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技术分离鉴定藏药"渣驯"中的挥发性成分和脂溶性成分。方法: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渣驯的挥发性成分,用石油醚提取渣驯的脂溶性成分,用GC-MS方法分离鉴定,应用峰面积归一化法计算各个化合物相对含量。结果:从渣驯挥发油中共鉴定出化合物41种,占总量的45.67%,相对含量在2%以上的成分有6种:泪杉醇(11.97%),马鞭烯醇(6.38%),α-可巴烯(2.67%),(E)-2-十四烯(2.56%),柏木脑(2.49),二十二烷(2.17%);从渣驯脂溶性提取物中共鉴定出化合物45种,占总量的92.86%,相对含量在2%以上的有14种:二十烷(12.83%),二十五烷(11.60%),棕榈酸甲酯(8.88%),三十烷(6.82%),十七烷(5.94%),(E)-5-二十碳烯(5.92%),1-二十六烷醇(3.50%),三十一烷(3.43%),泪杉醇(3.18%),二十酸甲酯(3.15%),十八酸甲酯(2.94%),二十二烷酸甲酯(2.89%),二十一烷(2.55%),二十四酸甲酯(2.15%)。结论:对渣驯挥发性与脂溶性成分进行了研究,为进一步明确渣驯的形成机制提供研究基础。  相似文献   

2.
锦鸡儿脂溶性成分GC-MS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对锦鸡儿的脂溶性成分进行研究.方法:冷浸法提取锦鸡儿中脂溶性成分,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技术检测.结果:在锦鸡儿中分离鉴定出18个化合物,占色谱总馏分出峰面积的82.36%.结论:锦鸡儿脂溶性成分主要为脂肪酸类(63.31%).  相似文献   

3.
不同居群薏苡种仁脂肪酸成分的GC—MS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乐巍  邱蓉丽  吴德康  于生 《中药材》2008,31(11):1613-1614
目的:比较在南京引种栽培后承德、成都、太原、桐城四个不同居群薏苡种仁脂肪酸成分的差异。方法:薏苡仁分别用乙醚超声提取,提取物甲酯化后进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分析,并利用NIST谱库检索鉴定化合物,用归一化法计算各化合物的相对百分含量。结果:从不同居群薏苡种仁的乙醚提取物中鉴定了14种成分,其中有6种成分为4个居群所共有,分别是壬二酸、棕榈酸、亚油酸、油酸、11-十八碳烯酸及硬酯酸。结论:不同居群薏苡仁脂肪酸成分种类和含量都有一定程度的变化。承德居群脂肪酸成分的种类要多于其他居群,主要成分的含量也略高,可作为优质种源加以进一步选育研究。  相似文献   

4.
Sun YS  Yang SF  Wang JH  Liu ZB  Geng LH  Guo LL  Wang YH 《中药材》2012,35(2):241-243
目的:GC-MS法测定虎杖花的挥发性成分。方法:用静态顶空法收集虎杖花的头香,并用GC-MS法对其进行化学成分研究。结果:从虎杖花头香中鉴定出21种化合物,占总峰面积的99.29%。2-己烯酸甲酯、苯戊酮、4-己烯酸甲酯、顺-3-己烯酸甲酯、2-甲基-6-次甲基-1,7-辛二烯-3-醇等5种物质是虎杖花头香的主要成分,占总挥发性成分的63.23%。酯类成分占总挥发性成分的52.09%,以己烯酸甲酯类衍生物为最多,己烯酸甲酯占总酯类成分的85.66%,其中2-己烯酸甲酯的相对百分含量为24.41%;另外一类挥发性成分为苯戊酮和苯乙酮,含量分别为16.30%和4.33%,占挥发性成分总量的20.63%。结论:该研究结果为进一步开发和利用虎杖花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5.
