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疳积散敷脐治疗小儿疳证108例安徽省芜湖市中医学校(241000)刘慧瑾关键词:疳证/外治法儿童贴敷疗法@疳积散/治疗应用小儿疳症是由于饮食不节、喂养不当,或多种疾病影响,使脾胃受损、运化失宜,以致气液耗伤、肌肤失养的慢性营养不良性疾病。余用疳积散贴...  相似文献   

2.
报道:120例以脾疳为患,其临床表现为面黄肌瘦,毛发枯槁,饮食不振,烦躁口渴,神呆困倦,大便不调,小便如米泔色而多,兼有肝疳者4例,心疳者8例。治疗均以“疳积散”为基本方,处方:疳积草500克,地锦草250克,叶下珠500克,鸡内金100克,神曲100克.使君子60克。制法:采疳积草、  相似文献   

3.
疳证是儿科常见的病证,为小儿四大要证之一。近代学者按其病理特点、尤其病情轻重程度,将疳证分为“疳气”(轻)、“疳积”(中)、“干疳”(重)三个证型。随着群众育养小儿知识的增长,喂养方法日益合理,后二种疳证目前已很少见。我们在江育仁教授“脾健不在补而贵在运”的学术思想指导下,以运脾法为主,治疗小儿“疳气”证,取得了比较满意的效果。现总结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正> 小儿疳证是由于饮食不节,喂养失调,或多种疾病影响,使脾胃受损,运化失宜,以致气阴耗伤,肌肤失养的慢性营养不良性疾患。临床以面黄肌瘦,毛发枯憔、精神萎靡、肚腹膨大、青筋暴露,或腹凹如舟为 特征。临床用疳积散敷脐,治疗小儿疳证共108例。现报导如下:1 药物制备和用法  相似文献   

5.
疳积是"疳"和"积"的总称."疳"者是指由喂养不当或多种疾病影响导致脾胃受损,气液耗伤而形成的一种慢性疾病.临床上以形体消瘦,面色无华,毛发干枯,精神萎靡或烦躁饮食异常为特征[1].本病尤多见于5岁以下小儿,故又称"小儿疳积",曾经是中医儿科四大要证(痘、麻、惊、疳)之一.古时候人们生活水平低下,对小儿喂养不足使脾胃内亏而生疳积,故当时小儿疳积多由营养不良而引起.而现在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加之独生子女越来越多,家长们盲目喂养甚至错误喂养,加重脾胃的负荷而损伤脾胃,导致疳积的产生故现代的小儿疳积多由于营养过剩引起的.中医学治疗本病的方法较多,疗效较好,兹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6.
小儿疳积是儿科常见的疾病之一。疳积一症《古今医鉴》说“病夫诸疳者,谓肥甘饮食之所致也……”》《幼幼集成》诸疳证治“凡病疳而形不魁者、气衰也,血不华者、血弱也。气衰血弱者脾胃必伤。”本病见于婴幼儿及学龄前儿童,目前西医尚无特效疗法,因而中医药是治疗本病的主要方法。拟笔者“健脾化积消疳汤”或配成散剂,无毒副作用,并且药费低廉、服药安全、健脾化积、消疳  相似文献   

7.
陈柏锋 《新中医》2023,55(3):131-134
目的:观察消疳健脾膏治疗小儿疳气型疳证的临床疗效及对中医证候积分、营养状态的影响。方法:将60例疳气型疳证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食用消疳健脾膏,对照组服用常规中药配方颗粒,比较2组临床疗效、临床症状改善时间、中医证候积分以及营养状态。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0.00%,高于对照组66.67%(P<0.05)。治疗后,观察组腹胀缓解、体质量增加、食欲和面色改善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2组中医证候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中医证候积分均降低(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2组血红蛋白(Hb)、铁和锌含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Hb、铁和锌含量均升高(P<0.05),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消疳健脾膏治疗小儿疳气型疳证疗效显著,同时有助于小儿疳气型疳证早日恢复及临床症状、营养状况的改善。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我院中药制剂健脾益肺口服液和疳积合剂配合捏脊疗法治疗小儿疳积症的疗效。方法:治疗组采用健脾益肺口服液(党参、山药、茯苓、白术、扁豆、陈皮、黄芪、防风、黄精、丹参等)加疳积合剂(石燕、谷精草、石决明、威灵仙、使君子、鸡内金等)口服配合捏脊疗法治疗本病75例,临床总有效率为97.33%;对照组采用健胃消食口服液治疗本病75例,临床总有效率为70.67%。结论:本方法具有疗效好、方便易行、副作用小等特点。  相似文献   

9.
“疳证”的治疗体会彭芷美(江西中医学院成教部320006)关键词疳积;中医药治疗;四缝穴;参苓白术散;临床应用疳证即疳积,为儿科常见病、多发病,是儿科四大证(麻、痘、惊、疮)之一。临床主要症状和体征是:形体消瘦、面黄发枯、精神萎靡、肚腹膨大、饮食异常...  相似文献   

