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神经传导检测和肌电图检查在平山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福鼎市医院2016年8月-2018年8月收治的平山病患者25例为观察组,并选取本院同期体检健康者29例为对照组。两组均行神经传导检测和肌电图检查。(1)比较两组尺神经和正中神经的神经传导检测结果,包括感觉神经动作电位、感觉神经传导速度、拇短展肌复合肌肉动作电位以及远端运动潜伏期等。(2)观察观察组肌电图异常情况,包括平均电压增高、平均时限延长、多相电位增多以及自发电位等。结果观察组尺神经和正中神经的远端动作潜伏期高于对照组,拇短展肌复合肌肉动作电位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尺神经正中神经的感觉神经动作电位和感觉神经传导速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肢远端肌平均电压增高、平均时限延长、多相电位增多以及自发电位发生率均高于对侧近端肌、对侧远端肌以及患肢近端肌(P<0.05)。患肢近端肌平均时限延长、自发电位、平均电压增高以及多相电位增多的发生率均高于对侧近端肌和对侧远端肌(P<0.05)。对侧近端肌和对侧远端肌的肌电图异常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结论神经传导检测和肌电图检查肌电图检查在平山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较高,可较准确地判断病情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2.
朱永霞  朱莉 《安徽医药》2015,(8):1563-1564
目的:探讨肌电图对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价值。方法分别对65例健康志愿者和65例临床确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进行肌电图检查,观察腓神经、胫神经、股神经的传导速度和胫前肌、股内侧肌、趾短伸肌的电活动变化。结果65例患者中,肌电图检查异常者为60例,与临床符合率为92.3%;与健康志愿者相比,腓神经、胫神经、股神经的神经传导速度减慢,复合动作电位的潜伏期延长,胫前肌、股内侧肌、趾短伸肌的时限延长,电压增高。结论肌电图是辅助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的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腕管综合征(CTS)神经电生理特征及其与临床表现的相关性。方法对45例72侧CTS患者进行正中神经的传导速度和电位测定,及拇短展肌、小指展肌的肌电图检查。结果神经电生理检查:正中神经感觉传导速度(SCV)、运动末端运动潜伏期(DML)、运动传导速度(MCV)、感觉神经动作电位波幅(SNAP)、复合肌肉动作电位波幅(CMAP)的异常率分别为100%、71%、45%、85%和67%;肌电图(EMG)检查的异常率高达79%,均与正常参考值有显著差异。结论神经电生理检查是CTS诊断敏感指标。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孕产妇腕管综合征的神经肌电图表现特征。方法研究组孕产妇腕管综合征患者52例,对照组健康体检女性50例,进行神经肌电图检测,分别对复合肌肉动作电位(CMAP)、感觉纤维动作电位(SNAP)的潜伏期、波幅、MCV、SCV、以及拇短展肌(EMG)进行测定与比较。结果两组患者运动传导和感觉传导各指标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78只患肢中,有56只插入电位增多,50位可见正尖波,患者肌肉进行轻度收缩运动时单位电位时限增宽。结论正中神经的MCV和SCV减慢、SNAP与CMAP的波幅减慢、潜伏期延长均是孕产妇腕管综合征诊断的重要判定指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腕管综合症(CTS)患者的神经电生理特征,以提高临床诊断准确性。方法对50例临床症状、体征符合CTS的患者进行了正中神经运动和感觉传导速度测定及拇短展肌针机肌电图(EMG)测定。结果 50例患者中,双侧病变30例,单侧病变20例。50例CTS患者80条患侧的正中神经中,54条感觉传导潜伏期延长,波幅降低和(或)感觉传导速度减慢,26条感觉传导测定未引出动作电位;70条正中神经运动传导末端潜伏期延长,动作电位波幅下降和(或)运动传导速度减慢,10条正中神经运动末端潜伏时和诱发波幅正常。60块正中神经支配的拇短展肌呈神经原性损害。结论结合临床及神经电生理改变特点可对CTS作出明确诊断,为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孙敏娟 《首都医药》2015,(3):320-322