国产沉香醇浸膏挥发油成分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分析国产沉香醇浸膏挥发油成分.方法 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沉香醇浸膏挥发油,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进行成分分析.结果 气相色谱分离得到93个色谱峰,检出53个化合物.其中芳香族化合物含量占总挥发油的19.59%;倍半萜类占18.62%;脂肪酸与脂肪酸酯的总相对含量为40.52%;同时检出一个2-(2-苯乙基)色酮类和一个二萜类成分.结论 首次在沉香挥发油中检出异长叶烯、α-雪松醇、β-马阿里烯和泪衫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淮阳金花菜(秧草)脂溶性成分的组成。方法:石油醚提取秧草脂溶性成分,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法进行定性分析,鉴定其化学成分,并归一化法测定其相对含量。对其中的脂肪酸成分甲酯化,以正十七烷酸甲酯为内标对α-亚麻酸及棕榈酸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定性分析共检出26个色谱峰,鉴定出17个化合物,其中α-亚麻酸和棕榈酸占到了相对质量分数的45%。定量分析表明α-亚麻酸和棕榈酸的质量分数分别为0.62%,0.19%。结论:气相-质谱联用技术能够有效地分析秧草中脂溶性成分,秧草脂溶性成分中有益脂肪酸亚麻酸几乎为棕榈酸的3倍。以脂肪酸类化合物的现代研究结果阐明药食两用植物的营养价值,为其开发和利用提供更有力的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砂生槐种子油中的脂肪酸成分。方法采用石油醚提取砂生槐种子油,然后用氢氧化钾-甲醇溶液对油样进行甲酯化,以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GC-MS)分析砂生槐中挥发油成分。结果共分离出13个色谱峰,确认了其中6个峰为脂肪酸,共占总峰面积的98.41%,其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占总峰面积的89.96%。亚油酸和油酸是砂生槐种子油中主要不饱脂肪酸,相对含量分别为66.67%和23.19%。结论砂生槐中含多种对人体有益的脂肪酸成分,因此具有很大的开发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 测定不同产地娑罗子中的脂肪含量,并分析其脂肪酸组成成分和相对百分含量.方法 采用索氏提取法提取不同产地七叶树科植物七叶树种子娑罗子中的脂肪.对汉中天台山产娑罗子中的脂溶性成分经甲酯化处理后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C)分离和鉴定各个成分.结果 共分离出两个馏分,非极性馏分和极性馏分.其中非极性馏分32种,主要有:正二十九烷(15.07%),正三十一烷(10.85%),正二十七烷(7.00%),正二十五烷(6.99%),正二十三烷(6.27%),正二十四烷(5.59%),正二十六烷(5.74%),正二十八烷(5.12%)等.极性馏分22种,其中一种未知成分,不饱和脂肪酸6种,分别为:反式-油酸(4.21%),顺式-油酸(3.43%),亚油酸(0.96%),共轭亚油酸(0.10%),十六碳烯(9)酸(0.15%),15-二十四烯酸(0.10%),共占其脂肪酸总含量的8.95%.饱和脂肪酸15种,主要种类有:棕榈酸(65.94%),硬脂酸(11.57%),肉豆蔻酸(5.03%),花生酸(1.66%),葵酸(1.14%),十二烷酸(1.01%),木质素酸(0.83%)等.结论 娑罗子中含有一些重要的脂肪酸,对人体营养,医疗保健方面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9.
