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目的:对比研究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并浅静脉电凝术治疗大隐静脉曲张的疗效。方法:研究组:采用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并浅静脉电凝术3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手术方法(高位结扎加迂曲静脉剥脱术)30例。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开始下床活动时间、住宅天数等指标。结果:研究组与对照组术中出血、下床时间、拆线时间、住院天数、手术时间均有显性差异(P<0.01,P<0.05)。结论: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并浅静脉电凝术的临床综合疗效明显优于传统手术方法(高位结扎加迂曲静脉剥脱术),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大隐静脉高位结扎联合腔内激光与传统不同方法治疗大隐静脉曲张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1月至2013年6月来本院诊治的下肢大隐静脉曲张患者78例(97条),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平分为两组,分别行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分段剥脱术(对照组)和大隐静脉高位结扎联合腔内激光治疗(观察组)。术后观察两组单侧肢体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术后疼痛率、术后复发率、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对照组和观察组单侧肢体手术时间分别为(63.41±3.79)分钟、(39.28±4.24)分钟,术中出血量(50.24±1.58)ml、(18.34±2.51)ml,住院时间(7.13±2.51)天、(4.17±1.39)天。对照组术后患肢疼痛18例,疼痛率46.15%。术后4例复发,复发率10.26%,观察组术后患肢疼痛7例,疼痛率17.95%,术后1例复发,复发率2.56%,两组复发患者再次经腔内激光治疗后全部治愈。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术后疼痛率、复发率及并发症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高位结扎联合腔内激光治疗大隐静脉曲张与传统手术相比,临床效果显著,创伤小、操作容易、术后复发率低,适合大量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比研究使用三种不同方法治疗大隐静脉曲张的疗效。方法对近5 a来收治的大隐静脉曲张患者180例,分别采用大隐静脉高位结扎抽剥+曲张静脉切除术(A组)、大隐静脉高位结扎抽剥+曲张静脉点抽术(B组)、大隐静脉高位结扎+腔内激光治疗术(C组),每组60例。比较3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出院时间、住院费用、并发症的发生率等指标。结果大隐静脉高位结扎结合腔内激光治疗术比传统金属剥脱器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均显著降低(P<0.01),术后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无显著性差异;与大隐静脉高位结扎抽剥+曲张静脉点抽术治疗组比较,大隐静脉高位结扎结合腔内激光治组手术时间、住院费用显著降低(P<0.01),术中出血量较激光或射频组有所增加,术后住院时间无显著性差异;3组并发症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传统的大隐静脉高位结扎抽剥+曲张静脉切除术创伤较大、切口瘢痕明显、治疗不够彻底,应逐渐摒弃不用;大隐静脉高位结扎抽剥术+曲张静脉点抽术不增加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术后切口瘢痕较小,并发症较少,治疗彻底,可以替代传统术式;大隐静脉高位结扎结合腔内激光治疗术时间短,术后瘢痕小,治疗彻底,条件允许、操作熟练时是一种较好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血管腔内射频消融术(RFA)联合局部点状剥脱和腔内激光闭塞术(EVLT)联合大隐静脉高位结扎两种手术方式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临床疗效。方法下肢静脉曲张病人120例,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两组,R组60例,采用血管腔内射频消融术联合局部点状剥脱;E组60例,采用EVLT联合大隐静脉高位结扎术。比较两组病人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总费用、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疼痛、肿胀、局部血肿、皮肤感染、皮肤灼伤、隐神经损伤)发生率。结果两组病人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住院总费用、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RFA联合局部点状剥脱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疗效优于EVLT联合大隐静脉高位结扎术,术中出血少,恢复快,治疗费用低,术后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5.
探讨大隐静脉高位结扎联合激光治疗下肢慢性静脉功能不全的疗效。回顾性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2月收治的396例下肢慢性静脉功能不全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手术方法分为剥脱治疗组(247例)与激光治疗组(149例),剥脱治疗组采用传统的大隐静脉高位结扎联合剥脱方法,激光治疗组采用微创的大隐静脉高位结扎联合激光方法。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并发症、随访复发情况。所有患者的手术均顺利进行,术中未出现股动静脉损伤等严重并发症;激光治疗组手术时间短于剥脱治疗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剥脱治疗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激光治疗组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8.1%,低于剥脱治疗组的2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在随访期间均未出现复发情况。大隐静脉高位结扎联合激光治疗下肢慢性静脉功能不全安全、有效,创伤小,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6.
