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目的 分析嗜麦芽窄食单胞菌(stenotrophomonas maltophilia,SMA)临床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为临床减少SMA感染风险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2018年某三级综合医院确诊的SMA临床感染患者50例作为病例组,以同期未发生细菌性感染患者50例对照组,收集两组与SMA导致临床感染可能的危险因素资料12项,分别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SMA临床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肺部基础疾病、心血管基础疾病、qSOFA评分、机械通气、低蛋白血症、使用糖皮质激素等7项因素与SMA临床感染显著相关(P<0.05或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患者肺部基础疾病(OR=12.009,P=0.005)、心血管基础疾病(OR=5.082,P=0.018)、机械通气(OR=6.373,P=0.033)、低蛋白血症(OR=14.998,P=0.017)是SMA临床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临床积极改善患者肺部基础疾病和心血管基础疾病,纠正低蛋白血症,减少机械通气等侵袭性操作,有利于降低患者SMA临床感染的风险。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影响溃疡性结肠炎复发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选择本院2005年3月至2012年6月确诊收治的溃疡性结肠炎患者188例,按照是否为初次就诊分为2组,84例复发患者纳入观察组,104例初次就诊者纳入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将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纳入非条件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确定危险因素。结果两组在吸烟史、酗酒史、喜食油炸食物、精神紧张、CRP升高、治疗依从性差和合并感染等方面差异显著(P<0.05),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吸烟史是UC的保护性因素(OR=0.10,95%CI=0.04-0.55),喜食油炸食物(OR=2.40,95%CI=1.24-7.28)、精神紧张(OR=4.20,95%CI=1.81-11.27)和CRP升高(OR=1.74,95%CI=1.07-5.22)等3项是UC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溃疡性结肠炎的复发受多种因素影响,其中吸烟史是其保护性因素,而喜食油炸食物、精神紧张和C反应蛋白升高是其独立危险因素,应针对性的采取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不良妊娠结局的危险因素。方法 147例不良妊娠结局孕妇研究组,对照组选取同期正常妊娠的产妇451例,对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进行单、多因素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研究组有流产史、伴高血压、妊娠糖尿病、孕期感染患者的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有流产史及预期感染是不良妊娠结局危险因素(OR=4.843,3.634,P<0.05)。结论流产史、孕期感染是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4.
摘要:目的 探讨老年肺部感染住院患者合并多重耐药菌感染的危险因素及风险Nomogram模型的建立。方法 回顾 性分析2018年9月—2019年9月我院274例老年肺部感染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分别使用单因素和Logistic回归多因素分析老年 肺部感染住院患者合并多重耐药菌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然后纳入筛选出的独立危险因素建立Nomogram预测模型,并对模 型的预测性及准确度进行验证。结果 通过对两组患者临床资料做Logistic回归分析可知,年龄≥80岁(OR=2.387,95%CI: 1.272~4.480)、意识昏迷(OR=2.319,95%CI: 1.143~4.703)、心脑血管疾病(OR=2.078,95%CI: 1.104~3.911)、住院天数≥2 周(OR=2.481,95%CI: 1.284~4.796)、抗菌药物使用种类≥2种(OR=2.886,95%CI: 1.477~5.641)、抗菌药物使用时间≥2周 (OR=2.386,95%CI: 1.114~5.108)及机械通气(OR=3.090,95%CI: 1.432~6.667)是老年肺部感染住院患者合并多重耐药菌感染的 独立危险因素。基于回归分析结果中的7项独立危险因素,建立预测老年肺部感染住院患者合并多重耐药菌感染的Nomogram 模型,并对该模型进行验证,预测值同实测值基本一致,说明本研究的Nomogram预测模型具有较好的预测能力,同时使用 Bootstrap内部验证法对该模型进行验证,C-index指数为0.762 (95%CI: 0.729~0.795),说明该Nomogram模型具有良好的精准度和 区分度。结论 年龄≥80岁、意识昏迷、心脑血管疾病、住院天数≥2周、抗菌药物使用种类≥2种、抗菌药物使用时间≥2周 及机械通气是老年肺部感染住院患者合并多重耐药菌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相关Nomogram预测模型的建立有利于医护人员筛 查相关危险因素和采取相应防治措施,从而最大限度地降低多重耐药菌感染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5.