目的探讨腓骨肌萎缩症(CMT)的神经电生理特点。方法应用肌电诱发电位仪对18例CMT患者进行针极肌电图(EMG)、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CV)、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CV)检测。结果 18例患者共144块肌肉中,120块肌肉静息期有自发电位,轻收缩时112块肌肉出现运动单位时限延长,多相波增多32块肌肉出现巨大电位(波幅>5m V),144块肌肉重收缩时呈单纯-混合相。MCV 144条神经中有30条未引出运动诱发电位,其余有不同程度的减慢;SCV有43条未引出感觉电位,其余有不同程度的减慢。结论 18例患者的神经电生理均表现为神经源性损害,运动神经传导速度、感觉神经传导速度有不同程度的损害,下肢重于上肢,感觉神经病变敏感于运动神经病变。由此可见,神经电生理检查对腓骨肌萎缩症的诊断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经由对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shoulder-hand syndrome,SHS)患者开展神经电生理测定,来评估诊断SHS患者中周围神经电生理指标的应用价值。方法:30例脑卒中并发SHS急性期患者(SHS组)、20例脑卒中无SHS患者(N-SHS组)分别进行拇短展肌、第1骨间肌、正中神经的针极肌电图(EMG)和神经传导速度测定。结果:SHS组30人(90%)针极肌电图(EMG)检查见插入电位异常,正锐波与纤颤电位,异常率较对照组明显偏高。SHS组患侧正中神经运动传导速度(NCV)和感觉传导速度(SCV)减慢、复合肌肉动作电位波幅(CMAP)减低(P<0.05);末端运动潜伏期(DML)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电生理检查用于诊断SHS的周围神经损害是比较敏感的,可以提高早期SHS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分析肌电图(EMG)诊断臂丛神经节前损伤的临床特征.方法 检测48例患者的三角肌、肱二头肌、伸指总肌、小指展肌、拇短展肌及腋神经、肌皮神经、桡神经、正中神经、尺神经,应用EMG仪测定支配肌肉的EMG及运动神经传导速度、感觉神经传导速度,对运动单位电位进行研究,并观察肌肉的自发电活动,同时测定神经的复合肌肉动作电位,计算出神经传导速度和潜伏期.结果 48例患者中,不完全损伤30例,完全损伤18例;根以下受损33例,根性受损15例.结论 EMG诊断对臂丛神经损伤的诊断、定位、定性分类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究在格林-巴林综合征(GBS)的临床检测中神经肌电图所具有的临床价值。方法:择取2014年5月到2016年5月期间由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50例GBS患者,全部使用神经肌电图对其感觉、运动神经进行检测,检测完毕后对神经传导速度与肌电图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检测结果:50例患者共检测出178条感觉神经和226条运动神经,传导速度下降的神经分别有98条和206条。(2)肌电图表现:在安静状态下,50例患者中有33例表现出正相电位与纤颤电位,束颤电位偶有出现;有17例在安静状态下存在较少的正相、纤颤电位表现。其中,8例患者在重收缩的同时未被引出运动电位,7例患者在重收缩时出现单纯相电位,18例患者在重收缩的同时存在混合相电位。结论:神经肌电图检测在格林-巴利综合征,不仅可以用来评估患者的肌力等级,还能用来获知患者神经损伤程度,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神经电生理检测对腕管综合征(CTS)的诊断价值。方法对45例已经临床确诊的腕管综合征(CTS)患者进行神经传导速度(NCV)测定和肌电图检测,分析其结果。结果 45例腕管综合征(CTS)患者神经传导速度检测阳性率为100%,其中正中神经感觉传导速度(SCV)经腕管段单纯减慢者2例,经腕管段感觉传导速度减慢并感觉电位降低者3例,单纯感觉电位未引出者2例;经腕管段感觉传导速度减慢并运动传导速度(MCV)检测时末端潜伏时延长者5例,经腕管段感觉传导速度减慢并感觉电位降低、运动传导末端潜伏时延长者3例,经腕管段感觉传导速度减慢并感觉电位降低、运动传导末端潜伏时延长并运动电位降低者28例,感觉电位和运动电位均未引出者2例;拇短展肌肌电图有失神经电位者30例,肌电图阳性率为67%。结论神经电生理检测是诊断CTS的极具敏感性及特异性的检查,简便易行,实用性强,结果准确可靠,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乐果诱导的大鼠迟发性神经病电生理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芳 《毒理学杂志》2007,21(6):454-457
