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脓毒症是指感染引起的全身炎性反应综合征,可发展为脓毒性休克和多器官功能衰竭。通过测定和比较脓毒症存活和死亡患者血清中炎性细胞因子的浓度,探讨简单、准确的无创伤性指标,准确地预测病情发展。方法分别通过流式细胞仪测定法和ELISA法测定脓毒症患者血中FITC—CD14阳性细胞比率、IL-6、IL-18、PLT和TPO等指标,记录患者的预后。结果脓毒症死亡组的FITC—CD14阳性细胞(%)显着高于存活组(44.19±2.59VS33.71±8.54,P〈0.01),存活组也显着高于正常对照组(33.71±8.54VS16.27±2.25,P〈0.01)。死亡纽的IL-6明显高于对照组(25.65±3.34VS17.3±4.05,P〈0.01),存活组高于对照组(24.78±6.01VS17.3±4.05,P〈0.01),但死亡组与存活组之间无显着差异(P=-0.68)。脓毒症患者IL-18浓度显着高于正常对照组,并且死亡组与存活组之间的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脓毒症患者PLT低于对照组,TPO显着高于对照组,死亡组与存活组之间的PL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TPO则存在显着差异。结论脓毒症是全身炎性反应综合征的晚期失代偿表现,常导致脓毒性休克和多器官功能衰竭,病死率很高。测定脓毒症患者血中FITC—CD14阳性细胞、IL-18和TPO等指标可以早期、准确地进行预后判断,有助于建立正确的治疗目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前降钙素原(PCT)及白细胞介素6(IL-6)与脓毒症在感染性疾病中的诊断、治疗、病情评价作用。方法应用双抗体夹心免疫发光法及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分别测定130例健康人和130例脓毒症患者急性期及恢复期血清PCT和IL-6含量。结果PCT和IL-6水平在脓毒症患者组显着高于正常对照组,急性期显着高于恢复期,死亡组大于存活组。结论PCT和IL-6在脓毒症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对早期诊断及判断预后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 比较脓毒症患者存活组和死亡组血清中降钙素原(PCT),白细胞介素10(IL-10)及白细胞介素18(IL-18)的表达水平及其对患者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 对周口市中心医院2020年1月—2022年1月收治的76例脓毒症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根据患者入院28天内的预后情况分为存活组(51例)和死亡组(25例)。比较两组脓毒症患者基线资料及入院24 h内血清PCT、IL-10及IL-18水平,使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探讨脓毒症患者血清中PCT,IL-10及IL-18水平的相关性,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上述3种指标单独或联合使用对脓毒症预后的判断效能,进行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判断脓毒症患者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结果 两组脓毒症患者性别和年龄无显著差异(P>0.05),存活组血清PCT,IL-10及IL-18的水平分别为(13.14±4.11)ng/mL,(675.90±91.78)ng/L及(814.02±156.8)ng/L,死亡组血清PCT,IL-10及IL-18的水平分别为(25.22±6.50)ng/mL,(400.4±135.4)ng/L及(1 ...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银杏达莫注射液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的影响。方法 8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予以常规措施并加银杏达莫注射液治疗,对照组仅用常规治疗。观察治疗前后血清IL-1β、IL-6水平的变化。结果两组治疗后血清I L-1β、IL-6的浓度较治疗前有明显降低,但治疗组降低较对照组更显着(P<0.05)。结论银杏达莫注射液可显著降低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IL-1β、IL-6的水平而降低炎症反应,在治疗急性脑梗死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动态观察慢加急(亚急)性肝衰竭(acute on chronic liver failure, ACLF)的IL-2、IL-4、IL-6、IL-10、IFN-γ、TNF-α在不同病程时期(第0周、第8周)变化,对临床病情变化、预后及转归起到一定指导作用。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法,检测ACLF组、慢性乙型肝炎组(Chronic Hepatitis B,CHB)、健康对照组的血清,采用ACLF患者入组第0周与治疗后第8周的其他两组进行比较。结果:1.在治疗前(第0周),ACLF组的IL-2、IL-4、L-6、IL-10、IFN-γ、TNF-α水平均高于CHB、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CHB组的IL-4水平高于对照组(p<0.01);CHB组的IL-6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CHB组的IFN-γ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CHB组的IFN-γ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2. 