余宏杰  刘晓芳 《海峡药学》2013,25(4):156-157
目的探讨他汀类药物治疗心血管疾病依从性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380例应用他汀类治疗心血管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依从性好与依从性差患者在患者、药物、治疗因素等变量上的差异,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380例患者应用他汀类依从性好42.11%、依从性差57.89%;单因素检验12个变量是影响他汀类药物治疗依从性的相关因素(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独立危险因素,按OR值的大小,依次为高龄患者、服药知识理解差、非心血管专科就诊、自费支付医疗费用(OR=3.241、3.128、2.865、2.432)。结论心血管疾病患者药物治疗依从性影响因素较多,应针对上述因素实施相应的对策以提高患者的依从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异位妊娠发生的危险因素,为预防和控制异位妊娠的发生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回顾性收集我院2011年1月~2013年3月期间异位妊娠的患者资料,同期收集正常孕妇的资料进行对比,采用病例对照的方法,研究影响异位妊娠的影响因素。结果对婚姻状况、初孕年龄、文化程度、孕产史、流产史、异位妊娠史、腹部手术史、妇科疾病史等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表明初孕年龄(x2=13.36,P0.05)、孕产史(x2=176.61,P0.05)、流产史(x2=28.18,P0.05)、异位妊娠史(x2=10.41,P0.05)、腹部手术史(x2=7.32,P0.05)、妇科疾病史(x2=33.10,P0.05)等是影响异位妊娠发生的危险因素;多元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分析表明,初孕年龄(OR=2.21,95%CI:1.58~3.57)、孕产史(OR=4.18,95%CI:2.16~6.54)、流产史(OR=3.97,95%CI:1.87~5.29)、异位妊娠史(OR=1.56,95%CI:1.15~2.66)、妇科疾病史(OR=2.57,95%CI:1.94~4.87)是异位妊娠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异位妊娠的发生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加强健康教育,减少非意愿妊娠和预防妇科疾病是降低异位妊娠发病率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血清尿酸水平与永久性心房颤动之间的关系。方法选择2010年12月~2011年11月在笔者所在医院住院的永久性房颤患者50例作为研究组,同期住院窦性心律且无房颤病史的患者50例作为对照组。记录各组患者的年龄、性别、心血管病的危险因素、心脏彩超数据、用药史、传统炎症标志物和尿酸水平等。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房颤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 SUA在永久性房颤组(412.5±84.4)和对照组(302.5±62.4)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单因素回归分析分析显示年龄(OR=1.192,P<0.001)、高血压(OR=3.167,P=0.008),服用β受体阻滞剂(OR=3.881,P<0.001)、左室射血分数(OR=0.588,P<0.001)、左房内径(OR=3.051,P<0.001),SUA(OR=1.020,P<0.001)、高敏C反应蛋白(OR=3.366,P<0.001)与永久性房颤有显著性相关,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SUA(OR=1.616,P=0.011)和hs-CRP(OR=1.461,P=0.018)与永久性房颤有显著相关。结论血清尿酸可能是永久性房颤的危险因素,仍需要进行大样本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豫北地区老年糖尿病患者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 收集2018年6月—2020年6月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符合纳入排除标准的248例老年糖尿病患者的病历资料,包括年龄、性别、住院天数等26个变量,根据其住院期间是否发生医院感染,分为感染组(47例)和未感染组(201例);采用T/χ2检验分析两组间差异,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老年糖尿病发生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 248例老年糖尿病患者中,47例(18.95%)发生医院感染,泌尿系统感染发生率最高(59.18%),检出病原菌以大肠埃希菌(54.29%)为主。差异分析结果提示:与非感染组相比,感染组女性、有预防性抗生素应用史、有侵入性操作史、合并糖尿病慢性并发症、有吸烟史、合并意识障碍的比例显著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感染组的住院天数、白蛋白、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D2聚体明显高于非感染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糖化血红蛋白(OR=1.195)、糖尿病慢性并发症(OR=3.068)、侵入性操作(OR=5.167)及预防性应用抗生素(OR=20...