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板蓝根提取工艺的探讨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用双波长薄层扫描法测定了板蓝根及水煮物、水煮物残渣、95%醇提物、50%醇提物中靛蓝、靛玉红的含量,对水煮醇沉的板蓝根提取工艺提出了疑问,并提示醇提法可提出更多的靛蓝、靛玉红。  相似文献   

2.
陇中半干旱地区大青叶采收次数对药材产量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求大青叶的采收次数对大青叶及板蓝根产量品质影响.方法:通过设置大青叶不同采收次数,检测各处理下大青叶及板蓝根的产量和品质.结果:收获1次、2次、3次大青叶的板蓝根产量分别较对照减产18.3%,58.6%,67.4%,板蓝根醇溶性浸出物的量为42.50%,42.24%,31.77%,较对照低1.19%,1.79%,26.13%;大青叶的产量是取1次比对照增产87.1%,取2次是86.0%,取3次是106.8%.大青叶中靛玉红含量以收取2次和收取3次高于对照,但是水溶性浸出物、醇溶性浸出物、靛蓝的含量均以对照最高.结果:大青叶的不同采收次数对收获板蓝根产量和品质有很大影响,虽然采收大青叶能够增加大青叶的产量,却降低了板蓝根产量和板蓝根、大青叶的品质.  相似文献   

3.
目的建立紫外分光光度法(UV)测定抗病感口服液中靛玉红含量的方法。方法采用Helios Gamma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以靛蓝、靛玉红对照品分别制成2~8gg/mL的氯仿溶液,按处方比例配制无板蓝根阴性空白溶液,在500~700nm波长处分别测定。结果靛玉红在540.0nm处有最大吸收,靛蓝在634.5nm处有最大吸收,在0.20~1.40μg/mL范围内呈良好线性关系(r=0.9994),平均回收率为99.05%,RSD=0.87%(n=6)。结论本方法操作简便,结果准确,可用于抗病感口服液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4.
目的从板蓝根水提部位中提取、分离化学成分。方法板蓝根水提取液经D101大孔树脂吸附,水和不同浓度乙醇液洗脱,30%乙醇洗脱部位经硅胶柱层析反复分离、纯化,测定所得化合物的物理常数和波谱数据,鉴定其化学结构。结果从板蓝根水提液30%乙醇洗脱部分暂时分得4个化合物,经鉴定分别为:3-吲哚乙酸(Ⅰ)、丁香苷(Ⅱ)、(+)-异落松脂醇(Ⅲ)、落叶松脂醇-4,4’-二-O-β-D-二葡萄糖苷(Ⅳ)。结论化合物Ⅰ为首次从板蓝根中分离,化合物Ⅱ、Ⅲ、Ⅳ均为苯丙素类化合物。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对大青叶压制饮片和普通饮片的煎煮,观察定量压制是否影响大青叶的煎煮质量。方法:分别对大青叶压制饮片和传统饮片进行单味煎煮和在复方中煎煮,以靛玉红含量及干膏率为评价指标。结果:压制中药饮片水煎液中靛玉红含量及干膏收率与传统饮片无明显差异。结论:压制并不影响大青叶饮片的煎煮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清开灵注射液用板蓝根中芦头对板蓝根提取液及其制剂的影响。方法利用统计分析方法,通过测定与分析总固体、总氮、指纹图谱、腺苷、尿苷、鸟苷、(R,S)-告依春情况研究板蓝根中芦头的多少对提取液及清开灵注射液的影响。结果板蓝根中芦头与总固体和总氮成正相关,与腺苷、尿苷、鸟苷含量成正相关,与(R,S)-告依春含量成负相关。随芦头重量比的增大指纹图谱相似度逐渐降低,但在25%以内对指纹图谱相似度影响不明显,可通过控制特征峰比例防止提取液及其制剂质量下降。结论板蓝根应控制芦头重量比,除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外应增加特征峰比例以提高质量控制精确性,并且应建立适合相应药材的专属性强的含量测定方法以降低制剂控制风险。  相似文献   

