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总结采用鼻内窥镜下治疗鼻中隔偏曲的效果。方法对我院2004年1月至2008年10月收治的150例鼻中隔偏曲患者在鼻内窥镜和电视监视系统下完成鼻中隔矫正术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术后1周鼻局部粘膜可见水肿、血痂,术后4周鼻中隔粘膜基本恢复正常,患者患侧头痛、鼻出血、鼻阻塞等症状表现消失或明显改善,146例患者均获满意治疗效果,4例患者症状改善,无无效者。结论采用鼻内窥镜行鼻中隔整形术,具有视野清楚、安全、创伤少、痛苦轻、恢复快、并发症少、疗效确切的特点,是治疗鼻中隔偏曲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2.
何炳才 《中国医药指南》2012,10(23):421-422
目的探讨鼻内镜下鼻中隔黏膜下部分切除术治疗鼻中隔偏曲的临床疗效。方法本组患者65例全部进行鼻内镜下鼻中隔黏膜下部分切除术治疗,术后观察其鼻中隔畸形矫正程度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本组65例患者鼻中隔偏曲都一次性成功矫正,除切口黏膜外,无其他黏膜破裂。结论鼻内镜下鼻中隔黏膜下部分切除术具有切除范围小,对正常组织损伤小,术后恢复快及并发症少等优点,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鼻内镜下微创治疗鼻中隔偏曲的手术方法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0例鼻内窥镜下微创治疗鼻中隔偏曲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术后2周鼻中隔黏膜基本恢复正常,鼻腔通气均有明显改善。随访6个月,患者鼻塞症状均消失,其他伴随症状如鼻出血、头痛等均明显减轻,检查发现鼻中隔居中,无穿孔,无飘动。结论鼻内镜下微创治疗鼻中隔偏曲具有视野清楚、操作精细、安全性高、创伤小,恢复快、疗效良好等优点,是治疗鼻中隔偏曲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鼻内镜下鼻中隔偏曲矫正术的手术方法和术后疗效及与慢性鼻窦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所2001年10月至2007年10月相关患者671例的临床资料,随访0.5~6年,全部患者术后临床症状不同程度改善。结果发生鼻中隔穿孔者6例,占0.9%,鼻中隔黏膜下血肿1例,无严重并发症。结论鼻内镜下鼻中隔偏曲矫正术具有直视下操作精确,疗效确切,并发症少,可同时行鼻窦手术等优点。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鼻内镜下鼻中隔成型术在鼻中隔偏曲矫正中的临床应用。方法对80例鼻中隔偏曲患者行鼻内镜下鼻中隔成型术,术中尽量保留鼻中隔原有结构,切除偏曲部分骨性组织,保留较多鼻中隔软骨,对合并慢性鼻窦炎(鼻息肉)、肥厚性鼻炎、变应性鼻炎、泡状中鼻甲等同期手术处理。结果 80例患者术后鼻塞等症状完全缓解,鼻中隔居中,无穿孔,无摆动。结论鼻内镜下鼻中隔成型术操作简便,疗效明确,且适合青少年患者。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鼻内镜下三线减张法鼻中隔成形术治疗鼻中隔偏曲的疗效。方法对36例鼻中隔偏曲患者行鼻内镜下三线减张法鼻中隔成形术。结果术后随访3~6个月,34例治愈,2例好转;无鼻中隔煽动、外鼻塌陷发生。结论鼻内镜下三线减张法鼻中隔成形术安全有效,术后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等离子消融术治疗合并鼻中隔偏曲过敏性鼻炎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10月—2021年11月期间在我院治疗的84例合并鼻中隔偏曲的过敏性鼻炎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2例。观察组采用在全麻下行鼻内镜鼻中隔偏曲矫正术联合等离子消融术,对照组采用常规鼻内镜下鼻中隔成形术。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3个月临床症状评分、治疗后并发症(切口感染、鼻腔粘连、黏膜水肿等)发生情况及黏膜完整率。结果 治疗3个月两组患者各种临床症状均改善,并且观察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均P <0.05)。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状发生情况及黏膜完整率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 0.05)。结论 采用等离子消融术治疗伴有鼻中隔偏曲的过敏性鼻炎,可有效改善患者鼻痒、鼻塞、打喷嚏、流涕等主观症状,不会增加术后并发症,临床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鼻内镜下鼻中隔偏曲矫正术的手术方式及临床疗效。方法对我院行鼻内镜下鼻中隔偏曲矫正术的116例鼻中隔偏曲患者的一般资料、临床治疗过程及疗效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16例鼻中隔偏曲患者中,39例单纯鼻中隔偏曲患者均治愈。