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老年人医院内获得肺炎(HAP)的发病率和发病危险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以2010年5~10月我院收治的老年患者(年龄≥65岁)为研究对象,统计HAP发病率,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评价老年人HAP的危险因素。结果收集资料完整病例509例,其中HAP患者41例,无HAP患者468例,HAP发病率为8.06%。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吸烟、饮酒、心脏疾病、糖尿病、尿毒症、肝硬化、卒中、恶性肿瘤病史、抗生素、激素和免疫抑制剂治疗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AP组患者患有COPD基础疾病(48.8%)、使用镇静剂(25.8%)和制酸剂治疗(73.2%)比例较无HAP组均明显增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镇静剂治疗(OR=3.121,95%CI 1.141~8.536;P<0.05)和制酸剂治疗(OR=6.854,95%CI 3.217~14.603;P<0.05)为老年人HAP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镇静剂治疗和制酸剂治疗容易导致老年患者HAP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刘静  邢艳  刘焕琥 《中国基层医药》2012,19(12):1785-1786
目的 探讨影响缺血性脑卒中(IS)患者早期康复疗效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共纳入168例IS患者,常规治疗的同时,均给予早期康复治疗,并对早期康复治疗患者中成功康复与未成功康复患者以单因素分析筛选出有统计学意义的危险因素,再应用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早期康复疗效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60岁)、高血压病史、冠心病病史、糖尿病史、吸烟史、焦虑及抑郁与成功康复呈负相关,生活规律、受教育程度(≥12年)及脑力劳动者与成功康复呈正相关;多因素分析显示:受教育程度(≥12年)(OR=0.12,95% CI0.03~0.75)、脑力劳动者(OR=0.45,95% CI 0.37~0.47)是成功康复的保护因素(P<0.05);而年龄(≥60岁)(OR=2.12,95% CI 1.21~3.21)、焦虑(OR=2.64,95% CI 1.82~6.11)及抑郁(OR=1.45,95% CI 1.13~1.96)是成功康复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年龄(≥60岁)、焦虑及抑郁是成功康复的独立危险因素,对早期康复治疗IS患者的危险因素应进行必要的干预.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唐山地区成人社区获得性肺炎(CAP)患者感染革兰阴性菌的危险因素,为早期识别革兰阴性菌CAP和合理用药提供借鉴。方法 2011年10月—2012年9月期间,选取唐山市行政区域内6所医院呼吸内科确诊为CAP的成人住院患者530例,收集患者一般资料、体格检查、辅助检查和病原学资料,依据以上资料计算患者预后研究小组评分(PORT);采集患者痰标本进行致病菌检测。采用单因素Logistic回归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CAP患者感染革兰阴性菌的危险因素。结果 530例CAP患者中,172例(32.45%)患者检测出细菌195株,其中革兰阴性菌154株(78.97%),革兰阳性菌41株(21.03%)。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65岁、入院前应用抗生素、合并基础疾病、合并脑血管疾病、营养不良、白细胞异常、中性粒细胞<1×10~9/L、PORT≥Ⅲ级、总胆红素>17.1μmol/L和血尿素氮>7.1 mmol/L为CAP患者感染革兰阴性菌的可能危险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入院前应用抗生素(OR=2.327,95%CI为1.453~3.725),白细胞异常(OR=2.904,95%CI为1.879~4.490),PORT≥Ⅲ级(OR=3.839,95%CI为2.427~6.071),血尿素氮>7.1 mmol/L(OR=4.133,95%CI为2.585~6.606)为革兰阴性菌CAP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入院前应用抗生素、白细胞异常、PORT≥Ⅲ级、血尿素氮>7.1 mmol/L的CAP患者易感染革兰阴性菌,临床经验性抗感染治疗应考虑以上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伴中央颞区棘波的自限性癫痫(Se LECTS)出现睡眠中癫痫电持续状态(ESES)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9月至2022年8月安徽医科大学附属省儿童医院收治的100例Se LECTS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脑电图是否出现ESES现象,分为ESES组(50例)和无ESES组(50例)。统计分析两组患儿的性别、年龄、首次癫痫发作年龄、发作次数,发作最长持续时间、发作形式、治疗药物、热性惊厥史、癫痫家族史、脑电图背景、放电位置等因素。