在ACLF入组经过治疗第8周时,ACLF组的IL-2、IL-4、IL-6、IL-10、IFN-γ、TNF-α水平均有显著下降,但ACLF组IL-2水平仍高于CHB、对照组(p<0.05,p<0.01)ACLF组IL-4水平仍高于CHB组、对照组(p<0.01),且CHB组IL-4水平高于对照组(p<0.01);ACLF组IL-6水平高于CHB组、对照组(p<0.01),且CHB组IL-6水平高于对照组;ACLF组IL-10水平高于对照组(p<0.01);ACLF组IFN-γ水平高于CHB组、对照组(p<0.05、p<0.01);ACLF组TNF-α水平高于对照组(p<0.01),CHB组TNF-α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3.存活与死亡组比较,死亡组患者IL-2、IL-4、IL-6、IFN-γ、TNF-α水平高于存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死亡组患者IL-10水平低于存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IFN-γ水平无明显差异。结论:动态检测ACLF患者的IL-2、IL-4、IL-5、IL-6、IL-10、IFN-γ、TNF-α水平,对病情轻重及转归有一定指导意义。 关键词:慢加急(亚急)性肝衰竭;细胞因子;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H型高血压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单核趋化蛋白-1(MCP-1)及白细胞介素-8(IL-8)浓度的变化,并分析Hcy与MCP-1、IL-8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选择佳木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门诊及住院H型高血压患者30例(1组),非H型高血压患者30例(2组),与体检健康者作为正常对照组30例(3组),对3组人群均行Hcy、MCP-1、IL-8水平的测定,并分析H型高血压患者Hcy与MCP-1、IL-8之间的相关性。结果:H型高血压组Hcy、MCP-1、IL-8水平均显著高于非H型高血压组,分别为〔(16.89±2.14)μmol/L vs(8.30±1.43)μmol/L〕(P<0.01)、〔(20.26±3.07)pg/mLvs(13.04±2.30)pg/mL〕(P<0.01)、〔(92.72±9.58)pg/mL vs(77.53±9.26)pg/mL〕,二组均明显高于对照组〔(7.33±1.93)μmol/L〕(分别为P<0.01;P<0.05)、〔(10.88±3.77)pg/mL〕(P<0.01)、〔(66.89±10.23)pg/mL〕(P<0.01),相关分析表明Hcy与MCP-1、IL-8分别呈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r=0.740,r=0.668(P<0.01)。结论:MCP-1、IL-8在H型高血压中表达明显升高,且Hcy与MCP-1、IL-8分别呈正相关,它们可能参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变应性鼻炎患者的血清IL-2、IL-4进行检测,以分析IL-2、IL-4对变应性鼻炎患者的检查价值。方法选择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我院收治的变应性鼻炎患者50例作为实验组,同期在我院进行体检的健康者50例作为对照组,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IL-2、IL-4检查结果,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实验组IL-2为(16.02±2.84)ng/L,低于对照组健康者,P<0.05;实验组IL-4为(127.85±61.52)ng/L,高于对照组健康体检者,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变应性鼻炎患者的IL-2明显降低、IL-4升高,IL-2、IL-4可能参与到变应性鼻炎的发生和发展中,值得诊治中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血小板生成素(TPO)在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血清中的水平变化,以明确肝硬化患者血小板计数(PLT)减少的原因。方法选取40例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Child-Pugh A级15例、Child-Pugh B级15例、Child-Pugh C级10例),另选取20例年龄和性别与肝硬化组相匹配的健康人作为对照组。入院后空腹采血,离心分离血清;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血清TPO含量;同时检测血常规、白蛋白(ALB)、总胆红素(TBIL)及凝血酶原活动度(PTA)水平;脾脏B型超声由同一医师在相同条件下由同一超声仪测量。结果肝硬化组PLT低于健康对照组,脾脏厚度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硬化组TPO水平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hild-Pugh分级A、B、C级组PLT均低于健康对照组,脾脏厚度均高于健康对照组,B、C级组TPO均低于A级组、健康对照组;A级组TPO、PLT均高于B、C级组,脾脏厚度均低于B、C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总体上,随着肝功能的下降,TPO与PLT、ALB、PTA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498、0.619、0.766,P<0.01),TPO与TBIL呈负相关(r=-0.641,P<0.01),脾脏厚度与PLT呈负相关(r=-0.587,P<0.01)。