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 毫秒
1.
周宗炎 《中外医疗》2008,27(19):35-35
目的 探讨胎盘部位滋养细胞肿瘤的临床病理学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 通过光镜观察和免麦组化检测分析1例胎盘部位滋养细胞肿瘤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并进行文献复习.结果 巨检见肿瘤位于子宫后壁,呈息肉状突向宫腔并向宫壁浸润生长达浆膜层,组织学上肿瘤细胞较大,形态多样,异型性明显,以单核细胞为主,可见多核巨细胞,胞质嗜酸性或透亮,核分裂像易见,瘤组织中有广泛的纤维素样物质沉积,肿瘤细胞呈片状或条索状排列.向肌壁同和血管壁浸润生长、免疲组化HPL(++)、HCG;散在(+)、PLAP(++)、CKL(++)、Actin(-)、HMB(-)、s-100(-). 结论胎盘部位滋养细胞肿瘤是一种罕见肿瘤,其诊断主要依靠病理检查和免疲组亿,肿瘤良话语恶性的判断对治疗及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总结胎盘部位滋养细胞肿瘤(placental site trophoblastic tumor,PSTT)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收集13例PSTT的临床病理学资料,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其中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胎盘生乳素(hPL)、CD146、CD10、广谱型细胞角蛋白(PCK)、细胞角蛋白18(CK18)、细胞角蛋白5/6(CK5/6)、P63、抑制素(α-inhibin)、Ki-67的表达情况,收集随访资料,总结PSTT的临床和病理特点。结果13例PSTT患者平均32岁。临床表现以继发性闭经和不规则阴道流血为主(分别为7例、3例)。11例患者前次妊娠为正常普通妊娠,1例为体外受精联合胚胎移植(IVF),1例为葡萄胎。6例患者手术切除子宫+化疗,3例患者行单纯子宫切除,3例患者因有生育要求保留子宫,仅行病灶切除术并辅以化疗,1例患者仅行清宫术。10例患者随访2~66个月,1例出现复发。13例患者均阳性表达hPL、CD146、PCK、CD10及CK18,11例患者阳性表达α-inhibin,5例患者弱阳性表达HCG,13例患者均不表达P63和CK5/6,Ki-67增殖指数平均19%。结论PSTT多发生于生育期妇女,可继发于葡萄胎。其主要临床症状为异常阴道流血或继发性闭经。手术切除子宫是其主要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胎盘部位滋养细胞肿瘤(PSTT)的临床病理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收集2例PSTT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PSTT可继发于各类妊娠,临床表现以闭经后淋漓出血为主,病理特点为中间滋养细胞大量异常增生,血管浸润明显,血HCG升高不明显,多小于1000U/L,免疫组化HPL、EMA、CK中到强阳性,HCG较弱。结论:PSTT是一种较少见的滋养细胞肿瘤,诊断需依靠病理学特征,治疗虽以手术为主,但化疗亦可达到治疗及保留生育功能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胎盘部位滋养细胞肿瘤(PSTT)的临床病理特征及诊断要点。方法:对2例PSTT的临床表现,病理组织学观察及免疫组化,结合文献资料进行分析。结果:2例均有妊娠生育史,30余岁女性。临床症状主要为阴道不规则流血,预后多数良好。巨检为宫腔内结节状肿块。组织学瘤细胞主为中间型滋养细胞,呈条索状或片状浸润肌层。免疫组化PLAP阳性、部分HCG、CK阳性。结论:PSTT是滋养层细胞发生的一种罕见肿瘤。通过临床表现、病理检查、免疫组化可明确诊断,多数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5.
胎盘部位滋养细胞肿瘤(placental site trophoblastic tumor,PSTT)是一种极为少见的滋养细胞肿瘤[1].自1895年,Marchard首先发现一些不能归入常见类型滋养细胞肿瘤的病变称为不典型绒毛膜上皮癌以来,至1981年才被Scully等[2]命名为胎盘部位滋养细胞肿瘤,后被WHO正式确认.我站于1998年收治1例,随诊5年未复发,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正> 胎盘部位滋养细胞肿瘤(placental site trophoblastic tumor,PSTT)是一种特殊、罕见的子宫肿瘤。至今文献报道仅百余例。我院于2001年收治1例,现结合文献分析其临床、病理特征以及临床鉴别诊断,以提高临床诊治水平。1 病历摘要 患者24岁,因平产后9个月,阴道淋漓流血2个月,于  相似文献   