结果 单因素分析显示,ESES组Se LECTS患儿首次癫痫发作年龄小于无ESES组,发作频率高于无ESES组,治疗药物多于无ESES组,脑电图显示双侧放电多于无ESE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较多的发作次数(β=0.221,OR=1.247,P=0.018)和治疗药物种类(β=1.121,OR=3.068,P=0.001)是Se LECTS患儿出现ESES的危险因素。结论 有较多发作次数且单药难以控制的Se LECTS更易出现ESES现象。临床应早期识别ESES现象,更好地评估Se LE...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影响局灶性癫痫患儿智力状况的独立危险因素.方法 89名癫痫患儿在2005年至2010年进行智商检测,并结合症候学、脑电图(EEG)、CT或MR等检查确定为局灶性发作类型及致痫灶部位,应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判断影响局灶性癫痫患儿智力状况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高达58.4%(52/89)的局灶性发作癫痫患儿有智能缺陷.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发作频率(P =0.022;OR =3.807;95% CI=1.215 ~ 11.926),MRI或CT检查(P =0.010;OR=5.035;95%Cl=1.467~17.286),用药种类(P<0.01;OR =9.105;95%CI =2.639 ~31.408)为影响局灶性发作患儿智力状况的独立危险因素;病程、首发年龄、发作类型与致痫灶的位置等因素对局灶性发作患儿智力没有独立的预测作用.结论 局灶性发作癫痫患儿智能易受损伤.影像学异常、癫痫发作频繁、用药种类多的局灶性癫痫患儿智能更易受损,应针对相关因素采取必要措施以减轻智力受损.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者合并股骨头坏死的危险因素。方法 选择该院2018年1月至2022年10月老年HIV感染患者127例,根据是否发生股骨头坏死分为坏死组43例与无坏死组84例。收集患者临床资料,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判定影响老年HIV感染者合并股骨头坏死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抗病毒治疗、CD4+T水平<500个/μL、使用激素和饮酒史为HIV感染合并股骨头坏死的独立危险因素(OR=5.18、5.64、4.60、4.76,P<0.05)。结论 为降低股骨头坏死发生,需高度重视抗病毒治疗、CD4+T水平<500个/μL、激素使用和饮酒史的老年HIV感染者。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不同配比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在重症肺炎患者治疗中的安全性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调查2021年8月至2022年8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应用不同配比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治疗的重症肺炎患者的不良反应(粒细胞缺乏、血小板计数降低、过敏和腹泻)发生情况。根据治疗方案(复方制剂相关配比)分为治疗1组[采用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4∶1)治疗]和治疗2组[采用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8∶1)治疗]。统计分析患者年龄、性别、既往疾病、用药剂量、用药疗程等与各不良反应相关性。结果:治疗1组患者的总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9.61%(609/765),低于治疗2组(84.55%,476/56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8∶1)的复方制剂配比(OR=1.098,P=0.012)、住院时间延长(OR=1.029,P<0.001)是不良反应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增长(OR=1.012,P=0.011)、用药疗程延长(OR=1.036,P=0.013)是总不...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清胱抑素C水平与脑白质病变(WMLs)的相关性。方法符合诊断标准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05例,根据Fazekas量表评估WMLs严重程度分为无或轻度WMLs组和重度WMLs组,比较两组相关资料的差异,分析重度WMLs的危险因素。结果两组年龄、高血压和胱抑素C水平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年龄(OR=1.06,95%CI=1.01~1.12,P<0.05)和胱抑素C水平(OR=1.32,95%CI=1.07~1.55,P<0.01)是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伴发重度WMLs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年龄和胱抑素C水平是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伴发重度WMLs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7.