GC-MS法对湖南产玉竹挥发油成分的分析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竺平晖  陈爱萍 《中草药》2010,41(8):1264-1265
目的用GC-MS法分析湖南产玉竹挥发油的化学成分,为该地玉竹的进一步开发提供基础依据。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从玉竹中提取挥发油,用峰面积归一法测定样品中各化学成分的质量分数,并用气相色谱-质谱法对其进行鉴定。结果通过玉竹挥发油的化学成分研究,其25个峰对应的化学成分已经做了鉴定或结构推测,占总出峰面积的86.39%。在湖南产玉竹的挥发油成分中,主要为酸类化合物、烯酸类化合物、醇类、烯类、醛类。其中质量分数较大的有:十六酸(1)、9,12-二烯十八酸(2)、雪松醇(3)、(E)-9-烯基十八酸(4)、正己醛(5)。结论化合物1~5均为首次从玉竹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对海杧果茎的挥发性成分进行研究.方法 用95%乙醇冷浸,减压回收乙醇,继用石油醚萃取,得到石油醚萃取物.将石油醚萃取物用GC-MS进行分离测定,结合计算机检索技术对分离的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应用色谱峰面积归一化法计算各化合物的相对百分含量.结果 海杧果茎的石油醚萃取物中检出44个色谱峰,鉴定出28个化合物,占挥发性成分总量的63.900%.结论 海杧果茎的挥发性成分以脂肪酸、烯醇、烯酸类、甾醇类和烷烃类为主,主要脂肪酸有棕榈酸、硬脂酸、油酸、亚油酸等.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不同处理美洲大蠊油脂提取物的化学成分,为其开发利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用超临界CO2萃取法提取美洲大蠊成虫油脂样品经不同处理后制得各供试品,通过色谱-质谱-计算机联用仪进行分离和定性分析,应用色谱峰面积归一化法测定各供试品中各化学成分的相对百分含量并确定美洲大蠊油脂GC-MS分析较优处理方法。结果美洲大蠊非甲酯处理分离和鉴定出13种成分;酸甲酯化处理分离和鉴定出27种成分;碱甲酯化处理分离和鉴定出42种成分。此三种处理方法分离和鉴定出来的化合物均以烷烃类和脂肪酸酯类化合物为主,但在种类与相对含量上有较大差别。结论美洲大蠊油脂化合物含多种化合物,其中以烷烃类和脂肪酸及其酯类化合物为主。美洲大蠊油脂GC-MS分析先进行甲酯化处理能明显优化分析结果。  相似文献   

12.
徐颖  郭增军  谭林  周明哲 《中药材》2008,31(11):1659-1661
目的:分析太白乌头甲醇提取石油醚萃取部分的化学成分。方法:甲醇提取太白乌头后用石油醚萃取,GC-MS法分析和鉴定其化学成分,并采用峰面积归一化法计算各成分相对百分含量。结果:共分离出38个化合物并鉴定出其中的33个,鉴定的成分占流出峰面积的97.28%。大部分为脂肪酸及其酯类、甾类和烯类化合物。含量最高的为棕榈酸(12.083%),其次为豆甾-4-烯-3-酮(10.184%)、1-亚油酸单甘油酯(8.962%)、(顺,顺)9,12-十八二烯酸(8.054%)等。结论:首次报道了太白乌头的非生物碱成分,为太白乌头资源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红果山胡椒果实挥发油成分进行分析,为开发利用该种资源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从红果山胡椒果实提取挥发油,利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技术对挥发油的化学组成进行分析鉴定。结果:共分离出57种化学成分,鉴定了其中的37种化学成分,占总峰面积的91.87%。其中含量相对较高的是β-蒎烯,(Z)-3,7-二甲基-1,3,6-十八烷三烯,肉桂酸苯甲酯,其中肉桂酸苯甲酯的含量达到39.41%。  相似文献   

14.
果上叶挥发性成分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研究果上叶中的挥发性成分。方法:利用有机溶剂-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果上叶挥发油,用GC-MS进行测定,结合计算机检索技术对分离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应用色谱峰面积归一化法计算各成分的相对百分含量。结果:分离鉴定出38种化学成分,占挥发油总量91.448%,其中含量大于2%的分别为Z-9-十八烯醛18.075%、2,4-二叔丁基苯酚3.264%、棕榈酸5.413%、油酸25.079%、二十三烷6.344%、二十四烷3.768%、1-十八烯酸单甘油酯2.146%、亚油酸甘油酯4.953%、二十五烷4.332%、二十六烷3.387%、二十七烷3.841%、二十八烷3.102%。结论:本文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对果上叶中的挥发性成分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5.