7.
胎盘部位滋养细胞肿瘤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胎盘部位滋养细胞肿瘤(Psyr)是妊娠滋养细胞肿瘤(GTN)中最少见的类型,占所有GTN的1%~2%,可以继发于各种类型妊娠,也可以和各种妊娠同时合并存在。Kurman等于1976年首次用“胎盘部位假瘤”描述了这种疾病,当时认为是一种良性疾病。1981年,Scully等提出该病有恶性潜能,并将其易名为PSTT。大多数PSTT无转移、预后好,但有约15%~30%的病例发生转移,并且预后不良。为此,我们对11例PSTT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进行总结和分析,旨在探讨PSTT的诊治方法及不良预后因素。  相似文献   

8.
张国兴  董晓颖 《吉林医学》2003,24(6):568-568
1病历摘要患者,34岁,因葡萄胎化疗后1年,闭经85d,恶心、呕吐1个月于2001年5月10日入院。该患1年前,因葡萄胎在我院行吸宫术后,血β-HCG未下降,且病人无条件随访,给予单药(5—FU)化疗8d,血β-HCG降至正常出院。此次入院因停经85d,恶心、呕吐1个月,吐物为胃内容,同时伴右下腹阵发性绞痛,无放散,亦无阴道流血。妇科检查:宫颈肥大,光滑,子宫前位,鸭卵大,质硬,无触痛。双附件未触及。盆腔B超:子宫前位,6.8cm×3.7cm,宫后壁探及不规则片状强回声反射4.1cm×3.1cm,宫内未见妊娠囊,双附件未探及。胸部X线片及肝胆超声检查无异常。血β-HCG5.37…  相似文献   

9.
胎盘部位滋养细胞肿瘤3例临床分析及文献复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胎盘部位滋养细胞肿瘤是一种特殊形态的滋养细胞肿瘤,来源于胎盘种植部位,其生物学行为既不同于滋养细胞的生理性侵润,也不同于绒毛膜癌,可继发于足月产、流产或葡萄胎后,也可合并妊娠,是一种极为少见的滋养细胞肿瘤.迄今为止,国内报道的仅百余例.我院从1990年至今收治了3例此病例,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以胎盘部位滋养细胞肿瘤3例进行分析,均发生于育龄期多次妊娠者,年龄36 ̄50岁,潜伏期0.5 ̄25年,主要症状为闭经与阴道出血,诊断需结合临床并依据病检及免疫组化。该病对化疗不敏感,对已生育者,应施行全子宫及双附件切除术,术后辅以化疗。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索胎盘部位滋养叶细胞肿瘤(placental site trophoblastic,PSTT)的临床病理特征及免疫表型表达特点、诊断及预后.方法收集我院1982年~2006年住院治疗的5例PSTT,对其临床特征、病理诊断要点及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两步法)结果进行分析,抗体包括CK8、胎盘催乳素(hPL)、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Mel-CAM(CD146)及胎盘碱性磷酸酶(PLAP).对照组为20例附有底蜕膜的早期绒毛及20例葡萄胎.结果平均年龄28.4岁;症状主要为阴道不规则出血和闭经;术前检查hCG呈正常-轻度-中度增高趋势,1例血睾酮明显增高.5例术前行刮宫及宫腔镜切取标本之确诊率为60%.镜下瘤细胞呈单个、条索状或片状浸润于肌纤维间,将单个或一束肌纤维分离.治疗手段以子宫切除术后辅以化疗为主.随访时间3~14a,均无复发.结论PSTT发生于着床部位的中间型滋养细胞(IT),免疫组织化学特征性表达可辅助诊断和鉴别诊断;术前诊断性刮宫病理诊断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2.
康海利  杨淑丽  段微 《北京医学》2016,(11):1150-1152
目的 探讨Ⅰ期胎盘部位滋养细胞肿瘤(placental site trophoblastic tumor,PSTT)的临床特点及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 对2001-2014年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诊疗的6例Ⅰ期pSTT患者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6例患者年龄24~38岁,平均28.8岁;1例距前次妊娠时间>2年;1例最高血β-HCG> 10 000 mⅠU/ml;2例患者接受保留生育功能的手术治疗,未复发;5年生存率为83%Ⅰ期PSTT影响预后的因素包括年龄>35岁,发病间隔前次妊娠时间>2年,血β-HCG水平>10 000 mⅠU/ml.结论 患者年龄、最高血β-HCG、距前次妊娠间隔时间与不良预后相关.若无上述高危因素且病灶局限,有强烈生育要求的患者可保留生育功能.  相似文献   