目的通过建立乐果诱导的迟发性神经毒性的大鼠模型,探讨乐果所致迟发性神经病的电生理变化特点,为疾病的早期诊断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健康雄性SD大鼠60只,随机分成3组。观察染毒后中毒症状。电子显微镜下观察周围神经的病理变化。测定大鼠摆尾温度阈值(tailflick threshold temperature,TTT);检测胫神经、腓肠神经的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otor nerve conduct velocity,MNCV)、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ense nerve conduct velocity,SNCV)、潜伏期(latency,LAT)、波幅(amlitude,AMP)和肌电图等电生理变化。结果神经病理改变:透射电子显微镜下可见,髓鞘普遍疏楹,可见部分髓鞘缺失。神经传导速度和肌电图的变化;第2周时染毒组波幅明显降低,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染毒后第4周时,高、低剂量组胫神经运动神经传导速度下降了,波幅的变化与运动传导速度一致。潜伏期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与对照组比腓肠神经与胫神经变化一致,但幅度较胫神经变化大。肌电图检查结果在实验2周时,高剂量组和低剂量组的大鼠小腿肌肌电图上观察到了纤颤电位,而到4周时,纤颤电位、正锐波更加频繁。结论用大鼠建立乐果迟发性神经病的动物模型是可行的;电生理检查可以作为早期诊断迟发性多发神经病的一个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肌萎缩侧索硬化(ALS)的神经肌电图特点及其临床价值。方法对23例ALS患者的神经肌电图检查结果进行总结分析。结果本组患者的肌电图检查结果均呈广泛神经源性损害改变,安静状态下检出纤颤电位19例、占82.6%,正相电位17例、占73.9%,束颤电位18例、占78.3%。当肌肉轻微收缩时,表现出运动单位电位时限延长,波幅增高等情况,有19例平均波幅增高、占82.6%,14例多相波增多,占60.9%;当大力收缩时,检出单纯相17例、占73.9%,混合相6例、占26.1%,出现巨大电位21例、占91.3%。有6例出现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减慢,占26.1%;检出运动神经远端潜伏期延长5例,占21.7%。感觉神经传导速度的检测结果没有发现异常病例。结论肌萎缩侧索硬化患者的神经损害呈广泛性分布,其神经肌电图的异常改变具有明显的特异性。神经肌电图检查对于本病的诊断、鉴别诊断和病情判断等方面均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神经肌电图在诊断运动神经元病中的作用。方法选测3个以上有或无病理改变的肢体的肌电图及神经电图。结果大多数肌肉出现插入电位延长和/或出现少量-大量(+ - +++)纤颤、正锐波,运动单位电位高宽,重收缩时运动单位电位募集密度减小,小部分患者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减慢、运动末梢潜伏时延迟。感觉神经传导基本正常。结论神经肌电图在诊断运动神经元病中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格林.巴利综合征(GBS)的神经电生理特点。方法对26例GBS患者进行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CV)、F波、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CV)及针极肌电图等电生理检测。结果26例GBS患者检测均以周围神经脱髓鞘为主的特点。神经传导表现为末端潜伏期延长、传导速度减慢及波形离散,其中上肢MCV异常率(23%)低于下肢MCV(44%)(P〈0.05),运动神经传导异常率高于感觉神经传导异常率(P〈0.05);15例患者检出肌电图异常,表现为出现正锐波、纤颤电位,小力收缩时运动单位数减少或运动单位时限延长,大力收缩时募集电位减少等神经源性损害改变;77%神经F波潜伏期延长、出现率降低或消失。结论神经电生理检查可作为GBS临床诊断的重要手段,并可作为判断预后及治疗效果的一项客观指标。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幼儿脊髓性肌萎缩症的临床及电生理特点,探讨电生理检查对本病的诊断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11例幼儿脊髓性肌萎缩症患儿的临床资料,患儿血清肌酸磷酸激酶水平,正中神经、尺神经、胫神经和腓神经运动传导检查,包括远端潜伏期、运动传导速度和复合肌肉动作电位波幅.结果 幼儿脊髓性肌萎缩症的主要临床特征为出生后不久出现进行性加重的四肢弛缓性瘫痪.所有患儿的复合肌肉动作电位波幅显著下降,伴有远端潜伏期延长和运动传导速度减缓.肌电图显示神经源性损伤.结论 婴儿型脊髓性肌萎缩症有较典型的临床及电理特征,电生理检查为本病的诊断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6.