结论血清TPO水平下降和脾脏肿大可能是血小板减少的主要原因。血清TPO水平可以作为反映肝功能的指标。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一氧化氮(NO)在大鼠任意型皮瓣中的作用,并探讨NO介导的炎症因子IL-6和TNF-α对任意型皮瓣存活的影响,为临床皮瓣的治疗提供有效途径。方法建立任意型皮瓣大鼠模型。按照动物随机数字表将56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左旋精氨酸组(L-Arg组)、实验组(T组)和对照组(C组)。分别应用硫代巴比妥酸法检测皮瓣组织丙二醛(MDA)的含量,应用黄嘌呤氧化酶法检测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应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ELISA)法检测大鼠血清IL-6和TNF-α水平;应用皮瓣存活长度比皮瓣实际长度计算出皮瓣存活率。结果①与C组比较,L-Arg组和T组大鼠皮瓣掀起后MDA含量升高,SOD活性下降;IL-6和TNF-α水平升高。②皮瓣掀起第1、3、7天,与T组比较,L-Arg组皮瓣组织MDA含量显著下降(P<0.01),SOD活性显著升高(P<0.01),血清中IL-6和TNF-α水平明显降低(P<0.01)。③皮瓣掀起第7天,与T组比较,L-Arg组皮瓣成活率明显升高(P<0.01)。结论①皮瓣移植术后已经存在氧化应激和炎症反应损害,表现为MDA含量升高,SOD活性下降,IL-6和TNF-α水平升高。②NO介导炎症因子的降低可以改善氧化应激状态,减轻炎症反应,对皮瓣移植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0.
杜紫燕  余勇  钱兰红  施敏骅 《江苏医药》2013,39(10):1157-1159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17(IL-17)在哮喘严重程度判定中的价值。方法检测99例慢性持续期哮喘患者(哮喘组,按病情又分为轻、中、重三组)和30名健康人(对照组)用力1秒呼气率(FEV1%),进行诱导痰炎症细胞分类计数,并用ELISA法检测外周血中IL-17水平。结果哮喘组FEV1%明显低于对照组[(87.60±6.90)%、(68.50%±4.60)%、(48.30±5.90)%vs.(99.80±5.40)%](P<0.01)。哮喘组外周血IL-17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38.27±2.35)pg/ml、(40.36±2.33)pg/ml、(77.45±4.01)pg/ml vs.(14.05±3.08)pg/ml](P<0.01)。与对照组比较,哮喘组诱导痰嗜酸性粒细胞和中性粒细胞比率均明显升高(P<0.01)。血清IL-17与FEV1%、嗜酸性粒细胞、中性粒细胞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68、0.38、0.77,P<0.01、P<0.05、P<0.01)。结论 IL-17通过募集炎症细胞,特别是中性粒细胞参与了哮喘气道炎症的发生;IL-17可作为哮喘患者临床病情判定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肺结核患者治疗前后外周血中IL-10、IL-22、IL-23表达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本院2014年10月至2015年5月收治的活动性肺结核患者49例,选择健康体检者30例为对照组.ELISA法检测肺结核患者治疗前、治疗6个月后以及对照组外周血血清中IL-10、IL-22、IL-23表达水平,并分析其相关性.结果 ELISA结果显示,肺结核患者治疗前外周血血清IL-10表达水平为(24.15±13.21) pg/ml,明显高于对照组[(14.91±8.23) pg/ml],P<0.05,经抗结核常规治疗6个月后,血清IL-10表达水平为(17.11 ± 7.59) pg/ml,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但仍高于对照组.肺结核患者治疗前外周血血清IL-22、IL-23表达水平分别为(20.56±7.41) pg/ml、(21.12 ± 2.68) pg/ml,明显低于对照组[(53.78±8.22) pg/ml、(36.42±2.16) pg/ml,P<0.05],经抗结核常规治疗6个月后,血清IL-22、IL-23表达水平分别为(38.95±6.35) pg/ml、(29.89±3.74) pg/ml,明显高于治疗前(P<0.05),但仍明显低于对照组(P< 0.05).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表明,血清IL-22、IL-23呈正相关性.结论 肺结核患者外周血中IL-10、IL-22、IL-23在治疗前后表达水平发生变化,可能与机体结核免疫有关,有望作为评价肺结核疗效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气道内炎性介质变化,阐明COPD气道局部炎症与气流受限的关系。方法选择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38例,稳定期组患者38例,检测入院时诱导痰中TNF-α、IL-6的水平并进行肺功能测定。以28例健康志愿者为对照组进行分析炎性因子及肺功能变化。结果 AECOPD诱导痰中TNF-α、IL-6的水平均高于稳定期组和健康组(P<0.01)。AECOPD患者诱导痰上清液中IL-6浓度与肺功能气流阻塞指标FEFV1%pre,FEV1/FVC%呈负相关(r=-0.689,P<0.01;r=-0.673,P<0.01);TNF-α浓度与肺功能气流阻塞指标FEFV1%pre、FEV1/FVC%呈负相关(r=-0.531,P<0.01;r=-0.500,P<0.01)。结论 IL-6和TNF-α参与了COPD气道慢性炎症过程并可能在气道重塑中起重要作用;重度气流受限的稳定期COPD患者体内可能存在系统性炎性反应。  相似文献   

13.