薯莨块茎脂肪酸和挥发油成分的GC-MS分析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目的:分析测定薯莨Dioscorea Cirrhosa Lour.块茎中的脂肪酸和挥发油的含量及种类.方法: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进行测定.结果:从脂肪酸组份中分离出50个峰,鉴定出12种脂肪酸,其中主要成分有9,12-十八碳二烯酸(亚油酸,21.59%)、十六酸(棕榈酸,16.22%)等;挥发油组分中分离出32个峰,鉴定出32种化合物,其中间甲基苯酚、苯酚、2-甲基苯酚含量较高,分别占挥发油总量的26.92%,18.95%,12.12%.结论:对薯莨块茎中脂肪酸、挥发性组分进行了分析测定,为进一步综合开发利用薯莨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比较山桃仁和桃仁石油醚提取部位中脂溶性化学成分种类及其含量的差异,为探寻中药桃仁的有效物质基础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加热回流法及溶剂萃取法相结合提取脂溶性化学成分,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技术分离鉴定化学成分,采用峰面积归一化法测定相对质量分数.结果 山桃仁中脂溶性化学成分鉴定出了44个化合物,脂肪酸占脂溶性总成分的83.70%;桃仁中脂溶性化学成分鉴定出了35个化合物,脂肪酸占脂溶性总成分的82.70%.结论 该方法分离效果好,重现性高,操作简单,可用于桃仁的质量控制;山桃仁的脂肪酸含量较高,不同品种的样品含量存在差异性.为合理使用中药桃仁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赤苍藤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分离赤苍藤药材乙酸乙酯部位的油状物,对其进行甲酯化反应,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分析技术分析其化学成分。结果:从组分1中鉴定出8个化学成分,主要含十七烷酸甲酯(22.29%)、油酸甲酯(18.29%);从组分2中鉴定出5个化学成分,主要含有11,14-十八碳二烯酸甲酯(28.95%)、硬脂酸甲酯(21.71%)。结论:赤苍藤乙酸乙酯部位的主要成分为脂肪酸、烯酸类化合物。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产自攀枝花地区鱼腥草中挥发油进行提取,同时分析鉴定其化学组分,确定各成分的相对含量。方法采用普通水蒸气蒸馏萃取法提取挥发油,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分析鉴定挥发油化学组分,应用峰面积归一化法确定各成分的相对含量。结果测得鱼腥草挥发油含量为0.97%,鉴定出13种化学组分,占挥发性物质总含量的91.40%。结论普通水蒸气蒸馏萃取法提取的挥发油中主要含有邻苯二甲酸二辛酯(23.49%)、4-甲基-1-(1-甲基乙基)-3-环己烯-1-醇(16.81%)、(E)-9-十八碳(烯)酸(10.00%)、β-蒎烯(8.64%)。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和鉴定未炮制和炮制过的王不留行脂溶性成分.方法:采用索氏提取法提取脂溶性成分,甲酯化后用GC-MS联用技术分离鉴定其组成和含量.结果:未炮制王不留行中鉴定出24个化合物,占样品总量的98.77%,全部为脂肪酸,含量较高的化合物为油酸(44.04%),亚油酸(36.1%)和棕榈酸(10.11%).炮制王不留行中鉴定出23个化合物,占样品总量的95.43%,其中脂肪酸成分的量占95.36%,含量较高的化合物为油酸(30.9%),亚油酸(24.4%),二十二碳烯酸(22.7%).结论:王不留行脂溶性成分主要为脂肪酸,不饱和脂肪酸占优势;未炮制和炮制王不留行的脂溶性成分组成和含量差异较大.  相似文献   

20.
大叶秦艽中脂肪酸及挥发油成分的GC-MS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大叶秦艽中脂肪酸及挥发油成分。方法:分别利用索氏提取法和水蒸气蒸馏法提取大叶秦艽中的脂肪酸和挥发油成分,采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技术进行分析鉴定,运用气相色谱峰面积归一化法确定了其相对百分含量。结果:分别鉴定了脂肪酸中的27个化合物和挥发油中的26个化合物,脂肪酸中主要是亚油酸和油酸等不饱和脂肪酸,挥发油中含量较高的是羟甲香豆素(39.52%)、鲨烯(18.28%)、棕榈酸(8.9%)、邻苯二甲酸二异丁酯(4.96%)。结论:该结果为进一步认识大叶秦艽的活性成分和研究其药理药效作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