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慢性化脓性中耳炎骨导听阈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慢性化脓性中耳炎骨导听阈的变化。方法 对66例82耳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患者及20名对照组进行纯音听,并按病程长短将患者分为10年以下组(含10年)和10年以上组。结果 患病组与对照组骨导曲线均为下降型,患病组各频率骨导听阈均值明显高于对照组,t检验显示两组间各频率骨导听阈差异有显著性(P〈0.01)。不同病程组骨导听阈统计学处理结果显示,两组间各频率骨导听阈差无显著性(P〉0.05)。结果  相似文献   

2.
声导抗检查鉴别诊断分泌性中耳炎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用声导抗检测仪(声导抗)检查鉴别分泌性中耳炎临床意义,减少耳鼻咽喉工作中分泌性中耳炎的误诊率。方法采用中耳分析仪对初诊为感音-神经性耳聋的患者进行声导抗检测仪检查。结果126例初诊为感音-神经性耳聋患者中有12例(9.5%)被鉴别为分泌性中耳炎。结论声导抗检查是减少分泌性中耳炎误诊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分析分泌性中耳炎临床治疗方法与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本院收治的分泌性中耳炎患者90例开展本次试验观察,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分别采用单纯应用鼓膜穿刺治疗(对照组,45例)和鼓膜穿刺结合鼓室注药(观察组,45例)进行治疗,比较患者治疗后的疗效与指标水平改变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与对照组相比较显示明显更高(97.78%vs 80.00%,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各频率听阈水平改善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各种并发症总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明显更低(6.67%vs22.22%,P<0.05)。结论对分泌性中耳炎采取鼓膜穿刺治疗与鼓室注药治疗可以获得更为显著的效果,患者的症状不仅改善快,同时听力改善程度也更明显,在临床上能够大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林艳 《中国当代医药》2010,17(6):148-149
目的:探讨分泌性中耳炎的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分析本院收治的70例分泌性中耳炎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观察组听力恢复正常时间、鼓膜颜色恢复正常时间及临床总有效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根据分泌性中耳炎发病原因,使用抗生素、α-糜蛋白酶和地塞米松治疗,效果明显,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分泌性中耳炎合并骨导听力损伤的临床表现及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66例分泌性中耳炎合并骨导听力损伤的患者的临床资料,并按年龄、病程分组,比较不同年龄段、病程患者在各频率的平均骨导听阈.结果 本组66例患者按年龄分为≤25岁组、> 25岁组,两组在各频率的平均骨导听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42、4.68、2.13、2.66、8.31,均P<0.05).按病程分为≤3个月组与>3个月组,两组在各频率的平均骨导听阈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 =3.44、4.21、7.01、5.32、6.11,均P<0.05).经治疗,66例中治愈52例(78.8%),余14例患者随访3个月后,各频率的平均骨导听阈均有不同程度改善.结论 分泌性中耳炎合并骨导听力损伤患者听力损伤程度与年龄及病程有密切关系,早期诊断,对症治疗,患者预后较好,随病程延长慢性分泌性中耳炎患者可造成永久性听阈损伤.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性分析分泌性中耳炎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及特点。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分析大庆市人民医院2008年1月至2010年1月收治的9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96例(126耳),治愈70例,好转17例,无效9例。结论对分泌性中耳炎进行积极有效的治疗,对防聋、治聋有重要意义,针对病因进行积极的治疗是提高治愈率的关键,治疗方案的重点则是恢复和保护咽鼓管的生理功能,恢复中耳通气功能。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腺样体切除术治疗儿童分泌性中耳炎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将100例分泌性中耳炎伴腺样体肥大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分别采用手术及保守治疗,比较两组的疗效、并发症及住院时间.结果 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并发症发生例数多于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病例术后听阈改善明显.结论 儿童分泌性中耳炎应以腺样体切除术治疗为主,其疗效肯定、安全性高,能显著改善患儿听力,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针对分泌性中耳炎,讨论实施糖皮质激素的治疗效果,为日后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与指导。方法选择我院于2013年2月至2015年8月收治的分泌性中耳炎患者160例为研究对象,应用随机数表法,将160例患者划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针对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治疗;针对观察组患者,实施常规+糖皮质激素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经过临床治疗,观察组患者显效42例(52.5%),有效36例(45.0%),无效2例(2.5%),总有效率为97.5%;对照组患者显效31例(38.75%),有效28例(35.0%),无效21例(26.25%),总有效率为73.75%,两组患者比较差异显著,临床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优于对照组。结论针对分泌性中耳炎患者,实施糖皮质激素治疗后,能够帮助患者取得较好的疗效,减少疾病干扰的同时,能够达到预期治疗效果,坚持按照疗程治疗,可以达到根治的目的,帮助患者恢复正常的听觉,减少各方面的不良影响。建议在日后的临床治疗中,将糖皮质激素治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研究分泌性中耳炎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1月年至2011年2月收治的接受鼓膜穿刺后进行高负压吸引及药物灌洗疗法的分泌性中耳炎患者90例,对其临床资料系统分析,评价疗效。结果对接受鼓膜穿刺后进行高负压吸引及药物灌洗疗法的分泌性中耳炎患者90例,治疗后对其随访6个月1年,治疗效果:治愈68例(75.6%),显效9例(10.0%),有效8例(8.9%),无效5例(5.6%),治疗总有效率为94.4%。90例患者行鼓膜穿刺后高负压吸引加药物灌洗方法平均治疗5次,其中24例患者治疗一次后即痊愈。治疗过程中所有患者均未出现身体不适等不良反应,未出现化脓性中耳炎等中耳其他病变。结论对分泌性中耳炎患者采取鼓膜穿刺后高负压吸引及药物灌洗,临床疗效显著,安全可靠,可操作性强,是一种理想的治疗方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王骥 《家庭医药》2016,(8):16-16