殷杰  冯灏  陈速  杨莉 《江苏医药》2013,39(11):1280-1281
目的探讨保肝降酶治疗对慢性乙型肝炎(慢乙肝)患者血清IL-17和抗核抗体(ANA)水平的影响。方法对30例慢乙肝患者(慢肝组)给予复方甘草酸苷制剂治疗3周,随机抽取乙肝病毒携带者30例为对照组,检测血清IL-17和ANA表达。结果慢肝组患者使用复方甘草酸苷制剂治疗前后IL-17和ANA表达均无明显差异[(182.546±17.731)pg/ml vs.(177.201±16.247)pg/ml和0.867±0.446vs.0.645±0.285](P>0.05);但ANA表达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0.555±0.281(P<0.01和P<0.05)。结论仅使用保肝降酶治疗,不能有效降低血清IL-17及ANA水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急性一氧化碳中毒(ACMP)患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10(IL-10)水平变化及血必净的影响。方法 40例中、重度ACMP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A组)20例和血必净治疗组(B组)20例,采用放免法测定各组患者治疗前(入院时即刻)、治疗后24h、7d时血清细胞因子水平,并与30例健康对照组比较。结果 ACMP治疗前两组TNF-α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24h后开始下降,至第7天时降至较低水平(P<0.01),但仍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血必净组较常规治疗组下降更显著(P<0.05)。ACMP治疗前两组IL-10水平与健康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变化(P>0.05),治疗24h后开始升高,但与治疗前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7d时明显升高(P<0.01),常规治疗组上升更明显(P<0.05)。结论 TNF-α、IL-10参与ACMP的病理过程,血必净注射液可抑制机体的炎症反应,对减轻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患者中枢神经系统损害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脓毒症患者检测血清降钙素原水平的临床意义。方法收集脓毒症患者100例入脓毒症组及健康体检成年人80例为对照组,检测脓毒症组和对照组血清降钙素原水平。脓毒症患者予以Sepsis集束化治疗及乌司他丁治疗。检测治疗前及治疗后PCT、CRP水平,及APACHEⅡ评分,探讨PCT水平变化及其与APACHEⅡ评分的关系,探讨不同预后患者PCT水平的差异。结果脓毒症患者血清PCT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且随着治疗进展血浆PCT水平逐渐降低(P<0.01)。死亡患者PCT水平明显高于存活患者(P<0.05)且PCT与APACHEⅡ评分呈正相关(P<0.05)。结论血浆PCT水平对脓毒症患者的诊断及严重程度评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6.
摘要 目的 研究APACHEⅡ评分、炎性因子IL-6,IL-10在限制性液体复苏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的意义。方法 选择106例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一组为常规液体复苏组,另一组为限制液体复苏组,每组53人。另设健康对照组(20人)清晨抽取静脉血,留送IL-6、IL-10检测。观察两组在住院第1、3、5、7天检测血清IL-6、IL-10浓度,进行急性生理学及慢性健康状况评分(APACHEⅡ),统计28天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及死亡率。结果 两组IL-6, IL-10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限制液体复苏组IL-6水平,显著低于常规液体复苏组;死亡组的IL-6浓度及APACHEⅡ评分高于存活组(p<0.01);常规液体复苏组和死亡组IL-10浓度分别与限制液体复苏组和存活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及死亡率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限制性液体复苏能降低IL-6浓度,提高治愈率,降低死亡率,治疗效果优于常规液体复苏方法;早期进行APACHEⅡ评分及检测血清IL-6对预见患者的死亡率及并发症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7.
