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研究血清胃蛋白酶原 (pepsinogen,PG)亚群 (PG 、PG )含量与幽门螺杆菌 (Helicobacter pylori,Hp)相关性胃疾病的关系 ,选取体检健康者 3 0例 (对照组 )和疾病组 14 4例 (实验组 ) ,其中慢性浅表性胃炎 47例 ,慢性萎缩性胃炎 3 5例 ,胃溃疡 40例 ,胃癌 2 2例。采用快速尿素酶试验 (RUT)及病理切片法检测幽门螺杆菌感染 ,采用放射免疫法 (RIA)检测血清胃蛋白酶原含量 ,旨在研究胃相关性疾病患者以上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显示 ,RUT法检测幽门螺杆菌阳性率 (79.17% )高于病理切片法 (4 0 .2 8% ) ,两者有显著性差异 (P<0 .0 1) ;幽门螺杆菌在慢性浅表性胃炎、慢性萎缩性胃炎及胃溃疡患者中有较高的阳性率 ,胃癌组患者 Hp感染率低于胃炎及胃溃疡组 ;在血清 PG含量检测中 ,胃癌组低于对照组、浅表性胃炎组及胃溃疡组 (P<0 .0 1) ,胃癌组 PG /PG 比值低于对照组及浅表性胃炎组 (P<0 .0 1) ,Hp(+ )组 PG 、PG 含量均高于 Hp(-)组。  相似文献   

2.
血清抗幽门螺杆菌热休克蛋白60抗体与消化性溃疡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Hp)感染患者血清抗幽门螺杆菌热休克蛋白60(Hsp 60)抗体与消化性溃疡的关系。方法:检测胃溃疡、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Hp感染及血清抗幽门螺杆菌Hsp60抗体表达情况。结果:(1)血清抗幽门螺杆菌Hsp60抗体阳性表达仅见于Hp阳性患者。Hp阳性胃溃疡、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患者血清抗幽门螺杆菌Hsp抗体阳性率明显高于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均P<0.05)。(2)26例血清抗幽门螺杆菌Hsp抗体阳性的消化性溃疡患者在Hp根除及洛赛克疗程结束后4周,其中7例抗体转为阴性。结论:血清抗幽门螺杆菌Hsp60抗体可能与Hp感染所致消化性溃疡的发生有关;血清抗幽门螺杆菌Hsp60抗体不能作为近期判断Hp根除与否的标准。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老年人上消化道疾病患者幽门螺杆菌(HP)感染情况,为临床防治提供依据。方法对311例60岁以上老年人上消化道疾病患者进行胃镜检查,取胃黏膜组织作病理诊断和HP检测。同时与中青年患者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老年组患者HP阳性率显著高于青壮年组(P<0.01)。老年组患者慢性胃炎和胃溃疡HP阳性率分别为84.77%和83.67%,显著高于青壮年组(P<0.05);老年组患者十二指肠溃疡和胃癌HP阳性率分别为71.01%和69.05%,与青壮年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人上消化道疾病患者与HP感染密切相关,且感染率高,应予以积极防治。  相似文献   

4.
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老年人胃病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汪功华  凌安生 《安徽医药》2008,12(8):731-732
目的观察幽门螺杆菌(HP)与老年人胃病的关系。方法选择150例患者,按年龄分为老年组(≥60岁以上)和非老年组(〈60岁以下),胃镜及病变部位取材活检诊断疾病。采用14C尿素呼气试验诊断Hp感染。结果150例患者中HP阳性103例,阳性率68.7%。其中老年组阳性率为78.1%(50/64)。明显高于非老年组的62.8%(53/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随着年龄增长,老年人的HP感染率增高,胃炎、胃溃疡Hp感染老年人高于非老年组;十二指肠溃疡Hp感染则相反。  相似文献   

5.
