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全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原因及预防措施。方法收集138例全髋关节置换术病例,术后追踪随访,对其效果进行分析。结果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比例预防组为15.3%,对照组为29.1%。结论对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积极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是有效且必要的。  相似文献   

2.
马玲 《中国实用医药》2013,(10):218-219
目的探讨人工关节置换术后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对策。方法通过对65例髋关节置换术术后患者的护理总结,提出通过早期积极主动、被动活动,促进静脉回流。结果65例患者只有一例出现患肢肿胀,在进行患肢抬高,抗凝治疗,功能锻炼后症状缓解。结论指导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早期功能锻炼,对减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总结全髋关节置换术后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措施及体会。方法对56例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进行正确的护理。结果本组56例,仅有2例术后患者发生深静脉栓塞,发生率仅3.5%。结论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对患者加强心理指导,密切观察病情,早期积极行下肢被动及主动的功能锻炼,对减少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全髋关节置换术后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全髋关节置换术后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护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68例全髋关节置换术后预防DVT的临床护理资料.结果:4例发生DVT,经溶栓、抗凝、活血化淤等治疗处理后,肢体消肿时间5~10天,64例康复出院.结论:术前宣教DVT的知识及对患者进行评估,术后注意观察、早期活动、穿有压力阶层的弹力袜或使用间歇充气加压靴,预防性抗凝治疗是预防DVT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5.
全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护理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及护理方法。方法对92例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合理选择评估时机、应用深静脉血栓观察护理单、早期下肢功能锻炼、保护血管、规范的抗凝药物治疗及机械性预防等措施。结果92例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仅3例发生DVT,发生率3.26%。结论对全髋关节置换患者进行早期干预,能有效降低DVT的发生率,足提高治疗效果的天键。  相似文献   

6.
目前全髋关节置换正在向微创化发展,随着人工股骨头、全髋置换技术的日趋成熟及全民生活水平的提升,进行此类手术例数逐年上升。全髋关节置换术作为髋关节严重疾病的终末治疗,因其能解除关节疼痛,有效减轻患者痛苦,改善并恢复关节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在临床已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护理干预对预防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方法将我院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的100例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患者,随机分组,对照组给予一般护理,防范性护理干预组开展围手术期防范性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满意度;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进行康复锻炼的时间、平均住院的时间;护理前后疼痛程度、关节功能以及血液流变学指标;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结果防范性护理干预组的满意度是50例(100.00%),对照组则是39例(78.00%),P <0.05。防范性护理干预组相比对照组患者,手术前疼痛程度、关节功能以及血液流变学指标更有优势,P <0.05。防范性护理干预组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进行康复锻炼的时间、平均住院的时间优于对照组,P <0.05,防范性护理干预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更少,P <0.05。防范性护理干预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是1例(2.86%),对照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是7例(20.00)。结论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实施围手术期防范性护理干预效果确切。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对于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进行预见性护理以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临床效果。方法70例需行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的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5例。对照组入院后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则进行预见性护理,对比两组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术后DVT发生率2.9%明显低于对照组20.0%,在发生时间、住院时间以及术后2、4周患者的下肢静脉血流速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于需进行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的患者入院后进行预见性护理能有效预防术后DVT的发生,利于患者恢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对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作用.方法 对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患者行病因高危因素评估,术前做好宣教,健康指导,静脉护理,术后用药护理,功能锻炼,预防并发症等综合预防措施.结果 经护理干预,106例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仅有2例出现下肢深静脉栓塞,未出现肺栓塞.结论 深静脉血栓是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发生率为40%~70%,DVT继发的肺栓塞(PE)发生率为4.6%~19.7%[1].通过对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综合预防,实施护理干预,能有效地防止全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预防和护理方法。方法围手术期做好术前评估、观察,落实相应的预防及护理措施。结果本组经采取积极有效的围手术期预防和护理措施,无一例发生DVT,均痊愈出院。结论积极的预防与护理措施,有利于降低下肢DVT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中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全髋关节置换(Total hip arthroplasty, THA)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Lower extremity deep vein thrombosis, DVT)的影响因素及其预防措施。方法 选择2020年1月至2022年7月在本院行THA治疗的88例作为研究对象,分析术后DVT发生的影响因素。结果 88例THA患者术后发生DVT 33例(37.50%),其余55例(62.50%)患者未发生DVT;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假体类型、术中出血量、手术用时、术后卧床时间与THA患者术后DVT发生有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60岁、骨水泥型假体、术中出血量>400mL、手术用时>4h、术后卧床时间>4d是THA患者术后DVT发生的高危因素(P<0.05)。结论 THA患者术后DVT发生与年龄、假体类型、术中出血量、手术用时、术后卧床时间有关,针对各因素制定相应的预防对策干预,可能减少DVT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并评价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预防及护理措施。方法本院骨科自2010年10月至2012年10月期间共收治实施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72例,将其作为观察组,对其深静脉血栓形成相关危险因素进行评估并采取术后护理措施,同时将我院自2008年9月至2010年9月期间实施全髋关节置换术且术后未评估深静脉血栓形成危险因素并给予术后护理的72例患者为对照组,对比分析两组的临床预防及护理措施。结果对照组患者术后深静脉血栓症状、体征以及发生率均显著高于观察组(P均<0.05),两组相比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正确的护理干预措施能够有效防范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显著改善患者的预后,增强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提高护理人员对髋关节置换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认识,加强预防及护理。方法回顾性分析髋关节置换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综述有效评估,制定活动计划,鼓励患者早期活动,加强患肢护理,促进静脉回流及其他预防方法及护理。结果 144例髋关节置换患者中,发生深静脉血栓形成20例,发生率19.4%。结论深静脉血栓形成是多因素的,医护人员高度重视,积极落实相应措施,能降低其发生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空气波压力仪预防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效果。方法:随机将125例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分为对照组62例和实验组63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方法预防下肢DVT形成,实验组在常规方法的基础上,加用空气波压力仪。观测两组患者的患肢肿胀、腓肠肌疼痛或压痛、DVT形成等情况。结果:实验组发生患肢肿胀9例,发生率14.29%,对照组发生患肢肿胀22例,发生率35.48%,实验组患肢肿胀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实验组患肢发生DVT 5例,发生率7.90%,对照组患肢发生DVT18例,发生率29.03%,实验组患肢DVT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应用空气波压力仪能够有效预防患肢肿胀及术后DVT形成。  相似文献   