7.
板蓝根提取物中总有机酸和水杨酸含量测定方法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目的:建立板蓝根提取物的质量控制方法。方法:采用酸碱滴定法测定总有机酸含量,并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板蓝根提取物中水杨酸的含量。结果:酸碱滴定法测得总有机酸含量为13.0%,RSD 2.0%;HPLC测得提取物中水杨酸的含量为0.22%,RSD 1.6%。结论:该方法能有效控制板蓝根提取物的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板蓝根不同提取部位对小鼠淋巴细胞增殖作用的影响。方法:分离培养小鼠淋巴细胞,以生物热动力学方法观察板蓝根不同提取部位的免疫活性,并以常规离体细胞培养法进行药效学验证。结果:板蓝根水提部位、萃后部位具有明显的淋巴细胞增殖作用。有机溶剂萃取部位均具有一定的淋巴细胞增殖作用,但其活性不显著。生物热力学方法与常规药效学方法结果基本一致。结论:板蓝根不同提取部位对淋巴细胞的作用为:萃后部位>水提部位>正丁醇部位>醋酸乙酯部位>氯仿部位>石油醚部位。  相似文献   

9.
滕毅  杨海玲 《中草药》2019,50(8):1942-1946
目的运用Plackett-Burman实验设计联用星点设计-响应面法(CCD-RSM)筛选超声-微波协同提取大青叶中靛玉红的提取工艺。方法运用Plackett-Burman实验设计筛选主要影响因素,采用CCD-RSM优选靛玉红的提取工艺。以乙醇体积分数、料液比、提取时间为自变量,靛玉红提取量为因变量,通过对自变量与因变量的完全2次响应曲面的回归拟合,利用三维曲面图直观分析大青叶中靛玉红提取最佳工艺,并进行预测分析。结果靛玉红的最佳提取工艺为乙醇体积分数为62%,液料比为26,提取时间为9 min。在此最佳条件下,大青叶中靛玉红提取量的最大估计值为4.37 mg/g,实验结果与模型预测值相符。结论利用Plackett-Burman实验设计联用CCD-RSM确定了大青叶中靛玉红的提取工艺,该方法简便,精度更高、重现性好、预测性强。  相似文献   

10.
目的:测定大青叶及其3种类似品中靛蓝、靛玉红的含量,并建立指纹图谱以评价药材质量。方法:采用HPLC建立含量测定方法和指纹图谱的分析条件,比较国内不同产地的大青叶及其3种类似品共17批样品中靛蓝和靛玉红的含量,并计算其HPLC指纹图谱相似度。结果:总体上,蓼蓝中靛蓝含量高于菘蓝,而靛玉红含量低于菘蓝,马蓝和路边青均没有检测到靛蓝和靛玉红。另外,17批样品中,不论是同品种还是不同品种间靛蓝和靛玉红或指纹图谱都有很大的差异。结论:上述方法可有效区分4种称为“大青叶”的商品,并为大青叶药材的质量评价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
板蓝根对机体免疫功能及流感病毒FM1的作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研究板蓝根提取物对小鼠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及其抗流感病毒(FM1)的作用。方法昆明种小鼠腹腔注射板蓝根提取液,检测红细胞免疫黏附功能等各项免疫指标;昆明种小鼠滴鼻感染流感病毒FM1后腹腔注射板蓝根提取液,观察板蓝根提取液的抗病毒作用。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板蓝根组脾指数增加(P<0.05);T、B淋巴细胞刺激指数、RBC-C3bR花环阳性率都明显增高,RBC-IC花环阳性率显著降低,有显著性差异(P<0.01)。与阴性对照组相比,板蓝根组肺指数降低(P<0.05),体重增加值高(P<0.05)。结论板蓝根提取物具有很强的增强机体免疫功能的作用,其提高红细胞免疫系统功能的作用极其显著;同时板蓝根提取物也有一定的抗流感病毒作用。  相似文献   