目的:针对分泌性中耳炎,讨论糖皮质激素的治疗效果,为日后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与指导。方法:选择我院于2013年2月--2015年7月收治的分泌性中耳炎患者140例为研究对象,应用抽签的方法,将140例患者随机划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针对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治疗;针对观察组患者,实施常规+糖皮质激素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经过临床统计,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5.7%,对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71.4%,两组患者比较差异显著,临床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优于对照组。结论:针对分泌性中耳炎患者,临床实施糖皮质激素治疗后,可将患者的临床表现更好缓解,帮助患者取得预期疗效。糖皮质激素在治疗过程中,能够依据患者临床表现,做出灵活的调节,为患者提供最需要的帮助。建议在日后的临床治疗中,将糖皮质激素治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对糖皮质激素治疗分泌性中耳炎(SOM)的临床疗效进行观察,为其临床治疗提供可靠依据。方法 SOM患者60例(75耳)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实验组30例(35耳),对照组30例(40耳)。对照组所有患者均进行鼓膜穿刺抽液,口服抗生素;实验组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予以糖皮质激素治疗。结果 实验组和对照组经过为期2周的治疗后,实验组的总有效率94.3%高于对照组77.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 局部采用糖皮质激素治疗有效提高了SOM的临床疗效,但对于糖皮质激素的给药方式,药物剂量以及用药时间需要更多的观察和研究,为今后临床治疗提供更为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12.
王全军  张涛 《医药论坛杂志》2006,27(16):43-43,45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分泌性中耳炎的疗效。方法将100例确诊为急性分泌性中耳炎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50例,给予1%呋麻液(呋喃西林加麻黄素)滴鼻,口服阿莫西林0.75g,3次/d;山莨菪碱,lOmg/次,3次/d。中西医结合组50例,一般治疗同对照组,加服中药:焦柏9g,知母9g,肉桂9g,水煎剂,每日1剂,早晚分服,在治疗5d、lOd时,比较2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5d时,中西医结合组患者听力改善率、耳呜消失率、鼓室积液吸收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耳痛消失平均时间明显早于对照组(P〈0.05);治疗10d时,患者听力改善率、耳呜消失率,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中西医结合组组织液吸收率明显高于对照组,需作鼓膜穿刺术等其它方法治疗的比例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通过中西药协同抗菌,松弛耳咽管张肌,扩张耳血管等作用治疗急性分泌性中耳炎比通常只应用西药治疗具有更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探讨分泌性中耳炎的临床治疗方法。方法选取我院2008年2月至2012年3月收治的分泌性中耳炎患者178例,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与中耳穿刺加药物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微波治疗,治疗10d,比较两组效果。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3.3%,对照组为62.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中耳穿刺加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微波治疗分泌性中耳炎临床效果显著,疗效可靠,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鼻内负压置换疗法治疗儿童分泌性中耳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对90耳儿童分泌性中耳炎患儿随机分组,治疗组50耳,对照组40耳,对其结果进行分析,比较两组疗效,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治疗组有效率86%,对照组有效率60%。两组疗效经统计学χ2检验,P<0.01,具有统计学差异,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鼻内负压置换疗法治疗儿童分泌性中耳炎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5.
1996年1月至1998年6月作者用环丙沙星治疗鼻咽炎引起的急、慢性分泌性中耳炎55例(63耳),疗效满意,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 环丙沙星组:(1)曾治组13例(15耳),在外院曾分别用过一种或多种抗生素治疗,4耳作过1次以上的鼓膜穿刺抽液,病程4天~3年,平均57天。(2)未治组48耳,系初次发病,病程1天~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疗效.方法:用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结合滴鼻剂等治疗分泌性中耳炎,并与其他抗茵药物对照,比较其疗效.结果:大环内酯类药物结合滴鼻剂等治疗分泌性中耳炎有效率为86.5%,高于对照组67.3%(p相似文献   