运用PCR技术分析上消化道疾病与幽门螺杆菌之间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叶章强 《安徽医药》2008,12(2):146-147
目的运用PCR技术分析上消化道疾病与幽门螺杆菌感染之间的关系。方法对146例胃部疾病的患者采用PCR的方法检测胃黏膜中的幽门螺杆菌DNA。结果检测结果发现慢性萎缩性胃炎、慢性浅表性胃炎、胃溃疡和胃癌患者的黏膜螺杆菌DNA扩增阳性率分别为68.8%、63.8%、61.1%和62.5%。结论本研究显示幽门螺杆菌感染是上消化道疾病发生发展中的重要致病因素。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在长期服用NSAIDs的风湿患者中,Hp感染是否提高该类患者引起上消化道损害的危险性。方法对收治的102例患者分为两组:幽门螺杆菌感染组50例;非幽门螺杆菌感染组52例,连续服用非选择性NSAIDS药物12周后复查胃镜及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幽门螺杆菌感染组与非幽门螺杆菌感染组十二指肠溃疡分别为3例、1例,胃溃疡3例、2例,糜烂性胃炎分别为2例、1例。结论是否伴有Hp感染对于长期服用非甾体抗炎药的风湿患者引起上消化道损害的危险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上消化道症状与幽门螺杆菌(Hp)检测及胃镜检查的相关特点。方法选择我院2010年3月至2012年3月收治的上消化道症状的患者220例,行Hp检测及胃镜检查,就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220例患者中,Hp阳性150例,占68.2%,胃镜检测120例中,胃癌5例,胃窦部溃疡25例,胃及十二指肠溃疡20例,萎缩性胃炎及单纯性胃炎70例。尿素酶试验阳性,治疗后复查,均转阴。经治疗后,总有效率为96.7%。结论上消化道症状加强Hp检测及胃镜检查,可有助于早期诊断疾病,制定治疗方法,改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8.
刘祖炳 《中国基层医药》2014,(19):3000-3001
目的:调查分析舟山地区不同年龄上消化道疾病患者幽门螺杆菌( Hp )感染率。方法收集舟山市妇幼保健院2009-2011年胃镜检查的上消化道疾病患者共1918例的临床资料,按年龄分为青年组582例、中年组958例、老年组378例,进行回顾性分组分析,统计各种上消化道疾病患者的Hp感染率。结果上消化道疾病患者Hp 感染率:慢性胃炎26.28%(395/1503),胃溃疡47.56%(78/164),十二指肠溃疡53.47%(77/144),复合溃疡71.01%(49/69),胃癌21.43%(3/14),胃癌术后吻合口炎16.67%(4/24);其中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患者Hp感染率明显高于另外三种疾病,慢性胃炎与胃溃疡患者Hp感染率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2.9,P<0.05)。老年组上消化道疾病患者感染幽门螺杆菌比率29.10%(110/378)、中年组33.61%(322/958)、青年组29.90%(174/582),幽门螺杆菌感染率各年龄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慢性胃炎患者三组Hp感染率相仿;胃、十二指肠溃疡、复合溃疡患者,青、中年组Hp感染率高于老年组;胃癌患者Hp感染率老年组高于青、中年组;胃癌术后吻合口炎患者Hp感染率,中、老年组高于青年组;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上消化道疾病与Hp感染关系密切,临床应积极防治。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儿童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ylori)感染状况及其与相关疾病的关系。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108例儿童血清抗H.pylori-IgG,对其中有消化道症状的50例行胃镜检查,并各取胃窦前、后壁黏膜3块分别进行病理组织学检查、快速尿素酶及改良Giemsa染色找幽门螺杆菌。