12.
李友  马莉  沈芃  龚慕辛 《中国药学杂志》2011,46(10):741-744
 目的 分析板蓝根三氯甲烷提取部位抗内毒素作用的谱效关系,以阐明板蓝根药材药理活性与其物质基础间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动态浊度法检测不同产地板蓝根三氯甲烷萃取物抗内毒素生物活性,得到板蓝根对内毒素抑制的量效关系曲线及其参数斜率(k、半数有效剂量(IC50;采用HPLC色谱法获取板蓝根三氯甲烷部位指纹图谱,运用多元线性回归等统计方法,将抗内毒素活性参数IC50与HPLC指纹图谱共有峰的标准化峰面积比值关联。结果 不同产地板蓝根三氯甲烷萃取物抗内毒素活性干扰实验最小稀释倍数为5倍;其量效关系直线k为48.64~55.19,说明各批次药材对内毒素的作用趋势相同;IC50为0.260~1.099 g·mL-1,说明不同药材对内毒素的抑制作用差别较大;指纹图谱中与抗内毒素活性关系密切的峰为3,8和9。结论 板蓝根三氯甲烷部位有较好的体外抗内毒素作用,其中苯甲酸和其他2成分为其主要活性成分。  相似文献   

13.
大青叶中靛玉红的提取分离工艺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谢国祥  张立国  邱明丰  贾伟 《中成药》2006,28(6):791-793
目的:采用近红外光谱(NIR)技术对大青叶中的有效成分靛玉红的提取分离工艺进行研究。方法:采用氧化铝柱色谱法分离靛玉红,氯仿-醋酸乙酯作为洗脱剂,洗脱液用甲醇-丙酮重结晶。结果:此工艺所得靛玉红纯度为97.78%,且样品与对照品纯度相接近,NMR和IR图谱相同。结论:该法简便易行,安全、成本低、方便,实验结果良好。  相似文献   

14.
叶未央  李祥  陈建伟 《辽宁中医杂志》2011,(12):2444-2446,2513
目的:研究从板蓝根中提取分离的3个化学部位及其不同组合的体外抗FM1(流感病毒亚甲型鼠肺适应株)和RSV(呼吸道合胞病毒)的活性,确定板蓝根抗病毒的有效部位。方法:采用大孔树脂吸附技术分离得到苯丙素、生物碱、有机酸3个化学部位,用MTT法检测这几个部位对FM1和RSV的抑制作用。以对病毒抑制率作为评价指标,比较各部位抗病毒作用的效果。结果:对FM1抑制率分别为:62.00%、62.10、43.50%、58.00%、38.64%、58.00%、76%。对RSV的抑制率分别为:26.31%、53.50、56.47%、67.54%、80.82%、81.61%、33.74%。结论:板蓝根的抗病毒作用可能是几个部位协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5.
孙琴  李寒冰  鄢丹  李远  胡晓燕  姜黎  肖小河 《中草药》2012,43(2):259-264
目的对板蓝根颗粒制备过程中抗菌活性及化学成分的变化进行评价。方法按照《中国药典》2010年版收载的板蓝根颗粒制备工艺,分别对药材→水提浓缩→醇沉→干燥这4个制备环节所得样品进行化学分析,并采用管碟法检测各样品的抗菌效价。结果板蓝根颗粒在4个环节的制备过程中,成品的化学指纹图谱共有峰数下降了32%,腺苷、尿苷的量也呈递减趋势,同时抗菌效价也下降了60%。结论目前板蓝根颗粒在满足纯化、成型工艺要求的过程中,药效可能损失较大,应以药效或效价作指导,加强其制备工艺的合理性研究。  相似文献   

