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刘名岐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1976,(5)
流行性出血热系目前所称病毒性出血热的一种。病毒性出血热系泛指具有相似生态学与临床学特征的几种病毒所致的自然疫源疾病。依其传播途径不同,目前分为四大类,如表。 相似文献
3.
4.
5.
6.
7.
8.
9.
夏中和 《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1982,(2)
一、一般临床资料1.治疗人数:11人。2.性别:男8人,女3人。3.年龄:15——65岁(除一例老年外,余皆青壮年)。4.职业:务农。5.分类:按1975年全国出血热防治经 相似文献
10.
11.
流行性出血热是由病毒引起的自然疫源性传染病。以黑线姬鼠为主要传染源 ,病源体通过破损皮肤、呼吸道和螨的叮咬而侵入人体。临床表现除发热、出血外 ,有明显的肾脏损害。潜伏期 1~ 46d ,一般为 4周。典型病例历经发热期 ,低血压休克期、少尿期、多尿期、恢复期 5期。但多数不典型 ,有“越期”现象。重者可有Ⅱ期 ,甚至Ⅲ期交叉重叠出现 ,严重者可能有生命危险。近 2年来 ,我院共收治流行性出血热患者 10 1例 ,治愈 98例。其中 ,3例因病情变化自动出院 ,现就 10 1例患者谈谈对流行性出血热的观察及护理。1 观察1.1 发热期起病急 ,体温… 相似文献
12.
流行性出血热根据其传染性及流行趋势发展的特点看,当属中医学温病学中的疫病,属于中医外感热病中“疫疹”,“疫毒发斑”等病的范畴。本病是温热疫毒之邪与寒或湿邪相合,在人体正气不足的情况下由口鼻或皮毛侵入机体,由表入里分布三焦、经络、脏腑、酿成卫气营血四个阶段转化的过程。湿、热、瘀、毒几乎存在于疾病的全过程,病程有顺传逆传、变证险证之分。正邪相争,温热疫毒内伏,气滞血瘀,阴阳失衡,肾精亏耗为本病的基本病理过程。辩证分型论治。 相似文献
13.
向近敏 《武汉大学学报(医学版)》1980,(2)
<正> 本文报告中国发生的流行性出血热与朝鲜出血热血清学关系的实验结果。这一以肾症状为特点的出血热疾病在苏联远东常称为出血性肾脏肾炎,在日本和我国称为流行性出血热,在斯堪的纳维亚国家称为流行性肾病。引起朝鲜出血热的病毒分离获得成功,从而可能建立免疫萤光血清学方法并证明了苏 相似文献
14.
15.
16.
17.
18.
蓝明扬 《苏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3,(2)
寄生虫学教研室深入疫区,用间接荧光抗体法,对赣榆、武进县两个出血热疫区的野鼠进行了鼠肺带毒检查。黑线姬鼠的阳性率分别为4.41%和8.0%,进一步证明是我省出血热的主要传染源。还发现赣榆县黑线仓鼠的阳性率为2.7%,为我省首次报告。在此基础上,与中国医学科学院流行病学微生物学研究所进一步协作,对阳性标本进行 相似文献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