17.
李雪军 《中国医药》2010,5(1):75-76
目的观察罗红霉素缓释片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疗效,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确诊为分泌性中耳炎并排除咽鼓管咽口机械性阻塞的患者109例(133耳)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3组。全部患者常规予全身使用糖皮质激素,咽鼓管吹张和鼓膜穿刺抽液及1%羟甲唑啉喷鼻等治疗;A组(39例,51耳)用罗红霉素缓释片300mg,1次/d治疗,B组(35例,40耳)用罗红霉素片150mg,2次/d治疗,C组(35例,42耳)用罗红霉素片300mg,1次/d治疗,疗程1—2周,比较其疗效。结果罗红霉素缓释片治疗分泌性中耳炎有效率为88.2%(45耳),高于C组71.4%(30耳,P〈0.05),与B组87.5%(35耳)相似。3组治疗期间均未出现相关药物不良反应。结论罗红霉素缓释片可能通过其抗感染作用及改善咽鼓管纤毛系统的清洁作用等机制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疗效确切,服用较方便。  相似文献   

18.
100例分泌性中耳炎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100例分泌性中耳炎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分析本院2005年1月~2008年1月收治的10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并随访观察。结果:本组100例(130耳1随访6个月一1年,治愈75例(75%),好转17例(17%),无效8例(8%),总有效率为92%。平均治愈4次,其中,24例仅治疗1次即愈。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本治疗方法,操作简单,术后感染少,且无严重并发症发生,值得临床推广和使用。  相似文献   

19.
分泌性中耳炎是小儿常见病、多发病,大部分儿童在5岁前都曾有过一次或多次中耳炎的病史,并被认为是儿童听力损失的常见原因。因此,及时正确诊治儿童分泌性中耳炎,减少误诊发生十分重要。本文对我院筛查的儿童分泌性中耳炎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分析误诊与漏诊原因。  相似文献   

20.
鼓膜穿刺治疗分泌性中耳炎80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鼓膜穿刺治疗分泌性中耳炎效果。方法对80例分泌性中耳炎患行鼓膜穿刺,观察该手术方法的治疗效果。结果 80例患者均获随访,平均8.0个月,患者外耳道、鼓膜反应轻微,术后耳聋、耳闷塞感、耳鸣症状缓解,未发现中耳渗液。其中治愈48例,有效24例,无效8例,有效率90.0%。结论鼓膜穿刺治疗分泌性中耳炎效果良好,治疗过程中熟练掌握穿刺技术,注意头的位置固定,针对病因治疗也是治疗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