16.
南板蓝根和北板蓝根抗甲型流感病毒作用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对南板蓝根和北板蓝根进行抗甲型流感病毒作用的实验研究,了解广西习用品南板蓝根与北板蓝根抗甲型流感病毒作用的差异。方法:用鸡胚培养法观察两种板蓝根对甲型流感病毒的直接作用、治疗作用及预防作用,以利巴韦林为阳性对照药。结果:血凝滴度实验表明,南、北板蓝根均能明显灭活甲型流感病毒,其中直接作用与预防作用北板蓝根强于南板蓝根,治疗作用南板蓝根稍强。结论:南、北板蓝根都有抗甲型流感病毒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板蓝根中有效成分在Caco-2细胞模型中的吸收转运特征。方法:建立Caco-2细胞摄取、转运模型,考察受试化合物对该细胞的安全性,以跨膜电阻值、碱性磷酸酶活性和荧光素钠通透性3个指标检验细胞模型,考察浓度、时间、温度、抑制剂及p H对受试化合物吸收的影响。采用HPLC检测受试化合物,计算其表观渗透系数(Papp)与外排率。结果:板蓝根样品中精氨酸、腺苷能被小肠吸收细胞较好吸收,精氨酸Papp在1.01×10-6~1.35×10~(-6)cm·s~(-1),腺苷Papp在0.40×10~(-6)~0.71×10~(-6)cm·s~(-1)。2种成分在Caco-2细胞中膜通透性良好;精氨酸被吸收程度优于腺苷,精氨酸吸收率50%。板蓝根提取液中精氨酸、腺苷成分外排率(ER)均在1.0~2.0,存在P-糖蛋白(P-gp)外排转运蛋白介导两者的吸收转运,板蓝根样品中存在其他成分促进精氨酸、腺苷的P-gp外排作用。结论:板蓝根药材中精氨酸和腺苷能够被小肠细胞较好地吸收,存在吸收转运方向差异性,且都受到P-gp外排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优选板蓝根饮片的炮制工艺。方法:采用冷水浸泡法、润制法和蒸制法对板蓝根药材进行炮制;以外观性状、水分、浸出物、(R,S)-告依春含量及4个色谱特征峰的峰面积为指标,通过SPSS19.0软件进行主成分分析,对不同炮制工艺的板蓝根饮片进行质量评价。结果:不同炮制工艺的板蓝根饮片质量存在一定差异,综合得分为:B4>B2>A3>B5>A4>A2>B6>B3>C4>C3>C2>A1>C1>B1,均高于板蓝根药材。优选的板蓝根饮片炮制工艺为润制12 h,切厚片,50℃干燥12 h。结论:本研究为板蓝根饮片的炮制工艺研究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板蓝根发挥清热解毒药效作用及其物质基础方面研究进行文献整理和分析。方法:检索近10年来板蓝根研究相关文献,引用文献45篇,按照现代中药药理学关于中药清热解毒作用的认识进行归纳、分析和总结。结果:板蓝根在抗病毒、抗内毒素、抗菌、抗炎、提高免疫功能等药理作用及其机制和相关药效物质基础等方面均有研究,在此基础上提出一种多途径多组分研究板蓝根清热解毒作用的思路。结论:目前对于板蓝根的研究已经取得较大成果,但是对于板蓝根在中医理论中的清热解毒作用的相关药理及物质基础认识还不完善、不统一。建议采用多途径多机制多组分的思路对板蓝根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20.
板蓝根抗炎作用有效部位初步筛选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目的:分离并初步筛选板蓝根抗炎作用有效部位.方法:通过膜分离将板蓝根总提取物分为不同截留相对分子质量段,采用二甲苯致小鼠耳肿胀初步筛选,再将有效相对分子质量段用大孔树脂、离子交换树脂分离得到不同部位进一步采用二甲苯致小鼠耳肿胀、小鼠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评价活性,最后通过特殊颜色反应确定有效部位化学性质.结果:板蓝根中相对分子质量小于1 000的物质对二甲苯致小鼠耳肿胀模型抑制率为40.29%,与空白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板蓝根小于1000D物质中被732阳离子交换树脂吸附部分对二甲苯致小鼠耳肿胀模型抑制率为28.20%,对醋酸致小鼠毛细血管通透性攻变模型抑制率为17.76%,与空白组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颜色反应说明该部位主要为氨基酸类及生物碱类成分.结论:板蓝根总氨基酸、总生物碱部位可能是其抗炎有效部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