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近年来认为尿中红细胞形态变异对判断泌尿道出血部位有着极其重要意义。国外在80年代陆续介绍应用位相显微镜检查尿红细胞形态鉴别肾小球性血尿和非肾小球性血尿;国内亦曾用光镜(油镜下)观察尿红细胞形态变异,同样取得满意结果。我们对115例泌尿系统疾病小儿尿液用扫描电镜检查,不但从立体观察红细胞形态变异,还能显示红细胞成分的微细结构变化,从而为鉴别血尿来源提供诊断依据;与此同时我们用放射免疫法测定尿中β_2M、Alb,和IgG的含量,判断肾小球和肾小管损伤程度,对早期诊断泌尿道疾病有一定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2.
小儿血尿是临床上常见的症状,诊断比较复杂。自1979年Fairley、Birch等采用电镜及相差显微镜观察尿中红细胞形态,以判断血尿来源,对鉴别肾小球性血尿和非肾小球性血尿颇有价值。我院于1985年2月至1986年5月,对42例小儿血尿病人之尿红细胞形态,用光镜及扫描电镜进行观察,今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应用相差显微镜观察红细胞形态作出血尿定位诊断已得到许多学者肯定,但由于相差显微镜不甚普及,限制了该法的应用。另一个技术性问题主要是检查者对正常和异常细胞区别上存在混乱。方法作者应用光学显微镜对99个血尿病人的122份尿标本(100份采自肾小球疾病病人,22份采自下尿路疾病病人)根据红细胞形态学作出血尿的定位,并以80%异形红细胞为可靠肾小球出血象,20%~80%  相似文献   

4.
非肾小球性血尿的病因、检查方法及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血尿是指尿液中红细胞数超过正常含量。常用的诊断标准为 :离心尿红细胞每高倍视野 >3个或尿沉渣红细胞计数 >8× 10 6/L。  血尿是儿科常见的症状之一 ,引起血尿的病因很多 ,大致可分为肾小球性和非肾小球性。目前临床上多采用相差显微镜法观察尿中红细胞形态变化进行鉴别诊断。若畸形红细胞为主 (>6 0 % )则提示为肾小球性血尿 ;红细胞形态基本正常 ,以均一形为主者则提示非肾小球性血尿。有学者用尿中一种独特结构的红细胞作为判断指标 ,即棘红细胞 (acanthocytes,G1细胞 )———一种细胞膜突出形成囊泡的面包圈样细胞 (donut shaped …  相似文献   

5.
用光镜代替相差显微镜、扫描电镜观察尿红细胞形态来鉴别血尿来源,已为国内外学者所公认。本文推荐一种简便可靠的光镜检查法,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910825 尿细胞形态鉴别儿童血尿来源方法探讨/许亚欣…∥中华肾脏病杂志。-1990,6(5)。-289~290 测肾小球性血尿患儿80例(年龄4~14岁),非肾小球性血尿者26例。发现尿细胞形态如环状、芽胞、穿孔三种形态为肾小球血尿特征性红细胞(GHCR)。按统计学原理和从临床分类计数误差,提出以下诊断标准:当GHCR>30%时肯定诊断,15~30%时初步诊为肾小球血尿,<15%诊为非肾小球性血尿。肾小球性血尿尿比重越低,尿叶特征性红细胞百分比越少,越易漏诊。比重>1.016时98%病例可肯定诊断。一日4次检查可减少漏诊机会,有助于两类血尿的鉴别。参5(梁桂棋)  相似文献   

7.
031342尿红细胞直径测量对血尿诊断的临床价值/!河秀全…//现代诊断与治疗一20()2,13(6)一355~356 57例血尿测定结果:尿红细胞平均直径为:肾小球性血尿组和非肾小球性血尿组分别为(5.40士0. 59)卜m和(7 .32士。.48冲m(p<0.01);尿红细胞平均体积为:肾小球性和非肾小球性血尿组分别为(53.39士10.27)ft和(86.46士9.75)ft(P<。,01);相差显微镜检查发现肾小球性血尿组有30%的病例尿中畸形红细胞)70%,结果为阳性;而非肾小球性血尿组有15例尿中畸形红细胞<30%;混合性血尿者12例。尿红细胞直径测量法鉴别肾小球性和非肾小球性血尿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应用普通光学显微镜检查尿红细胞形态和UF-50尿液全自动分析仪2种方法对儿童血尿定位诊断的作用和影响因素。方法研究对象为1977-01—2006-01首都儿科研究所肾内科病房收治的临床出现血尿患儿125例,均经肾活检证实为肾小球源性疾病。应用普通光学显微镜对经肾脏病理证实为肾小球疾病和非肾小球疾病患者的晨尿进行红细胞形态的检查;同时应用UF-50尿液全自动分析仪对其中部分肾小球和非肾小球疾病患者的同一标本进行尿红细胞参数测定。结果(1)肾小球疾病组患者均经病理检查所证实。(2)以RBC严重变形≥30%或变形≥70%两者之一作为肾性血尿的诊断标准,其特异度均达到90%以上,但全自动尿液分析仪的灵敏度较低。(3)晨尿和随意尿标本经上述2种方法检查,其肾性血尿阳性率差异无显著性。结论资料显示以RBC变形≥70%或严重变形≥30%作为诊断肾性血尿的标准,其灵敏度和特异度较高;光镜检测尿红细胞形态与UF-50全自动尿液分析仪用于肾小球性血尿检测,其特异度均达到90%以上,但UF-50全自动尿液分析仪的灵敏度较低;儿童可选用随意尿作为2种方法的检测标本。  相似文献   