曹涌  张烽  姚羽  张飞  汪晓莺 《江苏医药》2013,39(2):145-147,120
目的 探讨IL-10和IL-20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模型大鼠的表达.方法 50只SD雄性大鼠随机均分成5组.实验组大鼠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模型建立后分别于1、2、3、4周(1、2、3、4组)处死,ELISA法测定外周血、髓核及周围组织中IL-10、IL-20含量,并取髓核组织行免疫组化染色和显微镜观察.结果与对照(C组)大鼠比较.结果 1组和2组血清IL-10表达为(34.69±10.76)和(32.13±11.78),明显高于C组的(25.27±7.59) (P<0.05);血清IL-20表达为(8.98±1.25)和(5.42±2.05),也明显高于C组的(3.06±0.95) (P<0.05).1组和2组髓核组织中IL-10表达为(31.35±8.69)和(25.97±6.31),明显高于C组的(20.60±5.89) (P<0.05);髓核组织中IL-20表达为(30.73±3.82)和(18.72±3.48),也明显高于C组的(15.02±1.89)(P<0.05).1、2组髓核组织中均发现有IL-10和IL-20阳性表达的细胞.结论 在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急性炎症反应期中,大鼠血清、髓核及周围组织中均有IL-10和IL-20的表达;IL-10和IL-20可能参与了髓核炎性反应.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异位症不孕患者术前、术后血清IL-17、IL-6和TNF-α含量的变化及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子宫内膜异位症不孕患者手术前后血清IL-17及IL-6的含量;放射免疫分析(RIA)法检测血清TNF-α的水平,并与子宫内膜异位症非不孕患者及健康对照组作比较。结果手术前子宫内膜异位症不孕患者血清中IL-17、IL-6和TNF-α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并高于子宫内膜异位症非不孕组(P<0.05)。手术后三者浓度明显降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L-17、IL-6和TNF-α可能在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的作用,并与子宫内膜异位症不孕密切相关。联合检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血清IL-17、IL-6和TNF-α对早期辅助诊断、疗效观察及预后判断均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D-二聚体(D-dimer)、抗凝血酶Ⅲ(antithrombinⅢ)与脓毒血症病人病情的关系,探讨其在评估预后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青岛市市立医院住院期间诊断为脓毒症212例病人基本信息、入院24 h内PCT、D-二聚体、抗凝血酶Ⅲ,应用入院24 h最差指标计算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ACHEⅡ评分)、序贯器官衰竭评分(SOFA评分),依据病人28 d转归情况分为死亡组和存活组。分析PCT、D-二聚体、抗凝血酶Ⅲ在评估脓毒症病人预后中的预测价值。结果 死亡组PCT、D-二聚体水平高于存活组,其中死亡组PCT为(40.92±32.62)μg/L,高于存活组(30.67±32.34)μg/L,死亡组D-二聚体为(8.54±6.82)mg/L,高于存活组(6.25±6.06)mg/L(均P<0.05),抗凝血酶Ⅲ水平低于存活组,其中死亡组凝血酶Ⅲ为(60.75±19.71)%,低于存活组(67.97±16.16)%(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AP...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凝血功能与脓毒症患者病情严重程度与临床预后之间的关系。方法收集2012年1月至2014年6月,郑州市儿童医院ICU收治的脓毒症患者72例,根据APACHEⅡ评分分为低分组、中分组和高分组;根据临床预后分为存活组与死亡组,比较各组的凝血功能指标。结果不同APACHEⅡ评分组的PT、PLT及AT-Ⅲ差异显著(P<0.05);死亡组的PT较存活组显著延长,AT-Ⅲ以及PLT均较存活组显著降低(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PT、AT-Ⅲ、PLT与APACHEⅡ评分呈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脓毒症患者的病情越严重,凝血功能障碍程度越严重,临床预后越差,早期发现并采取有效措施改善凝血功能障碍有利于改善临床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