结果①108份血清H.pylori-IgG抗体阳性率为52.7%(57/108),无消化道症状组为31.0%,有消化道症状组为7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3~7岁、8~11岁、12岁抗H.pylori-IgG阳性率分别为17.8%、36.8%、48.5%;③50例有症状组中,42例患浅表性胃炎,H.pylori感染率为76.0%,2例胃溃疡、6例十二指肠溃疡患者均感染H.pylori;④H.pylori感染的儿童胃黏膜的炎症程度、中性粒细胞增多、嗜酸性粒细胞增多及淋巴滤泡形成的比例均明显高于H.pylori阴性的儿童胃黏膜。结论H.pylori感染在本地区较为多见,且感染率随年龄增长而增加;胃、十二指肠疾病的发生,尤其是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的发生与H.pylori感染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泮托拉唑、阿莫西林、替硝唑三联疗法根除幽门螺杆菌(Hp)的疗效。方法将94例Hp阳性的十二指肠和(或)胃溃疡患者随机分为2组:第1组46例,每日口服泮托拉唑80mg、阿莫西林2000mg、替硝唑1000mg,均分两次服用,2周为一疗程;第2组48例,给药方式同第一组,1周为1疗程,疗程结束后继续每日口服泮托拉唑40mg,持续1周。疗程结束四周时复查胃镜及幽门螺杆菌(Hp)。其中根除Hp的30例6个月后行14C-尿素呼气试验(UBT)。结果第1组和第2组的Hp根除率分别为82.6%和79.1%,十二指肠溃疡和胃溃疡的愈合率分别为84.7%和81.2%。6个月的Hp再感染率为6.7%。结论第1组Hp根除率和溃疡愈合率均略高于第2组,两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组均有较理想的溃疡愈合率和Hp根除率。  相似文献   

11.
梁丽  石川 《北方药学》2012,9(5):50-52
目的:用三种方法比较在各种消化道疾病中幽门螺旋杆菌(Hp)感染的发生率。方法:利用细菌培养、HP病理组织学检测及尿素14C呼气试验方法检测5组研究对象共280例(慢性胃炎82,胃溃疡76例,十二指肠溃疡62例,胃肠道肿瘤30例,以及门诊体检者30例)。对280例胃病患者,先行胃镜检查,镜下钳取活组织进行病理组织学检查,作为标准对照,同对进行尿素14C呼气试验和细菌培养检查。并将三种方法所得的阳性率、敏感性、特异性、正确性比较。结果: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检出的阳性率三种方法比较由高到低依次为:细菌培养、尿素14C呼气试验、病理组织学;敏感度以病理组织学和细菌培养为高,尿素14C呼气试验测得敏感度与二者相比无显著差异,特异度由高到低依次为细菌培养、尿素14C呼气试验、病理组织学;正确性由高到低依次为细菌培养、尿素14C呼气试验、病理组织学。在不同疾病中Hp感染率也有所不同,其中慢性胃炎感染率87.8%(72/82),胃溃疡感染率92.1%(70/76),十二指肠溃疡感染率93.5%(58/62),胃肠道肿瘤感染率60.0%(18/30),门诊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其感染率为10.0%(3/30)。结论:不同消化系统疾病中幽门螺旋杆菌检查阳性率存在显著差异,提示幽门螺杆菌感染率可能与其所引发各种消化系统疾病有关。三种不同检查方法中,病理组织学检测、细菌培养与尿素14C尿素呼气试验检测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差异小,但尿素14C呼气试验操作简单,结果迅速,患者容易接受,是一种较理想的非侵人性诊断幽门螺旋杆菌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幽门螺旋杆菌(Hp)根除对幽门螺旋杆菌相关性胃病患者血清COX-2影响.方法 将2014年7月至2016年1月本医院收治的310例Hp相关性胃病患者按照病理学诊断结果分为胃溃疡组117例、十二指肠溃疡组96例和慢性萎缩性胃炎组97例,另选择同期在医院体检的健康人群60例作为对照组,所有感染Hp患者均行标准四联疗法,记录胃病患者Hp根除率;分别抽取各组受试对象肘静脉血,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四组血清环氧合酶-2(Cyclooxygenase-2,COX-2)水平.结果 310例胃病患者Hp根除273例,总根除成功率88.1% (273/310);胃溃疡组、十二指肠溃疡组Hp根除成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 2=2.375,P>0.05),胃溃疡组、十二指肠溃疡组Hp根除成功率显著高于慢性萎缩性胃炎组(x2=3.996、9.162,P<0.05).