探讨采用静脉腔内激光手术治疗下肢大隐静脉曲张的临床效果。选择87例(137侧患肢)下肢大隐静脉曲张患者作为研究组,采用静脉腔内激光手术治疗,并与传统手术治疗的70例(111侧患肢)下肢大隐静脉曲张患者(对照组)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分段剥脱术治疗。研究组患者的手术时间(104.5±30.6)min、住院时间(7.6±2.0)d、手术切口(7.2±2.2)个、切口长度(1.2±0.5)cm,均显著小于对照组患者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和对照组患者手术后患侧肢体酸胀疼痛、下肢肿胀、色素沉着、下肢溃疡的改善效果差异均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均未出现静脉血栓;研究组的术后疼痛率(13.79%)、术后发热率(8.05%)、皮下血肿率(0)、皮肤感觉障碍发生率(1.15%)、切口愈合不良率(0)均显著的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术后1年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评价,研究组和对照组的治疗有效率均达到100%。静脉腔内激光手术治疗下肢大隐静脉曲张与传统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分段剥脱术具有相似的临床效果,但是具有手术时间短、患者恢复快、手术并发症少的优势。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应用激光腔内闭合术(EVLT)联合高位结扎与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剥脱术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07年3月至2012年2月间我院收治的278例下肢静脉曲张患者(共342条肢体)分成EVLT联合高位结扎组(A组,286条肢体)和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剥脱术组(B组,56条肢体)。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术后48h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PS),术后首次下床时间,术后住院天数;术后第6个月比较手术前后CEAP分级、患者自身对手术效果及整体满意度评价。结果两组手术时间、住院天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A组术后48 h疼痛较轻、下床时间稍早(P<0.05);术前和术后6个月两组的CEAP分级、手术效果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差异则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术后患者的整体评价A组优于B组(P<0.05)。结论 EVLT联合高位结扎术治疗具有与传统手术相似的效果,患者满意度高,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8.
微波血管腔内微创治疗下肢静脉曲张   总被引:26,自引:1,他引:25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比较微波血管腔内微创治疗与传统手术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临床疗效与优缺点。方法:治疗组采用微波血管腔内凝固封闭大隐静脉结合属支曲张静脉穿刺凝固方法。对照组采用传统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加静脉剥脱手术方法。结果:治疗组在症状改善、患肢美观、手术时间、出血量、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等方面优于对照组。结论:微波血管腔内微创治疗下肢浅静脉曲张,具有微创、患者痛苦小、恢复快、美观、疗效好、并发症少、手术操作简捷等优点。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应用高位结扎加点式剥脱术治疗单纯大隐静脉曲张的效果。方法将116例单纯大隐静脉曲张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8例。观察组实施高位结扎加点式剥脱术,对照组实施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加传统阶段性抽剥术。观察对比2组的治疗效果和术后并发症。结果观察组的出血量、下床活动时间和住院天数均显著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色素沉着、皮炎和溃疡的治愈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1年内复发2例(3.45%),对照组复发11例(18.9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高位结扎加点式剥脱术治疗单纯大隐静脉曲张治愈率高,复发率低,效果肯定。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腔内微波闭合术(EMA)与传统剥脱术治疗原发性下肢静脉曲张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70例原发性下肢静脉曲张患者资料,其中110例行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加EMA治疗(EMA组),60例采用传统手术方法治疗(传统组),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术后住院天数、手术并发症、术后疗效等指标。结果:EMA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开始下床活动时间、术后住院天数、术后并发症(皮肤灼伤、皮下淤血、切口愈合不良、局部感觉异常)均低于传统手术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术后疗效(局部复发、色素沉着)两组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高位结扎联合EMA治疗原发性大隐静脉曲张有效地结合了传统手术和微波治疗的优点,兼有微创、安全、有效的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