《中国药房》2018,(5):667-670
目的:探讨耐碳青霉烯类铜绿假单胞菌(CRPA)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与临床结局,为预防和治疗CRPA医院感染提供参考。方法:应用回顾性调查方法,收集我院2013-2016年CRPA与碳青霉烯类敏感铜绿假单胞菌(CSPA)医院感染患者的病历资料。采用单因素分析来判断CRPA医院感染危险因素,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来判断CRPA医院感染危险因素与死亡的相关性。结果:共收集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病例556例,其中CRPA感染病例96例,占17.3%。对CRPA医院感染相关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分离出铜绿假单胞菌前入住重症监护室(ICU)>3 d[OR=2.691,95%CI(1.348,5.373),P=0.005]、使用第三或四代头孢菌素[OR=0.386,95%CI(0.200,0.742),P=0.004]、合并其他病原菌感染[OR=1.892,95%CI(1.132,3.164),P=0.015]、联用2种以上抗菌药物[OR=5.631,95%CI(2.556,12.407),P=0.000]为CRPA医院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临床结局分析,CRPA组的死亡率为12.5%,显著高于CSPA组的死亡率(2.8%)。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死亡率[OR=5.003,95%CI(1.975,12.675),P=0.001]与CRPA医院感染之间存在相关性。结论:预防CRPA医院感染,应降低患者入住ICU时间,根据患者病原菌结果合理选择使用抗菌药物,以降低CRPA医院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社区居民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患病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选择2010年1月~2014年1月大庆市炼化社区和运输社区居民共10 045人,对发生慢性病(n=3018,病例组)与非慢性病(n=7027,对照组)的临床资料进行对比分析。单因素分析采用x2检验,多因素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10 045人中3018人患有慢性病,患病率达30.04%。男性的患病率显著高于女性(35.98%vs 30.65%,P0.05)。病例组的年龄、BMI24kg/m2、吸烟史、饮酒史、既往疾病史、家族史比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年龄60岁(OR=8.324)、BMI24kg/m2(OR=7.563)、吸烟史(OR=6.427)、饮酒史(OR=4.853)、既往疾病史(OR=5.132)是慢性病发生的危险因素。结论年龄60岁、超重、吸烟史、饮酒史、既往疾病史是慢性病发生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慢性丙型肝炎(CHC)患者临床特征,探讨CHC发展至肝硬化(LC)的影响因素。方法收集山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感染科及我院内科2001~2011年259例慢丙肝患者的临床资料,据影像学结果将其分为LC和CHC两组,对影响CHC发展至LC的可能因素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CHC组177例,LC组82例。感染丙型肝炎病毒(HCV)时年龄>40岁(OR:2.488;P=0.006),未行抗病毒治疗(OR:3.605;P<0.001)及伴有代谢综合征危险因子(OR:1.829;P=0.04)是CHC发展至LC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CHC发展至LC与无抗病毒治疗、感染HCV时的年龄>40岁、有代谢综合症危险因子关系显著。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IFPI)的危险因素并提出相关护理对策。方法通过病例回顾性分析,选择观察指标,对100例IFPI组和100例非真菌感染组患者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找出IFPI主要危险因素。结果年龄(OR=2.354)、慢性疾病(OR=4.013)、有创通气(OR=5.468)、抗生素(OR=2.550)和低蛋白血症(OR=2.364)5个危险因素均是引发IFPI的独立因素,P值小于0.05,通过显著性检验。结论年龄大、有慢性疾病、有创通气、抗生素不合理使用和低蛋白血症是引发IFPI的5个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