9.
尿红细胞形态及容积分布曲线检查近年来已成为血尿诊断常规的初筛步骤,用来鉴别肾小球性及非肾小球性血尿,以决定进一步相应的检查。我科对57例血尿患儿进行了普通光镜观察尿红细胞形态,同时检测尿红细胞容积分布曲线及红细胞平均容积,以帮助鉴别血尿来源,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陈新德  杨达胜 《临床儿科杂志》1993,11(4):274-275,240
本文应用涂片染色法观察了42例血尿患者尿红细胞形态及终末尿渗透压对红细胞形态的影响。发现终末尿渗透压对红细胞形态有一定影响,但不会造成红细胞的严重变形。提示尿严重变形红细胞是诊断肾小球性血尿的指示性细胞。认为涂片染色法观察尿中红细胞形态可区别肾小球性血尿和非肾小球性血尿。  相似文献   

11.
80年代以来,我国开展了用尿红细胞形态初步鉴别肾小球性和非肾小球性血尿的检查。方法为位相镜、染色后光镜和普通光镜三种镜检法。由于位相镜进口价格昂贵,国产的有些零部件未过关,影响观察,因此目前普遍采用染色后光镜观察红细胞形态。我们的体会是红细胞经固定、染色环节较繁,染色后较染色前红细胞数减少,仅能用百分比发报告。此外3%戊二醛需经常配制,时间稍长,即有沉渣。染液及缓冲  相似文献   

12.
551211 尿中红细胞形态观察在小儿血尿鉴别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李祥民等湖北医学院学报7(1):35~37,1986 共检测4个月~14岁的血尿患儿73例,其中45例为肾小球性,13例为非肾小球性。并与3~7岁健康儿童作对照。形态观察用相差显  相似文献   

13.
尿红细胞直径测量对血尿的诊断意义李志骏,李祥民,红,胡岚近十余年来,先后有相差显微镜和尿红细胞容积测定法检查尿红细胞来源两种方法问世,但都有不可避免的缺点。本研究对患者的血和尿红细胞同时测定,试图找出一种既直观又客观的方法鉴别血尿来源。材料和方法:1...  相似文献   

14.
小儿血尿的诊断思路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血尿是儿科泌尿系统疾病最常见的症状 ,分为肉眼血尿和镜下血尿。正常健康人尿中可有少量红细胞 ,当取 10ml清洁新鲜中段尿离心 15 0 0r/min ,5min ,沉渣镜检 ,尿红细胞>3个高倍视野时 ,考虑有病理意义。小儿血尿病因复杂 ,近年来根据尿红细胞形态变化的检查 ,将血尿分为肾小球性及非肾小球性血尿两大类 ,这有利于血尿来源的定位和进一步明确诊断。1.肾小球性血尿指作者单位 :10 0 0 3 4 北京医科大学第一医院血尿来源于肾小球 ,见于 :(1)原发性肾小球疾病 ,如急性、慢性及迁延性肾小球肾炎 ,急进性肾炎 ,肾病综合征 ,IgA肾病…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评价UF-1000i 尿沉渣分析仪(简称UF-1000i)与相差显微镜在小儿血尿来源鉴别中的价值.方法 选取血尿住院病例65例,分别用UF-1000i与相差显微镜检测分析尿液中红细胞的信息.结果 65例患儿UF-1000i检查的敏感性(98.0%)高于相差显微镜(85.7%,P < 0.05);而相差显微镜的特异性(93.8%)高于UF-1000i(56.3%,P < 0.05).结论 UF-1000i提示的红细胞信息易受干扰,不能完全代替镜检,其对鉴别小儿血尿有初步筛查作用.UF-1000i与相差显微镜结合使用是鉴别血尿来源的最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6.
8751200 用光镜与扫描电镜观察小儿血尿红细胞形态/彭竹君…∥实用儿科杂志。—1987,2(2).—73~74 肾小球性血尿36例,其中肉眼血尿24例,镜下血尿12例,年龄1.5~12岁,急性肾小球  相似文献   