15.
老年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及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减少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并发症的发生。方法对笔者所在科室25例老年股骨头坏死与35例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行髋关节置换术,合并有内科疾病的患者术前积极治疗原发病,使血压、血糖接近正常范围内,予针对性的健康宣教,加强静脉血管的保护,术后严密观察病情及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结果 55例患者未发生DVT(91.67%),5例出现轻度DVT(8.33%)。结论通过实施有效的预见性护理措施,可以降低老年髋关节置换术后DVT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于预防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方法:髋关节置换术患者189例,随机分为对照组(n=100)和干预组(n=89)。对照组予以外科常规护理,干预组采取包括术前宣教、术后功能锻炼等干预措施,比较两组下肢深静脉血栓(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发生率、髋关节Harris评分及满意度,评价护理干预的效果。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干预组住院时间缩短,DVT发生率降低,Harris评分、DVT相关知识知晓率及护理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围术期护理干预能有效减少老年患者髋关节置换术后DVT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THR)后用低分子肝素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形成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2002年1月至2006年6月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94例患者随机分为未用药组和用药组,其中未用药组46例,未预防性使用任何药物;用药组48例,围手术期给予低分子肝素预防性治疗。术后第7天,两组患者均行双侧下肢彩色多谱勒超声检查,了解DVT形成情况及两组术后DVT的发生率。结果未用药组中有22例DVT阳性,DVT的发生率47.8%,用药组中有9例DVT阳性,DVT的发生率18.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未用药组近端DVT的发生率为19.6%,用药组近端DVT的发生率为2.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组未发现术中术后出血增多以及药物不良反应。结论低分子肝素能显著降低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且具有良好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高龄老年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深静脉血栓的预防和护理。方法对81例高龄老人股骨颈骨折拟施行关节置换的患者进行严密临床观察,并采取药物治疗、术后早期活动、康复训练以及健康宣教等措施,密切观察深静脉血栓(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的发生。结果本组患者3例经过检查确诊DVT,给予及时治疗和护理,愈后良好,其余78例未发生血栓形成。结论制定并采取有效的深静脉血栓治疗、预防及护理,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干预措施。方法对32例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进行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护理干预。结果通过对患者实施术后正确评估、健康宣教、体位干预、功能康复训练等积极的干预措施,收到了良好的临床效果。结论通过对患者实施的护理干预措施,减少DVT和PE(肺栓塞)的发生,降低患者的住院日、医疗费用和死亡率[1],32例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中,无一例发生DVT。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探讨护理干预在预防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方面的效果,并总结相关的护理经验和体会,为临床提供借鉴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骨创科收治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患者在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以及关节疼痛等方面的情况较对照组患者明显较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施早期功能性锻炼不但能够有效降低患者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而且还可以加快对于患者术后康复的速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