77例合并慢性鼻窦炎、鼻息肉及下鼻甲肥大患者61例治愈,9例显效。总有效率为94.0%。全部患者术中及术后未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鼻内镜下术野清晰,使鼻中隔偏曲矫正术中操作精确,矫正完全,从而避免了术中发生穿孔及黏膜受损,使鼻腔生理功能的恢复得到促进,并维持了鼻中隔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鼻内镜下鼻中隔矫正术改良方法及手术疗效。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1年6月在我科鼻中隔偏曲78例患者,其中42例为观察组行鼻内镜下鼻中隔成形术,36例为对照组行传统方式手术,比较两组患者手术过程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低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经手术治疗黏膜完整性和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术后随访观察组并发症少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鼻内镜下鼻中隔成形术具有出血少,手术时间短,术后效果好的特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鼻窦内窥镜下成形术矫正鼻中隔偏曲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莫运 《青岛医药卫生》2010,42(4):243-244
目的探讨鼻内镜下鼻中隔矫正术的临床疗效。方法 120例患者在局麻鼻内镜下行鼻中隔偏曲矫正术。结果经鼻内镜下鼻中隔矫正术所有患者偏曲完全得以矫正,鼻通气良好,术后随诊6个月至1年,无1例发生鼻中隔穿孔及鞍鼻,术中有一侧黏膜撕裂者经缝合均愈合,同期行鼻窦手术者未发生粘连。结论鼻内镜下鼻中隔矫正术具有微创、彻底、痛苦小、手术时间短等优点,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鼻内镜下鼻中隔矫正术的临床疗效。方法我科2012年6月至2013年6月共42例鼻中隔偏曲患者采用全麻下经鼻内镜行鼻中隔矫正术,观察其术后疗效、并发症情况。结果术后随访36个月,患者感觉满意,鼻中隔居中,无鼻中隔穿孔等并发症发生。结论鼻内镜下行鼻中隔矫正术较传统鼻中隔矫正术疗效满意,视野清楚,并发症少,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鼻内镜下三线减张法鼻中隔成形术治疗鼻中隔偏曲的临床疗效观察。方法选取2014年11月至2015年6月我院收诊的36例鼻中隔偏曲患者,全部患者均接受采取鼻内镜下三线减张法鼻中隔成形术进行鼻中隔偏曲的治疗,观察患者术后取得的临床疗效。结果对患者进行3~6个月的术后随访,经统计显示有32例完全治愈,4例明显好转,且术后均未发生鼻中隔穿孔或鼻腔粘连等并发症。结论鼻内镜下三线减张法鼻中隔成形术的操作极其精细,疗效确切,值得临床积极应用于其他此类病患的治疗。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鼻内镜下鼻中隔成形术的优点及其疗效。方法对136例鼻中隔偏曲患者应用鼻中隔成形术治疗。结果136例患者中,治愈113例(占83.09%),好转21例(占15.44%)。2例出现一侧鼻中隔黏膜破损,无1例出现鼻中隔穿孔,无鼻中隔血肿,无脑脊液鼻漏、鞍鼻等并发症。结论内窥镜下鼻中隔成形术术野清晰,直视下矫正或局部切除偏曲中隔,创伤小,并发症少,能有效地矫正鼻中隔偏曲。  相似文献   

14.
目的总结经鼻内镜鼻中隔偏曲矫正术的手术技巧及优点。方法对2008年6月至2012年6月,我科对鼻中隔偏曲患者施行鼻中隔矫正术100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手术过程进行总结并观察其术后疗效。结果 100例在鼻内镜下行鼻中隔偏曲矫正术,所有患者均一次性地获得完全矫正,术后鼻腔通气良好。随访612个月,主观治愈率95%(95/100),好转率5%(5/100)。无塌鼻、鼻中隔穿孔及鼻中隔脓肿等现象,鼻塞、头痛、流涕等症状均消失或明显改善。结论在鼻内镜下行鼻中隔偏曲矫正术,具有直观、微创、精细、安全、并发症少、患者痛苦小、便于示教等优点,可以同时行鼻窦炎或鼻息肉的功能性鼻窦内镜术,具有绝对优越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合并鼻中隔偏曲的难治性鼻出血的临床诊治方法及其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2013年3月本院收治42例合并鼻中隔偏曲的难治性鼻出血患者临床资料,总结合并鼻中隔偏曲的难治性鼻出血的临床诊治策略。结果5例未明确出血部位行鼻中隔矫正术后仍出血,行鼻内镜检查明确出血部位低温射频止血成功,33例鼻中隔偏曲不影响鼻内镜检查而鼻内镜检查明确出血部位后低温射频止血成功,4例因鼻中隔偏曲明显鼻内镜检查困难同期行鼻内镜下鼻中隔矫正加低温射频止血成功。结论鼻中隔偏曲并难治性鼻出血的治疗首先应在鼻内镜下明确出血部位,若未明确出血部位不应盲目行鼻中隔矫正术,若鼻中隔偏曲影响鼻内镜检查则应同期行鼻中隔矫正加低温射频止血。  相似文献   

16.