17.
胡桃夹现象的彩色血流显像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彩色血流显像 (CDFI)对左肾静脉压迫综合征的诊断价值。方法 利用CDFI对 1 3例患儿行不同体位检查 ,观察左肾静脉 (LRV)受压后内径变化 ,血流速度及最狭窄处的峰值压差变化。结果  1 3例患儿均见左肾静脉受压现象。受压部位前可见扩张 ,扩张部位 ,内径 (b) /受压部位内径 (a)比值 ,Va/Vb比值及最狭窄处峰值压差△P值随仰卧位、直立位、脊柱后伸位及俯卧位的体位改变而呈增高、再增高及下降的动态变化过程。 5例表现为非肾小球性肉眼血尿或镜下血尿 ,5例表现为直立性蛋白尿 ,2例表现为非肾小球性血尿伴直立性蛋白尿 ,1例表现为肾小球性血尿伴持续性蛋白尿。结论 CDFI可直接观察LRV受压征象 ,方法简单、无创伤 ,为临床提供准确信息。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无症状血尿儿童的肾穿刺指征。方法回顾分析485例无症状血尿儿童的肾脏病理类型。根据血尿程度及有无合并蛋白尿将入组患儿分为,镜下血尿组、肉眼血尿组和血尿合并蛋白尿组;其中镜下血尿组再根据血尿程度分为尿红细胞15/HPF组,15~30/HPF组和30/HPF组。结果 485例患儿中,男227例、女258例,平均(7.23±2.93)岁;镜下血尿组318例,最常见病理类型为轻微病变(64.8%),其次为局灶性肾小球病变(16.7%)和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8.2%);肉眼血尿组119例,最常见病理类型也是轻微病变(26.1%),其次为Ig A肾病(24.4%)和系膜增生性肾小球疾病(20.2%);血尿合并蛋白尿组48例,最常见病理类型为Ig A肾病(29.2%)和轻微病变(29.2%)。镜下血尿组、肉眼血尿组和血尿合并蛋白尿组的病理类型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52.03,P0.001);其中镜下血尿组的轻微病变比例最高;IgA肾病和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比例在在肉眼血尿和血尿合并蛋白尿组中比例较高。镜下血尿组中,尿红细胞15/HPF组149例,(15~30)/HPF组96例,30/HPF组73例,三组间病理类型构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5.18,P=0.512);最常见病理类型均为轻微病变。结论无症状血尿者中,为肉眼血尿或者血尿合并蛋白尿者应尽早行肾穿刺明确病理诊断。  相似文献   

19.
B型超声诊断的胡桃夹现象25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 全面分析和评估经B超诊断的胡桃夹现象的临床表现及其意义。方法 回顾性地研究 10年间经多普勒超声诊断的胡桃夹现象的患儿的临床特点。结果 以左肾静脉受压迫前后管径比值为≥ 3作为诊断标准 ,共有 2 5 8例患儿被诊为胡桃夹现象 ,被分为 4组 :( 1)非肾小球性血尿 ,10 9例。其中肉眼血尿的患儿平均年龄为 ( 10 0± 2 7)岁 ,肾静脉压迫前后的管径比值为 ( 4 2±1 4) ;镜下血尿的患儿平均年龄为 ( 8 0± 2 8)岁 ,肾静脉压迫前后的管径比值为 ( 3 1± 1 0 )。 ( 2 )直立性蛋白尿 ,10 8例。其中 5例伴有精索静脉曲张 ,占男孩 8 5 %。肾静脉受压前后的管径比值为 ( 4 9±3 0 )。 ( 3 )同时表现为非肾小球性血尿和直立性蛋白尿者 ,8例。其中一患儿在 10年后的检查中发现仍有蛋白尿和镜下血尿 ,而且肾早期损害指标增高。 ( 4)同时有肾小球性血尿和持续的蛋白尿 ,3 3例。其中 11例患儿接受肾穿刺检查 ,6例为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 ,5例为IgA肾病。结论 胡桃夹现象最多见的临床表现为非肾小球性血尿或直立性蛋白尿。其也可见于有肾脏基础病的患儿和正常人。故胡桃夹现象的诊断需全面检查及分析 ,并长期随访 ,以确认其确实为一良性过程  相似文献   

20.
儿童血尿的确切诊断是困难的,因其症状常无特异性或缺失。对血尿的病因学及其评价,可按出血部位简单划分为肾小球(肾小球血尿)或泌尿系其他部位(非肾小球血尿)两类。最近,Shichiri 等描述了一种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测得尿内红细胞体积分布曲线以鉴别成年患者血尿来源的新技术。本研究的目的是评价该方法对儿科血尿患者的价值。方法对象为1988年3~12月日本福井医科大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