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磁共振胰胆管成像与B超检查诊断胆系结石的对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比探讨磁共振胰胆管成像(MRCP)与B超检查诊断胆系结石的价值.方法:应用1.0T超导MRI扫描仪对57例患者(38例胆囊结石和19例胆总管结石)行重L加权多次激发FSE序列(HT2-FSE)MRCP扫描及常规B超检查。结果:尽管MRCP的最大密度投影(MIP)图像能清晰显示肝内、外胆管及扩张胰管的形态结构,但多数较大的胆系结石常在MIP图像被掩盖;较小的胆系结石在MRCP的MIP图像上均难以准确显示.而仅在B超检查图像上显示。但对于19例胆总管结石,B超仅可显示其中的9例(47%)。结论:由于MIP重建技术的固有特性,MRCP的MIP图像易遮盖结石所致的低信号充盈缺损,因而对于胆系结石的诊断.应有机地结合MRCP与B超检查,不能仅仅依靠某一种成像技术作出诊断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磁共振胰胆管水成像(MRCP)结合T1加权成像(T1WI)检测胆总管微小结石的诊断价值。对象与方法:2005年1月~2006年12月共有104例胆总管结石患者,其中56例胆总管微小结石(直径≤5mm)。术前作常规MRI检查(横断位T1WI:TR/TE 155ms/3.4ms,横断位和冠状位T2WI:15000ms/81ms)。MRCP检查采用EXPRESS脂肪饱和序列,包括5组胆管路径的斜冠状45mm厚层成像采集、5mm薄层冠状成像采集(资源图像),来源于资源图像的最大信号投影重建图像。MR检查后1~5天内行胆总管外科手术或ERCP取石。分析胆总管微小结石的T1WI和MRCP表现及MRCP和T1WI对微小结石的检测、诊断。结果:56例胆总管微小结石,合并胆囊结石30例,胆囊切除7例。47例T1WI胆总管微小结石高信号改变。MRCP显示阳性结石充盈缺损33例。T1WI及T1WI结合MRCP检出胆总管微小结石阳性率明显高于单纯MRCP检查,统计学比较有显著性差异(Fisher精确检验,P<0.01)。结论:在进行MRCP检查的同时,辅以T1WI有助于提高胆总管微小结石的诊断敏感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True FISP与MRCP序列在胆总管结石中的应用价值与局限性.材料与方法:对30例经ERCP或手术证实的胆总管结石患者行术前True FISP及MRCP序列扫描,MRCP与True FISP序列分别作阅片诊断,再结合其他序列进行诊断,最后与病理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True FISP像、MRCP像均可显示胆总管的扩张.True FISP像、MRCP像对胆总管结石的检出率分别为92.5%、93.3%;其中5例胆总管小结石及2例泥沙样结石True FISP未检出,4例胆总管末端结石MRCP未检出,结合两种序列对结石的检出率为97.8%.结论:True FISP序列对胆总管的管壁和管周组织显示较好,有利于末端胆总管结石的检出,MRCP有利于胆管系统的整体显示,对胆总管小结石及泥沙样结石显示较好,结合两种序列可对胆总管结石作出更准确的评价.  相似文献   