鼻中隔偏曲是耳鼻喉科常见病之一,不仅影响鼻腔通气功能,且可引起鼻出血、头痛、鼻塞等症状。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患者往往伴有鼻中隔偏曲,不同程度的鼻中隔偏曲不但影响鼻窦引流,还妨碍鼻内镜自由放入鼻腔,不能充分暴露术野、彻底开放鼻窦,影响手术疗效。传统鼻内镜下鼻中隔矫正术已成为手术治疗鼻中隔偏曲的主要方法,但也可能发生鼻中隔穿孔、血肿及鼻腔粘连、鼻中隔黏膜摆动、鼻梁塌陷等并发症。在临  相似文献   

17.
鼻内镜下鼻中隔偏曲矫正术 60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鼻内镜下鼻中隔偏曲矫正术的手术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鼻内镜下行鼻中隔偏曲矫正术60例的临床资料.结果:60例患者中鼻出血、鼻塞、头痛、嗅觉减退等症状消失55例,明显减轻5例.术后门诊复查,鼻中隔居中,无穿孔,无中隔血肿、脓肿、鼻腔粘连、鼻背塌陷等并发症.结论:鼻内镜下鼻中隔偏曲矫正术是治疗鼻中隔偏曲行之有效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鼻内镜下改良型鼻中隔成形术治疗鼻中隔偏曲及单侧前鼻孔狭窄的效果。方法对58例鼻中隔偏曲及7例伴单侧鼻瓣狭窄的患者行鼻内镜下鼻中隔改良三线减张结合鼻中隔软骨碎片化处理的诊治过程行回顾性分析,进行术前、术后3个月鼻塞视觉模拟量评分(VAS)、总鼻阻力测定、鼻黏膜纤毛输送率的检查。结果所有患者行鼻内镜下改良型鼻中隔成形术后鼻塞、头痛、鼻出血等不适症状均得到有效改善,术后3个月平均VAS评分(2.52±0.55)分及平均鼻阻力(0.28±0.06)kPa/(L·s)较术前明显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平均鼻黏膜纤毛输送率(6.54±1.23)mm/min无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诊6个月以上,未出现鼻中隔穿孔、鼻中隔摆动、鼻梁塌陷及鼻中隔再发偏曲等并发症。结论鼻内镜下改良型鼻中隔成形术,术野清晰,能有效改善鼻腔通气功能,在有效矫正鼻中隔偏曲的基础上最大限度保留了鼻中隔支架,降低了鼻中隔穿孔、鼻中隔摆动及鼻梁塌陷的风险。  相似文献   

19.
徐桂芹  姬广翠  刘平 《现代医药卫生》2010,26(21):3316-3317
目的:探讨鼻内镜下鼻中隔偏曲矫正术的护理方法。方法:对86例鼻中隔偏曲伴下甲鼻肥大行鼻内镜手术的患者进行术前护理、术中配合、术后护理、出院指导。结果:全部病例鼻中隔偏曲均矫正理想,鼻腔通气良好,引流通畅;无鼻中隔穿孔、鼻梁塌陷、鼻腔粘连等并发症发生。结论:对鼻中隔偏曲伴下甲鼻肥大患者做好围术期护理,可提高手术成功率,预防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分析在鼻内镜下通过三线减张鼻中隔矫正术治疗鼻中隔偏曲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择我科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61例鼻中隔偏曲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按患者自愿原则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37例,采用鼻内镜下三线减张鼻中隔矫正术治疗,对照组24例,采用鼻中隔黏膜下切除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4.6%高于对照组79.2%;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6.2%低于对照组33.3%。结论鼻内镜下三线减张鼻中隔矫正术具有临床疗效好,安全性高,术后并发症少,恢复快等优点,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