胃溃疡组、十二指肠溃疡组、慢性萎缩性胃炎组血清COX-2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胃溃疡组、十二指肠溃疡组血清COX-2又显著高于慢性萎缩性胃炎组(P<0.05),胃溃疡组、十二指肠溃疡组两组间COX-2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p根除成功的胃溃疡组、十二指肠溃疡组、慢性萎缩性胃炎组患者治疗后血清COX-2显著降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Hp根除失败的胃溃疡组、十二指肠溃疡组、慢性萎缩性胃炎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COX-2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p相关性胃病患者在成功根除Hp后,血清COX-2会显著降低,血清COX-2可以作为Hp根除疗效评价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重庆地区农村儿童上消化道疾病病种及幽门螺杆菌(Hp)感染率。方法对96例具有上消化道症状的农村儿童进行胃镜检查,并在胃窦部钳取胃黏膜组织一块作Hp快速尿素酶试验。结果96例儿童在上消化道均发现有各种病变,检出率为100%,其中慢性浅表性胃炎63例、十二指肠球部溃疡13例、十二指肠球炎7例、胆汁反流性胃炎4例、蛔虫6例、钩虫3例。Hp阳性率51%(49/96),其中慢性胃炎Hp阳性率57.1%(36/63)、十二指肠球部溃疡76.9%(10/13)、十二指肠球炎28.6%(2/7)、胆汁反流性胃炎25%(1/4)。3~6岁儿童组Hp阳性率35.5%(11/31),7—12岁儿童组Hp阳性率58.5%(38/65)。结论儿童胃镜检查以慢性浅表性胃炎、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多见;Hp感染以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最高,其次是慢性胃炎,且随年龄增长而增加。  相似文献   

14.
费小强  刘易之 《淮海医药》2002,20(6):490-490
目的:通过对313例胃镜及病理报告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幽门螺杆菌(HP)与上消化道疾病之间的相互联系。方法:按胃镜及病理报告根据胃炎程度与伴随的HP感染和胃十二指肠溃疡分组分析。结果:313例患HP感染总阳性率(54.31%)。中度慢性胃炎HP感染率最高,萎缩性胃炎HP感染率最低,两组间差异有显性P<0.05。胃及十二指肠溃疡137例,患病率(43.77%)。结论:(1)HP感染与胃炎、萎缩性胃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与消化道肿瘤的关系密切。(2)HP感染率男女间无明显差别。(3)HP感染高发平均年龄43岁,中度慢性胃炎中HP感染率最高,且有随年龄增高而下降趋势。(4)萎缩性胃炎发病平均年龄在60岁,明显高于其它胃炎组。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析海尔曼螺杆菌相关性胃炎与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的临床病理特征及差异。方法选取2012年8月~2017年8月在我院接受胃镜和病理检查的6900例患者为主要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的胃镜和病理检查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海尔曼螺杆菌感染的检出率为0.637%,明显低于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检出率(33.73%);海尔曼螺杆菌相关性胃炎中的螺杆菌定植量明显少于幽门螺杆菌感染病例,且胃黏膜急性炎症程度和慢性炎症程度相对较轻,经内镜检查可见的溃疡性病变数量少于幽门螺杆菌感染患者(P<0.05);两组病例中肠上皮化生、上皮内瘤变、腺体萎缩的检出率和病变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海尔曼螺杆菌相关性胃炎在临床上的发病率非常低,此类胃炎的炎症反应相对较轻,但癌前病变的检出率和病变程度与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相似,在胃部恶性疾病的进展过程中,海尔曼螺杆菌的作用可能与幽门螺杆菌相类似。  相似文献   

16.