4.
郁成  陈永强  罗泽斌 《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2006,20(6):403-404,407,F0004
目的:对比探讨磁共振胰胆管成像及其原始图像与磁共振常规扫描诊断胆系结石的价值。方法:应用1.0T超导MRI扫描仪对55例患者(36例胆囊结石和19例胆总管结石)行重T2加权多次激发FSE序列(HT2-FSE)磁共振胰胆管成像扫描及常规轴面FSE序列MRI T1WI及T2WI扫描。结果:磁共振胰胆管成像的最大强度投影图像能清晰显示肝内、外胆管及扩张胰管的形态结构。多数较大的胆系结石在磁共振胰胆管成像原始图像及MRI常规T2WI图像上可很好地显示,但常在最大强度投影图像被掩盖;较小的胆系结石在磁共振胰胆管成像的最大强度投影图像及MRI常规T2WI图像均难以准确显示,而仅在磁共振胰胆管成像原始图像上显示。结论:磁共振胰胆管成像原始图和最大强度投影图像以及磁共振常规扫描是分析、诊断胆系结石的一个有机整体,不能仅仅依靠某一种成像技术作出诊断。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规范化屏气磁共振胆胰管成像 (MRCP)扫描方案。方法  81个病例接受SS FSE序列MRCP扫描 ,结果进行盲法比较。结果 厚层投射MRCP对胆胰管的显示优于MIP法 ;MIP法 2D原始图像对小结石的显示率高于厚层投射MRCP及MIP重建MRCP ;无脂肪抑制 2D原始图像对腔外肿块的显示优于脂肪抑制 2D图像 ;斜冠状面MRCP能更好显示肝门区胆管及壶腹部。结论 MRCP应采用斜冠状面扫描 ;2D原始图像对腔内小病变及腔外肿块的显示非常重要 ;完整的MRCP应结合多种技术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磁共振胰胆管成像(MRCP)技术在胰胆管系统疾病中的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56例患者临床、B超或CT检查疑有胆总管及胰腺疾病的患者,采用单次激发快速自旋回波序列(SSFSE)行。MRCP检查,图像经三维最大信号强度投影(MIP)后处理。结果:MRCP能消楚显示胰胆管形态,其良、恶性病变具有一定特征性表现,定位准确率100%(56,56),定性准确率93%(52/56)。结论:MRCP是一种无创伤检查技术,是安全可靠的胰胆管疾病影像学检查方法,定位及定性准确率高,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在胆囊切除术后残留胆总管结石诊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胆囊切除术后腹痛、发热、黄疸或肝功能异常而经B超、CT或磁共振胰胆管造影(MRCP)证实或怀疑残留胆总管结石的患者进行ERCP检查,对发现胆总管结石的患者行EST或EPBD后取石。结果:ERCP检查的成功率为96.4%(108/112)。85例证实胆总管结石的患者行EST或EPBD后取石,79例(92.9%)取石治疗成功;6例因合并肝内胆管多发结石而行外科手术治疗。并发症发生率为4.5%,其中消化道出血2例,急性胰腺炎3例。结论;对于胆囊切除术后残留胆总管结石的患者,ERCP是理想的诊断方法,而且还可以同时进行治疗。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腹部彩超在胆总管结石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3年3月于中南民族大学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150例胆总管结石患者开展回顾性研究,患者术前均接受腹部彩超检查,以手术结果为诊断依据,分析腹部彩超检查胆总管结石的检出率及影像学表现。结果:手术结果证实,单发结石和多发结石分别为64例和86例,胆总管扩张150例,术前腹部彩超检查结果显示单发结石漏诊2例,胆总管扩张漏诊1例。腹部彩超检查结石总检出率为98.67%(148/150);胆总管扩张检出率为99.33%(149/150)。手术结果证实,结石位于十二指肠上段/后段、胰腺段/十二指肠壁内段分别为49例、35例、39例、27例,术前腹部超声在十二指肠上段/后段、胰腺段结石检出上完全相符,在十二指肠壁内段2例结石漏诊,腹部彩超检查结石发生位置总准确率为98.67%(148/150)。胆总管结石腹部彩超影像学表现:肝外胆管有不同程度扩张,如果发生严重梗阻,可见胆囊肿大;胆管壁有增厚表现,可见回声增强;胆总管内可探查到稳定的强回声团,后方多伴有声影,对于体积较小结石或是泥沙样结石,主要表现为中等或是较弱的回声团,后...  相似文献   

9.
2D MRCP与3D MRCP磁共振胰胆管成像技术对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单次激发快速自旋回波(Thick slab 2DSSFSE)与3D快速自旋回波容积扫描(3D FSE)两种MRCP技术对胰胆管成像的临床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对87例疑有胆胰疾病的患者分别行2D SSFSE和3D FSEMRCP技术成像,分析、对比影像学表现,并与手术、B超、CT、ERCP结果进行比较.结果:2D SSFSE和3D FSE MRCP对单一胰胆管结构的显示无明显差异(P>0.05).但对胰胆管全貌(包括正常和病变时)的显示,2D MRCP优于3D MRCP,且有明显的差异(P<0.01).对肝内胆管结石和胆总管结石,2DMRCP较3DMRCP显示率均高(P分别<0.01和<0.05);对其他胰胆管疾病的显示二者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2D MRCP和3DMRCP成像均能很好地显示胰胆管结构与病变,但3DMRCP对胰胆管的全貌显示有优势,而2DMRCP对病变的细微结构的显示特别是细小结石的诊断更具优势.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经B超诊断的单纯胆囊结石患者行内镜保胆取石术前MRCP检查的适应证.方法 回顾性分析该院2005年1月~2010年7月1 490例经B超诊断的单纯胆囊结石患者术前经磁共振胰胆管造影(MRCP)发现的胆总管小结石30例的病历资料.结果 1 490例经B超诊断的单纯胆囊结石患者中行MRCP检查发现30例无症状胆总管小结石,占2.01%,这30例胆囊结石患者均有多发细小结石(0.6 cm及以下),胆总管小结石直径(0.50±0.08)cm.结论 B超发现单纯胆囊多发细小结石(0.6 cm及以下)者是术前MRCP检查的适应证,有可能发现无症状的胆总管小结石.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两次激发SE-EPI与呼吸门控FSE及SSFSET2WI在肝脏的应用。方法对14名志愿者及21名肝病患者行上腹部呼吸门控FSE及SSFSE和屏气2次激发SE-EPI(TR=5999ms和1999ms)扫描。所有T2WI序列均运用脂肪抑制技术。定量分析肝脏,病灶的信噪比及肝脏-病灶的对比度噪声比,评价各序列的图像质量及伪影。结果两次激发SE-EPI与SSFSE及FSE在肝脏及病灶信噪比,肝脏-病灶对比度噪声比和图像质量方面无明显差别(P>0.05)。SE-EPI的磁敏感伪影及化学位移伪影均较FSE及SSFSE重,其运动伪影较FSE轻(P<0.05)。结论两次激发SE-EPI能够在较短时间里提供较高质量的上腹部T2WI。被检查者在扫描时可自由平静呼吸或屏气,可作为肝脏T2WI选择序列之一。  相似文献   