13.
14.
目的:总结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妊娠滋养细胞肿瘤的应用价值,并进行疗效观察.方法: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218例妊娠滋养细胞肿瘤,并进行随访观察.随访指标为血窦大小、血窦阻力指数、子宫肌壁血流,并结合血清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 结果:218例妊娠滋养细胞肿瘤中(侵蚀性葡萄胎186例,绒毛膜癌32例)随访195例,占病例总数89%,其中2例侵蚀性葡萄胎转京治疗,2例绒癌死亡,其余191例妊娠滋养细胞肿瘤(绒毛膜癌30例、侵蚀性葡萄胎161例)经化疗后血窦消失,肌壁血流显示正常,同时β-hCG恢复正常.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结合临床可协助准确诊断妊娠滋养细胞肿瘤并进行疗效观察.  相似文献   

15.
妊娠滋养细胞肿瘤139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妊娠滋养细胞肿瘤(GTT)的治疗以及各临床分期治疗后的转归情况。方法对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妇科1992-2007年收治的139例GTT患者的治疗过程及治疗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全部患者总完全缓解率为84.89%(118/139),其中单纯化疗完全缓解率为83.50%(81/97),化疗联合手术治疗完全缓解率为88.09%(37/42)。对于不同FIGO分期的患者,Ⅰ期完全缓解率为100%(64/64),Ⅱ期完全缓解率为100%(25/25),Ⅲ期完全缓解率为79.54%(35/44),Ⅳ期完全缓解率为33.33%(2/6)。所有患者治疗后均进行了随访,中位随访时间为4.6年,最长随访时间15年,最短随访时间为2个月。有8例失访,随访期间有4例复发。结论GTT的治疗应以早期化疗为主,有手术指征者需联合手术治疗,可以获得相对满意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6.
本文总结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41例恶性滋养细胞肿瘤的超声诊断结果,符合率92.3%(38/41)。还就其图像分型、鉴别诊断及诊断价值等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索妊娠滋养细胞肿瘤与子宫血管的关系。方法:甲基丙烯酸酯为铸型剂,对离体10例子宫(绒癌3例、葡萄胎2例、侵蚀性葡萄胎3例、对照2例)进行灌注,制成标本,扫描电镜观察血管的异常改变。结果:正常子宫血管分为二种类型,一是树枝状分布,二是螺旋状血管;良性葡萄胎的血管改变无明显特征;恶性滋养细胞肿瘤血管铸型立体构式,大体仍是树枝分布,螺旋血管增多,可见大片的血窦状改变血管、发夹状血管、串珠状改变及多处铸型剂漏出等血管被破坏性改变,但最为明显的改变是新生血管的出现;侵蚀性葡萄胎与绒癌的血管异常改变无明显的差异。结论:妊娠滋养细胞肿瘤在破坏子宫血管的同时,伴有新生血管的形成,为肿瘤的抗血管形成治疗提供有力证据。  相似文献   

18.
层粘连蛋白及其受体在妊娠滋养细胞肿瘤中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了解葡萄胎、侵蚀性葡萄胎和绒毛膜癌组织中层粘连蛋白(L N )及其受体(L N - R)的表达,并探讨L N、L N - R与妊娠滋养细胞肿瘤(GTT)侵袭和转移的关系。方法 以4 4例恶性GTT为研究组,2 4例葡萄胎为对照组,采用免疫组化方法对两组患者首次清宫标本组织进行L N,L N- R检测。结果 L N在绒毛膜癌组织中临床分期越晚,表达率越高,其表达与绒毛膜癌细胞的浸润转移以及恶性程度有一定关系。结论 化疗对L N、L N- R在妊娠滋养细胞肿瘤中的表达有一定的影响,推测L N和L N- R在妊娠滋养细胞肿瘤抗侵袭和转移治疗方面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高危妊娠性滋养细胞瘤患者化疗的护理特点。方法:分析总结了4例高危妊娠性滋养细胞瘤患者心理护理、饮食护理、预防院内感染、预防静脉炎、正确给药等方面的护理方法和措施。结果:4例患者出院时均达治愈标准,随访至今,无1例复发。结论:对化疗病人实施护理时,应及时观察用药反应,针对病人的特点,实施相应的护理措施,才能避免各种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