冯春  周磊 《淮海医药》2007,25(3):221-222
目的 观察14C-尿素呼气试验检测幽门螺杆菌的临床应用.方法 1 000例患者,其中浅表性胃炎497例,糜烂性胃炎152例,胆汁返流性胃炎89例,胃溃疡114例,十二指肠溃疡132例,胃癌28例.应用14C-尿素呼气试验,检测是否有幽门螺杆菌的感染.结果 检测的阳性率分别为:31%,74%,75%,91%,94%,95%.结论 幽门螺杆菌与胃炎,胃溃疡,胃癌的发生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7.
梁利民 《安徽医药》2011,15(8):1010-1011
目的 探讨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人胃组织中幽门螺杆菌的意义.方法 收集399例上消化道疾病患者的胃粘膜活检标本.其中食管炎8例,食管溃疡5例,食管癌15例,胃炎301例,胃溃疡30例,胃癌5例,十二指肠炎4例,十二指肠溃疡29例,十二指肠癌2例.核酸测序作为金标准方法,分析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胃粘膜幽门螺杆菌的价值....  相似文献   

18.
198 3年澳大利亚学者Marshall首次报道在人胃黏膜标本中分离出幽门螺杆菌 (Helicobacterpylori,简称Hp) ,提出该菌可能是慢性胃炎和消化性溃疡的病原菌 ,从而引起世界范围的研究热潮。我国于 1984年报道分离Hp成功。 1990年 8月在澳大利亚悉尼召开的第 9届世界胃肠病大会上 ,专家认为Hp是 80 %慢性胃炎的病因 ,是十二指肠溃疡的主要致病因素之一。但Hp与非溃疡性消化不良 (NUD)、胃癌和胃溃疡的关系难肯定。1 Hp的感染率全球有 5 0 %的人口感染Hp。我国是Hp高感染率的国家[1 ] 。Hp在我国普遍人群的感染率 5 0 %~ 80 % ,可经口传播。2 Hp与消化系统疾病的因果关系2 .1 Hp与胃和十二指肠溃疡的关系 Tovey认为Hp感染可能不是十二指肠溃疡的原发病因 ,排酸增加和十二指肠黏膜抵抗力降低而不能应付存在的酸负荷 ,两者是十二指肠溃疡的原发病因 ;Hp感染可造成溃疡的长期性 ,Hp仅仅是十二指肠溃疡继发性因素 ,即环境致病因素之一。2 .2 Hp与胃食管反流病 (GERD) 英国学者Heltmann报道 971例反流性食管炎患者中 ,Hp感染率 ...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Hp)与消化性溃疡的关系。方法选取80例消化性溃疡患者为研究对象,给予患者胃镜检查,并行活体组织、快速尿素酶及Hp感染检查。结果 80例患者中,胃溃疡25例,十二指肠溃疡48例,复合性溃疡7例;34例Hp呈阳性,其中胃溃疡10例,十二指肠溃疡20例,复合性溃疡4例;46例Hp呈阴性,其中胃溃疡15例,十二指肠溃疡28例,复合性溃疡3例。结论 Hp感染是导致消化性溃疡的重要病因,应尽早进行检查治疗。  相似文献   

20.
目的 研究消化性溃疡、慢性胃炎与幽门螺杆菌产毒株之间的关系.方法 用定性酶联免疫检测法测定患者血清幽门螺杆菌总抗体和产毒株抗体,并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胃溃疡(DU)、十二指肠溃疡(GU)、胃炎组检测Hp-Ab阳性结果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DU感染Hp率较高;已被Hp感染的DU、GU、胃炎组细胞毒素相关蛋白(CagA)抗体阳性结果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结论 幽门螺杆菌与消化性溃疡、慢性胃炎等疾病的发生密切相关.CagA阳性Hp菌株感染是引起上述疾病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测定产毒株Hp抗体,在Hp感染相关特定性疾病诊断中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