水 )、乌司他丁组 (双肾缺血 ,静脉注射乌司他丁 1 2 5万U/只 ) ,每组 10只。大鼠急性缺血性肾损伤模型为双肾缺血 4 5min、再灌注 2 4h ,观察缺血后肾功能和肾组织超微结构改变。结果 肾缺血再灌注组血肌酐 ( 16 7± 39) μmol/L、血尿素氮 ( 2 1± 7)mmol/L ,乌司他丁组血肌酐 ( 116± 13) μmol/L、血尿素氮 ( 14 1± 2 6 )mmol/L ,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0 0 5 ) ;乌司他丁减轻肾组织超微结构损害。结论 乌司他丁对大鼠肾缺血再灌注损伤时肾功能和肾组织超微结构有明显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7.
为探讨内皮素在烧伤后肾脏损害中的作用,采用大鼠 TBSA30%Ⅲ度烧伤模型,应用非选择性内皮素受体 A、B 拮抗剂 PD145065(1μmol/kg 体重),观察其对烧伤早期肾脏损害的作用,结果表明,仅输注等量不含 PD145065的生理盐水组大鼠尽管复苏后动脉血压无明显变化,但肾脏血流量急剧下降,肾脏发生明显脂质过氧化损害及能量代谢紊乱,而使用内皮素受体拮抗剂 PD145065组大鼠肾脏血流量则明显回升,且 MDA 含量明显下降,SOD 活性明显回升,肾脏能量代谢紊乱有一定程度纠正。病理观察结果也表明 PD145065治疗组大鼠肾脏病变程度有一定程度减轻。上述结果表明内源性内皮素参与了烧伤早期肾脏损害。其机制是通过收缩肾脏血管造成肾组织缺血、缺氧,进而导致能量代谢紊乱及脂质过氧化损害。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内皮素受体拮抗剂PD145065联合内皮源血管松驰因子NO生理性前体L-arginine对大鼠缺血性急性肾衰竭是否有防治作用.方法:采用阻断大鼠双侧肾脏血流45 min再灌注24 h之急性肾缺血再灌注动物模型,观察内皮素受体拮抗剂PD145065或内皮源血管松驰因子NO生理性前体L-arginine或两者联合应用,对再灌注24 h后大鼠肾组织病理变化和肾功能的影响.结果:PD145065或L-arginine单独作用均可明显减轻肾缺血再灌注后的肾组织病理损害,提高肾小球滤过率,改善肾功能.其中,两者联合应用的效果比单独使用的效果更好.结论:缺血性急性肾衰竭时,内皮素升高及其受体上调是缺血性急性肾衰竭发生发展的重要因素,外源性给予内皮素受体拮抗剂可阻断内皮素的生物作用,并且联合内皮源血管松弛因子的应用效果更佳.这是防治缺血性急性肾衰竭的又一新途径.  相似文献   

19.
狼疮性肾炎患者尿中血栓素A_2的排泄量明显高于正常人及其它类型慢性肾炎患者。这种生化异常与肾脏病变的活动性和肾功能损害程度相关。已经提出,血栓素A_2的缩血管作用可能影响狼疮肾炎的肾血流动力学。为了检验这一假说,作者观察了选择性血栓素受体拮抗剂BM13,177以及小剂量阿斯匹林的短期效应。  相似文献   

20.
糖肾康对实验性糖尿病大鼠早期肾脏病变的作用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目的:观察具有益气养阴、活血通络作用的中药验方糖肾康对实验性糖尿病大鼠早期肾脏病变的作用及肾脏组织中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表达的影响。方法:以胰岛β细胞毒剂链脲佐菌素(STZ)诱导产生大鼠糖尿病模型,将模型大鼠随机发成糖尿病组、糖肾康治疗组、卡托普利对照组,连续灌胃给药4周,观察治疗前后血糖变化,尿微量白蛋白排泄,血、尿β2-MG水平,肾脏电镜超微结构及肾脏组织中TGF-β1的表达。结果:糖肾康可降低糖尿病大鼠肾重/体重比值(P<0.05);糖尿病模型大鼠尿微量白蛋白排泄明显减少,血β2-MG水平降低,尿β2-MG含量减少,减轻/延缓电镜下肾脏超微结构损害,抑制鼠肾组织中TGF-β1表达。结论:糖肾康对实验性糖尿病肾病有防治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抑制组织中TGF-β1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