12.
0.2T MR水成像技术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讨低场强磁共振水成像技术的应用价值。方法 应用单次激发快速自旋回波技术对 10 8例患者不同部位进行扫描 ,在腹部扫描时要求屏气 (小于 13s)。结果 在磁共振胰胆管成像 (MRCP)中 ,胆总管及左右肝管显示率分别为 10 0 %、99% ,胰管显示率为 60 % ,泌尿系显示率为 93 %。结论 低场强磁共振水成像技术发展迅速 ,效果理想 ,值得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13.
尿路小结石:MR和CT仿真内镜对比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MR、CT仿真输尿管肾镜技术及其诊断尿路小结石的价值。方法 将 9枚直径 1~ 5mm的结石置入离体输尿管肾盂内 ,分别以生理盐水、3 %马根维显溶液或 3 %泛影葡胺完全充盈后行CT和MR容积扫描。源影像在工作站用Navigator软件做内镜重建。结果 VE对结石的敏感性源于CT技术者为 11.1%、源于多层薄层SS FSE序列者为44 .4%、源于HT2 FSE序列者 5 5 .6%、源于MR IVU序列者为 44 .4% ,检出的结石最小直径为 2mm。VE图像质量CT技术优于MR技术 (P <0 .0 1) ,MRH技术优于MR IVU技术 (P <0 .0 5 )。结论 磁共振仿真输尿管肾镜能够检出直径 2mm以上尿路结石 ,以HT2 FSE技术为佳 ;阳性造影剂法CT仿真内镜对尿路结石诊断价值有限  相似文献   

14.
王丰  张锐 《医学临床研究》2011,28(5):834-836
【目的】探讨成人患者使用头孢曲松钠导致胆泥形成及假性胆石症的超声特征及停药后的超声改变。【方法】选取26例使用头孢曲松钠导致胆泥形成及假性胆石症的患者,回顾性分析其超声特征,追踪观察停药后的超声改变。【结果126例胆泥形成及假性胆石症超声表现分为:胆泥形成型、胆囊单发强回声团型、胆囊多发强回声团型及胆总管强回声团型。四型之间患者年龄,胆囊壁厚度、强回声团直径及胆泥形成及假性胆石症发现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胆泥形成型较单发、多发及胆总管强回声团型异常回声消失较早(P〈0.05)。胆泥形成型声影发现率低于多发强回声团型(P〈O.05),其余组声影发现率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追踪观察可有效评价成人使用头孢曲松钠导致胆泥形成及假性胆石症。  相似文献   

15.
Nonenhanced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of mild acute pancreatitis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BACKGROUND: Computed tomography (CT) is not always effective for demonstrating mild acute pancreatitis, and the intravenous administration of iodine contrast medium is harmful to the inflamed pancreas. The goal of this study was to evaluate the usefulness of nonenhanced magnetic resonance (MR) imaging for the depiction of mild acute pancreatitis. METHODS: We performed T1-weighted imaging with a short echo time, T2-weighted imaging, and MR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 (MRCP) in 12 patients with mild acute pancreatitis. Nonenhanced CT and contrast-enhanced CT were always performed before the MR studies. RESULTS: T1- and T2-weighted MR images using a breath-hold or respiratory-triggered technique produced clearer images of the inflamed pancreas than did CT. Peripancreatic fat necrosis was shown by both methods. Although MRCP demonstrated no abnormalities of the pancreatic duct, it demonstrated stones in the gallbladder and common bile duct. CONCLUSIONS: Nonenhanced MR imaging was superior to CT for depiction and confirmation of mild acute pancreatitis.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评价M RI测量胎儿股骨长度(FL)的价值,并选择最优序列.方法 回顾性分析205胎胎儿股骨M RI,包括弥散加权成像(DWI)、单次激发快速自旋回波(SSFSE)、快速稳态梯度回波(FIESTA)及快速反转恢复运动抑制(FIRM)序列图像及超声资料,对各序列图像质量进行评分,比较所测FL与超声测值的差异.结果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