10.
笔者临床用疳积散敷脐治疗小儿疳证共59例。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59例中,女39例,男20例;6个月~1周岁9例,1周岁~2周岁26例,3周岁~4周岁15例,4周岁~5周岁6例,5周岁~6周岁3例;轻型疳证39例,重型疳证20例。2药物制备和用法杏仁...  相似文献   

11.
李蔷华  温爱平 《新中医》2014,46(10):143-144
目的:观察中医综合疗法治疗小儿疳证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自拟疳积方(太子参、茯苓、山药、芒果核、葫芦茶、独脚金、山楂、谷芽、麦芽、陈皮、甘草等)内服,同时配合针刺四缝、捏脊疗法、耳穴贴压治疗小儿疳证50例。结果:治愈26例,好转19例,未愈5例,总有效率为90.0%。结论:疳积方内服配合针刺四缝、捏脊疗法、耳穴贴压综合治疗小儿疳证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2.
疳症又名疳积,是儿科四大症(麻痘惊疳)之一,也是小儿常见的多发病。古代医家对于“疳”字有二种不同的解释:一说“疳”有“甘”的涵义,是指小儿恣食甘肥,耗伤形气,渐成积滞,日久成疳;一说有“干“的涵义,是指“疳症”大多脾胃干涸。前者从其病因而言,后者从其病理而言。疳症是泛指小儿脾胃虚损,津液干涸,以致皮毛憔悴,肌肉  相似文献   

13.
笔者自1952年以来,收治小儿疳积310例,疗效满意,现举病案三则,供同道参考。案一:脾疳(疳积肌瘦) 冯××,四岁,于1978年4月来院就诊。患儿面色不华,肌瘦如柴,皮肤干燥,精神萎靡、嗜睡,腹大青筋,不思饮食,大便时溏,舌淡无苔。证属脾疳。以消疳理脾汤治之。方药:三棱、莪术、青皮、陈皮、胡黄  相似文献   

14.
疳积即疳证,是指小儿因脾胃虚损,运化失健,受纳腐熟失常,以致气液耗损,全身虚弱羸瘦的一种慢性营养障碍疾病。现兹就疳证的分类命名、辨证标准、临床分型证治等提出报告。  相似文献   

15.
笔者运用自拟方“消疳散”治疗小儿疳积证多例,疗效显著,介绍于下: 药物组成:隔山消20克、鸡屎藤30克、小当归24克、马蹄革20克、鸡内金28克、党参30克、紫河车一个,饿蚂蝗30克,蟾蜍(去内脏)一个,莲米30克、春砂仁40克。将上药炕干碾细,装入瓶内备用。主治:小儿疳积而见气血两虚,脾虚胃弱,食欲不振,慢性腹泻,头发稀疏枯黄不  相似文献   

16.
先父苏必中(1900~1975)幼承家学,从医50余年,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尤长儿科,善用柴胡治疗小儿疳积。现整理如下: 疳积病机及柴胡运用疳积又称脾疳,为五疳之一,是小儿常见的脾胃病。本病的发生,其因有二:一、小儿脾常不足,肠胃脆弱,谷气未充,加以饮食不节,恣食肥甘、生冷,损伤脾胃,渐成积滞。  相似文献   

17.
我院朱一蜂医师,善医小儿疳症,近年用疳积散(自订方)外敷内关穴,治疗小儿疳症,更是方法简便,疗效满意。药物组成桃仁、杏仁、生山栀各等分,晒干研末,加冰片、樟脑少许,贮藏备用。用法取药末15~20克,用鸡蛋清调拌成糊状,干湿适宜,敷于双侧内关穴,然后用纱布包扎,不宜太紧,24小时后则去之。  相似文献   

18.
疳积是疳证和积滞的总称,是指小儿伤于乳食,脾胃运化失司,中焦留滞积聚,日久气液干涸,身体羸瘦而形成的一种小儿常见病证。积滞为轻证,疳证为重证。  相似文献   

19.
王家定 《河北中医》1990,12(5):12-13
疳泻以肌体弱瘦、面黄发枯、气液亏耗、溏便数频、屡治无效等为特征。近几年来,笔者应用自拟疳泻散治疗小儿疳泻1000例,现总结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玉泉散馒头辅助治疗2型糖尿病气阴两虚型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型糖尿病气阴两虚型患者8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早餐进食普通馒头,治疗组早餐进食玉泉散馒头。2组均予以标准治疗方案,并进行糖尿病教育、运动疗法和早晚餐饮食控制的干预,疗程2个月。观察比较2组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lc)、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体重指数(BMI)等指标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治疗前后各项指标均有明显改善,其中FPG、2h-PG、BMI、TC、LDL-C的下降均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玉泉散馒头对降低2型糖尿病气阴两虚型患者的FPG、2h-PG、BMI、TC、LDL-C具有一定的疗效,适合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