景慧  申世平 《现代医药卫生》2006,22(21):3292-3292
目的:观察甲状腺机能亢进患者针极肌电图及运动、感觉神经传导速度。方法:应用日本光电7102型肌电图仪对63例甲状腺机能亢进患者进行常规针极肌电图、正中、尺、腓、胫神经运动传导速度及正中、尺神经感觉传导速度测定。结果:63例甲状腺机能亢进患者针极肌电图异常改变均符合肌源性损害。被检神经感觉传导速度及运动传导速度正常。结论:肌电图检查能够在客观上提供肌肉损害的证据,并较为敏感。  相似文献   

17.
丰化微  惠凯  张颖 《哈尔滨医药》2014,34(2):105+108-105,108
目的 分析平山病的神经传导以及肌电图(EMG)特点,以提高对平山病的诊断认识.方法 对12例确诊平山病患者进行常规肌电图、感觉及运动神经传导速度检测.结果 患者患侧上肢及对侧上肢远端肌肌电图呈神经源性改变.上肢神经存在远端运动潜伏期(DML)延长及复合肌肉动作电位(CMAP)波幅下降的现象.结论 平山病主要发生在青春期,临床表现和肌电图检查提示局限于下位颈髓的前角病变.  相似文献   

18.
保留扩张囊对扩张延长神经功能影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中  宋知非 《江苏医药》2004,30(8):583-585,F011
目的研究周围神经在扩张延长过程中保留扩张囊对扩张延长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在预实验的基础上,用特制的组织扩张器将家兔坐骨神经近段扩张延长40%,在扩张延长结束后分别于第2d和第30d取出扩张器,观察扩张延长神经的血循环、神经功能(神经传导速度、肌肉复合动作电位和胫前肌湿重)以及组织结构和超微结构的变化,并进行计算机图像分析。结果所有扩张延长神经的延长率均达到40%,延长结束后第2d即取出扩张器组较保留扩张器30d取出组,坐骨神经的微血管分布稀少,神经传导速度、动作复合电位、胫前肌湿重、神经纤维数量、髓鞘形状等均有明显差异,后者优于前者。结论在一定范围内,神经在扩张延长过程中造成的神经损害是可逆的,这种损害可以通过扩张延长器的留置时间而得以恢复。  相似文献   

19.
游玉红 《北方药学》2013,(6):117-117
目的:探讨神经肌电图检查在运动神经元病中的应用意义。方法:选择我院2008年9月~2012年9月运动神经元病患者45例,上述患者根据临床诊断,分为进行性延髓麻痹患者共3例,作为延髓麻痹组;其中进行性脊肌萎缩患者共10例,为脊肌萎缩组;其余为肌萎缩侧索硬化32例,作为侧索硬化组。本组患者均在肌电诱发电位仪下测定神经传导速度和肌电图。采用单纤维肌电电位仪,选择性的记录单个肌纤维动作电位,测定其颤抖值、阻滞和纤维密度。结果:本组45例患者肌电图检查显示广泛性的神经源性改变;神经传导速度检查中,所有的患者显示感觉神经传导速度为正常,13例患者神经末端潜伏期延长,14例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减慢。本组患者单纤肌电图检查中三组的颤抖值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的阻滞比例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的纤维密度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神经肌电图检查有助于发现运动神经元病,对于神经源性广泛性改变,神经肌电图检查缺乏敏感,而单纤维肌电图检查能够显示病情发展程度,有利于正确诊断。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肌电图检测在诊断腕管综合征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30例临床诊断为腕管综合征的患者进行了神经传导速度和同心圆针极肌电图的检测。结果30例患者中有3例正中神经感觉传导速度测定未引出诱发电位,26例正中神经感觉传导速度减慢,25例正中神经远端潜伏期延长,2例正中神经运动传导速度减慢,30例环指潜伏期差值均大于0.4ms,6例拇短展肌见神经源性损害。结论肌电图检测对腕管综合征的诊断提供了客观的依据,在腕管综合征患者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